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王八司马,一场连底裤都输掉的改革

二王八司马,一场连底裤都输掉的改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165 更新时间:2024/1/11 9:05:00

在阅读正文之前,需要先把标题中打引号的词组捋顺。来,咱们一起读:“二王,八司马。”这就对了,逗号一定要点对地方,舌头也不敢打滑,错一点都不成。

这个词组概括的是唐顺宗时期的一个政治集团。“二王”是指两个姓王的带头大哥,王叔文、王伾;“八司马”是指失势后被集体贬到天涯海角做司马的八位“大贤”:韦执宜、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韩晔、程异、凌准、陈谏。其中柳宗元、刘禹锡二人因其崇高的文学地位而广为人知,但在政治才能方面,他俩在这个牛气冲天的集团中只能算是跟班小弟。

在这个集团中,王叔文官职不是最大,才干也不算最高,却是不折不扣的灵魂导师。他是个批判现实主义者,有一套认定的理想政治体系。事实上,这个小集团是他一手创建的。

王叔文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为围棋水平极高,被唐德宗召入宫中当教练,后来成为太子李诵的跟班。一次,李诵与幕僚们谈及“宫市”的弊病,激愤地说:我见了皇上,一定要极力劝谏,废除这件祸国殃民的恶政!幕僚们纷纷称赞他贤明仁爱,唯独王叔文一语不发。

等众人散去,王叔文才慢悠悠对李诵说:这事千万做不得。太子这个位置太敏感了,您该做的只是跑到爹娘面前问候吃喝拉撒睡,秀秀孝心就行啦,至于军国大事尽量躲远点。你爹一向多疑,如果有小人离间,说你借助民意收买人心,你就死定了!

一席话说得李诵冷汗直冒,觉得王叔文既贴心又有见识,从此凡是东宫的事务,不论大小都让王叔文定夺。王叔文劝李诵表面上远离政治,是为了能顺利接班,而在私下,他却对政治表现出异常的热情,经常向李诵点评朝臣:这个可以做宰相,那个是带兵的料,希望你将来重用他们。

赢得了太子,就赢得了未来。但这还不够,有了总瓢把子,还必须抓好队伍建设。王叔文按照自己的“政治审美”标准,与韦执宜、王伾、柳宗元、刘禹锡等十多人参照“桃园结义”的形式结为生死之交。这样,以李诵为靠山,以王叔文为灵魂,以政治理想为信仰,以江湖义气为纽带,一个以自感怀才不遇的“名士”为成员的政治小集团逐渐形成。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李诵顺利接班,是为唐顺宗。正当这个小集团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时,意外发生了。可能是当了二十多年太子,长期心理压力大,李诵刚刚继位,竟然猝然中风,口歪眼斜不能讲话了。这是王叔文遭遇的第一个打击,也预示着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危险和变数。

但谋划多年的改革已经箭在弦上。这时王伾已经成为宰相,于是这个集团的意志以一种匪夷所思的形式开始体现——王叔文拟定意见,由王伾转达给宦官李忠言,李忠言再转达给妃子牛昭容,牛昭容再学舌给脑中风患者唐顺宗李诵。政令下达时,这个程序再反着来一遍。

其他的大臣基本上见不着皇帝,大事小情全是这帮人说了算。洋洋自得的王叔文等人互相吹捧,以管仲诸葛亮伊尹周公自比,“娴然自得,谓天下无人”。

改革的斧子砍向三股势力:藩镇、宦官、贪官。王叔文的眼光不可谓不准,这恰恰是唐朝中后期最要命的三大毒瘤。问题是王叔文这帮新贵普遍缺乏基层磨练,政治手腕简单粗暴,不是一个接一个处理掉这些毒瘤,而是同时扔出一大把飞刀,恨不得一天之内砍出个风清气正,杀出个朗朗乾坤。

本来藩镇、宦官、朝臣之间矛盾很深,如果合理利用这些矛盾各个击破,王叔文们不是没有机会。但激进、自负、打击一大片的错误做法导致三股浊流迅速合拢,形成了空前强大的对立面,相比于王叔文等人的稚嫩,他们的反击显得有板有眼。

