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寿春之战:魏蜀吴三家联手战司马

寿春之战:魏蜀吴三家联手战司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604 更新时间:2023/12/24 6:13:07

曹操的崛起,两股力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一股是曹操自家的嫡系家族势力,当初随他一起起兵打天下的曹氏夏侯氏宗族子弟,包括夏侯惊、夏侯渊、曹真、曹仁、曹洪等,通常人们称之为“谯沛武将集团”;

另一股是曹操后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兖州后,前来投奔的士人集团,如钟繇、荀攸、杜袭赵俨、陈群等(这群人因为颖川籍贯比较多,人们又称之为“颖川士人集团”)。

一文一武两大集团,是曹魏势力的政治基石。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曹操时代,前者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紧密联系,猜忌防范之心并不大;而对后者,则是利用与防范相结合。曹氏在当时并非袁氏那样的名族旺门,通常被当时的大族望门视为下里巴人式的浊流,投奔曹操和其合作,其心并不甘。对后者,曹操要用,要防,还要打(杀孔融、逼迫荀彧自杀是为例)。

到了曹丕时代,两大集团的势力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夏侯惇曹仁等曹操朝代的宗族骨干大将相继逝世,而新的曹氏宗族势力代表人物却因为对曹丕存在着王权威胁而被遏制未浮出水面(如曹丕本人的几个亲兄,曹彰暴毙疑为曹丕所杀,曹植则多次被贬),曹丕更为倚重和依赖士人集团。公元

220年,在篡汉称帝前,曹丕特别出台了影响了中国之后几百年历史的九品中正制,从制度上肯定了世族门阀特殊的政治权利。

司马懿就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中脱颖而出。

司马懿是河内温县人,他身后所代表的河内司马氏是东汉中晚期有名的大族名门,其祖上连续几代都是东汉朝中重臣要员。和当时的很多士人一样,当初他并不想效忠曹操,建安六年(201年),曹操听闻司马氏的名声,想请他到自己府中任职,司马懿装病(这是司马懿的强项)不去,后来看到北方为曹操所统一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才在曹操的再一次敦请下勉强就职任文学掾(负责教育文化事务方面的官职)。

对司马懿,曹操很是忌惮,多次对曹丕说司马懿不能用,不是能轻松驾驭的臣子。但司马懿的韬光养晦之术确实厉害,在曹操眼皮底下很老实,不像其他世族士子一样在曹操代汉的问题上死磕,消除了曹操的不少戒心,慢慢得到重用。

魏文帝曹丕上台后,凭借着与曹丕良好的关系(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并称为曹丕太子时期的“四友”),司马懿开始走向魏国政治场的中央舞台。不仅如此,在军事上,曹仁等大将逝世后,司马懿也成为了曹魏方最具军事才能的大将,在对孙吴和蜀汉政权的军事行动中发挥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蜀相诸葛亮在祁山的对决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于公元

226年逝世了,司氏懿成了四位顾命大臣之一,而且其他三位顾命大臣曹真、曹休、陈群在十年间相继逝世,司马氏开始独掌曹魏军政大权。

曹氏王族当然不甘心于权利旁落于司马氏。魏明帝死后,其养子曹芳成为曹魏第三任皇帝,与司马懿一起被任为辅命大臣的大将军曹爽(曹真之子)开始企图将司马懿独揽已久的大权夺回。

司马氏势力在曹魏帝国已根深蒂固,而司马懿本人在政坛上也已是老辣成精,采取了先退后进的战略,先辞官在家,趁曹爽不防再发动兵变,很轻易地就解决掉曹氏宗族在朝中最大的一股势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曹氏宗族是武将集团为主,在军队上的势力仍然不小,特别在淮南一带,军队将领基本都是拥曹派。司马氏和曹氏的翻脸,必然引起该地区局势的动荡。在曹爽被诛后,都督扬州诸军事的大将王凌就密谋与其外甥兖州刺史令孤愚拥立曹操子曹彪为帝,与司马懿对抗。司马懿先下手为强,率大军秘密逼近百尺(今河南沈丘),逼迫王凌投降后自杀,凡与此事有牵连者,司马懿皆诛三族。

残酷的镇压没有扑灭淮南反叛司马氏的烈火,不过司马懿本人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他于公元 251年逝世,终年七十二岁。

司马懿死后,接班人司马师继续清理朝中异己,他杀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并废少帝曹芳。此举又引起了淮南军方的不满,镇东将军都督扬州毌丘俭联合扬州刺史文钦率六万兵联合起事讨伐司马师,司马师率十万人马急伐毌丘、文部,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平息了毌丘、文部的反叛行动。毌丘俭被射杀,文钦投降了东吴。

