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锡诺普海战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最后战果如何

锡诺普海战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最后战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931 更新时间:2024/1/18 6:46:12

锡诺普海战(Sinop naval)是1853年11月30(俄历18)日,在克里木战争期间,俄国分舰队土耳其分舰队在锡诺普湾进行的一场海战。

锡诺普海战使得锡诺普的炮台全部被摧毁或停止射击。海战中爆炸球形弹的应用,使得在海洋上横行了几百年的木质风帆战舰彻底走消亡。

11月17日纳西莫夫与塞瓦斯托波尔来的诺沃什斯基分舰队汇合,这支分舰队是纳西莫夫舰队的一部分,有3艘战列舰和2艘巡航舰,整个舰队战列舰数量达到了6艘。纳西莫夫担心在等待增援的几天时间中,俄国舰队在锡诺普外海的消息已经通过信使送到君士坦丁堡,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土耳其和英法舰队可能已经航。因此纳西莫夫与诺沃什斯基决定不再等待,在博斯普鲁斯方向的土耳其增援舰队赶来前,直接对港口内的奥斯曼帕夏的分舰队发动进攻,争取将其全部消灭在港内。

与纳西莫夫的舰队相比,奥斯曼帕夏的分舰队有7艘巡航舰、3艘轻型巡航舰、2艘明轮蒸汽巡航舰和4艘运输帆船。奥斯曼帕夏的作战计划是在援兵到来前呆在锚地内,依托海湾周围海岸炮台上的38门炮共同组成严密的防御。奥斯曼帕夏将7艘巡航舰和3艘轻型巡航舰紧贴弧形港湾的海岸展开,抛锚在第4、5、6号三座炮台之间,海岸火炮与战舰形成了重叠的密集火力,其他火力薄弱的蒸汽明轮巡航舰和运输船则在海岸和巡航舰之间插空抛锚,使其获得交叉火力的保护,同时这些船只上的火炮能够插空射击。11月17日午夜黑海南部开始降大雾,乘着大雾和夜幕的掩护,纳西莫夫舰队转向巴夫拉角和锡诺普角之间的海岸航行,这片海岸是个向南深入陆地的海湾,锡诺普位于海湾的西北顶端拐角上。纳西莫夫的航渡和接近计划是先向南进入这个海湾,使得在舰队接近锚地前锡诺普海角上所有土耳其海岸哨都无法看见舰队。然后舰队转向偏西西北航行,这种从陆地方向向锡诺普海湾的航行接近使得屏护锚地的海角了望哨处于锚泊舰队的后方,将比舰队后看见正在接近的俄国舰队,因而无法做到为舰队提供警戒。而锚泊的舰队往往处于很放松的休整状态,只留有少数水手担任警戒。这些习惯于在海上执勤的水手通不了解锚地船只进出情况,他们通常会有依赖港口警戒的习惯,一旦发生问题,他们首先会看锚地信号台有什么指示。在海岸信号台或了望哨没有给出通报时,他们不会对进港船只加以注意。

纳西莫夫舰队在18日日出时分向西北转向,大雾依旧笼罩海面,直到正午时分才逐渐减弱。此时土耳其海岸哨能看见海面船只时,俄国舰队已经抵达海湾东锚地海面,正顺偏东东南风成两列单纵列进入锚地,而且主桅上悬挂的是英国旗。纳西莫夫的旗舰“玛丽女皇”号风帆战列舰先导,“康斯坦丁大公”号和“切什梅”号战列舰随后,南面500米左右是诺沃什斯基的“巴黎”号战列舰先导,

“三圣徒”号和“罗斯基斯拉夫”号随后的纵列,两艘俄国风帆巡航舰“库列夫奇”号和“卡古尔”号从南面进入锚地。从水手到军官的大多数土耳其人都认为这是从博斯普鲁斯海峡赶来的英国舰队,因而没有引起任警惕,舰队指挥官奥斯曼帕夏还开始做会晤英国人的准备。但是这些进入锚地的舰队开始沿土耳其舰队的月牙形纵列300米左右距离上下锚,同时舷墙炮眼没有按惯例关闭,而且火炮处于射击位置。