第一步,大宦官俱文珍等人巧妙地黑掉了唐顺宗贴身太监李忠言,割裂了王叔文与皇帝之间的信息链条;

第二步,侍御史窦群、御史中丞武元衡等人借口唐顺宗久病不愈,联合多数朝臣请求立广陵王李纯为太子。除王伾外,其余三位宰相称病不起,与革新党非暴力不合作。

迫于巨大的压力,唐顺宗不得已下旨,称积病不起,“其军国政事,权令皇太子纯勾当”。王叔文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他极力劝阻唐顺宗交出政权,但已无力回天。册立太子那天,朝野欢庆,唯独王叔文潸然泪下,竟在朝堂上念起了杜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悲情的唐顺宗李诵甚至没来得及换上属于自己的年号,太子李纯就被宦官们拥立为新皇帝,即唐宪宗。这一年仍然用的是他爹唐德宗的年号贞元二十一年:一月德宗驾崩,顺宗上位;八月宪宗接班,顺宗退位为太上皇。

唐宪宗上台后立即改元永贞,仅两天后,就迫不及待地将王叔文、王伾贬官;九月至十一月份,刘禹锡、柳宗元诸人一个接一个被贬往远方,有意思的是,贬的官职都一样:司马。

史称“永贞革新”的这次改革仅仅百日就夭折,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和群众基础,同时树敌太多,这个小集团被彻底打翻在地,再也没翻过身来,还搭上了唐顺宗的皇位,可谓输的底朝天。

“二王八司马”基本上是一群智商高情商低的愤青,但王伾是个另类,他本无大志向,长相丑陋,还贪财,家里特意打造了一个无门大柜,只留一个孔洞,便于接受贿赂往里放。他与老婆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把铺盖搬到柜子顶上在上面睡觉。

柳宗元先被贬到湖南永州,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后来又被撵到更远的广西柳州。

刘禹锡倒显得意气风发,他一路从湖南、四川、安徽贬过去,境遇不堪但乐观自得。在和州(安徽和县)时,地方官有意为难,逼他三次搬家,房子越搬越小,他干脆一气呵成写下著名的《陋室铭》,还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写,刻成石碑树到门口叫板。

元和十一年(公元817年),刘禹锡被召回京,他跑到玄都观赏桃花,写了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意思是说,你们现在执政的这帮小子,都是俺老刘离开后才得势的小人罢了!

这首诗很快为他赢得了第二次放逐的待遇,他被贬到更远的广东连州当刺史。略带喜感的是,这事还没完,大和元年(公元827年),打不死的小强刘禹锡又杀回长安,再游玄都观,又写了首诗: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上次得瑟的那个姓刘的又来了,你们有本事再贬老子一回看看?要说做人有性格,“二王八司马”里,只服这个白胡子刘郎。

更多文章

  • 唐顺宗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顺宗,王八司马事件,王叔文,唐朝,二王八司马

    “二王八司马事件”指的是唐顺宗在位期间由王叔文、王伾等人所领导的一次政治革新运动。二王八司马中的“二王”指王伓、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中央对地方失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德宗

  • 特雷比亚河战役中的法国元帅——麦克唐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特雷比亚河战役,麦克唐纳

    埃蒂安-雅克-约瑟夫-亚历山大·麦克唐纳,法国元帅,塔兰托公爵(Etienne-Jacques-Joseph-Alexandre MacDonald, Duke of Taranto) (1765年11月17日– 1840年9月7日) 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军事领导人。拿破仑对他评论:"麦克唐纳是一位优

  • 特雷比亚河战役发生在什么时候?特雷比亚河战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特雷比亚河战役,俄奥联军

    在意大利北部发生的两次著名战役,一次是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前218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伏击罗马军队大胜的一次战役。第二次是法国大革命期间,1799年俄奥联军在苏沃洛夫指挥下击败法将麦克唐纳的战役。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领军队出其不意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直抵波河平原。当时时

