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军远征: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惨败而亡国

隋军远征: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惨败而亡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588 更新时间:2024/1/15 20:24:23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公元611年,隋炀帝发动了远征高丽的战争。此前虽然他的老子也曾征讨过高丽,但惨败而归。隋炀帝决心吸取父亲后勤补给不足的教训,亲自动员全国上下做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从全国一百九十个郡征集了大量粮食和武器,五万辆运送物资的车排满了道路。大运河中塞满了几万只船,几乎到了船首接连船尾,连水面都看不见的程度。大批征战人员与物资都集中到远征的根据地——位于大运河北端的话郡。

只可惜如此壮大的场面,却是建立在老百姓的血泪之上的。为了征收到足够多的军粮,强行收刮农民的口粮,此时在黄河沿岸与中国南方,频频发生天灾,官员又贪污腐化,致百姓的生死于不顾。而隋炀帝却把大量物质和钱财都规划到对高丽的战争中。在军队内部也没有胜利的把握,厌战情绪十分严重。这注定将是一场大劫难。

隋军度过鸭绿江,没有遇到棒子的大规模抵抗。隋炀帝得意洋洋,认为棒子不堪一击。殊不知这是高丽人的诱敌深入之计。随后朝鲜北部下起了大雨,而高丽军队也开始了反击。人生地不熟的隋军乱作一团,死伤惨重,隋炀帝被迫下令撤军。

此次远征高丽,使隋王朝的军事力量受到了严重损失,有10多万人战死。事后高丽人将隋军阵亡士兵的尸体码在道路两旁,延绵达数公里之长,作为向中国人炫耀的胜利资本。对高丽的战争几乎掏空了隋朝的国库,6年后,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就像秦朝一样,成为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标签: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更多文章

  • 唐太宗的三征高句丽:李世民为报中原王朝之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太宗,隋炀帝,高丽,,三征高句丽

    一、背景隋炀帝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使得隋国力锐减,民心丧失,这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618年,唐高祖建立唐朝后,就努力与高句丽荣留王修好,双方于622年交换战俘。624年,荣留王接受了唐的年号。唐高祖册封荣留王为辽东郡王、高丽王。与此同时,唐册封百济武王为带方郡王,新罗真平王为乐浪郡王。62

  •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真正动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杨广当了皇帝后,立年号为“大业”,意思是创造一番大事业。时有擅望气的术士(传说是有占卜之术的耿纯臣)向他禀奏,称西北的龙门地区(今山西河津县西北、陕西韩城东北)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天子气”,气势恢宏,一直蔓延到太原。杨广当年授封晋王,镇守晋阳,山西是他的福地。起初,杨广未信,后来看到国内政局不稳,形势

  • 隋炀帝授封晋王镇守晋阳开凿大运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广,开凿大运河

    杨广当了皇帝后,立年号为“大业”,意思是创造一番大事业。时有擅望气的术士(传说是有占卜之术的耿纯臣)向他禀奏,称西北的龙门地区(今山西河津县西北、陕西韩城东北)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天子气”,气势恢宏,一直蔓延到太原。杨广当年授封晋王,镇守晋阳,山西是他的福地。起初,杨广未信,后来看到国内政局不稳,形势

  • 解析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开凿大运河

    运河一般指的就是由人工开凿出来能够航行的河流,中国就有这样一条著名的河,即大运河,这条河在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开凿大运河始于何时呢?最早开凿大运河的夫差关于开凿大运河始于何时这个问题,其实一直以来民间是有两种说法的,一种说法是隋朝时期公元605年开始的,另一种则是早在公元前486年就已经开始

  • 揭秘:杨素是怎样帮助隋炀帝杨广夺得帝位的?(杨广夺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素,隋炀帝,杨广,杨广夺位

    杨素是怎样帮助隋炀帝杨广夺得帝位的?杨素跻身历史舞台,最初凭的是武人身份立下的军功。作为大将,他的统兵作战方法十分独特残忍,每次大战前都要在军中借故找一些犯错的士兵在阵前斩首,多者百余人,少者也不下十几个。还未开打,己方先流血盈前,人头齐刷刷落地,杨素却眉头都不皱一下,照样谈笑自若,而他这样做的目的

  • 杨广怎么借助两个女人登上太子位?杨广夺太子内幕(杨广夺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广,杨广夺位

    隋炀帝杨广怎么当上皇帝的?独孤皇后与宣华夫人的“枕头风”,杨勇自身的失德与杨坚对其的猜疑,杨广对朝中之士的恭敬结交,诸方面的因素,终于引发公元600年的隋朝太子废立事件,让杨广堂而皇之地登上太子宝座。公元581年,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禅让称帝,改国号隋,年号开皇,是为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杨坚登大位后,即

  • 周携王姬余臣简介 姬余臣是怎么死的?(携王余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姬余臣,周携王,携王余臣

    周携王:姓姬,名余臣;尊号惠侯,携王,携惠王,周携惠王。姬余臣的祖父是周厉王姬胡,父亲是周宣王姬静,西周的亡国之君周幽王姬宫湦是他的兄长。周幽王被杀后,北虢公姬翰等大小十几家诸侯共同拥立姬余臣为新的周王,以惠邑为王都,以辛未年(公元前770)为周携王元年。设立百官,建造宫殿,修筑城墙,同时发布文书,

  • 周携王姬余臣简介 周携王是西周最后一位帝王(携王余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周携王,周朝皇帝,携王余臣

    周携王姬余臣(一说“余”)(?─前760年,一说前750年),生年不详。西周末王周幽王废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以幽王朝廷势力为一方,申后之父西申侯势力为另一方的政治斗争数年后転为战争。西申侯联合缯国等诸侯和犬戎,与王军战,幽王败死。西周灭亡。西申侯等诸侯共尊

  • 什么是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的特点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康之治

    什么是成康之治?成康之治,是我国古代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太平盛世。说的是西周初年的两位君王——周成王姬诵和周康王姬钊的统治。周康王画像周成王姬诵刚刚继位的时候,年纪还很小,他的叔父周公代替他执政,帮助他稳固了周朝的统治。周公还政给成王之后,姬诵和他的儿子周康王姬钊,继承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文治武功,对内

  • 成康之治的政策是什么由哪两个皇帝主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年间继承文王、武王的业绩,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胜利。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史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