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治维新三杰之木户孝允简介 木户孝允怎么死的

明治维新三杰之木户孝允简介 木户孝允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589 更新时间:2023/12/8 9:12:32

木户孝允(1833年8月11日—1877年5月26日)本名桂小五郎 ;长州藩出身,曾拜吉田松荫为兄,从斋藤弥九郎学习剑术,江川英龙学习西方军事学。在尊攘、讨幕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维新后参加起草《五条誓约》,是政府的核心人物,推进奉还版籍、废藩置县,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一起被称为“明治维新三杰”。

少年时代

天保4年六月26日(1833年8月11日),出生在长门国萩城下吴服町(现在的山口县萩市),为藩医和田昌景的长男。母亲是后妻,上面有二位前妻所生的姐姐,虽然是长男,但被认为病弱而无法成人,长姐招婿让继承家业,长姊死后,续娶了次姐。天保11年(1840年),小五郎成为和田家对面的桂家养子,得以武士身分与俸禄,次年,桂家养母过世,回到和田家,由生父、生母、二姊共同扶养。十几岁以后,藩主利敬亲面前二度表演即兴汉诗及"孟子"的解说,皆受到褒奖,以此作为长州的青年才俊受到注目。

嘉永元年(1848年),因病相继失去了二姊与生母后,过于悲伤卧床许久,不断向周围诉说希望出家替二姐与生母祈福。嘉永2年(1849年),入吉田松阴门下学习兵术,松阴评:“有成事之才。”,并有“桂,为我所重视之人”的描述,除了师生间关系之外也保持着亲友般的关系。

剑客时期

弘化3年(1846年),进入长州藩的剑术师范—内藤作兵卫的新阴流道场修行。嘉永元年(1848年),成年礼后继承桂家大组士身分,由和田小五郎成为桂小五郎。小五郎比其他人更用心修行剑术,随后实力精进,渐渐受到周围认可。嘉永5年(1852年),小五郎决意以剑术修行之名义自费留学江户,在得到藩的正式许可后,与其他五名公费留学生同行。

入门于江户三大道场之一—“力之斋藤”的练兵馆,得到神道无念流的免许皆传,入门一年后即成为道场塾头。流传着,挺拔的桂小五郎在对战时只要摆出竹刀上段之姿,“周遭人皆折服于其静谧气魄”之言。大村藩的渡边升与桂小五郎同期得到齐藤道场的免许皆传,并称为练兵馆之双璧。大略同时期的江户,武市半平太于桃井春藏的士学馆担任道场塾头,而坂本龙马也于“技之千叶”的桶町千叶道场担任道场塾头。

幕府讲武所总裁男谷精一郎的直系弟子击败,直到受藩命归国的五年,小五郎作为练兵馆塾头,其间以剑豪之名名震天下,被延揽于大村藩等之江户藩邸,请其对藩士进行剑术指导。流传在安政5年(1858年)10月,小五郎与武市半平太、坂本龙马曾参赛于桃井道场的击剑大会,但事实上武市与坂本9月间已归土佐藩,并不在江户。

志向留学、开国、破约、攘夷之志士

练兵馆塾头的同时,受培里再度来航(1854年)之刺激后,立刻经师傅斋藤弥九郎介绍,向江川英龙提出实际参观的申请,以随从的身分陪同江川英龙亲眼目睹了培里的舰队。

松阴实行“下田踏海”之际,希望随同协助,却被为弟子着想的松阴坚决制止,结果“下田踏海”失败后得免于幕府的刑罚。随后与其内弟来原良藏一同向藩府呈交文书申请海外留学,令忙于应对松阴“下田踏海”后幕府监视的藩政府再度惊愕不止。海外留学相当于触犯江户幕府的锁国令,尚未有倒幕思想的长州藩政府,此时即使秘密间也不敢许可。小五郎被训斥后在担任练兵馆道场塾头的同时,开始求学于当代各名流之间,欲求吸收时代最尖端之技术为己用。

