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剑阁道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最后谁赢了

剑阁道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最后谁赢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129 更新时间:2024/1/19 15:42:41

魏军伐蜀

263年8月,十八万魏军分三路南下:西路军由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中路军由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而东路军由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再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

刘禅闻讯后,忙命廖化增援姜维;派张翼董厥到阳平关防守钟会军。9月,魏军正式全面发动攻势,刘禅却不等援军到达,就命汉中的蜀军撤退,令魏国东路军长驱直进。钟会遂亲自带兵攻阳平关,再派李辅攻乐城的王含、荀恺攻汉城的蒋斌、刘钦由子午谷出与主力会师。阳平关守将傅佥想开门迎敌,可是部将蒋舒却建议坚守阳平关,傅佥不听。蒋舒因而投降,傅佥愤而战死。魏军进占阳平关后,乐城与汉城也不攻自破,东路军继续长驱直入,直逼剑阁。

西路军也同时展开攻势,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趋分别从东、西、北三面进攻沓中的姜维。不过姜维因获悉魏军已进入汉中的消息,担心阳安关失守,剑阁孤危,便不作抵抗,且战且退,希望尽快赶到剑阁援助。但中路军已从祁山进达阴平之桥头,切断了姜维的退路。

姜维为引开魏军,便率军从孔函谷绕到诸葛绪后方,诈称攻击。诸葛绪怕自己的后路反被切断,慌忙后退三十里,姜维趁机立即回头越过桥头。当诸葛绪察觉自己上当时,蜀军已远远离去,追赶不及。姜维从桥头至阴平,一路向南撤,途中与正在北上的廖化、张翼、董厥等蜀汉援军会合。当时阳平关丢失,蜀军惟有退守剑阁,抵抗魏军。

钟会率军进向剑阁,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西有相连的小剑山和大剑山,地形险峻,道小谷深,易守难攻,姜维利用这种有利于防守的地形,在此列营守险,而刘禅也派人向东吴求救,吴国派出丁封、孙异等救蜀。

剑阁对峙

钟会前有剑阁雄关,寸步难进,后黄金、乐城、汉城三地要隘,东溯汉水、芒刺在背。要是拖拉下去,形势真如姜维所预计:“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到时退兵,蜀汉若诸城并出,前后夹击,那就比昔年曹爽更惨了。钟会于是又干起最拿手的,动笔杆子,寄希望于原为魏人的姜维归降,致书于姜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姜维不同蒋斌,置之不理,钟会文笔虽佳,面对天险,还是得用武略攻之,只得硬着头皮强攻剑阁,姜维列营守险。试想魏军强攻黄金、汉乐已近两月尚且不下,又安能一鼓攻克剑门,只是白白损兵折将罢了。攻关不克,钟会只得暂时引兵后退,蜀军保险拒守。魏军真处于

“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又是前狼后虎、进退维谷的僵局。钟会屡攻不下,但剑阁又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不能放弃,加上魏军粮食不继,军心开始动摇,众人都担心前功尽废。

奇袭成都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艾提出了一条奇策,建议“从阴平由邪径(小道)经汉德阳亭(今四川剑阁西北)趣涪(涪,在今四川绵阳东),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300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指蜀军)必还,则(钟)会方轨(两车并行)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邓艾献策的要点是,魏军从阴平绕小道攻涪,这样姜维若从剑阁来援,则剑阁势孤易破,若蜀军不援涪,魏军破涪,切断姜维后路,并可直指成都。这条计策被接纳了,并由邓艾执行。

邓艾挑选精兵,想与诸葛绪联合经江油避开剑阁,直取成都。但诸葛绪以自己只受命攻击姜维,不可自作主张为由,拒绝邓艾联军之议,率军东去,与钟会军会合。不过,钟会为扩大军权,密告诸葛绪畏懦不前,结果诸葛绪反被征还治罪,其部归属钟会