诸葛诞是琅邪阳都人,诸葛亮族弟,毌丘、文二人叛乱时他任镇南将军。诸葛诞与曹氏宗族派重要人物夏侯玄、邓飏等人是至亲,严格上讲算是拥曹派。所以毌丘二人起事时曾找他联络,希望共同反司马,诸葛诞却反常地成了司马氏的坚定拥护者,不仅斩杀了二人派来的使者,还带兵第一个攻入了寿春,成为司马师平定毌丘、文二部的最大功臣。

诸葛诞的假动作骗过了朋友也骗过了敌人,司马师没有对他防范,将他提升为征东大将军,仪同三公,都督扬州军事。

司马师的大军走后,诸葛诞才发现其实他和夏候玄邓飏毌丘俭等人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前者都被司马氏解决,估计也快轮到他。

所以他要反,他散尽寿春府中的钱财,收抚军心,开始为起事作准备。

司马师在平定毌丘、文叛乱后回师途中病死,他的弟弟司马昭接过司马氏代言人的位置。司马昭对诸葛诞有所防范,想把他调回京师委以司空虚职,解除其兵权。

诸葛诞当然不干,公元

257年五月,他召集曹魏在淮南淮北的十五万兵力,调集了足够供养十五万人马一年有余的军粮,杀扬州刺史乐后,据寿春公开反叛司马昭。

反叛后的诸葛诞第一件事是寻求东吴的援助,他派长史吴纲带着自己的小儿子诸葛靓到吴国称臣求救。吴魏之间在淮南一带拉锯多年。上次毌丘、文之乱,吴国没来得及作响应,此次诸葛诞再度起事,机会难得。吴国没有犹豫,立即派大将全怿、全端、唐咨等派三万军,连同之前的降将文钦一起增援寿春。

司马昭高度重视,如果让叛军与吴国联合,占据淮南地区,那后果不堪设想。他迅速召集了青、徐、荆、豫四州兵马共二十六万,以王基为镇东将军,带上魏帝与太后,前往寿春镇压。

与此同时,蜀汉方面姜维听闻诸葛诞在寿春起事,知道司马昭必然会派重兵镇压。这位奉行了诸葛亮积极北上战略的主战派又一次率数万兵大出秦川骆丘,进至芒水,向驻守长城的魏军司马望、邓艾部发动攻击。

是否能平定寿春的叛乱,对魏、蜀、吴三国的政治格局和走向都至关重要。

司马大军到达寿春时,吴国的三万援军已经抵达寿春。王基等将建议立即攻城,司马昭却认为对方有十八万兵力,城坚粮足,攻城难度和损失必定会很大。他下令围困寿春,围而不打,等待攻击吴国的援军。

围城打援。

果然,当年七月,掌握吴国政权的大将军孙琳亲领大军,率朱异、丁奉、黎斐等吴国大将赶赴寿春战场。孙任命朱异、丁奉、黎斐为前锋,率军五万,解寿春之围,在进至寿春城南黎浆时与魏军石苞、州泰遭遇,被魏军打败,又被魏将胡烈率五千奇兵袭击屯粮基地都陆。

朱异企图率残部向孙靠拢,孙琳却命朱异继续死战,朱异以士兵无粮为由,

不从。孙琳大怒,杀朱异。

朱异是朱恒之子,父子皆为东吴大将,孙琳杀朱异后,全军上下军心动乱,

无人愿战,孙琳无奈,只得于当年九月率部返回建业。

解决掉东吴援军后,司马昭可以将精力全部放在对付寿春的叛军身上。

此时寿春城内却有了不同意见。文钦等人认为应该再坚守一年,以观变。而蒋班、焦彝等人则认为应集中兵力突围,双方发生内讧。诸葛诞企图杀蒋班等人,蒋班、焦彝于十一月率部投降了司马昭。

图:寿春城内产生内讧

司马昭继续使计,向寿春城里散布吴国孙要杀第一批增援寿春的吴将全怿等将家属,全怿等将恐慌,于十二月投降司马昭。

随后诸葛诞和文钦又发生了分歧。文钦认为应趁蒋、全等人投降之际,司马昭必定放松警惕,应出城袭击魏军。文钦出兵袭击司马部,司马昭早有准备,文钦大败。回寿春后,双方矛盾加剧。文钦认为应把北人全驱逐出城,以节约粮食,诸葛诞不肯,双方矛盾升级。诸葛诞杀文钦。文钦二子文鸯、文虎投降司马昭。

司马昭没费多大力气,就把叛军搞得支离破碎。这时他才发力,全力围攻寿春。

公元 258年二月,司马昭攻克寿春,平息了这场叛乱。

另一边战场上,姜维得知诸葛诞兵败被杀的消息后,也只得引兵西返。

之后,魏国再无反叛司马氏的军事势力。代魏自立,对于司马氏来说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标签: 寿春之战魏国蜀国吴国

