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本末倒置”背后曲沃代晋,历时多久发生了什么事?(曲沃代翼)

“本末倒置”背后曲沃代晋,历时多久发生了什么事?(曲沃代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316 更新时间:2024/2/13 11:49:13

末倒置释义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根本的和非根本的关系弄颠倒了。

(一) 桐叶封弟的典故

公元前1042年,周都镐京。

偌大的宫殿中,两个小孩子在做游戏。

大孩子拾起一片梧桐叶,撕成圭形(圭:礼器,多为玉制,常用于祭祀、宴飨、丧葬、封赏以及征伐等活动中)递于小孩子:四叔打下唐国,寡人以此圭封尔为唐侯。

大孩子是周成王姬诵,小孩子是他的弟弟姬虞,因后来被封唐地,又叫唐叔虞

太史尹佚赶忙上前记录,姬诵慌忙阻拦:你干啥?我们兄弟过家家而已。

尹佚道: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

这就是桐叶封弟的典故。

后来,柳宗元有《桐叶封弟辨》一文。他说,若叔虞当封,则不至等到游戏时封。若不当封,即使天子无戏言,那也不能封。柳氏之言自然有理,天下之主肯定不能拿国家公器当儿戏。

我想,从这个故事中至少可以看出两方面内容:一、史官很牛。以后我们还会接触到更多的史官,均是倔强艰贞,秉持公理,他们代表了中华的脊梁。二、作为武王嫡子,叔虞不但当封,还要封在要害之地。将梧桐叶拉进庄重的历史中,极佳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浪漫主义情怀。

唐国地处黄河、汾水之东,方圆不过百里,系帝后裔封国。三监乱起,唐侯不甘寂寞,举起叛旗响应。周公平乱回师,唐侯应声落马。唐国周边均是戎狄部落,成王将胞弟封于此地不是让他享清福的,那是身担大任啊。

因为与周天子亲近,唐叔虞的儿子爕(xiè)父得到了周王室赏赐的、列国诸侯梦寐以求的三件大礼:密须国制造的大鼓与战车、阙巩国制造的皮铠。东西不见得有多高的价值,但是象征意义不凡,其后历代晋侯常拿这三件宝贝炫耀,这称不上拿鸡毛当令箭,但绝对是拉大旗作虎皮。

(二)由唐国到晋国

爕父侍宠而骄,将国都迁到晋水一带,改国号为晋,并大修宫殿城池,这让邻国很是不安。周康王谴使警告,《竹书纪年》道:晋侯作宫而美,康王使让之。后来,昭王南征不返,王室威望日衰,爕父之孙晋成侯趁机向南扩张,占有并徙都曲沃。此时的晋国据有翼城与曲沃两座城池,从城邦国迈向了领土国。

又过了三代,晋靖侯时,晋国的历史才开始有准确的文字记载。当此时,国人暴动,厉王出奔,世道动荡,风起云涌。

晋靖侯的重孙晋穆侯时,与周宣王共讨条戎,结果吃了败仗,适逢夫人产子,便取名为“仇”,并立为太子,以示不忘国耻。迫于戎族进逼,晋穆侯将国都迁回翼城。又过了三年,穆侯主动出击,败北戎于千亩(山西介休南),这时候夫人产下了第二个儿子,穆侯很高兴,取名“成师”,以贺出师大捷也。

大夫师服很是不以为然,说:君上给儿子起名很奇怪啊,太子叫仇,仇者敌也,幼子成师,师为众,成其众便是立功业。长幼之名如此悖谬,晋国怕是要出乱子了。

晋穆侯死后,他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太子仇避祸出奔。又过了四年,晋仇率领他的族人杀了殇叔即位,就是晋文侯

尽管殇叔最终未成大器,但无疑给他的侄子成师树立了榜样。

当此时,平王东迁,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为携王,也就是说,此时周朝二王并立。公元前760年,晋文侯攻杀携王并占有其地,周王室在晋国膨胀的基础上走向了统一。