从阴平到涪,高山险阻,人迹罕至,十分艰难,不过也因此之故,蜀汉没在此设防。这年十月,邓艾率军三万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300多公里,一路凿山通道,造作桥阁。时“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面对困难,邓艾身先士卒,遇到绝险处,“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越过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粮运将匮,频於危殆”,”在克服了这些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魏军终于通过了阴平险道,到达江油。江由关据石门,临涪水,一面大江,三面悬崖,是和剑阁齐名的天险,但蜀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奇迹般出现,大惊失色,不战而降。

邓艾率魏军乘胜进攻涪城。邓艾自阴平进入景谷旁道后,成都方面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令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督率诸军拒敌,邓艾的奇袭战略至此可称破产。可诸葛瞻的大军到达涪城之后却止步不前。尚书郎黄崇劝告诸葛瞻速速前行,占据险要,不要让魏军进入平地。黄崇屡次进言,乃至痛苦流涕,诸葛瞻却不为所动,依旧在涪城不前。邓艾击破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一闻前锋被破,就引兵自涪关后撤一百多里,退守绵竹。又把涪关险城当大礼送给了邓艾。

进屯绵竹后,诸葛瞻才意识到自己在战略上已经铸成大错,长叹:“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最后野战是役蜀军伏尸数万,诸葛瞻和黄崇、尚书张遵(张飞之孙),羽林右部督李球均战死沙场。之后后主却听从从谯周主降的建议,投降了魏国。

江油失守后,刘禅派诸葛瞻抗击邓艾,黄崇劝告诸葛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但诸葛瞻犹豫不决,被邓艾夺取了险地。诸葛瞻督军到涪城并遇魏军发生战斗,邓艾大败诸葛瞻前锋,诸葛瞻被迫退守绵竹。邓艾遣使致书诸葛瞻劝降说:“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诸葛瞻怒斩使者。邓艾立即派其子邓忠及师纂等,从左右两面进攻蜀军。魏军失利,邓艾大怒,扬言要斩邓忠、师纂,命二人再战以将功补过。结果二人大破蜀军,斩杀诸葛瞻及张遵、黄崇等人,魏军进占绵竹,并立即进军成都。

当时蜀汉兵多在剑阁,而成都兵少。当蜀君臣闻魏军到来时,皆不知所措。有人建议先逃向南中地区,也有人建议东投孙吴,其中谯周则力主降魏,群臣多附和。十一月,刘禅接受谯周意见,开城降魏,魏军占领成都,同时遣使令姜维等投降,蜀汉正式灭亡。

结果

而在坚守剑阁的姜维,先闻诸葛瞻兵败,但未知刘禅确切消息,恐腹背受敌,便引军东入巴中。钟会率魏军进驻涪城,另派胡烈、田续、庞会等追赶姜维。姜维再退到郪县,维得知成都已失时,大惊失语。帐下众将一齐怨恨,咬牙怒目,须发倒竖,拔刀砍石大呼曰:“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号哭之声,闻数十里。姜维便率廖化、张翼、董厥等人投降钟会军。

标签: 姜维邓艾钟会刘禅黄皓剑阁道之战

更多文章

  • 剑阁道之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和宦官黄皓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姜维,邓艾,钟会,刘禅,黄皓,剑阁道之战

    三国后期,魏、吴、蜀并立抗争的局面因三方力量的消长变化而渐趋崩溃。蜀汉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汉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247年至262年间,蜀汉经过将领姜维不断向魏发动战争,力量日渐消耗,加上后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朝政日非。姜维曾对黄

  • 诸侯讨伐董卓之战真实情况是怎样的?最后赢了吗(董卓讨伐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董卓讨伐之战,诸侯,曹操,董卓讨伐战

    少帝昭宁元年,董卓占据洛阳以后,将何进、何苗等人的部队并入帐下,同时买通丁原部将吕布,杀死丁原,兼并了丁原的部众,于是兵势转盛(董卓进京之初只有步骑三千多人)。秋九月,董卓两次大会群臣,讨论废立之事,大儒卢植就公开反对,在蔡鬯等人的劝阻下,董卓才没有杀掉他,但卢植也因此遭到罢免。于是董卓最终废掉了少

