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对外战争之熙河开边——宋神宗的五路伐夏

北宋对外战争之熙河开边——宋神宗的五路伐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879 更新时间:2024/1/19 17:17:46

宋神宗在变法的同时,也非常关注边事。他反对对辽与西夏的妥协退让,以强硬的态度对付虎视眈眈的邻邦,并立志要统一中国。他在位期间,亲自主持了两次大的军事行动,一次是对交趾的反击战,一次是对西夏的讨伐。

交趾位于今越南北方地区,自宋仁宗末期以来,就时时侵扰宋朝边境。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九月,交趾进攻广西路的古万寨(今广西扶绥)。十一月,交趾出动六万大军,分水陆两路大举进攻广西路(今广西)。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二月,宋神宗派郭逵领兵抗击交趾军。宋军连连取胜,收复了不少失地,于十二月攻入了交趾国内,迫使交趾国王李乾德奉表投降。此后,交趾再也不敢侵扰宋境。

而对西夏的战争,则是宋神宗对变法成果的检验。王安石变法之初,王韶向朝廷呈《平戎策》,表示“欲取西夏,当先复河(今甘肃临夏)湟(今青海乐都)”如此,则可使西夏腹背受敌.同时,河湟地区吐蕃诸部不相统属,如果宋朝不攻,日后为西夏所得,更会成为大患,王安石当然赞成此计。于是,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宋廷派王韶招抚吐蕃诸部,又打又拉,竟也能在熙河地区拓地一千多里,招抚吐蕃各部三十余万,这就是所谓的"熙河开边"。当时,吐蕃大头领唃厮啰已经病死(公元1065年死),其子董毡继位(后世称这一血系的吐蕃政权皆为唃厮啰政权)。董毡继位后,仍旧保持与宋朝的友好关系,联宋抗夏,并曾在熙宁三年助宋攻夏,解了宋朝的环庆之围。王韶到任后,接连把熙(今甘肃临洮)、河(今甘肃东乡)、洮(今甘肃临潭)等地占领,实际上是侵蚀了唃厮啰政权原来控制的地盘和部落。以利益为先的董毡就倒向西夏一边,与西夏结姻,并在河州杀宋将景思。董毡的侄子木征也率其部落犯河州,不过,王韶出奇兵,大败吐蕃军,并生俘木征送入汴京。毕竟宋与吐蕃昔日是好朋友,宋神宗招降木征,赐名赵思忠。并委任为官.熙宁十年,董毡又派人与宋朝恢复关系,但是,相较从前,双方都内心不大舒服。

所以,熙河开边,从长远角度看,失大于得,北宋削弱了吐蕃的唃厮啰政权,自已又不能在当地实行长期稳固的统治,实际上倒是帮了西夏(后来是金朝)的大忙。

西夏方面,元昊死后,其幼子谅诈(夏毅宗)继位,但实际统治权在其舅没藏讹庞手中.后来,没藏太后因淫荡无度,为其面首李宗贵所杀。没藏讹庞为巩固权力,又把女儿嫁给谅诈为皇后。没藏讹庞既是国舅、国丈又是国相,“诛杀由已,臣民咸畏之”。谅祚成人后,对老丈人很不满。往来之间,谅祚又和没藏讹庞的儿媳梁氏暗渡陈仓,这位国相很恼怒既是女婿又是外甥的谅诈给自己亲儿子戴绿帽,顿起杀心。梁氏慌忙通知谅祚,这位少年皇帝抢先一步,杀掉没藏讹庞一家(连同他自己的没藏皇后)。谅诈亲政后,立梁氏为皇后,一面大力推行汉化(改用李唐赐姓"李"),一面整顿军务,对宋朝和吐蕃进行军事侵扰,但两方面他都没得大便宜,还失去绥州(今陕西绥德)之地。于是,小伙子又与吐蕃盟好,又向宋朝"谢罪"。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谅祚病死,时年二十一岁。