文久2年(1862年),小五郎在藩政府中枢开始崭露头角,与周布政之助、久坂玄瑞(义助)共同采用松阴的航海雄略论为基础方针,击败了长州大目付长井雅乐所主张的,单独对幕府有利而开国的《航海远策略》。此后,长州藩藩论定位于开国攘夷,同时对屈于异国而违旨开港、却又锁港锁国攘夷的幕府路线,痛斥为不值一谈。文久二年至文久三年之春,长州藩开明派高层逐渐达成共识,派遣留学生视察欧美、吸收欧美文化,最终实现攘夷自主开国。

文久3年(1863年)5月,长州藩派出秘密留学生至英国留学,于横滨出发。长州五杰的密航留学生、伊藤博文、山尾庸三、井上胜、远藤谨助使用藩费留学,此政策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周布将志向留学的小五郎提拔为藩政中心人物,继而小五郎拔擢通晓荷兰语与英语的村田藏六处于藩政中心,于是,长州藩权力中心渐渐形成了开明派主政的局面。久坂玄瑞不顾小五郎与高杉晋作以往的慎重论,依照江户幕府受命于朝廷而发出的攘夷宣言,率领长州军炮击在下关通过关门海峡的外国船舰为攘夷战争的开始,此战争约持续两年,理所当然,未能实现破约攘夷,最终以长州藩失败告终。经过高杉晋作的谈判,英美法荷四国联军要求有发出攘夷令的幕府支付赔偿金。5月,受藩命由江户上京,在京都与久坂玄瑞、真木和泉等共为破约攘夷而奔波,政治目标为强藩联合后实现大政奉还,建设新国家。

蛤御门之变

八月十八日政变在小五郎等人的不懈努力下依然名正言顺,但池田屋事件导致尊攘派群情激愤,尽管小五郎、周布政之助与高杉晋作皆反对,仍无法制止先发部队三百名藩士的上京,久坂玄瑞于山崎天山、来岛又兵卫于嵯峨天龙寺、福原越后军则置军伏见,希望此举能够迫使朝廷平反长州藩主父子及长州派公卿的冤屈。朝廷也为此作出回应,会谈已经进行到朝廷准备把京都守护职之职由会津藩改为长州藩,以后幕府对朝廷的一切将置之不管”,并无觉悟到要与会津藩、幕府成为敌对关系的孝明天皇和公卿们,因此轻易感到畏惧而反悔,依从幕府方面一举消灭长州军的意图,朝廷发出了要求长州军于期限内撤退的最后警告。

长州军以武家名誉做赌注,无法未达成任目的即垂丧逃亡般地返回本藩。于是,长州先发部队在呈交建白书请求尚在濑户内海、由毛利定广率领的二千长州本军返回本藩后,赌上向天皇直诉和集体死谏的先发部队,冲向蛤御门,禁门战争此时爆发。此时的小五郎计划说服因州藩加入长州阵营,在有栖川宫邸与因州的尊攘派实力者河田景兴展开了最后的谈判,因州藩任皇宫警卫,长州军即可直入皇居,但此时河田眼见大势已去,以时机尚早为由拒绝与长州同盟。违反先前约定而被背叛的小五郎,在孝明天皇出皇居后的避难路途中等待直诉,失败后背向鹰司邸奋战脱困,自此之后,在几松和对马藩士大岛友之允的协助下,开始了真正的潜伏生活。禁门之变后会津藩等幕府势力对长州人全面追缉捕杀,在理解到京都已无法继续潜伏后,出京都。

长州征讨

幕府对成为朝敌而败北的长州进行了第一次长州征讨,这时长州正义派政权下台,由保守派掌权,这次征讨结果长州不战而败,家老、幕僚自裁或被处刑以承担责任。长州保守派开始全面肃清正义派,但高杉晋作所率领的改革派军队揭竿而起,发动军事政变并取得胜利,改革派掌握政权。得知小五郎潜伏在何处的大村益次郎与高杉晋作等人,将小五郎以长州正义派统帅者身分迎回长州。担任长州政务座后,为实现高杉等人所期望的武备恭顺方针,而向军制改革与藩政改革的方向迈进。

