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索尔战役的战前形势怎么样?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索尔战役的战前形势怎么样?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811 更新时间:2024/2/3 21:48:29

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中,普军在霍亨弗里德堡战役干净漂亮的奇袭中大败奥军。此战之后,洛林亲缓缓南退入波希米亚境内,腓特烈大帝曾有慢了半拍试图追击的打算,但追了一半就发现到功效很小,而且菲特烈认为普鲁士再继续参加奥地利王位继承战耗下去实非良策,已经有谈判停战的打算,于是他把为了伏击奥地利人而集结起来的六万大军再度打散,前往波希米亚王国各地肃清奥地利及其附庸军的残据点游击部队,并号令部队建设冬营,准备在波希米亚渡过冬季。

而另外一方面呢,洛林亲王查理·亚历山大为了一雪前耻,绞尽脑汁积极地寻找普鲁士军在波希米亚战线上的弱点。结果,奥地利骑兵在史陶登兹(Staudenz,捷语拼作史托德内克Studenec)一带,掌握了普鲁士部队的分怖状况及具体人数,洛林亲王现今得知,菲特烈驻扎在波希米亚南部的本队仅剩下两万两千人左右,约仅有奥地利军的卡尔亲王军团残部四万人的一半,双方仅有不到十天的行军路程之隔。有了这个绝佳好机,卡尔亲王决意从波希米亚跃出,矛头直指菲特烈军团。他要向击败他两次的菲特烈一口气讨回先前的总帐。

奥地利军以前所未闻的速度拥入波希米亚,洛林亲王展现神速的推进效率,打破先前世人对奥地利军厚重缓慢的印象,自9月25日起至27日间,其军团就吃下了近三十个普军散怖在波希米亚的阵地和补给堆栈,而且截杀所有普军通报兵,传令,斥侯,成功地封锁了洛林亲王进军的消息。

9月29日,洛林亲王的四万部队历经激战后抵达了菲特烈直卫军团所今的布尔克斯朵夫Burkersdorf。虽然因为过度猛烈的强行军,而令奥地利军阵中出现大批战斗损员和脱队落伍者,但是基础建制均堪称完好。

在用肉眼看到神圣罗马帝国军的旗帜后,从这个令人震撼的消息中回过神来的腓特烈二世,立刻下令普鲁士军准备临战。然而,卡尔亲王的部队在29日黄昏抵达战场之后,并未立刻发起进攻,而是下令部队掘壕兴建防御阵地休息。这恐怕是因为奥地利军不善夜战和强行军导致士兵们的体能大幅下降之故。

菲特烈在庆幸奥军未发动最让他担忧的夜袭或人海冲锋之时,则尝试派出斥侯,了解现今战场上的情况到底是有利还是不利。在经过一夜大量的侦查和分析后,现今可以得知战场上的状况是这样的。

普鲁士军所挑选的驻扎地布尔克斯朵夫,是一座座落在和缓台地上的中小型市镇。因交通发达,以城镇中心为基座有五条道路呈放射线状扩出,是波希米亚地方的交通要冲。

自战场西南方的苏尔为据点逼近的奥地利军,派出了快速部队占据了布尔克斯朵夫西北方的格拉纳-库柏高地(Graner-Koppe),并迅速在山头上设置了十六门野战炮,调来野战工兵连夜赶工将其要塞化。这座极具战略价值的高地遭到奥地利军先占,连菲特烈都自认为是莫大的失策。敌军的数量也差不多有底了,约四万名奥地利军,其中有一万名骑兵,这一万名骑兵多数都是作为快速乘马步兵运用,移动至高地与高地之北成为奥军的左翼。普鲁士军的步骑比例与奥地利军相似,但数量约为其之半分,地势上又居绝对的不利,倘若奥地利军以要塞化的格拉纳-库柏高地发扬炮兵火力,将困守在城镇内的普军轰出到野地上进行决战,不论普军如精锐,都必会在拥有两倍以上绝对数量优势的奥地利军人海给淹没。

方圆一百二十公里内没有任何说得上是战力的援军,自初阵以来一直随侍在身旁的库尔特·克里斯托夫·格拉夫·冯·施维林元帅也去别处率领另一个军团了,菲特烈手中不管是大炮,枪枝,骑兵,步兵数量上均感不足,同时也极缺乏良将。

普鲁士军的背后就是狭窄的道路,河流,与山岳组成的夹角地带。一但被奥军打出布尔克斯朵夫,往东北方退却的话,很快就会因为撤退中的部队全部塞在小路上动弹不得而变成大屠杀。局势可说是非的不妙。