谅祚死后,其子秉常继位,年方七岁,自然是其生母梁太后掌权。梁太后的弟弟梁乙埋为国相,梁氏宗族气焰熏天.梁太后虽为汉人,但她却废汉仪,改回元昊时的蕃仪。为建树威权,梁太后亲自发动对宋战争,攻打秦州、环州、庆州等地。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宋将种谔率宋军深入横山要冲啰兀,大败夏兵,并筑起啰兀城。见宋人如此深入国境,梁太后与其弟梁乙埋倾尽全国之力,经过血战,夺回了啰兀城.虽然取胜,西夏国内经济凋敝,梁太后只得又与宋廷议和.

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小皇帝秉常已十六岁,理应亲政,但其母梁太后仍不放权.秉常喜欢汉文化,一度下令取消蕃礼改汉仪,却因梁氏的反对而作罢。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梁太后又幽禁了想向宋朝归河南地的儿子秉常.皇帝被困,西夏内部一时纷扰,不少部落拥兵自固。正是在此情况下,宋神宗五路伐夏,准备收复灵武。

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七月,宋神宗以秉常被幽囚为借口,兴师问罪,发五路大军伐夏,其中,熙河经制李宪任主帅,他统领熙秦七军加上吐蕃的雇佣兵共三万出熙河;王中正领兵六万出麟州(今陕西神木);种谔率九万多军队出绥德;高太后的叔父高遵裕带近九万兵出环庆;刘昌祚率五万出泾原。但是,只要知道主帅李宪与另一方面大将王中正二人皆是太监,就知道此仗不可能打赢了。而且,“熙河开边”的主要人物王韶闻知朝廷兴兵,力劝不要无事生非,神宗恼怒,把王韶降职,不久,这位功臣病死。

宋朝打西夏,总逃不出历史的怪圈,即开始时捷报频传,李宪公公也不孬,带大军攻克兰州;王中正公公龚取宥州;种谔克米脂;高遵裕攻取清远军;刘昌祚在磨齐隘大败梁乙埋主力夏军.至此,宋军五路捷报飞奏入京,宋神宗大喜,要诸路兵马即刻向兴州、灵州发起总攻。

刘昌祚一部宋军很能战,率先杀入西夏国境,一路斩将夺旗,首先杀至灵州城下,但是,高遵裕暗急刘昌祚得灵州首功,严命他不要攻城,待双方合军再一起进攻.由此,黄金机会丧失,灵州夏军做足了防御准备,又掘黄河七级渠水猛灌宋军,切断宋军补给线,水淹、缺粮、冻饿交加,攻城又死伤惨重,十万宋军,狼狈撤退时只剩一万出头;宋将种谔的九万多人马,也因夏人的坚壁清野战术,减员严重,最后只剩三万多;王中正部宋军死亡两万多;只有李宪所部军很小心,全军而还。至此宋军五路攻夏以大败告终。

标签: 宋朝熙河开边宋神宗

更多文章

  • 北宋功臣收复河湟与熙河开边:最后竟拱手相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功臣,熙河开边

    北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英宗驾崩,神宗即位。当时,北宋政府积贫积弱,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神宗皇帝即位时,年方二十,“励精图治,将大有为 ......雪数世之耻”。 因此,他在即位的第三年(公元1069年)就果断地起用早负盛名的王安石,任命他为参知政事,着手改革变法,以改变北宋王朝逸

  • 鄗代之战详细过程是怎样?廉颇是如何做到以少胜多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廉颇,赵括,战国,燕国,赵国,鄗代之战

    战国后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其主要目标就是邻近的赵国。公元前264年,即赵孝成王二年,秦军攻打韩国的野王(地名,今河南沁阳)。野王降秦,这样一来,使离韩国国都更远的上党(战国郡名)陷入了孤立的境地,韩国上下大为恐慌,纷纷议论要献出上党以退秦兵,上党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降

  • 鄗代之战中燕国参战人数真有60万吗?实际人数到底是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战国,燕国,廉颇,鄗代之战