东周立国,晋郑依焉,晋文侯是晋国历史上一个颇有作为的君主,在他的任期内,还灭掉了韩国。韩国地处陕西韩城市和山西河津市一带,开国君主是周武王的儿子。

公元前745年,晋昭侯伯继位。此时的公子成师早已是大权在握,嫡系遍及国都。昭侯头脑简单,惹不起躲得起,谁躲,当然是他叔父成师了。他将成师分封到曲沃,派当世大贤晋靖侯庶孙栾宾为相,公子成师号称“曲沃桓叔”。

对于晋昭侯来说,无疑下了一着臭棋,不,两着。

(三)本末倒置, 曲沃代晋

当此时,作为旧都,曲沃城的规模比翼城要大很多。如今小宗之邑超过大宗,桓叔又以德立政,结果晋国的百姓纷纷来归附他。于是,有人感叹:晋国的祸乱要从曲沃发生了,末大于本,枝强于干,不作乱更待何时?

栾宾的事迹史书上已经很难求证了,他的后代中倒是有几个牛人,比如栾书、栾盈,我们很快就能看到这些人牛在何处。从遗传学的角度上讲,子孙如此优秀,先人自然也不会稀松平常。

三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无法得知晋昭侯当时的想法。或许他就是一个思维异于常人的人,看不上你便不想见你,那你滚吧,有多远滚多远。我把最好的地方给你,最优秀的人才给你,只求你别让我看见。

七年后,大臣潘父杀了昭侯,想迎立桓叔为晋君。没成想,晋人同仇敌忾,杀掉潘父,成功地阻止了桓叔入翼。晋人拥立昭侯的儿子即位,是为晋孝侯。

不久,曲沃桓叔郁郁而终,他的儿子曲沃庄伯继位。

公元前724年,曲沃庄伯杀晋孝侯,晋人拥立孝侯子鄂侯。鄂侯是个短命的,六年而薨,这让曲沃庄伯看到了机会,发兵夺位。周平王使虢公将兵伐庄伯,庄伯大败而逃,晋人立鄂侯子哀侯。

庄伯薨,子曲沃武公继位。曲沃武公发兵掳走哀侯,晋人立哀侯子为君,是为小子侯。小子侯在位四年后,被武公诱杀。虢公伐曲沃,立哀侯弟缗为晋侯。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献于周僖王。吃人家的嘴短,周僖王命曲沃武公为晋侯,建一军,尽并晋地而有之。至此,曲沃代晋。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自桓叔始,历时三代六十七年杀君五人,过程可谓艰辛血腥又恶心。

在这次冲刺战中,曲沃桓叔的庶子公子万出力尤多,曲沃武公将他这个小叔叔封在了韩国,从此以后,我们就可以叫他韩万。

两年后,武公薨逝,他的儿子诡诸继立是为晋献公,献公将国都移至绛城(山西绛县)。献公有感于本末倒置的隐患,采纳大夫士蒍的计谋,挑动公族间内斗,当他们斗争如火如荼之时,献公来了一招关门打狗,从此,晋国再无公族。

但是问题又来了,公族消灭殆尽,为了政权的延续,就不得不起用异姓卿族,数世之后,卿族又尾大不掉了。

如果说晋国是不得不用卿族的话,那么东海之滨的齐国却是另一种模式,它是在建国之初就喊出了“尊贤尚功”的口号的。

标签: 曲沃代晋曲沃代翼

更多文章

  • 晋国的曲沃代翼是为转折的起始,天下彻底乱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曲沃代翼

    晋国不是没有强大过,称霸诸侯列国。而是诸侯们,都走得太快了。晋国所在,土地肥沃,丘陵盆地杂居期间,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更重要的是,此地为夏商周发展的渊源所在,开垦千年,与南方之楚国蛮荒之地相比,优势相当明显。这是晋国发展的先天

  • 马来亚战役:7万日军击败14万英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马来亚战役,日本,英国

