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乡之战是如何发生的?金乡之战起因及过程简介

金乡之战是如何发生的?金乡之战起因及过程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248 更新时间:2023/12/17 7:21:22

金乡之战,发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大象二年,即公元580年,是以北周平定尉迟迥残部的战役,在陈太建十二年,北周已平定尉迟迥,但是他的部下席毗罗还拥兵10万,屯于江苏沛县,极度威胁北周政权。在北周任河南道行军总管的于仲率军和席毗罗军队展开激战,地点就在山东金乡,史称金乡之战。

金乡之战 金乡军事文化馆

金乡之战之所以这样名垂千古,是因为金乡之战不仅是奠定北周政权稳定的基石,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当时席毗罗率军10万,而北周于仲文仅领军8000人,在金乡之战中,于仲文充分利用了兵家心理战,辅以机动性强的游击战,用奇谋,把席毗罗的10万大军打的溃败而逃,名留青史。

在公元580年的8月,于仲文率领的将士,已将叛将首领尉迟迥大败于梁郡,被把尉迟迥的手下刺史活捉,在这一系列的胜利鼓舞下,军士们的热血沸腾,士气高涨,而且作为正义之师,胆气更盛,在和席毗罗大战的金乡之战中,心理因素不可忽略,而且于仲文自己还身负血债,尉迟迥在叛乱围场中,把于仲文的三子一女全都杀害,于仲文心中悲愤万分,誓报血仇,虽然席毗罗有10万人之众,但是作为叛军不得民心,而且在首领尉迟迥已被打败的情况下,心理更是胆怯,而且于仲文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在金乡之战中,先佯攻,后虚晃,就是不露真身,持续迷惑敌人,分散敌人注意力,终于在金乡大败席毗罗的10万大军。

金乡之战,至此平定北周叛军,而杨坚也成为了最大的受益人。

金乡之战过程

金乡之战,是公元前580年,南北朝时期北周内乱时,北周丞相杨坚和大将军尉迟迥争权爆发的一场决定性战役。金乡之战以杨坚部于仲文率领的镇压军获胜,而叛军尉迟迥失败被捕,至此北周政权落入杨坚手中。

金乡之战 画像

金乡之战的过程,充满惊险反转,于仲文率领的8000余人最后成功大败席毗罗的10万大军,是因为经过前面成功战役的铺垫,人气的积累,地利天时的配合,最后才能以少胜多。

当时于仲文率部已经把叛军首领尉迟迥及其手下刺史都已俱获,擒贼先擒,已经完成了,但是尉迟迥的部下席毗罗拥兵10万屯于江苏的沛县,力量也是不容小觑,于仲文经过侦察,发现于仲文的妻小还都在金乡,于是派人假扮席毗罗的人告知,说是席毗罗会在不久来城,宣布尉迟迥的赏赐,金乡城的人们都很高兴,于是,于仲文假扮的一行人以此占领了金乡,部下对于仲文劝谏说,不如,把席毗罗的亲人连同金乡人一起杀掉,直接屠城以绝后患,但是于仲文阻止了,他说如果屠城了,席毗罗就会没有牵挂,只有仇恨,打起仗来就会狠绝报复,不如给他们留下人质,让他们有所忌惮,于是于仲文就利用这些因素,在金乡场的四周埋伏,把席毗罗的大军伏击追至洙水,因为争渡,席毗罗的大军溺亡不少。

金乡之战,至此全胜,于仲文诈取金乡,又以金乡为饵,然后设伏狙击,一环又一环,让席毗罗的10万大军,溃败而逃,至此,金乡之战,于仲文大获全胜。

标签: 南北朝金乡之战

更多文章

  • 金乡之战——于仲文八千军队击败十万敌军 杨坚成最大获益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北朝,杨坚,于仲文,金乡之战

    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陈太建十二年、北周大象二年(580)八月,北周在消灭叛将尉迟迥后,迥部将席毗罗仍拥兵10万,屯于沛县(今江苏沛县东),欲进攻徐州(今江苏徐州)。周河南道行军总管于仲文侦知席毗罗家人均在金乡(今山东金乡),遂派兵俘获席军家属。席毗罗闻讯率军回救,途中被于仲文设伏大败