    我收集了一些关于资治通鉴的记载,关于此战人数的记载各个版本都不同,有十万、六十万甚至是百万的记载。那么此战爆发的前提条件是燕国君臣认为赵国精装尽死长平,以为有便宜可捞。既然说了赵国精装尽死长平,那么燕国此时攻赵,必是认为赵国军队人数不够,那么赵国长平之战的损失情况记载为死了十之七八的人,长平之战有四

  • 战国时期燕赵鄗代之战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燕赵鄗代之战

    燕赵鄗代之战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场战争。最终赵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赵国在长平之战中落败后,国力一日不如一日。不仅强盛的秦国屡次进犯赵国,连其他诸侯国都想要来分一杯羹。燕国丞相以向赵王祝寿的名义出使赵国,打探赵国虚实。燕赵鄗代之战图片燕国丞相回国后对燕王说了自己的见闻。赵国的青年在长平之战中被坑杀了,

  • 三次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是在什么朝代(衣冠南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衣冠南渡,衣冠南度

    三次衣冠南渡众所周知,历史上主要有三次衣冠南渡,那么这三次衣冠南渡都是在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三次衣冠南渡的原因一样么?正式因为历史上有三次衣冠南渡,因此,为了区分这三次衣冠南渡,就在衣冠南渡前加上前缀词,例如“永嘉衣冠南渡”等。三次衣冠南渡中华文明从诞生到北宋大部分时期内,中原地区一直

  • 衣冠南渡是什么?为何会发生三次衣冠南渡(衣冠南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衣冠南渡,三次,衣冠南度

    众所周知,历史上主要有三次衣冠南渡,那么这三次衣冠南渡都是在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三次衣冠南渡的原因一样么?正式因为历史上有三次衣冠南渡,因此,为了区分这三次衣冠南渡,就在衣冠南渡前加上前缀词,例如“永嘉衣冠南渡”等。中华文明从诞生到北宋大部分时期内,中原地区一直都是各个朝代的都城、经济

  • 历史上的衣冠南渡是什么意思?(衣冠南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衣冠南渡,唐朝,安史之乱,永嘉之乱,衣冠南度

    衣冠南渡是什么意思?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语出唐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该文原仅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之事件。中国历史上有3次因动乱而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分别是:西晋末晋元帝渡江,定都

  • 一山洞藏庞大村落遗址:或为避战乱修“桃花源”(桃花源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遗址,桃花源记

    近日,遵义县毛石镇的偏僻处,发现一个藏有庞大村落遗址的山洞。在这个山洞中,保存着相对完整的城墙和道路系统等。村民说,这个“山洞村落”是他们祖上躲避战乱时生活过的地方,沿用的时间估计有上百年之久。网络配图藏在洞里的村子这一村落遗址位于遵义县毛石镇大梨村境内,洞口在一处石岩之下,村民们称这个山洞为“上洞

  • 秦始皇陵竟是片桃花源?先秦后人在此生活避难(桃花源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陵,桃花源记

    从秦始皇陵被发现到现在已经过去40多年了,这些年以来,秦始皇陵一直没有挖掘。秦始皇陵内部究竟有什么秘密。这么多年无人敢挖?考古学家透露,秦始皇陵之所以不开挖,不是因为他有多危险,而是应为在秦始皇陵的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部落,皇陵的内部就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网络配图考古学家在扫描秦始皇陵时发现,在

  • 揭秘: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是否真实存在?(桃花源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陶渊明,桃花源,东晋,,桃花源记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真真假假描写了一个叫“世外桃源”的地方。其实,在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末期,类似“桃花源”那样的地方,是有很多的,并且背后隐藏着辛酸的经历。东晋时,中原混战,世家大族及作为其家产的农奴纷纷南下江南圈地,建立新庄园。晋皇族司马氏在南方推举司马睿建立东晋以后,皇帝手里一没有大军,二没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