    二战初期的马来亚战役,英军和英联邦其他部队总数多大14万人,却被7万日军迅速击溃。虽然当时英军是在两线作战,但他们在武器、训练和战争经验上,并不能说都不如日军。双方居然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差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马来亚战役中,英军一直在表面上占据兵力优势。可在实际上,英联邦军队不仅分散部署,而且很

  • 马来亚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马来亚战役,日本,英国

    1941年12月4日,山下奉文上将指挥的日军第25集团军(辖第5、第18师和近卫师,共11万人)从中国海南岛三亚港出发,在南遣舰队(舰艇46艘)、陆军第3飞行集团(飞机450架)掩护下驶向马来半岛。8日,其先遣部队在泰国的宋卡、北大年和马来亚的哥打巴鲁登陆,迅速占领当地机场和克拉地峡,随后分兵三路南

  • 马来亚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战前形势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来亚战役,日本,英国

    日本于1941—1942年制定侵略东南亚计划时,认为夺取太平洋防线战略要点、物产丰富的英属马来亚具有重大意义。日军统帅部的企图是:派重兵登陆,夺取制空权,歼灭英国舰队,陆军沿海岸快速发展进攻,攻占马来半岛和英国在东南亚的主要海军基地——新加坡,为日后进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建立前进基地。为实现

  • 航母时代终结战列舰时代:日军攻占新加坡战斗(马来亚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平洋战争,新加坡,山下奉文,马来亚战役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出,并在日本进入印度南部之后停止对其出口石油。日本知道在没有美国石油供应的情况下战争机器只能挣两年,之后所有的军舰、坦克便成废铁,那时日本将不战而降。如果从听众美国从中国撤兵,则会因国民失望而发生叛乱。因此以东条英机为首的军部和内阁决定在因石油短缺而

  • 新加坡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新加坡战役,英国

    由山下奉文将军率领的登陆部队——第5师团、第18师团均为日军的精锐部队。其主力从宋卡、北大年等地登陆,而后向马来半岛西南穿插,然后沿西海岸向南推进。牵制分队从哥达巴鲁登陆,而后从马来半岛东海岸南下。两股日军在轻型坦克和空军的支援下隆隆南下,多数日军备有自行车。12月11日,由英军希思将军指挥的印度第

  • 新加坡战役中日军的装备怎么样?有着怎样的战略部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新加坡战役,英国

    日军的实际战略目标是盛产石油的荷属东印度群岛(现印尼),袭击珍珠港也只是战略支援任务。为取得荷属东印度,必需要经过英属的马来半岛。日军对马来半岛的进攻兵分两路:一是陆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已经进占印支南部的近卫师团,从陆上进入泰国,占领曼谷后,沿马来半岛南下;另一路是山下奉文中将率领的第5和第18师

  • 新加坡战役中英国的兵力部署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作战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新加坡战役,英国

    帝国的夕阳之下,稀松的几艘驱逐舰安静地停在狮城章宜海军基地巨大的船坞中,不远处的高地上威严耸立着一群群的炮台,十五英寸的巨炮指向大海,充分显示着帝国的实力。三三两两的水兵悠闲地穿梭在炮台之间,但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大炮无法转向后方。马来半岛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称为“远东直布罗陀”的新加

  • 马来亚战役:7万日军击败14万英军(新加坡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马来亚战役,日本,英国,新加坡战役

    二战初期的马来亚战役,英军和英联邦其他部队总数多大14万人,却被7万日军迅速击溃。虽然当时英军是在两线作战,但他们在武器、训练和战争经验上,并不能说都不如日军。双方居然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差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马来亚战役中,英军一直在表面上占据兵力优势。可在实际上,英联邦军队不仅分散部署,而且很

  • 六朝三杰分别是谁?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六朝三杰”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北朝,隋朝,六朝三杰

    六朝三杰是指在中国绘画史上六朝时期的三位著名画家,即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位大家。张僧繇,南朝梁时人。对绘画有独特创造,画山水不以笔墨勾勒,史称“没骨山水”,自成一家。陆探微,南宋时人。有名于时。其用笔有“连绵不断“的特点,称为“一笔划”。这三人各有特色,各具特长,时人称六朝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