这是菲特烈的人生中,第三次在战场上遭遇危机。

但是,注意到奥地利军以格拉纳-库柏高地作为支撑点,主力部队陆续进入布尔克斯朵夫西南方的偏重右翼怖阵状况之后,菲特烈的脑海中萌发了某种想法。在凌晨四点钟左右,菲特烈下达了最终的兵力配置指令,并驳回一切劝其向北撤退与施维林军团会合的谏言,决意展开会战。

标签: 索尔战役普鲁士奥地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会爆发明登战役?明登战役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登战役,法国,英国

    七年战争期间的一次重大战役。1759年8月1日,德孔塔德斯元帅率领法国军队6.4万人与不伦瑞克的费迪南德率领的英国和普鲁士联军5.4万人交战于明登地区。费迪南德先派出一支1万人的部队威胁法军的后方,然后发起猛攻,一举突破法军第一道防线。由于联军骑兵未能及时投入战斗,损失惨重的法军得以顺利撤退。此次战

  • 揭秘七年战争的原因:都为了自身的利益(明登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七年战争的原因,明登战役

    七年战争是欧洲列强们之间的斗争,这其中的冲突大多集中在1756年到1763年之间。1748年结束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让整个欧洲得到了8年的和平。但是这场战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让大多数国家的地位受到动摇,那么七年战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七年战争七年战争中每个国家参战的企图都不同,但都为了自身的利益

  • 第二次数学危机怎么解决的?第二次数学危机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第二次数学危机

    第二次数学危机,指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围绕微积分诞生初期的基础定义展开的一场争论,这场危机最终完善了微积分的定义和与实数相关的理论系统,同时基本解决了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关于无穷计算的连续性的问题,并且将微积分的应用推向了所有与数学相关的学科中。初步解决直到19世纪20年代,一些数学家才比较关注于微积

  • 第二次数学危机时候出现的?第二次数学危机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第二次数学危机,世界

    第二次数学危机,指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围绕微积分诞生初期的基础定义展开的一场争论,这场危机最终完善了微积分的定义和与实数相关的理论系统,同时基本解决了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关于无穷计算的连续性的问题,并且将微积分的应用推向了所有与数学相关的学科中。危机背景芝诺悖论这次危机的萌芽出现在大约公元前450年,

  • 芝诺悖论是什么?芝诺悖论的内容是什么(第二次数学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芝诺悖论,芝诺,古希腊,哲学家,第二次数学危机

    芝诺悖论(Zenos paradox)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悖论学说这些悖论由于被记录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中而为后人所知。芝诺提出这些悖论是为了支持他老师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不动、是一的学说。这些悖论中最著名的两个是:"阿基里

  • 是什么原因导致施劳弗高地战役惨胜的?德军做了哪些防御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施劳弗高地战役,德国,苏联

    施劳弗高地战役,是一场历时超过三天的战役,交战双方分别是苏联和德国,是奥德河尼斯河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作为二战最后一场堑壕战,施劳弗高地战役意义重大。施劳弗高地战役简介记载,这场战役发生于1945年4月16日到19日,地点是在纳粹德国施劳弗高地。苏联以相当于德国十倍的兵力获得了战役的胜利,此次战役苏

  • 施劳弗高地战役的详细战争过程?最后德国苏联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施劳弗高地战役,德国,苏联

    施劳弗高地战役,是施劳弗-柏林攻势行动的一部分(1945年4月16日至5月2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最后的一场堑壕战。 战斗持续超过3天,从1945年4月16日至19日,大约有1,000,000隶属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78,556人属于波兰第一军团)的苏军,由格奥尔吉·朱可夫指挥下,攻击这个“

  • 柏林空运事件中的英国皇家空军是什么时候成立的?英国皇家空军历史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柏林空运事件,柏林,英国

    英国皇家空军(Royal Air Force,简称RAF)是英国的空军分支,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独立空军,负责英国防空和其它国际防务义务的武装机构。历史发展起源于1911年,当时成立了皇家工兵航空营,该营有个气球连和飞机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空军海军联队和空军联队分离,但1918年它们合并为英国

  • 柏林空运事件:开启美帝全球化战略运输的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柏林空运事件,柏林,美国

    看红海行动最大的感慨之一便是战略运输机,虽然我们的Y-20已经开始少量服役,但还不具备全球投送能力。而对手美国佬早已完成了全球快速反应能力,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开起美军全球战略运输鼻祖的C-130大力神运输机。这事还得从柏林空运事件说

  • 柏林空运事件是什么?柏林空运事件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柏林空运事件,柏林

    柏林空运事件在人类空运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如果不是美国、英国这样富有实力的工业强国,这样长的时间,这样巨额数量的空运壮举,即不可想象,也无法实现。正如一位美国作者沃尔特斯·博伊恩(Walters·Boyne)在1998年,纪念柏林空运五十周年的文章中所写的:"我们无准备而投入,冒着战争的危险,却赢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