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是如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只因董仲舒的“天人三策”

汉武帝是如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只因董仲舒的“天人三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49 更新时间:2023/12/15 7:50:33

孔子创立以来,儒学就一直不受待见:孔子周游列国,虽受各国礼遇,却没有真正的施政机会;孟子的待遇跟孔子差不多,沿路还多了对儒家冷嘲热讽的法家、纵横家等诸士;到了秦朝,秦始皇笃信法家学说,不喜儒生,还焚书坑儒;西汉初年,统治者信奉黄老之学,儒生辕固被投入野猪圈徒手搏猪,差点丧命,怎一个惨字了得。那为何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家突然就得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尊荣呢?

韬光养晦的董仲舒

董仲舒

这个影响儒学命运的人叫董仲舒。董仲舒历仕文、景两朝,是当时知名的儒生,不过文帝和景帝“无为而治”,他的学识也无用武之地,因此潜心治学,并不参与国政议论,最终躲过了窦太后清算儒家的那场风波。在治学期间,他将阴阳家、道家、法家的思想杂糅吸收,建立了一套以“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为基础的全新儒学体系,最终得以一鸣惊人。

少年壮志的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

彼时的汉武帝刘彻,还只是一个少年。首先,汉武帝是认可儒家学说的,登基没多久就提拔了一些儒生,但是当时窦太后还在世,这些行为触怒了信奉黄老的太皇太后,儒生被严厉打压。直到登基后第六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终于独掌大权。翌年,急于建功的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蛰伏已久的董仲舒终于出动,在大殿之上的策问环节中,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天人三策称圣意,一举成名天下知

董仲舒著作春秋繁露(有争议)

第一策,天命。引入阴阳家和道家思想,将上天意志与人间意象联系起来,提出天人感应说,行善政则天降祥瑞,行恶政则天降惩罚,若不知悔改,则国君为天所弃,丧邦失国。最后一句话让汉朝统治的正统性有了完美的解释:皇权正统不再源自血缘,而是天授,秦无道则汉代之,天意也,这套理论无疑令汉武帝非常满意。

第二策,调和。不再将黄老学说、法家学说作为儒家的对立面,这些学说只是治理国家的不同工具而已,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具体之别。这种解释方法,消除了汉武帝对儒家治国方略的疑虑,从汉武帝实际统治手腕来看,他其实更赞同法家理念,只不过董仲舒将法家的方法也加入了他的新儒家体系,使得汉武帝更加容易接受。

第三策,选贤。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建太学,明教化,国家现在需要的正是拥护董仲舒儒学理念的人才,那最好的选择当然就是董仲舒的学生了。这体现了董仲舒的高明之处,如果国家的主要官员都是儒生,何愁儒家不兴?

汉武帝几乎是立即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马上下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汉武帝从三策中极受发,但是从后来的发展轨迹来看,儒家却是真正的大赢家。中国朝代更替频繁,以血缘来宣誓统治权明显是不可行的,这就导致后世皇帝都必须用儒家“天人感应”的这套说辞来树立合法性,儒家讲“天道即仁道”,那么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就不得不按照儒家仁政思想执政,儒家自此掌握了制衡皇权的利器,举例来说,仅汉朝就有15位皇帝由于天灾人祸颁布过罪己诏,而且由于儒生成了官宦阶层的主流,使得儒学在朝堂和民间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这一影响,就持续了两千多年。

标签: 汉武帝董仲舒天人三策

更多文章

  •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天人三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董仲舒,新儒学,汉朝,天人三策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思想核心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认为天是最高主宰,皇帝代表天的意君临天下,受命于天而进行统治,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天人关系说先秦时就有之,但董仲舒杂揉诸家,加以发展,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和对自然现象的比附来详尽论证,将这个学说发展成为天人感应学说

  • 汉代儒学的疯狂扩展:两汉董仲舒学派和王充学派(天人三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董仲舒,王充,儒学,,天人三策

    西汉的董仲舒和王充反映了两汉时期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点。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要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儒墨道法四家,最开始得宠的是法家,结果造成了秦朝速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最起码不能全用法家。墨家是肯定不能用,这个选举天子制度,哪朝也赞成。那就剩道家和儒

  • 历史疑云: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吗?(天人三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武帝,董仲舒,独尊儒术,,天人三策

    西汉初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用儒家经典来教育贵族子弟。选拔官吏,也以儒家学说为标准,从此,儒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统治思想,成

  • 繁盛的楼兰古国是怎么消失?为何历史上都没有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楼兰,楼兰古国

    楼兰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的一个城邦国家,在汉武帝时并入西汉版图。据历史文献记载,楼兰原是个很大的城市,城内人口众多,相当繁华。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进入塔里木盆地的第一站就是楼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是,时过不久,这座繁华的城市忽然消失了,从东晋到近代的1600余年中,史书上再也找不到它的名字,古楼兰哪里

  • 楼兰古国为什么神秘消失?历史学家语出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楼兰古国

    关于“楼兰”,很多人只是从电视剧或者是历史课本上听过这一名字,它自古都是不少人的向往地。就比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有多提及。楼兰是古时的一个西域小国,它的国都叫做楼兰城,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的史册中。在《史记》中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出玉;多葭苇

  • 楼兰古国消失之谜 究竟哪方面更接近历史真实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楼兰古国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着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网络配图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对于楼兰古国为何神秘消失,不同学科

  • 揭开楼兰古国消失之谜:竟或许因气候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楼兰,楼兰古国

    在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一个国家也就是楼兰了,从古至今,楼兰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留下了大量神秘的符号,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文人为其着迷。却无人能准确描述楼兰情况,那是因为楼兰很早就消失在历史中了,但是却没有历史记载楼兰文明为什么消失。网络配图197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罗布泊发掘出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有一具距今

  • 历史中的楼兰古国是什么样的?还原真实的楼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楼兰,楼兰古国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

  •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在大汉与匈奴夹缝间求生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楼兰,古国,,楼兰古国

    第一个探险家的报告中国史籍中最早的关于楼兰王国的具体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有些书籍,曾把《史记·大宛列传》前半部分改称为张骞所著的《出关记》。这个提法尚有一定问题,因为我们只在《隋书·经籍志》见到著录有一种地理类的书,叫《张骞出关志》,没有注出作者。而这个“出关志”排在南朝宋的僧人昙宗的著作

  • 《独立宣言》有哪些经典句子,独立宣言佳句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最近小编在学习《独立宣言》,不得不赞叹它的结构之清晰,推理之严谨,语言之感人,情感之真切。所以小编整理了《独立宣言》中特别好的句子,跟大家一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