反常的情况使得奥斯曼帕夏警觉起来,随即吩咐各舰进入战斗警戒。12点30分,在奥斯曼帕夏下令的同时,下锚的不明舰队开始落下英国旗,并迅速升起俄国海军的白底蓝十字的安德烈旗。至此一切情况已经明了,“俄国人发动了卑鄙的偷袭”,土耳其人在历史书中一直这么描写。在奥斯曼早先发出警戒信号后,整个土耳其舰队一直不以为然,行动慢慢吞吞,此时看到突然升起的安德烈旗都大惊失色。包括一直心存疑虑游移不定的奥斯曼帕夏在内,整个分舰队都陷入了混乱之中,此时锚地的信号台还没有完全弄清情况。锡诺普海战的第一炮是土耳其舰队旗舰“夫尼安拉”号巡航舰打响的,装填的是实心的击毁球形弹。炮弹朝“巴黎”号射去却没有命中,随后俄国舰队开始了猛烈的侧舷齐射。

俄国舰队在上层甲板的卡伦炮上装填了爆炸球形弹对土耳其战舰射击,后来称之为纳西莫夫爆炸弹。这种炮弹此前实际在陆军中早已经大量使用了至少几百年。由于爆炸球形弹可靠性低,且不能随便搬动,而战舰上往往因为颠簸摇晃,经常出现球形弹满甲板滚动的情况,因此海军认为在主力战舰上使用爆炸弹太危险,尽管实心击毁球形弹射击舰船效果不佳,但依旧是禁止在轻型巡航舰及以上的战舰上使用爆炸球形弹。而安装臼炮的帆桨炮艇和小型双桅纵帆船很早就大量使用爆炸球形弹轰击海岸炮台、城市等目标。

土耳其海岸炮台在战斗打响后才反应过来,开始炮击俄国战舰。但交战的浓烟使小镇西面的5号和6号炮台无法看清锚地情况,土耳其“涅吉米·费尚”号巡航舰失控后撞到了5号炮台前面,燃烧的滚滚浓烟彻底阻断了5号炮台的视野。东面的几个炮台主要火力集中在俄国“什切梅”号战列舰上,造成了该舰多处中弹,伤亡人员也多出在这艘舰上。俄国舰队调整舰位后,东面的土耳其炮台有一半失去了射角,无法开火。当港内土耳其战舰全部被摧毁后,俄国舰队以20倍的猛烈炮火开始轰击海岸炮台。爆炸弹再次发挥了巨大作用,曲射的弹道将爆炸弹射到了一些炮台的露天掩体内爆炸,摧毁了整个炮位,这在以往的舰队袭岸战中,只有帆桨臼炮艇才能做到,而那样的小艇是不可能跨越黑海作战的。在此前100多年来俄国几次对土耳其的战争中,都没有办法遂行这样的炮击。到下午日落前,锡诺普的炮台全部被摧毁或停止射击。

锡诺普海战中爆炸球形弹的应用,使得在海洋上横行了几百年的木质风帆战舰彻底走向消亡。在随后的战斗中,无论是俄国还是土耳其,或卷入战端的英国和法国,都充分意识到了爆炸弹和蒸汽机对海战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的后果对不同国家意味着不同的结局。尽管在这场战争中还要使用1853年之前建造的木质战舰作战,但战术和作战行动都开始尝试变革或因不知所措出现了混乱。

俄国在失去了英国进口的大批蒸汽机后,不得不用风帆舰队作战。而尼古拉一世对战争进程判断的失误,使得俄国海军不可能在英法舰队到来前消灭土耳其舰队。而英法舰队抵达君士坦丁堡后,俄国海军企图袭击土耳其重要地区的计划也彻底落空。从1853年11月18日锡诺普获胜,到1854年4月10日英法舰队进入黑海期间,俄国海军在黑海具有绝对制海权,然而却竟然无所作为。在对“塔伊夫”号蒸汽明轮巡航舰的拦截和追击中,纳西莫夫深刻体会到了风帆战舰的局限,在面对更加强大的英法蒸汽动力战舰,俄国海军根本无法获胜。1854年4月10日,英国的蒸汽巡航舰炮击了俄国黑海城市敖德萨,并且幽灵般地出现在克里米亚半岛外海,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进行侦察。俄国黑海舰队分舰队司令门契科夫在得到这个情况后认为“我们无法阻止他们,我们的战舰无法追上他们”。

