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赣盗乱是怎么发生的?是谁去平定的

南赣盗乱是怎么发生的?是谁去平定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341 更新时间:2023/12/19 8:03:45

南赣盗乱是明武宗正德六年夏四月,江西发生的一次民变,命右都御史陈金总制军务,右副都御史俞谏提督军务讨之。先是,江西诸郡盗贼蠭起,赣贼犯新淦,执参政赵士贤。靖安贼胡雷二等据越岭玛瑙寨,华林贼陈福一破瑞州,既而抚州东乡、饶州桃源洞等处贼亦作乱。金等奏调广西田州、东兰等处狼兵合征之。

七年春正月,南赣巡抚都御史周南率兵攻破大帽等山寨,尽平之。大帽山交界江、闽、广三省,贼首张番璮、四仔、锺聪、刘条、黄镛等聚徒数千流劫,攻陷建宁、宁化、石城、万安诸县。南分遣江西兵从安远入,攻破巢穴七,广东兵从程乡入,攻破巢穴九,福建兵从武平入,攻破巢穴八,擒番璮等,悉斩之。俘获贼属,夺回良善甚众。

王守仁到任后,得知官府中有不少人被盗贼收买,成为盗贼的耳目,随时将官府决策消息暗通匪帮。王守仁于是从年老狡猾的仆役开始调查,果然抓到了暗藏其中的“内贼”。消除了官府中的暗谍后,王守仁着手对匪帮采取措施,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赦免了暗谍们的罪过,让他们前往匪贼之中打探情报,守仁因此掌握了盗贼的动静。

王守仁自小对军事感兴趣,熟读兵书,深谙战事,这些才能在剿匪过程中也派上了大用场。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屯兵,诈退后突然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王守仁首战告捷,明廷奏请了更大的实权,得以便宜从事。七月,明军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获六千多人。一系列胜利之后,明政府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王守仁师还赣州,讨伐利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自此,南赣匪患基本平定,几十年来困扰明廷的大患终于解决。

标签: 南赣盗乱明朝王阳明

更多文章

  • 南赣盗乱:民生困苦,匪乱丛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赣盗乱,明朝,王阳明

    江西省南部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民生困苦,原本的自然环境就不适宜发展农业生产,且又遭受不少贪官恶吏的掠夺剥削,民生愈发困苦。明代中期以来,这里匪患丛生,结营扎寨,给当地百姓和官府造成不小的麻烦。之前的历任官吏均束手无策。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将自己颇为赏识王守仁推荐为都察院

  • 大同兵变一共发生了几次?经过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同兵变,明朝,嘉靖

    军事明朝建立后,北元政权一直存在。明初诸帝虽然多次北伐,但因蒙古实行行国体制,出征成效不大。而后随着明朝国力的衰微,在对待蒙古的策略上,不得不由明初的征伐变为消极守御。并不断在北部修筑边墙、墩堡,设置镇所。大同便是其中之一。大同北面,四望平衍,寇至无可御。《明史・张文锦传》曰:“寇犯宣府不能近镇城者

  • 大同兵变是怎么发生的?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同兵变,明朝,嘉靖

    太祖皇帝朱元璋说过:"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然而终大明一朝,让大明走向灭亡的很大原因就是粮食。赶上饥荒时期,百姓吃不上饭造反可以归结为天灾没办法的事,那个时候没有联合国也没有人道主义援助,一个国家出现饥荒,尤其是四周都是附属国的一个大国只能自己的朝廷想办法。但是大明的军队吃不上饭就不是天灾的

  • 大同兵变:深刻影响国运的不起眼兵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同兵变,明朝,嘉靖

    正德三年三月,明武宗正德皇帝因南巡落水,染疾而驾崩。他逝后无子嗣,原本只是藩王的兴王朱厚熜,被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迎立为皇帝,并定年号为嘉靖,世称嘉靖皇帝,即明世宗。(嘉靖皇帝画像)年仅十五岁的嘉靖帝,治国理政的经验很是匮乏,但在首辅杨廷和的辅助下,君臣齐心,针对正德朝的弊政进行了改革。例如废弃正德帝

  • 更定祀典后嘉靖帝下令修建了哪些建筑?都有些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更定祀典,紫禁城,嘉靖,明朝

    从北京城大的格局来看,地坛筑于紫禁城东北部,天坛设于紫禁城东南方,两坛南北遥相对应,符合中国古代天南地北之说。天坛主体建筑为圆形,地坛则呈方形,是中国古时天圆地方的体现。据阴阳学说:“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所用建材,如石块、台阶、柱子等,均为奇数(阳数)。地坛则采用偶数(阴数)。如方泽坛的台阶为八级

  • 更定祀典的原因是什么?明朝嘉靖帝为什么要更定祀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更定祀典,紫禁城,嘉靖,明朝

    祭地和祭天一样,都是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农业生产,后来成为典章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周礼》中“夏至日祭地祇于泽中方丘”成为历代地坛规制和祀典的理论基础。汉武帝时,在汾河汇入黄河处建后土祠。西汉末年又按阴阳方位在都城长安南郊和北郊分建祭祀天地之坛。自此祭地之坛成为都城必不可少的建筑项目,由于历代对儒家经典

  • 更定祀典:标志着古代都城形制最终完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更定祀典,紫禁城,嘉靖,明朝

    1521年,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病死。武宗无子,其堂弟,15岁的朱厚熜以藩王继承皇位,为明世宗,年号嘉靖。世宗继位之初围绕如何确定其生父的尊号展开一系列激烈争论,并由此引发礼制变革。嘉靖九年(1530年)二月,世宗以天地合祀不合古制为由,集群臣596人议郊祀典礼。有82人主张分祀;84人主张分祀而又以

  • 岑猛之乱中岑猛是怎么被自己的老丈人毒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岑猛之乱,岑猛,嘉靖

    岑猛之所以敢在田州地界如此嚣张,完全是仗了岳父岑璋的势力。岑家是当地望族,有非常大的本土威望。大家也考虑到一旦动刀兵,会引出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事情,所以慎之又慎。当然这个岑家是岑璋,而不是岑猛。当时岑璋的多年好友赵臣在沈希仪手下为官,沈与赵在讨论计划的时候认为:如果利用岑璋的力量来打败岑猛,这样的结果

  • 岑猛是谁?岑猛之乱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岑猛之乱,岑猛,嘉靖

    岑猛,字济夫,是明朝广西田州同知。明代初年,广西的西部地区一直都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长期以来一直是由土司所管辖。该地的田州,在洪武初年时,元朝的安抚总管岑伯颜以田州归附明朝,朱元璋十分嘉奖岑伯颜的这一举动,遂决定任命岑家为田州的世袭知府,世代承袭田州知府一职。1499年,岑家的执掌人岑溥被其子岑猇弑

  • 岑猛之乱:明朝中期西南地区的土司变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岑猛之乱,岑猛,嘉靖

    岑猛之乱是发生在明朝中期西南地区的一场土司变乱。嘉靖五年(1526年),“莫偕总兵官朱麒等发兵八万,以都指挥沈希仪、张经、李璋、张佑、程鉴等,五将军统之,分道并进”。在大军开进的同时,沈希仪等人还沟通了岑猛的岳父,时任归顺州土知州的岑璋,约定共同对付岑猛。在战斗中,岑猛向其岳父岑璋处逃跑,被岑璋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