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有何作用?对后世有何影响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有何作用?对后世有何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771 更新时间:2023/12/27 18:29:30

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家。他号称陆海,出身地与生卒年不详。在公元前256年,他被秦昭任命为蜀郡太守。蜀郡那时是旱涝之地,蜀郡人民长久以来一直与洪水与干旱做着斗争。李冰在当地人民的呼吁声中,担当了治水的大任。李冰简介里说李冰治水采取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他的成果也颇为可观。在他所建的许多水利工程中,最为著名而且贡献最大的是都江堰。几千年来,该工程是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基础。后世的人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建了供奉二人的“二王庙”。

李冰简介是后人研究李冰的重要材料,但他身世扑朔迷离,李冰简介里也没有明确记载。在1999年,李氏后裔李保生都江堰市政协递送了一封信。在信里,他提到自己家谱中写过始祖李冰赴蜀治水的事。后来经过多方验证,才确认李冰是山西运城人。然而,后来又被提出异议。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认为,修家谱有把历史名人列为家中始祖的习惯。所以李保生家谱并不能证明李冰籍在山西。不过可以确认的是,李冰籍贯不在山西就在陕西。李冰是在修建完都江堰后病逝的,当时他正在建造什邡洛水镇的水利工程。对于这样一位水利工程家来说,也算死得其所吧。李冰虽然病逝,但他的功绩让他成为了四川人民的精神象征。李冰治水的故事也成为口口相传的著名历史故事。

李冰是战国时期非著名的水利方面的专家,曾任成都一代的太守,在此期间,李冰带领儿子在治水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指导思想,秉承了道家的自然和天人合一。后世为了纪念李冰父子二人,特地在当地建庙,都江堰也因此成为了风景名胜。李冰父子作为都江堰的设计和兴建者,将都江堰打造的规模宏大,地点合适且布局很合理,既发挥了排灌的作用,又保证了农业的生产。在李冰成为蜀地太守之前,蜀地常年非涝即旱,人们世世代代和洪水作斗争,为彻底解决水患的问题,李冰代替政治家成为蜀地太守。李冰父子仔细的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各种情况后,最终制定了最严谨的规划方案,将原有的引水口废除,改移到玉垒山处,保证了引水量和渠道的畅通。

史记记载都江堰过程很简略,但结合现在都江堰结构,可以感受到李冰父子的智慧。都江堰建成,不仅解决了旱涝成灾的问题,内江流下的水还能灌溉十几个县,至此,成都才成为富庶之地。除此之外,李冰还之处修建了其他的水利工程,但大多没有史籍的详细记载,多已经不可考证了。但他所作出的贡献不可被抹杀,历史上很多水利工程如今已经废弃,但都江堰一直保留使用至今。除了水利工程,李冰也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将原始的盐开采方法,转变为凿井汲卤煮盐法,自此改变了盐业的原始状况。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名水利家名为李冰,在治理蜀地水患中立下奇功,尤其是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被秋雨先生评价为是中国最激动人心的工程,还曾拿都江堰与长城一较高下,它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为四川等民众输送着湍湍清流,也正是因为有了都江堰,非涝即旱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鱼米之乡。这个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死于修建水利工程期间,在他去世的地方人们为他修建了一座李冰陵园。李冰陵园位于现在的四川省什邡市的洛水镇,他当年就是在此修建水利工程时,因病去世。李冰被葬在了洛水镇旁边的一座名叫章山的山上,而现在李冰陵园已经成为了洛水镇上的一处景点。山上有一座李冰陵园,山下有一座李公湖,是一处具有浓厚的历史化内涵以及纪念意义的园林景观。但是,真正的李冰并没有在那座豪华的陵墓中,那个陵墓只是一个衣冠冢,真正的李冰被葬在了章山后的一处悬崖内。由于李冰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当时的人们为了纪念他造的这个园林有着古朴浓重的秦朝风格。

站在章山上的陵园,向北就是以前李冰主持修建的洛水遗址和一些其他的河道,航道。在章山的南侧,还有着勤劳淳朴的劳动人民为了感谢李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帮助而修建的大王庙和二王庙。也正是因为李冰带来的这些帮助,蜀地的人们还会尊称他一声川主。

在辉煌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一个伟大的建筑,名为都江堰,都江堰位于现在的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岷江出山口处,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以灌溉工程闻名的建筑,也正是因为都江堰,才使得四川,重庆等平原,盆地等地区变得富饶而美丽。它同时也是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的兼有防洪,灌溉和航行三个作用为一体的水利工程。而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是在一个名为李冰的人的主持建设下完成的。关于李冰是哪个朝代的这一问题,史学家们争论了很久。据史书记载,都江堰是在公元前256-公元前251年间被建设完成的,根据这一点信息可以知道李冰是哪个朝代的。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所以,李冰属于战国时期的人士。但是当时的战国时期各诸侯称霸,主要的诸侯国就有齐,楚,燕,赵,汉,魏,秦等国,所以具体李冰是哪个朝代的还需要进行推测。