标签: 锡诺普海战俄国土耳其

更多文章

  • 锡诺普海战战前形势是怎样的?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锡诺普海战,俄国,土耳其

    1853年7月,俄国军队进入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占领了多瑙河河口三角洲地区。10月11日土耳其向靠近海岸航行的俄国武装汽船“普鲁特河”号和“澳丁拿”号以及8艘单桅炮艇开火。10月15日土耳其向俄国宣战,18日俄国向土耳其正式宣战。 从1820年起,英国就是俄国汽船用蒸汽机的主要供应国,1851年俄

  • 纳瓦里诺海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是怎么打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纳瓦里诺海战,奥斯曼帝国

    19世纪初叶,经过几个世纪的积累,希腊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复兴。希腊船队从爱琴海进入地中海,在把橄榄油、葡萄干、棉花、酒、皮革和羊毛等特产运到别国的同时,也把欧洲的启蒙主义思想带回了国内。早在18世纪末,希腊独立运动已经开始酝酿,著名诗人里加斯·维列斯迪利斯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土耳其的统治。当时,大批

  • 上元节是现在的什么节日?上元节有哪些习俗?(三元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习俗,中国,三元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元宵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

  •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是什么节日?“三元”具体日期分别是哪一天?(三元节)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现代,中国,习俗,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三元节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 唐代以一、 七、 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 中元 、 下元: 上元祭天官, 中元祭地官, 下元祭水官, 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

  • 中元节的来源 揭秘历史上关于中元鬼节的由来(三元节)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元节,节日,盂兰盆节,鬼节,三元节

    中元节由来: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那么中元节是如何形成的呢?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

  • 明朝午门血案, 明朝历史上唯一的一起恶性朝堂斗殴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午门血案,明朝午门血案

    明朝午门血案,明朝历史上唯一的一起恶性朝堂斗殴事件明朝午门血案,是发生在明朝正统十四年八月癸酉(1449年8月23日)北直隶京师午门的一起血案,此案为朝廷官员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当着监国郕王朱祁钰的面,锤死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等三人,此血案为明朝历史上唯一的一起恶性朝堂斗殴事件。因兵部侍郎于谦的急中生

  • 午门血案结果如何为京师保卫战打下基础?(明朝午门血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午门血案,明朝午门血案

    午门血案背景午门血案发生在明朝,时间是1449年8月23日,地点是北直隶京师午门,这次血案是指在没有得到统治者允许的情况下,众大臣当着监国郕王朱祁钰的面将马顺、毛贵、王长三人群殴致死的事件,可以说当时的朝臣已经完全的失去了理智,场面失去了控制,之后在于谦的斡旋下,众大臣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下面说一下

  • 明朝的午门血案是怎么回事?午门血案事件概况(明朝午门血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午门血案,明朝午门血案

    “土木堡之变”,是改写明朝历史的莫大国耻。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举入寇,明朝大太监王振“挟帝亲征”,明英宗朱祁镇亲率数十万大军迎敌,结果遭遇惨败。八月壬戌(十二日),瓦剌兵追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内),混乱中明英宗被抓了俘虏,王振被乱军杀死,明军几乎全军覆没。随后,瓦剌军进逼明都北京

  • 明朝最严重的一次朝堂斗殴血案:数人被群殴而亡(明朝午门血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土木堡之变,王振,,明朝午门血案

    “土木堡之变”,是改写明朝历史的莫大国耻。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举入寇,明朝大太监王振“挟帝亲征”,明英宗朱祁镇亲率数十万大军迎敌,结果遭遇惨败。八月壬戌(十二日),瓦剌兵追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内),混乱中明英宗被抓了俘虏,王振被乱军杀死,明军几乎全军覆没。随后,瓦剌军进逼明都北京

  • 晚清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神机营,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明朝神机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咸丰,明朝神机营

    清代的神机营创设于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它和明代的神机营不太一样,它的出现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清初以骁勇善战出名的八旗军队到了清末已成颓废之势,尤其是英法联军侵入京师时,驻防八旗已形同虚设,无力承担拱卫京师的职责,因此清廷亟需建立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