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十四孝故事:芦衣顺母的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芦衣顺母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757 更新时间:2024/1/16 13:27:52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闵子骞卒于何时,史无记载。北宋时,在济南华山脚下发现了闵子骞衣冠冢。据明崇祯《历城县志》记载:“在华山前,黄郡守浚河,掘出闵子石棺,盛其首,移至高原。今华山下,石椁尚存。”济南当地百姓也有传说:北宋年间治理黄河时,人们在华山脚下挖到闵子骞石棺。为了石棺不至于被水湮没,人们便欲将闵子骞墓迁往济南城南高阜之处。当人们抬着石棺路过城东五里之处时,绳子断了。按照当时习俗,棺材落到哪儿,就要埋在哪儿,于是就有了现在的闵子骞墓。据苏辙《闵子祠记》记载:在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以前,“历城之东五里,有丘焉,曰闵子之墓。”只是当时“坟而不庙,秩祀不至”而已。熙宁七年,河南濮阳人李肃之来到济南当“父母官”,遂于第二年在墓前修建了闵子祠,才使得闵子骞墓“百年之废,一日而举”。

闵子骞的卓著孝行,受到了后世人们的普遍赞扬。清初著名诗人田雯曾亲往济南城东拜谒闵子骞墓,并写有《拜闵子墓》一诗,诗云:“菰芦花未吐,菱荷叶已香。日夕下山椒,归鸦乱回翔。石桴在溪侧,无风响白杨。”《续修历城县志》收有清代诗人吟咏闵子骞墓的诗十数首之多。应当说,闵子骞墓作为济南优秀的名士文化遗产,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古墓丛祠垂姓名,孝哉闵子死犹生。行人叹息华阳路,芦荻花飞见性情。”(陈永修《鲍西楼诗草·过闵子墓》)闵子骞的孝行孝德,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和发挥闵子骞墓园这一景观的文化功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不然,闵子骞留给世人的形象,只能是单薄的。

更多文章

  • 二十四孝故事:子路负米养亲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二十四孝故事,子路,负米养亲

    春秋时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吃了,卞州的粮价却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亲自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 家。看着父

  • 《推背图》到底写了什么?真的预言到武则天称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推背图》

    说到预言故事,很多人都会想到世界末日的预言,世界末日是美洲玛雅人的预言传说,被人们广为流传,说2012年将是世界末日,结果世界末日没有来临,预言传说不攻自破。在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也有很多预言,其中被人们认为最准确的预言就是神秘莫测的《推背图》。《推背图》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何人所创作,又是怎么

  • 推背图中预言到了7位女性,竟然有5位已经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淳风,推背图

    唐朝的两位大玄学家李淳风和袁天罡共同编写的《推背图》传说中能够预言未来,而书中提到的一些事情也确实在历史上得到了验证,其中,在书里还说到了7位女性,有5位已经应验,我们来看看到底准不准确。先看第一位,出现在《推背图》的第三象。谶曰:日月当空,照临下土,扑朔迷离不文亦武。颂曰:参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

  • 《推背图》真的神奇到如同天书一般的存在吗?让我们来揭开推背图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淳风,推背图

    《推背图》的作者是唐朝两位大玄学家李淳风和袁天罡,他们在书中预言了唐朝以后的事情,并且都得到了应验。那么推背图真的神奇到如同天书一般的存在吗,让我们来揭开推背图之谜。先说《推背图》的两位作者,李淳风善风水,曾写下《宅经》,被尊为风水祖师,编著《算经》,为我国的数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改进浑仪,可以说此人

  • 《推背图》趣闻:历史上三大预言竟有这么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推背图

    在中国唐朝时期,司天监李淳风和袁天罡作有《推背图》一书,据说这书能推算到未来所发生的事。当他计算到第59像的时候,他的好朋友袁天罡推了一下他的后背,说道:“天机不可泄露,就计算到这吧。”而后李淳风把这件事作了一幅画,并提诗一首:“苍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所以

  • 古代三大奇书揭秘:《推背图》为何能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三大奇书,推背图

    《易经》之谜《易经》《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一直被作为群经之首。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研究断层,导致精髓失传。只留下《河图》、《洛书》、先天卦、后天卦,以及六十四方阵等。但该书

  • 大唐名将之契苾何力:少年有胆气,独猎阴山下(阴山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名将,契苾何力,阴山之战

    他是唐朝最著名的蕃将,生为大唐人,死为大唐鬼,其忠贞不渝,令人荡气回肠,“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他精通汉文,让饱学之士发出“礼失求之于野”的感慨,他以德报怨,让朋友和对手都为之动容,他勇猛绝伦,让敌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逃,他就是契苾何力,他就是大唐高大伟岸的男人。契苾何力大约生于唐高祖武德三年(公

  • 龙砂铁马犯烟尘——阴山之颠唐军大破回鹘(阴山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烟尘,阴山之巅,回鹘,阴山之战

    黄河欲尽天苍苍的西北——在那里,十余万回鹘人拖曳着大漠的风霜穿行在黄云白草草间,横亘六十余里,滚滚向东,不可阻挡地越过阴山之颠,灾难性地涌向边境。这是数百年来北方大地上最为壮观的大迁徙。这个在突厥汗国废墟上崛起的草原民族称霸大漠近百年后终于无可挽回地走向秋风动地黄云暮的苍凉晚景。在他们的身后,一个名

  • 一将难求---记收复者阴山之廖锡龙师长(阴山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收复,者阴山,廖锡龙,阴山之战

    我们和廖锡龙又在战地见面了!这时候,他正在那设于狭长坑道里的师指挥部部署防务,听见我们来了,奔出来紧紧抓住我们的手。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1979年3月的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期间。那天,他们团刚打完仗绕散撤回到边境。我随副军长王争将军赶去他们团了解工作。部队分散住在哈尼人那矮小的竹楼和泥屋里。连日行军作

  • 你以为古代都是一夫多妻的,但是平民纳妾要这些条件!(一夫多妻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一夫多妻制,纳妾

    历朝历代并不提倡平民纳妾,娶妾其实是对王公贵族的一种福利。曾经有个外国记者质问以清朝遗老自居的辜鸿铭,以为中国的妻妾制度乃是文明之渊薮,辜鸿铭悠然地指着面前的茶盘中的茶壶和茶杯,笑道:“一个茶壶可以配四个茶杯,你听说过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的么?”直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人们以风流自命,纳“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