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次美英战争的过程,第二次美英战争:英军火烧华盛顿(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

第二次美英战争的过程,第二次美英战争:英军火烧华盛顿(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397 更新时间:2023/12/10 2:24:34

美国在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获胜后,英国不甘心其失败,一直在虎视眈眈,妄图卷土重来,使美国重新沦为自己的殖民地。从1783年后,英国不断从经济、军事政治上对美国施加压力。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还在公海上任意劫持美国商船,捕捉美国水手。美国有近6000艘商船和近万名水手被英国扣押,损失惨重。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统治集团也对富饶广袤的加拿大垂涎三尺,想以武力吞并。于是,1812年6月18日,美国英国宣战,第二次美英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美国通过紧急扩军,使正规军和民兵改编的志愿兵达到6.5万人,海军拥有10艘军舰,150艘快艇和318艘私掠船。而英国正在欧洲与法国打得难分难解,无暇顾及美洲。在加拿大,只有7000名英军和1万民兵,还拉拢了一些印第安人作为同盟者。

美国在天时地利人和上占了绝对优势。从理论上,美国打败英军夺取加拿大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战争发展却出人意料。

1812年6月至1813年初,是美国战略进攻时期。在海上,美国战舰和私掠船在大西洋上全面出击,战果辉煌,仅几个月时间,便击沉英舰3艘,俘获英舰船500艘以上。但在陆地上,美军却连吃败仗。陆战主要在美加边境的西北部展开。美军发动了3路攻势,企图入侵加拿大。英将布罗克率军于7、8月击退了美军的西路进攻,并攻占了美国西部的几个重要堡垒。美军不堪一击,底特律的2500名守军不发一枪,便向700名英军缴械投降。接着,英军转到中路,于10月12日夜以1000军队击溃了3000美军的进攻,许多美军士兵还未交火,便四散逃跑,而纽约民兵则袖手旁观,按兵不动。11月东路美军的攻势也因民兵不配合半途而废。美军的失利,除了作战计划有误外,主要原因是军事将领老朽无能。

高级将领平均年龄60岁以上,总统麦迪逊身为总司令却不懂军事,陆军部长尤斯蒂斯也指挥不力。如宣战当天,让赫尔赶到底特律,却不告诉他战争已经开始,使他被英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迪尔伯恩已60岁,还从未指挥过一个团,却让他担任西北战区司令,他连底特律是否属自己管辖都不知道。此外,美军缺乏训练,纪律松弛。民兵本位思想严重,只想守家卫土,不愿支援正规军作战。后勤供应不足也大大影响了美军的战斗力。

从1813年初至1814年初,英军转守为攻,大批英国海军赶到北美,控制了制海权。

英国海军封锁了美国东海岸,1813年捕获了美国船只200多艘。美国舰船避在港内,难有作为,仅有个别美舰突破了封锁在外海作战。这期间,双方主要在通往加拿大的门户——五大湖区展开激烈争夺。

美国吸取了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改组了指挥机构。由斯特朗担任陆军部长,成立了总参谋部,提高了指挥效率。1813年初,美军三路反攻底特律,英军击溃了其中两路,美军损失900人。在五大湖区,9月10日,美军司令佩理率9艘军舰组成的舰队在伊利湖同英国舰队激战,迫使由6艘军舰组成的英国舰队竖起白旗。这是英国海军史上仅有的一次舰队投降事件。美军控制了伊利湖后,打开了通往安大略湖的通道,切断了英军供应线,英军被迫撤出底特律。美将哈利逊指挥3500人乘胜追击,10月5日在泰晤士河畔的莫拉维安追上了英国同印第安人联军1600人。经激战,美军歼敌500多人,生俘英军600人。美军在战斗中残忍地杀害了着名的印第安人领袖特库姆塞(又译杜堪士),并将尸体身上的皮剥下来制成了剃刀皮带。接着,美军兵分两路,共1.3万人向加拿大首府蒙特利尔发起钳形攻势,但被2000名英印联军击溃。到年终,英军反攻,把美军赶出了加拿大。

这期间,战争还扩大到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区。

1813年春天,英国陆海军对缅因州至弗吉尼亚的沿海地区进行骚扰和攻击。美军在诺福克保卫战中获胜,击退了2000英军的进攻。但在佛罗里达的米克斯堡之战中,美军被印第安人打败,死400多人,被俘500多人。