  • 董卓讨伐战的详细经过?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董卓讨伐战,董卓,曹操,袁绍

    诸侯会盟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讨董的旗号,当中包括: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当时袁绍与王匡屯兵河内,张杨亦率数千人投靠;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酸

  • 寿春之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世人对此战的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寿春之战,魏国,蜀国,吴国

    曹魏后期,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见好友邓飏、夏侯玄等先后被诛杀,而王凌和毌丘俭亦被夷灭三族,又不满司马氏兄弟擅权,心中十分不安,于是在当地收买人心,尽量拿出官府库中的财物广泛地赈济施舍,又屈法赦免那些有罪之人以收买众人之心,还蓄养了扬州的轻捷侠客数千人当做护卫自己的敢死队。因为孙吴想要攻打徐,诸葛诞就请求

  • 寿春之战的详细经过?最后结果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寿春之战,魏国,蜀国,吴国

    初期吴纲到了吴国,掌管孙吴朝政的权臣孙綝大喜,派将军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人领兵三万人,与文钦一起去救援诸葛诞;任命诸葛诞为左都护,持符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并封为寿春侯。六月,甲子(二十五日),魏帝曹髦车驾到达项县,司马昭率诸军二十六万人进驻丘头。让镇南将军王基为行镇东将军,都督扬、豫诸

  • 寿春之战:魏蜀吴三家联手战司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寿春之战,魏国,蜀国,吴国

    曹操的崛起,两股力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一股是曹操自家的嫡系家族势力,当初随他一起起兵打天下的曹氏夏侯氏宗族子弟,包括夏侯惊、夏侯渊、曹真、曹仁、曹洪等,通常人们称之为“谯沛武将集团”;另一股是曹操后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兖州后,前来投奔的士人集团,如钟繇、荀攸、杜袭、赵俨、陈群等(这群人因为颖川籍贯比较

  • 列克星敦战役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列克星敦战役的起因及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列克星敦战役,英国,北美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英文:Battles of Lexington and Concord)是美国独立战争中发生的第一场军事冲突。1775年4月19日,这场战役发生在马萨诸塞州米德尔塞克斯县,波及城镇包括列克星敦、康科德(英语:Concord, Massachusetts)、林肯(英语:Linco

  •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殖民地人民有着怎样的影响(列克星敦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美国,独立战争,殖民地,列克星敦战役

    美国独立的革命基本上改变了每个美国人的生活。美国人长期反抗英国的斗争所带来的结果之一是公共空间的明显扩展,随之而来的是选举权的扩展。白人内部的奴役劳力制度(契约奴制度)迅速衰落,宗教团体享有了更大的自由,妇女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也较从前有所改进。但在另一方面,对印第安人、许多效忠派居民、绝大多数奴隶来

  • 美国第一任总统:总统乔治·华盛顿生平简介 (列克星敦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美国,总统,华盛顿,简介,列克星敦战役

    华盛顿档案:姓名:乔治·华盛顿英文名:George Washington尊称:美国国父,美国之父出身:种植园主学历:毕业于威廉玛丽学院军衔:六星上将(1976年美国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以资深美国官员象征的理由授予其特级上将荣誉,另一说是六星上将军衔,原来General of the Armie

  • 美洲英军总司令——威廉.豪子爵,长岛战役中英军的指挥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威廉.豪子爵,长岛战役

    威廉何奥,美国独立战争指挥官,官至美洲英军总司令。于1746年入伍,并经历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的洗礼。1775年3月他被派往北美,于5月抵达,此时美国独立战争已经开始。豪带领英军在邦克山战役艰难取胜,并在同年9月从托马斯·盖奇手中接过英军总司令一职。他先后夺取纽约和费城,但1777年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