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 隋末农民起义中重要战役

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 隋末农民起义中重要战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638 更新时间:2024/1/8 16:55:44

隋炀帝在位时期,劳役繁重,农民穷困。统治者连年大兴土木,隋炀帝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征兵不断,再加上统治者暴虐残酷,对农民阶层及其苛刻,农民温饱不能得到满足。在农民无法生存的情况下,隋末农民大起义便发生了。

隋末农民起义配图

隋末农民起义简介主要有领导人及起义过程。大业七年,山东发起了第一场起义。由于山东,河北一带历来是隋朝统治者搜刮财务的中心,也是征战高丽时征兵最多,受苦最深的地方,再加上发大水,受灾严重,农民失去田地,于是处于饥寒交迫中的贫苦农民再也不能忍受了,点燃了起义的第一把火。隋末农民起义简介中的开始便是如此。

王薄领导贫苦农民发起第一场起义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短短两年时间,全国各地已有数百张起义队伍,整个国家陷于农民起义的汪洋中。后来,起义队伍汇为三大支队伍,其中,瓦岗军是其中最强的一支。整改完毕后,起义军正式开始了反隋行动,其中最重大的是洛阳战役。战役历时三个月,经过60余次战斗,战斗结束后,起义军控制了河南大部分地区。于这年二月,建立瓦岗军农民政权。另外的河北起义军和江淮起义军是其余两支重要的反隋队伍,这两只队伍也取得了无数次战斗的胜利。隋末农民起义简介大致就只有这些。

历时八年的隋末农民起义,使得隋炀帝被杀,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

隋朝末年,统治者暴虐残酷,剥削百姓,徭役、赋税沉重,致使贫困百姓温饱难以得到满足,甚至由于统治者的连年征战,无数家庭家破人亡,百姓被逼到走投无路,只能选择揭竿而起。

隋末农民起义配图

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下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隋炀帝的残暴。隋炀帝登基后,在大业元年开始营建东都,每月征调农夫二百万人,在营建东都的同时,又下令开凿大运河,造龙舟等各种船数万艘。在这阶段,仅在建造洛阳时,每月役使的农夫半数会死在工地上;在修建大运河期间,隋炀帝不顾人民死活,苛征滥调,加重徭役,规定大运河在一年之内完工,开河民工及运河两岸人民所受的剥削惨无人道;在造船期间,工人们日夜泡在水中,腰部以下都溃烂,生蛆。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绝不止这些。在公元611年,隋炀帝发动攻打高丽的战争,大批的征兵,调粮,造船,在全国征兵百万人向涿郡集中,强征百万农夫转运粮食,在路途中,士卒死亡过半,许多人有去无回,路边尸体无数,十分凄惨。再加上无人种地,田地全都成为荒地,农民没有粮食可吃,百姓穷困,在饥寒交迫困境中的农民再也不能忍受,于是纷纷揭竿而起。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大致就是这些。

正是由于农民所受压迫剥削沉重,农民才会选择与朝廷对抗以此来获得温饱,若统治者能考虑到农民的利益也不至于走到对抗的局面。

隋末农民起义中的重要战役

隋朝末年,隋炀帝生活奢靡、横征暴敛、徭役繁重,使得田园荒芜,民不聊生,于是全国各地的农民纷纷起义反对他的残暴统治,一时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农民起义。在这场起义中一些重要的战役决定了事件的最终发展。那么,隋末农民起义的重要战役有哪些呢?

隋末农民起义示意图

隋末农民起义的重要战役不得不提的是隋平杨玄感之战,它拉开了农民起义的大幕。613年,杨玄感因看到隋炀帝的暴政发起反隋起义,但最终因策略的选择错误而失败。尽管如此,还是动摇了隋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之后农民起义的发展。瓦岗军在这场农民起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获得多次重要战役的胜利,石河子之战就是其中之一。这场战役发生于617年,隋朝派刘长公等人围剿瓦岗的农民起义。瓦岗在李密等人的带领下在石河子成功的粉碎了隋军来自东西两面的夹击。从此,瓦岗军名声大震。同一年,在黑石之战中,李密采用了围魏救赵的策略,成功重创了王世充的军队,大获全胜。第二年,双方再次交手,爆发洛南之战,瓦岗军抓住隋军撤退的时机,对其穷追不舍,不仅获得了胜利还使得江淮周边的许多起义军纷纷开始追随,队伍得到了壮大。作为最后享有这场农民起义最后胜果的李渊李世民父子,也引导了许多著名的战役。虎牢关之战中,他们以少胜多,大败敌军。洺水之战中,他们后发制人,使敌军溃败。