  • 神话般的阵法从未败过 八阵图鸳鸯阵都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阵法,八阵图,鸳鸯阵

    在中国人的军事哲学里,兵家大事从来是你来我往的欺诈,如同宋襄公那样的愚钝是会被当成千年的笑柄永远流传下去。所以,中国人很注重对兵法的改进,甚至于很少有人会接连使用同样的战术,一招鲜吃遍天,对于中国兵家来说是大忌,因为这样很容易让人找到破绽,抓到命门。但是在西方却有一个神话一般的战术,从未被打破,那就

  • 诸葛亮的八阵图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八阵图,三国

    八阵图是诸葛亮年少时参悟《易经》所创。太乙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再分八八六十四乾坤,就是所谓八阵。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当十万精兵 。当年诸葛亮随刘备入川,在鱼腹浦(今重庆市奉节)一带用疑石排出了八阵,每道门都有相生

  • 明朝本有可能跨入资本主义社会 却被清朝扼杀在了摇篮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资本主义,清朝,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顶峰,被后世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怀缅着。人们怀念秦汉“虽远必诛”的霸气、唐朝的富饶开放,但很多人对明朝却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不仅仅是因为明朝曾经的强大和强硬,历史课本上有一句话:“明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那么,这个萌芽离真正走上资本主义强国之路到底有多远呢?中国漫长

  •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故事,看完就知为何晚清贫困受欺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黄道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宋代以后,经济重心南移,至晚明时期,江南一带已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正所谓“湖广熟,天下足”,江南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其中以棉纺织制造业和布业的发展最为突出,多层次的市场逐渐形成,商品经济的繁荣也促使着江南的整个经济模式有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随着这种调整的深入,晚明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逐渐显现

  • 为什么万历皇帝没能带领大明朝走进资本主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万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关于万历外派矿监税使的行为,有人拿它跟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做比,因为矿监税使是从工商业下手,是因明末工商业迅速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举措,而一条鞭法也是因为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流通加快而产生的。从经济角度看,似乎都是合着进步的节拍,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想,这是截然不同的。张居正的条鞭法是很温和的,他利用了生产

  • 靖难之役建文帝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建文改制”上面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靖难之役,建文帝,建文改制

    本着用人不疑,疑问不用的精神,建文帝在军国大事上完全放权黄子澄、齐泰,削藩虽然符合其想法,但对建文帝而言却不是最要紧的事务。建文朝的大部分时间,建文帝的精力放在改制以实现自己和父亲的政治理想上,对朱棣不够重视,所以在战场上屡战屡败,但建文改制则得到了天下人的支持和期待。建文帝即位初年,主要精力放在改

  •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为何会失败?建文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否是“建文改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建文改制,靖难之役,建文帝

    以往对于靖难之役中建文帝一方的败因,多归纳为文武矛盾与黄子澄、齐泰误国,实际上建文朝的派系斗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甚至说是主要因素也不为过。黄子澄、齐泰(尤其是黄子澄)不仅在军国大事上谋国不臧,而且还把持朝权,败坏政治。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位。当时无论在野还是在朝,士大夫们都切注视着这次皇位更迭。如

  • 什么是建文改制?明朝“建文改制”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建文改制,方孝儒,齐泰,黄子澄,建文帝

    为解决“朱元璋后”的遗留问题,建文帝与方孝儒、齐泰、黄子澄等人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被称为“建文改制”。然而,在建文削藩时却遭致大祸,燕王朱棣夺下皇权,建文帝下落不明。建文改制具体措施更定官制一、完善中枢文职化——以品行佳优的文臣循吏充实大明中枢机构,完善其文职化建文帝以文臣学士作为主要仕进对象,大开科举

  • 应天府、顺天府、承天府、奉天府分别是现代的哪几座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应天府,顺天府,承天府,奉天府

    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四大天府:应天府、顺天府、承天府、奉天府。“天”即天子的意思,这些“天府”名字的由来大多与帝王有着莫大的关系,或为出生地,或为封地,或为发祥地等可能被认为的龙兴之地。应天府宋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后周显德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