1814—1815年1月,美军粉碎了英军的进攻,取得战争胜利。1814年初,美军进一步改组指挥机构,大胆提拔年轻军官取代老朽无能的将领,立有战功的布朗、伊泽比、斯科特、杰克逊等人被委以要职。高级将领年龄从60岁降至36岁。此外,美军加紧了对军队的训练。北部军区副司令斯科特认为,战胜英国,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训练。他从3月至6月对3000名军人进行了严格而紧的训练,使部队的战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这期间,英国从欧洲战场脱身,大举增兵北美。一方面继续用海军严密封锁美国沿海,使美国的外贸和渔业几乎全部中断。另一方面,双方在各战场展开激战。在五大湖区,美军7月5日和7月25日在奇普瓦和隆迪斯兰两次同英正规军正面交锋,并展开白刃战。美军经强化训练,战斗素质大大提高,把英军打得溃不成军。英军大为震惊,大叫:

“啊,这是正规军!”两战美军伤亡近1200人,英军损失近1500人。

9月11日,美五大湖区舰队司令麦克多诺指挥14艘美舰同两倍于己的英舰队交战,击毙英舰队司令,俘英舰4艘,取得“麦克多诺大捷”(又称普拉茨堡战役),从而消除了英军从加拿大入侵的威胁。

在东海岸,英将罗斯8月19日率军4000人登陆,直奔首都华盛顿。美军集中正规军和民兵7000人迎击。但英军300人的先头部队一发起冲锋,美军便溃不成军。麦迪逊总统及政府成员仓皇出逃。英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华盛顿,将白宫等政府建筑付之一炬。

9月12日至14日,英军又进攻巴尔的摩。美军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抗击。这时,有一个美国律师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被关在英军营中,他目睹了麦克亨利堡垒激战的场面,特别是看到了堡垒上空硝烟中飘扬的星条旗,不禁热血沸腾,以激动的心情谱写出了传世之曲《星条旗永不落》,“我们一定得胜,正义属于我方……星条旗将永远高高飘扬在这自由的国家,勇士的家乡”。这首歌曲使军民受到极大的鼓舞,他们奋勇战斗,击退了英军进攻,并击毙了英军司令罗斯。后来这首歌又传遍美国各地,并成为美国的国歌。

1815年1月,美军取得了新奥尔良大捷。当时英军出动7500人,想夺取南方重要港口新奥尔良。防守该城的是美军名将安德鲁·杰克逊。他手下只有6000人,大部分是民兵,他决定用防御战挫败英军进攻。他精心组织防御,令部下用棉布包上沙子垒起高墙,并组建了美国第一支黑人部队。1月8日,5000多名英军排成整齐队形敲着军鼓发起冲锋。

英军的猛烈炮火打在沙包上,毫无杀伤力。杰克逊大喊:“我们要让新奥尔良变成英国人啃不动的硬核桃!”他沉着地等英军离得很近才下令开火。美军躲在坚固的工事后面发射猛烈的火力,英军像割下的稻草一排排倒下,尸横遍野,三个纵队指挥官均身负重伤,司令帕克南爵士也饮弹毙命。英军死伤2000多人,狼狈溃逃,美军乘胜追击,又俘虏500人。美军仅伤亡70多人,取得辉煌胜利。

英军在战场上连连失败,被迫求和。根据双方1814年12月签订的《根特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同时,美国也放弃对加拿大的领土要求。第二次美英战争以美国胜利而告终。

美国胜利的原因,在于这场战争具有扞卫民族独立、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美国的对外扩张企图是次要的),也在于美国军民英勇奋战的结果。

这场战争与独立战争不同,仅仅是一场有限战争。双方参战的规模不大,多是营团规模的战斗。双方伤亡也不大,美国伤亡总数为5700人,英军与此相当。在战争中,海军起了决定性作用。英国海军的海上封锁使美国蒙受了严重损失,而美海军的胜利使美国控制了五大湖区。在战争中,双方均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如空心爆破弹、火箭、世界第一艘蒸汽战舰、水雷等等。在战术上英军使用了两栖登陆战术,步兵使用战壕来隐蔽,而美国工兵则在构筑工事、架桥铺路中大显身手。