  • 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崛起,战神陨落(特雷比亚河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罗马共和国,迦太基,第二次布匿战争,特雷比亚河战役

    公元前264年,罗马为争夺西西里岛,与当时的地中海强国迦太基爆发战争,史称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41年,迦太基战败与罗马签署了屈辱性的条约,失去了西西里岛。公元前218年,为了向罗马复仇,迦太基名将汉尼拔进攻西班牙的萨贡托,引发第二次布匿战争。(详细可阅读罗马崛起之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翻越阿尔卑

  • 汉尼拔的事迹:败汉尼拔的古罗马将领是谁?(特雷比亚河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尼拔,特雷比亚河战役

    罗马帝国和汉尼拔他们之间有着不一样的关系,可以说汉尼拔视罗马帝国为仇敌,罗马帝国也视汉拔尼为心头大患。在汉尼拔小的时候,他就跟随父亲学习军事,从小锻炼起来的军事才能在后来屡次击败罗马的战役中得心应手。网络配图那时候的罗马共和国出现内战和动乱,屋大维在最后成了罗马最终的胜利者。他巧妙的运用政治手段掌握

  • 瑟乌姆战役:铁甲圣骑兵捍卫最后的荣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瑟乌姆战役,拜占庭帝国

    安德罗尼卡命令整个步兵战线向前推进,这包括中央阵线的瓦兰吉卫队与右翼的萨克森战士,瓦兰吉卫队和萨克森人挥舞着双手战斧与巨剑杀入匈牙利骑兵阵型中,挥出漫天血雨,最后方作为总预备队的弓箭手也全部上前,重步兵与圣骑兵的双重屠杀让匈牙利的骑士立即崩溃。他们开始向后没命逃窜以至于让整个匈牙利步兵阵线也跟着逃跑

  • 瑟乌姆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瑟乌姆战役,拜占庭帝国

    瑟乌姆战役稳定了西部边界,让数年后曼努埃尔可以集结大军在东方对突厥人发动大规模进攻。拜占庭铁甲圣骑兵被证明依然是那个时代最强大的重骑兵,曼努埃尔的改进使得这些骑兵拥有与西方骑兵相仿的冲击技巧,结合本身圣骑兵惯有的队形与纪律性,更加密集的冲锋阵型使得冲击力更胜一筹,而陷入重装部队的混战时,钉锤也能发挥

  • 瑟乌姆战役双方投入了多少兵力?双方是怎样排兵布阵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瑟乌姆战役,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的排列最前方是布满了轻装弓骑兵,主要由土库曼骑兵与库曼人组成,他们组成了战列的先锋。土库曼是拜占庭雇佣兵中的老面孔,他们足够灵活与专业但他们的忠诚很有限,战斗意志也不强。而库曼人这支游牧民族在阿历克塞刚即位时曾经产生过大麻烦,但也在狡猾的拜占庭皇帝的政治攻势下帮助拜占庭人对付另一支游牧民族佩切

  • 瑟乌姆战役战前形势是怎样的?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瑟乌姆战役,拜占庭帝国

    1071年拜占庭帝国在曼齐克特之战大败于塞尔柱人的苏丹亚尔斯兰导致的大混乱一直延续至1080年,新皇帝阿历克塞一世艰难地重整帝国,经过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外交手段与军事打击,利用第十字军与塞尔柱人的战争收复了尼西亚地区,并花了20年时间复兴帝国军队。不负狡猾坚韧的阿历克塞所托,拜占庭军队于1108年令

  • 詹姆斯党什么时候成立的?詹姆斯党的起源与衰落(卡洛登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卡洛登战役,詹姆斯党,英国

    詹姆斯党(Jacobitism),指支持斯图亚特王朝君主詹姆斯二世及其后代夺回英国王位的一个政治、军事团体,多为天主教教徒组成。起源1688年,英格兰发生光荣革命,詹姆斯二世被推翻,其女儿玛丽二世及其信奉新教的丈夫荷兰执政奥兰治的威廉被拥立为同朝国王。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后,即致力于争取法国和西班牙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