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来亚战役:7万日军击败14万英军(新加坡战役)

马来亚战役:7万日军击败14万英军(新加坡战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66 更新时间:2024/1/7 5:01:13

二战初期的马来亚战役,英军英联邦其他部队总数多大14万人,却被7万日军迅速击溃。虽然当时英军是在两线作战,但他们在武器、训练和战争经验上,并不能说都不如日军。双方居然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差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在马来亚战役中,英军一直在表面上占据兵力优势。可在实际上,英联邦军队不仅分散部署,而且很多部队在战役开始时还没有抵达战区。无论从装备、战前布局和指挥人员配置来看,英军都没有做好在当地进行一场现代化战争的准备。

早在30年代后期,英国人自己的评估就断定,他们无法同时应付欧洲和亚洲同时开战的威胁。因此,在世界大战日益临近的关头,各种军事物资和人员都是优先调配给欧洲战场的。在法兰西战役失败和被迫撤出挪威后,英联邦大量的战争资源又去往了北非和地中海,保护大英帝国的生命线。马来亚对于英国而言,只是印度次大陆的外围防区。但因为还有一个新加坡的存在,所以英国无法像是在缅甸那样轻易放弃。

英军的指挥官帕西瓦尔,也是一个不适合打现代战争的人。到不是说他的部署真有什么问题,而是这个人更适合做参谋成员。他的成名战其实是30年代在爱尔兰镇压当地人,也就是说是一个标准的治安战领袖和殖民地长官。只是同日本的大规模交战,远远不是细水长流的殖民地战斗所能比拟的?

在当时,优秀而有能力的人都被派往本土或北非。即便是被隆美尔打的撤职的维维安这类败军之将,都有比较强的指挥攻势作战能力。帕西瓦尔显然被认为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被安排到了比较安逸的东南亚任职。很多被隆美尔打的撤职的人被调去印度,也是这个道理。但那些被隆美尔击败的人,好歹是可以指挥和策划大规模现代战争的。他们在遇到隆美尔之前,已经用非有限的兵力在非洲挫败了意大利人的全面进攻。帕西瓦尔显然达不到这个层次。

在大部分殖民地的军官们看来,马来亚半岛的地形比较崎岖,山林众多。参谋们想当然的得出了结论,当地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结果在马来亚战役中,装甲兵部队远远不如的英国的日军,反而在坦克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在非北经常和轴心国军队飚坦克的英国人,却在当地没有一辆装甲车辆。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空军。很多战前修建的机场,都是空军单方面选址建造的。没有得到通气的陆军,在自己的防御计划中,并没有好好考虑这些机场的存在。结果,后来的日军快速南下,就以一个个机场为主要目标。在快速占领机场后,夺取来不及撤走的大量物资,继续对下一个目标发起快速攻击。陆军的防御体系完全不适应这种脱节情况,非常被动。

由于二战的爆发,很多好的装备都轮不到东南亚的部队使用。马来亚和缅甸地区的空军在1941年年底到42年年初,才装备了一批美国买来的水牛战斗机。这种战斗机的性能一直毁誉参半,原本被皇家海军购买,用于航母作战的。但进行了性能评估后,他们认为这种飞机不实用,便丢给了东南亚驻军。结果,马来亚当地的空军力量,就依靠这种性能平庸的飞机,分散部署在各个机场。在日本陆军的一系列空地协同打击下,迅速瓦解。

最后,还有海军的问题。由于39年-41年之间,英国在大西洋和地中海频繁作战,基本上已经抽调不出什么兵力来支援远东。马来亚的防御本身却非常依靠海军支援。现在丧失了制海权,就只能拼接日军轻易的从他们希望登陆的地方前进了。本土舰队原本拼凑了Z舰队来进行协防。但胜利号航母却被留在苏格兰防御挪威的德国战列舰出动。结果就是没有空中掩护的Z舰队,被从西贡起飞的日本陆军轰炸机炸沉。

这一系列的战略与人事失误,最终导致了英联邦军队在马来亚半岛的迅速溃败。很多部队在开战时,还在北非待命。他们在抵达东南亚的战场后,没有经过必要的适应和训练,就一小股一小股的被投入战场。

马来亚本土士兵的战斗力差、战斗意志薄弱,印度人则只适合打一些防御性质的战斗。英军本土部队和调来的澳大利亚人,分散部署在道路节点上。日军则利用空军和海上优势,占据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专门训练的快速机动部队,经常在英军不够严密的防线之间穿插,形成了很大的恐吓效果。

很多时候,英军或澳大利亚人建立的坚固阵地,日军是没法正面突破的。哪怕使用对手没有的坦克,也经不起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炮兵轰击。但日军的快速突破和进军速度,都超过了形同乌合之众的英联邦军队想象。他们经常在英军还没有完成整个防线的建设时,就已经发起了攻击和包抄。甚至有恃无恐的从海上绕过对面的防线。