隋末农民起义的重要战役除了上述之外,还有邙山之战、下博之战等等,这些经典的战役记录人们反对暴政的必然决心,也顺着历史的长河流传至今。

标签: 隋末农民起义

更多文章

  • 隋军远征: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惨败而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

  • 唐太宗的三征高句丽:李世民为报中原王朝之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太宗,隋炀帝,高丽,,三征高句丽

    一、背景隋炀帝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使得隋国力锐减,民心丧失,这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618年,唐高祖建立唐朝后,就努力与高句丽荣留王修好,双方于622年交换战俘。624年,荣留王接受了唐的年号。唐高祖册封荣留王为辽东郡王、高丽王。与此同时,唐册封百济武王为带方郡王,新罗真平王为乐浪郡王。62

  •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真正动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杨广当了皇帝后,立年号为“大业”,意思是创造一番大事业。时有擅望气的术士(传说是有占卜之术的耿纯臣)向他禀奏,称西北的龙门地区(今山西河津县西北、陕西韩城东北)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天子气”,气势恢宏,一直蔓延到太原。杨广当年授封晋王,镇守晋阳,山西是他的福地。起初,杨广未信,后来看到国内政局不稳,形势

  • 隋炀帝授封晋王镇守晋阳开凿大运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广,开凿大运河

    杨广当了皇帝后,立年号为“大业”,意思是创造一番大事业。时有擅望气的术士(传说是有占卜之术的耿纯臣)向他禀奏,称西北的龙门地区(今山西河津县西北、陕西韩城东北)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天子气”,气势恢宏,一直蔓延到太原。杨广当年授封晋王,镇守晋阳,山西是他的福地。起初,杨广未信,后来看到国内政局不稳,形势

  • 解析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开凿大运河

    运河一般指的就是由人工开凿出来能够航行的河流,中国就有这样一条著名的河,即大运河,这条河在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开凿大运河始于何时呢?最早开凿大运河的夫差关于开凿大运河始于何时这个问题,其实一直以来民间是有两种说法的,一种说法是隋朝时期公元605年开始的,另一种则是早在公元前486年就已经开始

  • 揭秘:杨素是怎样帮助隋炀帝杨广夺得帝位的?(杨广夺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素,隋炀帝,杨广,杨广夺位

    杨素是怎样帮助隋炀帝杨广夺得帝位的?杨素跻身历史舞台,最初凭的是武人身份立下的军功。作为大将,他的统兵作战方法十分独特残忍,每次大战前都要在军中借故找一些犯错的士兵在阵前斩首,多者百余人,少者也不下十几个。还未开打,己方先流血盈前,人头齐刷刷落地,杨素却眉头都不皱一下,照样谈笑自若,而他这样做的目的

  • 杨广怎么借助两个女人登上太子位?杨广夺太子内幕(杨广夺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广,杨广夺位

    隋炀帝杨广怎么当上皇帝的?独孤皇后与宣华夫人的“枕头风”,杨勇自身的失德与杨坚对其的猜疑,杨广对朝中之士的恭敬结交,诸方面的因素,终于引发公元600年的隋朝太子废立事件,让杨广堂而皇之地登上太子宝座。公元581年,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禅让称帝,改国号隋,年号开皇,是为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杨坚登大位后,即

  • 周携王姬余臣简介 姬余臣是怎么死的?(携王余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姬余臣,周携王,携王余臣

    周携王:姓姬,名余臣;尊号惠侯,携王,携惠王,周携惠王。姬余臣的祖父是周厉王姬胡,父亲是周宣王姬静,西周的亡国之君周幽王姬宫湦是他的兄长。周幽王被杀后,北虢公姬翰等大小十几家诸侯共同拥立姬余臣为新的周王,以惠邑为王都,以辛未年(公元前770)为周携王元年。设立百官,建造宫殿,修筑城墙,同时发布文书,

  • 周携王姬余臣简介 周携王是西周最后一位帝王(携王余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周携王,周朝皇帝,携王余臣

    周携王姬余臣(一说“余”)(?─前760年,一说前750年),生年不详。西周末王周幽王废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以幽王朝廷势力为一方,申后之父西申侯势力为另一方的政治斗争数年后転为战争。西申侯联合缯国等诸侯和犬戎,与王军战,幽王败死。西周灭亡。西申侯等诸侯共尊

  • 什么是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的特点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康之治

    什么是成康之治?成康之治,是我国古代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太平盛世。说的是西周初年的两位君王——周成王姬诵和周康王姬钊的统治。周康王画像周成王姬诵刚刚继位的时候,年纪还很小,他的叔父周公代替他执政,帮助他稳固了周朝的统治。周公还政给成王之后,姬诵和他的儿子周康王姬钊,继承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文治武功,对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