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郑交质原文及翻译,周郑交质评析(周郑交恶)

周郑交质原文及翻译,周郑交质评析(周郑交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771 更新时间:2023/12/31 9:41:24

郑武公、庄公为平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翻译

郑武公、郑庄公周平王的卿士(官名)。(周平王)分权给虢公,郑庄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的事(偏心于虢公)。”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周平王死(后),周王室准备让虢公掌政。四月,郑国的祭足帅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郑互相仇恨。君子说:“信用不发自心中,盟约抵押也没用。开诚布公互相谅解地行事,用礼教约束,虽然没有抵押,谁能离间他们呢?假如有真诚的信用,山涧溪流中的浮萍,蕨类水藻这样的菜,装在竹筐铁锅一类的器物里,用低洼处沟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献给王公为食,何况君子缔结两国的盟约,按礼去做,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啊?《国风》中有《采蘩》、《采苹》,《大雅》中有《行苇》、《泂酌》,都是昭示忠信的。”

前两段,只用寥寥七十多字,就把春秋初期周王室和它的同姓诸侯国郑国之间的微妙关系揭示出来。日渐衰微的周王室为了防止郑庄公独揽朝政,就想分政给另一个姬姓国国君虢公,以保持政权的平衡。然而,郑庄公不买周平王的账,对周平王准备采取的这一举措怨恨不已。尤其值得玩味的是,为了达成妥协,作为天子的周平王和作为诸侯国国君的郑庄公,居然采用了进入春秋时代以后各诸侯国间普遍采用的一种外交手段,即交换质子。那么,这一外交手段是否奏效了呢?第二段的记述则对这一举措做出了历史否定。历史的辩证法雄辩地证明,周、郑由“交质”到“交恶”,其根本原因,是利益和权力再分配问题上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决定周、郑双方关系的最终原则是利益和权利的再分配。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左传》作者不可能揭示周、郑由“交质”到“交恶”的历史本质,但由于作者是“用事实说话”,所以,还是使我们看到了这一时代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总动向。而“用事实说话”,也正是此文的最大特点。至于此文用较多的文字阐发诚信的重要性,那只是作者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因为在历史进入“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以后,就很难看到各诸侯国“要之以礼”并“行之以礼”的事情了。尽管如此,在我们今天建立新的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过程中,诚信原则还是应该继承发扬的。

标签: 周郑交质周郑交恶

更多文章

  • 周郑交恶的经过如何?是怎么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郑交恶

    周郑交恶本来关系还可以,可是到子孙辈关系就开始紧张起来了,期间大小摩擦不断,最后忍无可忍积累的怨恨一触即发,终于引发了一场战争,下面我们来看看周郑交恶的经过如何。郑国,原是郑伯友的封国,由于郑伯友(即郑桓公)及其子掘突(即郑武公)浴血奋战,力保周王室江山,而受到周王的器重。在平王东迁后,掘突继任司徒

  • 曲沃代翼的简介,以及造成了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曲沃代翼

    曲沃代翼是发生于前704年晋国的内战,晋国军队与曲沃武公之间的战争。前745年,晋昭侯把曲沃(在今中国山西省闻喜县)封给其叔成师,是为曲沃桓叔。前731年,桓叔去世,其子曲沃庄伯继位 。前716年,曲沃庄伯去世,其子曲沃武公继位 。前705年冬天, (史记记载为前706年),当时曲沃日益强大,曲沃武

  • “本末倒置”背后曲沃代晋,历时多久发生了什么事?(曲沃代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曲沃代晋,曲沃代翼

    末倒置释义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根本的和非根本的关系弄颠倒了。(一) 桐叶封弟的典故公元前1042年,周都镐京。偌大的宫殿中,两个小孩子在做游戏。大孩子拾起一片梧桐叶,撕成圭形(圭:礼器,多为玉制,常用于祭祀

  • 晋国的曲沃代翼是为转折的起始,天下彻底乱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曲沃代翼

    晋国不是没有强大过,称霸诸侯列国。而是诸侯们,都走得太快了。晋国所在,土地肥沃,丘陵盆地杂居期间,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更重要的是,此地为夏商周发展的渊源所在,开垦千年,与南方之楚国蛮荒之地相比,优势相当明显。这是晋国发展的先天

  • 马来亚战役:7万日军击败14万英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马来亚战役,日本,英国

    二战初期的马来亚战役,英军和英联邦其他部队总数多大14万人,却被7万日军迅速击溃。虽然当时英军是在两线作战,但他们在武器、训练和战争经验上,并不能说都不如日军。双方居然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差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马来亚战役中,英军一直在表面上占据兵力优势。可在实际上,英联邦军队不仅分散部署,而且很

  • 马来亚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马来亚战役,日本,英国

    1941年12月4日,山下奉文上将指挥的日军第25集团军(辖第5、第18师和近卫师,共11万人)从中国海南岛三亚港出发,在南遣舰队(舰艇46艘)、陆军第3飞行集团(飞机450架)掩护下驶向马来半岛。8日,其先遣部队在泰国的宋卡、北大年和马来亚的哥打巴鲁登陆,迅速占领当地机场和克拉地峡,随后分兵三路南

  • 马来亚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战前形势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来亚战役,日本,英国

    日本于1941—1942年制定侵略东南亚计划时,认为夺取太平洋防线战略要点、物产丰富的英属马来亚具有重大意义。日军统帅部的企图是:派重兵登陆,夺取制空权,歼灭英国舰队,陆军沿海岸快速发展进攻,攻占马来半岛和英国在东南亚的主要海军基地——新加坡,为日后进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建立前进基地。为实现

  • 航母时代终结战列舰时代:日军攻占新加坡战斗(马来亚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平洋战争,新加坡,山下奉文,马来亚战役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出,并在日本进入印度南部之后停止对其出口石油。日本知道在没有美国石油供应的情况下战争机器只能挣两年,之后所有的军舰、坦克便成废铁,那时日本将不战而降。如果从听众美国从中国撤兵,则会因国民失望而发生叛乱。因此以东条英机为首的军部和内阁决定在因石油短缺而

  • 新加坡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新加坡战役,英国

    由山下奉文将军率领的登陆部队——第5师团、第18师团均为日军的精锐部队。其主力从宋卡、北大年等地登陆,而后向马来半岛西南穿插,然后沿西海岸向南推进。牵制分队从哥达巴鲁登陆,而后从马来半岛东海岸南下。两股日军在轻型坦克和空军的支援下隆隆南下,多数日军备有自行车。12月11日,由英军希思将军指挥的印度第

  • 新加坡战役中日军的装备怎么样?有着怎样的战略部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新加坡战役,英国

    日军的实际战略目标是盛产石油的荷属东印度群岛(现印尼),袭击珍珠港也只是战略支援任务。为取得荷属东印度,必需要经过英属的马来半岛。日军对马来半岛的进攻兵分两路:一是陆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已经进占印支南部的近卫师团,从陆上进入泰国,占领曼谷后,沿马来半岛南下;另一路是山下奉文中将率领的第5和第18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