最后,作为政治家的丘吉尔,实际上并不关心马来亚的安全,只要求守住新加坡。因此他一方面不准后撤,一方面又不断从北非调派新的部队去增援。结果,这些部队反而加速了英军的补给困难,让英军的系统更加混乱。等到莫名其妙就发现自己溃败的士兵,大量逃到新加坡岛上。任行动都为时已晚了。

更多文章

  • 六朝三杰分别是谁?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六朝三杰”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北朝,隋朝,六朝三杰

    六朝三杰是指在中国绘画史上六朝时期的三位著名画家,即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位大家。张僧繇,南朝梁时人。对绘画有独特创造,画山水不以笔墨勾勒,史称“没骨山水”,自成一家。陆探微,南宋时人。有名于时。其用笔有“连绵不断“的特点,称为“一笔划”。这三人各有特色,各具特长,时人称六朝三杰。

  •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生平简介,顾恺之的人物介绍(六朝三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晋,六朝三杰

    个人介绍顾恺之顾恺之(约348-409)东晋画家,出身士族家庭,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曾为醒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405-418)初任通直散骑常侍。刘裕北伐南燕,恺之为作《祭牙(旗)文》。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多

  • 窃符救赵是什么故事?战国时期历史典故“窃符救赵”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窃符救赵

    窃符救赵,是战国时期著名历史典故。故事概况为: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魏国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

  • 解密:为什么说信陵君无忌窃符救赵是上当中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窃符救赵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因主将赵括被射杀死而至军大溃。白起谎报战功说将赵军45万一举全歼,至秦昭王误判形势,发兵攻邯郸。这个时候,赵国本有能力在邯郸城下击溃秦军,(证据在《赵胜使了什么妙计,叫赵国长平之战反败为胜?》)只担心周边列国燕齐魏等趁火打劫,一时进退两难(列国趁火打劫的证据见《长平之战,齐王建该不

  • 揭秘战国谜团 信陵君窃符救赵与盗嫂的情义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信陵君,盗嫂,窃符救赵

    信陵君盗嫂:窃符救赵,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段佳话。可惜的是,人们都把赞赏的目光投给信陵君,而对这场大活剧中的另一个主角如姬关注甚少。其实,在这场历史大活剧中,如姬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信陵君窃符救赵,实际上是如姬窃符,信陵君救赵。没有如姬窃符,信陵君救赵就是一句空话。郭沫若先生把这段历史写成了话剧,题

  • 日军梦魇的新几内亚战役,20万人只剩下1万多人,死亡率高达95%。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二战,新几内亚,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几内亚战役

    在二战时期,受过日本迫害的国家不在少数,中国的损失更是举世罕见,但要说最痛恨日本、战后最记仇的国家,恐怕还要数澳大利亚。尽管二战期间澳大利亚本土并未遭到大规模军事袭击,但是在战后的审判时,澳大利亚提交的日本甲级战犯名单却足足有100人,要知道,美国提交的名单只有30人,就是受害最深的中国,也只提交了

  • 二战日本感到耻辱的战役,新几内亚战役,日军上演了人吃人的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澳大利亚,日本,新几内亚,太平洋战争,菲律宾,几内亚战役

    说起二战,就不得不提日本这个国家。它也是我们国家最恨的一个,它在二战期间,在我们国家制造了诸多惨案。但纵观整个二战,你会发现日本在二战中败的非常惨的战役很少,但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讲的这个战役就是其中之一。这场战役至今都被日军部队当作耻辱来学习分析,据说在这场战役中活下来的人数不超过100人,而且还上演

  • 二战史上日军最大最惨烈的一次失败——新几内亚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二战,新几内亚,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几内亚战役

    说起二战,就不得不提日本这个国家。它也是我们国家最恨的一个:二战期间,在我们国家制造了诸多惨案。但纵观整个二战,你会发现日本在二战中败的非常惨的战役很少,但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讲一场对于日军来说堪称“地狱”的战役,这场战役也被称为“澳大利亚复仇之战”,据说在这场战役中活下来的不超过100人,同是盟国成员

  • 巴布新几内亚的女人为什么从不敢出门?(几内亚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巴布新几内亚,几内亚战役

    这边的男人是比较的粗鲁的,所以说这里的女人就会比较的委屈,所以说经常受到伤害!里约奥运会罕见出现了难民代表团,在首次成立的难民代表团中,有人从战火中艰难逃生,有人远离故乡漂泊已久,他们的存在不仅仅是体育精神的见证,也是对生命的赞歌。巴布新几内亚有个奇葩地方,女人过的生活都不如难民。巴布新几内亚,近几

  • 新几内亚战役过程简介 新几内亚战役的成功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太平洋战争,日本,美国,麦克阿瑟,新几内亚战役

    开战当麦克·阿瑟指挥部队占领马丹后,根据原定的作战计划,下一个目标是汉萨湾。但汉萨湾和下一个目标威瓦克有日军第18集团军的77000人防守,是两个坚固据点,一时难以攻克,即使攻下,最远也只能跃进200多英里。因此,麦克阿瑟决定置这处据点于不顾,采取“蛙跳战术”实施越岛进攻,直接进攻500英里外的艾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