这场战争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美国彻底摆脱了英国政治和经济的压迫,赢得了真正独立,从而为工业革命深入开展扫清了道路。

更多文章

  • 第二次美英战争是什么爆发的?第二次美英战争的过程及结果(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第二次美英战争,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

    第二次美英战争是1812~1814年,美国反对英国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确保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并谋求对外扩大领地的战争。经过这次战争,英国完全确认美国独立。美国为保卫民族独立而战是正义的,美国自称为“第二次美国独立战争”;但它同时又包含着对外扩张和对印第安人大屠杀等消极因素。第二次美英战争,1812~

  • 美国独立战争领导阶级 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美国独立战争领导阶级,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

    每一场战争,都有属于它的领导阶级。美国独立战争领导阶级是什么呢?美国独立战争图片美国独立战争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18世纪后期,英国在大西洋沿岸侵占了非常多的殖民地,从而建立了一系列的植园,以及大机器制造业如纺织、炼铁、采矿等,从而使得北美等殖民地地区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殖民地地区的经济发

  •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玩意儿?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木牛流马

    众所周知,神算子诸葛亮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发明家。他独创的“八阵图”,被誉为神奇的阵图。同时,他还发明的连发的弩弓,成了战场上神武器。而他在北伐曹魏时发明的木牛流马同样是他的成名作,因为他解决了蜀中长途跋涉运粮难的问题。《三国志.后主传》有这样的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兵,十二年春,

  • 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揭秘:木牛流马工作原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木牛流马

    为解决粮草运输的问题,诸葛亮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这种工具节省人力,在当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工具。《三国志》的作者详尽地描述了木牛的形象,并且对流马的尺寸作了记载,但没有任何实物与图形存留后世。据说,过了200多年,南北朝时的科技天才祖冲之再造了木牛流马,但他也没有留下详细的资料。从此以

  •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为什么却没有流传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木牛流马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概都记得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可“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如果有谁想按图索骥,只照《三国演义》所列制造木牛流马法去复制,这同想制作永动机一样是徒劳的。《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描写孔明制作的木牛流马,“宛然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岭,各尽其便”。而且将舌头扭

  • 揭秘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不用人推日行百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木牛流马

    提到诸葛亮者,木牛流马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运输工具,是诸葛亮在讨伐曹魏期间的运粮工具。相关文献记载,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为了克服粮草运输困难问题,亲自主持并设计了木牛流马,无需依靠人力或者畜力就能日行百里。 它不是百姓家中的吃草的 “牛” 或者“马” ,却具有牛和马运输的功能,所

  • 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学者称可能就是独轮小推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木牛流马,三国,诸葛亮,

    战争打的是后勤,陈毅元帅就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乡们用独轮车推出来的。独轮车的历史在中国很悠久,而很多时候人们相信,它有一个特别有名的祖先,就是三国时诸葛亮发明或改进的“木牛流马”。在《三国演义》中,木牛流马几乎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致使今天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它们是中国早期机械自动化的代表作。事

  • 历史上的突厥指的是哪里?东突厥西突厥和后突厥分别指的是什么(突厥汗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突厥,突厥汗国

    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540年,突厥这个词始见于中国史册。745年,唐朝与回鹘攻灭后突厥汗国,东突厥诸部或者在战争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鹘,或者融入唐朝。唐朝灭西突厥以后,原西突厥汗国所属突骑施、乌古斯、

  • 突厥汗国的发展史简述 突厥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隋朝,南北朝,唐太宗,突厥汗国

    突厥汗国(552年~654年,682年~745年)是六世纪中叶崛起于漠北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国家。583年因隋分化离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并分别于630年与654年亡于唐。682年后突厥复国,至745年为回纥汗国所灭,东西突厥前后共立国168年,曾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

  •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一举击溃突厥汗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太宗,突厥汗国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北亚地区继匈奴之后的又一个强悍、显赫的游牧民族。据历史考证:他们带有塞种和匈奴的血统。《北史》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又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 突厥最先是生活在咸海西边的塞种,南北朝时期(6世纪初年)由叶尼塞河南迁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