更多文章

  • 列克星敦战役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列克星敦战役的起因及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列克星敦战役,英国,北美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英文:Battles of Lexington and Concord)是美国独立战争中发生的第一场军事冲突。1775年4月19日,这场战役发生在马萨诸塞州米德尔塞克斯县,波及城镇包括列克星敦、康科德(英语:Concord, Massachusetts)、林肯(英语:Linco

  •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殖民地人民有着怎样的影响(列克星敦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美国,独立战争,殖民地,列克星敦战役

    美国独立的革命基本上改变了每个美国人的生活。美国人长期反抗英国的斗争所带来的结果之一是公共空间的明显扩展,随之而来的是选举权的扩展。白人内部的奴役劳力制度(契约奴制度)迅速衰落,宗教团体享有了更大的自由,妇女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也较从前有所改进。但在另一方面,对印第安人、许多效忠派居民、绝大多数奴隶来

  • 美国第一任总统:总统乔治·华盛顿生平简介 (列克星敦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美国,总统,华盛顿,简介,列克星敦战役

    华盛顿档案:姓名:乔治·华盛顿英文名:George Washington尊称:美国国父,美国之父出身:种植园主学历:毕业于威廉玛丽学院军衔:六星上将(1976年美国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以资深美国官员象征的理由授予其特级上将荣誉,另一说是六星上将军衔,原来General of the Armie

  • 美洲英军总司令——威廉.豪子爵,长岛战役中英军的指挥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威廉.豪子爵,长岛战役

    威廉何奥,美国独立战争指挥官,官至美洲英军总司令。于1746年入伍,并经历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的洗礼。1775年3月他被派往北美,于5月抵达,此时美国独立战争已经开始。豪带领英军在邦克山战役艰难取胜,并在同年9月从托马斯·盖奇手中接过英军总司令一职。他先后夺取纽约和费城,但1777年的战略

  • 长岛战役的结果是什么? 长岛战役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长岛战役,美国,乔治.华盛顿

    英军夜行牙买加山道1776年8月26日晚上,英国的包抄部队开始在漆黑中缓缓行军,完全依靠3名效忠派农夫在前方带路。8月27日凌晨2时,先锋部队抵达牙买加山道入口,并且强行征召了一座旅馆的父子充当向导。约莫10分钟后,英军遭遇了美军的5名哨兵,但美军却误以为是友方军队,而径自前来会合,结果被英军俘虏。

  • 长岛战役发生的原因 长岛战役爆发之前的美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长岛战役,美国,乔治.华盛顿

    长岛战役是1776年8月27日,乔治.华盛顿指挥下的大陆军与威廉.豪子爵指挥下的英军为争夺纽约控制权展开的一场战役。它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美国宣布独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长岛战役是纽约与新泽西战役的开端,以英军胜利并成功占领纽约告终。在部队部署与战斗方面,这是整场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战

  • 美国第一任总统:总统乔治·华盛顿生平简介 (长岛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美国,总统,华盛顿,简介,长岛战役

    华盛顿档案:姓名:乔治·华盛顿英文名:George Washington尊称:美国国父,美国之父出身:种植园主学历:毕业于威廉玛丽学院军衔:六星上将(1976年美国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以资深美国官员象征的理由授予其特级上将荣誉,另一说是六星上将军衔,原来General of the Armie

  • 纽约及新泽西战役打了多久 纽约及新泽西战役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纽约及新泽西战役,美国

    曼哈顿岛争夺战:1776年9月至11月长岛会战后,华盛顿的大陆军退回曼哈顿岛。由于曼哈顿岛三面环水,大陆军有被英军包围之虞。不过,华盛顿及大陆军军官都无意弃守而去,何奥将军也没有即时发动进攻。当时何奥兄弟既是军事将领,亦是英国国会任命的和平特使,可以向殖民地颁发有限的特赦令。故此,理查德·何奥在长岛

  • 纽约及新泽西战役的背景 纽约及新泽西战役如何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纽约及新泽西战役,独立战争,美国

    纽约及新泽西战役(英语:NewYorkandNewJerseycampaign),是指美国独立战争 于1776年7月至1777年3月期间,美国与英国在纽约州及新泽西州的多场战斗。1776年3月波士顿战役结束后,独立战争的重心逐渐转移到纽约市。乔治·华盛顿 开始在纽约布防,而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也

  • 新泽西州起义:独立战争波及新泽西州(纽约及新泽西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新泽西州起义,独立战争,美国,特伦顿战役,纽约及新泽西战役

    新泽西州起义(英语:Rising of New Jersey),是指1776年12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新泽西州民兵与英国军队的多场战斗。 1776年12月7日,乔治·华盛顿带领大陆军撤退到新泽西州与宾夕法尼亚州交界,而英军则在12月8日追击至特伦顿,与大陆军在特拉华河对峙。受到英美军队的刺激,效忠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