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推行"摊丁入亩"税收政策

康熙推行"摊丁入亩"税收政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155 更新时间:2024/1/16 15:53:22

在305年前的今天,1712年4月4日 (农历二月廿九),康熙推行"摊丁入亩"税收政策。

清初在恢复赋役剥削后,主要是按照明朝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征派赋役。一条鞭法虽然已把一部分丁银挪地亩征派,即由地商与人丁共同负担,但丁银并未废除,而且数额依旧相当大,农民不堪负担,被迫逃亡。

清朝不得不变通剥削的办法,公元1712年4月4日(距今305年)(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康熙皇帝宣布,以1711年(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丁银数额为永久的丁银征收定额,以后额外添丁,不再多征。

康熙帝说,这是“有益于民”的“盛事”,所以叫作“圣世滋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是我国封建社会里最后一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它实行于清代康熙末年,普及于雍正初年,最终完成于乾隆四十二年。“摊丁入亩”是把历代相沿的丁役银合并于田赋银之中,一起征收。

康熙帝(资料图片)

1712年4月4日(距今305年)这一天是中国税收史上重要的一天。在这一天清朝的康熙皇帝宣布实行一项新政策,称为“摊丁入亩”,从此之后圣世之丁永不加赋。用今天的语言讲,就是从这天起国家只收土地税,不再收人口税了,老百姓再生孩子也永远不收财税了,而且税收的标准按照上一年的数字不再增加,当年清朝对这一条政策经自我解释说这是千古以来,历朝历代对老百姓都没有过的仁政,从康熙五十一年也就是1712年起清朝为什么不收人口税了?满清皇帝真的是那么仁义爱民吗?当然不是,但是我们要承认清朝皇帝他是满族,是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处理税收等问题一直比较谨慎,开始清朝给老百姓的负担就比明朝轻,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上有反清复明的号召,清政府用这种方法能够争取多数汉族群众,因为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吃饱肚子,而不是看京城里飘扬的旗帜。

康熙皇帝要免除人口税也含有恢复农业经济的目的,因为中国自西汉以来统计人口一直是收人头税,哪里人多哪里就要多收税,老百姓交不起,采取的办法就是举家逃跑或者是瞒报,甚至溺婴,也就是把刚生下的小孩淹死。历朝的人头税确实是对老百姓的一种灾难。直到清朝初年还有大批百姓离开土地逃亡,这到头来也严重影响了土地税收,清朝至康熙年间免除了这项税,老百姓可以放心的生孩子,也可以安心生产,不必须逃亡。

从长远看对朝廷也是有利的。免除了人头税之后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清朝中后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的大爆炸,在此之前朝廷统计的兵数总共也只有2400万人,如果再算上妇女、老幼,清朝初年全国有统计的人口顶多有1亿人,可是实行免除人头税的政策,只过了130多年,到了清朝道光二十年,也就是鸦片战争爆发那一年,1840年,全国人口统计竟然达到4亿12000万人,这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生育高峰。

更多文章

  • 威海卫战役是怎么失败的?对中国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威海卫战役,邓世昌,丁汝昌

    威海卫战役是十九世纪末日本为侵略中国发起甲午战争中的一次大战。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顶部,港湾内有日岛、刘公岛等岛屿,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地势险要。1895年1月,两万日军登陆山东荣成,攻占威海卫炮台,用军舰封锁港口。当时李鸿章主张求和,陆地防御涣散,招致威海卫失守。李指导的北洋海军被困刘公岛,但仍积极

  • 北洋海军为什么没有从威海卫突围而全军覆没?原因是什么(威海卫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威海卫战役,邓世昌,丁汝昌

    众所周知,北洋海军有两个基地,旅顺口和威海卫。不过按照制度,基地的防守是由陆军负责的。但是旅顺口被日军占领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被革职,帝党磨刀霍霍,还要捉拿丁汝昌进京问罪。根据盛军统领卫汝贵死于莫须有罪名的前车之鉴,这次进京是必死无疑的。好在丁汝昌人缘好,威海卫的陆军、海军将领包括洋员们都一起为他求情

  • 威海卫战役的详细经过?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威海卫战役,邓世昌,丁汝昌

    作战计划获得明治政府批准,日军大本营将原有军队改编,组成“山东作战军”,以陆军大将大山岩为司令官,下辖第二师团(包括第三旅团和第四旅团)、第六师团(包括第十一旅团)和混成旅第十二旅团,再加上军兵站部等,总兵力达到25000人,日军装备、素养极高。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1月20日,以大山岩为司令官

  • 玉米运动有着怎样的背景?为何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玉米运动,赫鲁晓夫,苏联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政府为解决长期以来的粮食缺乏问题,开展了大规模垦荒种玉米的活动。从 1954-1962年,苏联先后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地区共垦荒4200万公顷,种植玉米在最高年份达3700万公顷。苏联粮食总产量虽然从1954年的8560万吨猛增至1958年的1

  • 玉米运动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最后成功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玉米运动,赫鲁晓夫,苏联

    农业问题一直是苏联战后初期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由于长期执行“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苏联农业长期发展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粮食产量甚至低于帝俄时期。1949年,赫鲁晓夫根据乌克兰农民传统玉米种植经验,采用“方形穴播法”,让当地农民一次性扩种了200万公顷玉米,结果大获丰收。这让赫鲁晓夫

  • 玉米运动:不切实际的农业发展道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玉米运动,赫鲁晓夫,苏联

    玉米运动是前苏联总理赫鲁晓夫进行改革时发动的一场运动。 据说赫鲁晓夫想学习美国,大面积种植玉米,不顾及苏联的地理气候因素,赫鲁晓夫决定全苏联种植玉米。但由于苏联地理条件(主要是气温和光照)实在太差,玉米几乎不结“棒子”,加上国家机构人员腐败,从国外购进大“棒子”愚弄总理,玉米运动终究失败。1963年

  • 冬季战争的结果如何?冬季战争的评价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冬季战争,苏联,芬兰

    冬季战争(芬兰语:talvisota,瑞典语:vinterkriget,俄语:Зимняя война)是一场苏联与芬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战争,自1939年11月30日由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而展开,苏联最终惨胜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分领土,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为

  • 冬季战争打了多久?冬季战争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冬季战争,苏联,芬兰

    冬季战争(芬兰语:talvisota,瑞典语:vinterkriget,俄语:Зимняя война)是一场苏联与芬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战争,自1939年11月30日由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而展开,苏联最终惨胜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分领土,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为

  • 冬季战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冬季战争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冬季战争,苏联,芬兰

    冬季战争(芬兰语:talvisota,瑞典语:vinterkriget,俄语:Зимняя война)是一场苏联与芬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战争,自1939年11月30日由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而展开,苏联最终惨胜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分领土,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为

  • 波希战争打了多久?波希战争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波希战争,希腊,波斯

    希波战争是古代波斯帝国(波斯第一帝国,即阿契美尼德王朝)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这次战争对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远大过于战争本身。希波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洲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