长州藩经由土佐的土楠左右卫门、中冈慎太郎、坂本龙马等人斡旋,秘密地和萨摩结为同盟。同盟后,桂曾慎重地致信向龙马确认协谈内容无误,请其背书。内容趣旨如下,庆应二年(1866年)1月22日京都结盟以来,桂以长州代表身分,和萨摩的小松带刀、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人屡次展开会谈,使萨长同盟更趋坚定。在同盟之下,长州以萨摩名义向英国购入武器、军舰。

幕府以长州武备恭顺和大村益次郎等人的秘密贸易为借口,强行发动第二次长州征讨。通过萨长同盟而秘密购入武器及船舰,并在大村益次郎之主导下实施近代军制改革的长州军,士气十分高昂。当时正在长州的坂本龙马对此有强烈感受,甚至在给萨摩的信里写道“长州军是日本最强的”。藩政府更印刷长防士民合议书36万册发给不分士农工商的领内各户,使领民一致团结起来。大岛口、艺州口、石州口三地在极短时间内相继击败幕府军,剩下的小仓口,也因原本打算抗战到底的肥后军战意全失,而确立了长州的胜利,此结果使滨田藩(包含天领、石见银山)和小仓藩的大部分土地,于明治二年(1869年)版籍奉还之前,均纳入长州藩(倒幕派)的控制。

明治维新政府

明治新政府建立,岩仓具视认为其有很高的政治识见,因而仅由其一人担任总裁局顾问,为所有政策的实质上最终决定责任者。太政官制度改革之后,担任外国事务挂、参与、参议、文部卿等职务。明治元年(1868年)以来,屡屡提出开明的建言,并持续率先做政策的实行。五条御誓文、新闻媒体的发达推进、封建的风俗习惯之废止、版籍奉还、废藩置县、人材优先、四民平等、宪法制定、三权分立的确立、两院制的建立、教育充实、法治主义的确立等建言,使明治政府渐次实施。再者,并于该际即提出将军人登用为阁僚之禁止、地方警察制度与裁判制度等极为现代化且开明的建言。

关于明治元年(1868年)3月14日发布之五条御誓文,木户基于福冈孝悌之拟订版本,将第一条之“兴列侯之会议”改为“广兴会议”、“五条御誓文”—由明治天皇亲率文武百官向天地、人民宣誓的仪式,系基于木户的构想,木户说服了抵抗的守旧派,并使天皇更加认真对待维新。

岩仓使节团与其影响

为消除明治政府草创初期的朝令夕改、百家争鸣状态,随着明治4年(1871年)6月实现废藩置县的断行而稍趋稳定的政府,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岩仓具视、三条实美共同要求由木户独自一人担任参议。虽然众人希望构筑一个“政令一途”的有效率体制,但重视开明与合议制的木户,对此持续坚持反对。依照大久保的妥协案,木户同意由自己和西乡共同担任参议,但随后基于为补足对政务娴熟的西鄕之由,向西乡建议让肥前也担任参议,西乡则回应,于是确立了由萨长土肥各一人担任参议的共和制参议内阁制。但是,因为施行者木户随后即为海外视察的全权副使而空位,这所谓萨长土肥各一人的共和制参议内阁制并没有维持许久。

海外视察组与留守政府组有着如下约定:“至海外视察结束之前,如未以邮送文书进行合意,则不能变更明治政府的主要体制及人事。”以留守政府的执行结果而言,这样的约定就形同具文,由于海外视察组亦未遵守约定时程归国,使原先的短期考察计划,延长至将近两年,导致也无法再对留守政府的责任予以追究。留守政府提出的征韩论,在海外视察组眼中却只能是绝对无法苟同的无谋之举。(当时的日本不可能大规模远征朝鲜半岛即使是发动战争没有实力与朝鲜的后台清朝交战的实力。留守人员考虑的是发动战争而转移和缓和国内矛盾,考察的人员长期在外学习,已经了解到日本和世界的差距,首先改革内治而非发动战争。)木户为海外视察期间出国的唯一参议,归国后,原因不明的剧烈头痛等旧病突然再犯,并持续复发、恶化。不知是否因为疾病,木户从此时开始已无法真正地执掌明治政府。