在修建都江堰的时候的李冰职位是蜀郡的郡守。战国时期的蜀国在公元前316年被秦国的秦惠文王给吞并了,惠文王认为蜀地可以建设成为重要的基地,所以,决定要治理岷江水患,防止蜀地非涝即旱的情况出现,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时在治水方面很有方法的李冰被派遣到蜀国作为父母官。所以,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李冰所属的朝代应该是战国时期的秦国。

标签: 李冰都江堰秦国

更多文章

  • 古代都江堰的建造者李冰简介 水利家李冰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都江堰,李冰,简介

    李冰简介:李冰(生卒年、出生地不详),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家

  • 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故事:都江堰是战国时期哪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昭襄王,秦国,战国时期,都江堰

    导读:秦国的力量一点点强大起来。为了富国强兵,秦昭襄王很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李冰受到了他的重用。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在秦国负责兴建过几个大的工程,由此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一天李冰被召进宫中,昭王对他说:“现在蜀郡缺人,朝廷打算派你去做太守,可那里并入我们秦国不久,人心不定,不知

  • 秦韩陉城之战:白起率先发动的一场斩首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陉城之战

    秦韩陉城之战,指的是发生在公元前264年,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白起率领强大的秦军进攻韩国的一场著名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秦国大军势如破竹,接连攻陷韩国陉城等九座重要城邑,斩杀韩军五万,完成了灭六国的一个重要的军事步骤,是为战国时代的一场实力对比悬殊的“闪电战”。秦韩陉城之战关于秦韩陉城之战的起因,还得从

  • 陉城之战:这场攻韩“闪电战” 白起是怎么打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陉城之战,魏冉,白起

    秦韩陉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4年。秦国武安君白起率军攻占韩国陉城等九座城池。在这场战役中,秦军势如破竹,动作十分迅速地斩杀韩军五万,这场战斗实力对比太过悬殊,所以打成了“闪电战”。那么这场让韩国触不及防的“闪电战”,白起是怎么打得呢?在说这场战役之前,要先说一个人。这个人本是魏国人,结果受到魏国国相

  • 华阳之战交战双方 华阳之战的几个阶段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阳之战

    华阳之战交战双方就是秦与三晋.交战一方是谋求强兵富国的秦,而秦是当时战国后期的一大强国。另一方则是三晋,三晋就是战国时期的赵国 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北部、 河北省南部中部,到后来演变成今天的山西省的别称。白起画像追求富国强兵的秦国在这次战役中运用计谋巧取其他各国。在华

  • 捕鱼儿海战役:二十万蒙古铁骑终被明军击溃(捕鱼儿海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役,捕鱼儿海之役

    捕鱼儿海战役: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历史,随着元朝被推翻,元朝在中原的百年统治就此结束,但不等于元朝完结了,元的残余势力依然打着大元的旗号集结在草原上与明帝国对抗,史称北元。网络配图由于北元对明帝国的辽东地区不断袭扰,虽被明朝的辽东都卫马云、叶旺等多次击败,但明朝皇帝依然在公元1387年派出大将军冯胜、

  • 捕鱼儿海之战:明朝终结元朝的最后决战(捕鱼儿海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决战,捕鱼儿海之役

    导读:察罕帖木尔一死,朱元璋觉得再无后顾之忧,于是尽全力和南方各支汉人武装大打出手。明朝彻底终结元朝的最后决战,明朝在击败元朝统一关内之后,这时候的朱元璋并未放松,首先在西北、西南与东北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上孤立北元,在塞外日削月割地盘,为夺取元明战争的全面胜利铺垫了道路。1387年(洪武二十年,天元九

  •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

    陈友谅是元代著名人士,他是农民起义的首领,也是陈汉政权的建立者。他和朱元璋在争夺政权中,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最终败于朱元璋。陈友谅出生在一个渔民之家,当地有一位风水大师拜访了陈友谅,大师对陈友谅说,那是一块风水宝地,陈友谅以后必定会大有作为,甚至可能成为天子。后来陈友谅在县衙做小吏,对此陈友谅并不满足

  • 元末农民起义为什么元朝其它汗国不出兵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农民起义,元末农民起义

    元朝的末期,由于各种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农民军起义最终爆发,深深的撼动了元朝的统治地位。但是元朝作为宗主国,元末农民起义为什么元朝其它汗国不出兵?元末农民起义图片关于元末农民起义为什么元朝其它汗国不出兵这个问题,还要从蒙古西征以后开始说起。那时候三大汗国共同奉元朝为宗主国,但其实元朝只是一个空有

  • 元日战争的结果如何?最后胜利的一方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日战争

    元日战争是发生在1274年和1281年,是元朝皇帝忽必烈和属国高丽的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参战方是元朝和日本。这两次侵略战争在日本合称为“元寇”或者“蒙古来袭”,也或者按照当年日本的号称抵御元军所进攻的第一次战事为“文永之役”,第二次为“弘安之役”。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以十万兵力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