木户幕末以来的宿愿——开国?破约攘夷——也就是撤销不平等条约并缔结对等条约,为此目的,作为岩仓使节团的全权副使之一,进行条约修正的预备交涉并视察欧美。不单是欧美进步的文化,其亦洞察到民主主义的不完全性与危险性而归,至今为止的开明急进派立场转变为渐进派,毕竟,欧美与日本彼此间的文化差异实在过大了。再者,痛切感到将征韩论等撤回与内治优先的必要性,积极倡诉宪法制定与二院制议会的设置,并致力于国民教育与天皇教育的充实。后来亲自担任文部卿,为充实国民教育尽力。对于西乡隆盛等人主张之征韩论、大隈重信与西乡从道等人主张之台湾出兵(牡丹社事件),一贯反对。再者,为将农民由不公平的税制与重税中解放而积极推进的地租改正,以及,为废止武士特权而使其寻找新谋生之途而构想的秩禄处分,木户均激烈的反对。当政府于明治7年(1874年)5月决定出兵台湾时,对此抗议而辞去参议职务、回山口老家。

立宪政体方向之树立

明治元年(1868年)的集议所、明治2年(1869年)的公议所等,都是木户基于开明的方针而尝试努力的产物,希望落实相当于国会下议院功能之组织。然而,让存有江户时代封建意识的各地不满武士们充任临时职务与自由发言,就维新方针也好、现实面的可能性也好,都过于乖离,大久保等人甚至断言“应废止之”,认为时期尚早、非现实而无意义。再者,这些会议召开于‘废刀令’、‘四民平等’实施之前,只是成为萨长土肥以外,被剥夺特权的武士们不满的发泄场所罢了。

持续摸索相当于现代国会的众议院、并对其必要性持续主张的木户,整备环境、并认时机成熟后,于1875年6月20日~7月17日召开第1回的地方官会议,并亲自担任议长举行。该时点所订的5项法案均是地方员警、地方议会等得以促进地方自治的法案,然而,随着大久保内务省的崛起,这些项目并未能够以木户策划的方式实施。

明治10年(1877年)2月西南战争爆发,木户立刻请求亲自征讨鹿儿岛。大久保同样,请求担任镇抚使亲自去面对西乡。伊藤博文对两者均予以反对,最后依征兵令出动国军,木户则与明治天皇一同前往京都出差。随着病症恶化进入病危状态,明治天皇也曾前往探望,木户孝允于5月26日辞世。享年43 。

木户孝允的日记,显示了他的内心挣扎。木户表示,担忧在于长州藩与国家利益互相冲突。他经常要为自己被指出卖朋友而辩护。在当时的日本,还未形成近代国家的概念。这也是当时社会大变革时期,原来士族集团的困扰之一,武士原来是为自己的大名服务,老板没了给谁打工,为谁打工等的一系列问题之一。

更多文章

  • 二王八司马,一场连底裤都输掉的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二王八司马,唐朝

    在阅读正文之前,需要先把标题中打引号的词组捋顺。来,咱们一起读:“二王,八司马。”这就对了,逗号一定要点对地方,舌头也不敢打滑,错一点都不成。这个词组概括的是唐顺宗时期的一个政治集团。“二王”是指两个姓王的带头大哥,王叔文、王伾;“八司马”是指失势后被集体贬到天涯海角做司马的八位“大贤”:韦执宜、柳

  • 唐顺宗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顺宗,王八司马事件,王叔文,唐朝,二王八司马

    “二王八司马事件”指的是唐顺宗在位期间由王叔文、王伾等人所领导的一次政治革新运动。二王八司马中的“二王”指王伓、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中央对地方失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德宗

  • 特雷比亚河战役中的法国元帅——麦克唐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特雷比亚河战役,麦克唐纳

    埃蒂安-雅克-约瑟夫-亚历山大·麦克唐纳,法国元帅,塔兰托公爵(Etienne-Jacques-Joseph-Alexandre MacDonald, Duke of Taranto) (1765年11月17日– 1840年9月7日) 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军事领导人。拿破仑对他评论:"麦克唐纳是一位优

  • 特雷比亚河战役发生在什么时候?特雷比亚河战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特雷比亚河战役,俄奥联军

    在意大利北部发生的两次著名战役,一次是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前218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伏击罗马军队大胜的一次战役。第二次是法国大革命期间,1799年俄奥联军在苏沃洛夫指挥下击败法将麦克唐纳的战役。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领军队出其不意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直抵波河平原。当时时

  • 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崛起,战神陨落(特雷比亚河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罗马共和国,迦太基,第二次布匿战争,特雷比亚河战役

    公元前264年,罗马为争夺西西里岛,与当时的地中海强国迦太基爆发战争,史称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41年,迦太基战败与罗马签署了屈辱性的条约,失去了西西里岛。公元前218年,为了向罗马复仇,迦太基名将汉尼拔进攻西班牙的萨贡托,引发第二次布匿战争。(详细可阅读罗马崛起之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翻越阿尔卑

  • 汉尼拔的事迹:败汉尼拔的古罗马将领是谁?(特雷比亚河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尼拔,特雷比亚河战役

    罗马帝国和汉尼拔他们之间有着不一样的关系,可以说汉尼拔视罗马帝国为仇敌,罗马帝国也视汉拔尼为心头大患。在汉尼拔小的时候,他就跟随父亲学习军事,从小锻炼起来的军事才能在后来屡次击败罗马的战役中得心应手。网络配图那时候的罗马共和国出现内战和动乱,屋大维在最后成了罗马最终的胜利者。他巧妙的运用政治手段掌握

  • 瑟乌姆战役:铁甲圣骑兵捍卫最后的荣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瑟乌姆战役,拜占庭帝国

    安德罗尼卡命令整个步兵战线向前推进,这包括中央阵线的瓦兰吉卫队与右翼的萨克森战士,瓦兰吉卫队和萨克森人挥舞着双手战斧与巨剑杀入匈牙利骑兵阵型中,挥出漫天血雨,最后方作为总预备队的弓箭手也全部上前,重步兵与圣骑兵的双重屠杀让匈牙利的骑士立即崩溃。他们开始向后没命逃窜以至于让整个匈牙利步兵阵线也跟着逃跑

  • 瑟乌姆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瑟乌姆战役,拜占庭帝国

    瑟乌姆战役稳定了西部边界,让数年后曼努埃尔可以集结大军在东方对突厥人发动大规模进攻。拜占庭铁甲圣骑兵被证明依然是那个时代最强大的重骑兵,曼努埃尔的改进使得这些骑兵拥有与西方骑兵相仿的冲击技巧,结合本身圣骑兵惯有的队形与纪律性,更加密集的冲锋阵型使得冲击力更胜一筹,而陷入重装部队的混战时,钉锤也能发挥

  • 瑟乌姆战役双方投入了多少兵力?双方是怎样排兵布阵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瑟乌姆战役,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的排列最前方是布满了轻装弓骑兵,主要由土库曼骑兵与库曼人组成,他们组成了战列的先锋。土库曼是拜占庭雇佣兵中的老面孔,他们足够灵活与专业但他们的忠诚很有限,战斗意志也不强。而库曼人这支游牧民族在阿历克塞刚即位时曾经产生过大麻烦,但也在狡猾的拜占庭皇帝的政治攻势下帮助拜占庭人对付另一支游牧民族佩切

  • 瑟乌姆战役战前形势是怎样的?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瑟乌姆战役,拜占庭帝国

    1071年拜占庭帝国在曼齐克特之战大败于塞尔柱人的苏丹亚尔斯兰导致的大混乱一直延续至1080年,新皇帝阿历克塞一世艰难地重整帝国,经过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外交手段与军事打击,利用第十字军与塞尔柱人的战争收复了尼西亚地区,并花了20年时间复兴帝国军队。不负狡猾坚韧的阿历克塞所托,拜占庭军队于1108年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