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桃园三结义的真正秘密(桃园三英)

揭秘桃园三结义的真正秘密(桃园三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030 更新时间:2024/1/22 23:19:54

桃园结义的故事,笔者相信在中国肯定是妇孺皆知的,罗贯中先生第一回就是写的“桃园三结义”,他以天下大势开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末乱世起于桓灵,朝堂昏暗,宠信宦官,奸臣当道,忠臣被害,天下民不聊生,最终酿成了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的首领叫张角,巨鹿人,有二弟,一名张宝,一名张梁。张角云游四方,传太平道,普世救人,自称“大贤良师”,他的徒众日渐增多,置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立渠帅,称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在《资治通鉴》记载,张角派遣的马元义到洛阳,以宦官封谞、徐奉为内应,并遣弟子唐周联结封谞,但是唐周到洛阳城之后,直接上书张角造反,马元义被擒,被车裂于洛阳。

朝廷得知此事,慌忙审查洛阳百姓,诛杀千余人,并让冀州官员逮捕张角。张角听说事情败露,马上派人联系各方,星夜起兵,以黄巾为标帜,所以称为“黄巾起义”。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刚开始声势浩大,黄巾军攻打州郡,焚烧官府,没收豪族财物,地方官吏闻风逃窜,京师震动,汉灵帝怕起义军与党人一同作乱,采取了皇甫嵩的建议,取消了桓灵年间的党禁,准许州郡募精壮之士讨伐黄巾军。

除此之外,汉灵帝表现出了他少有的“政治才略”,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五营营士屯都亭,修理军械,以镇京师,并置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都尉,守护洛阳外围的关隘,还起用皇甫嵩、朱儁为左右中郎将讨伐颍川等地的黄巾军,以卢植为北中郎将讨伐冀州张角。

然而在北方的幽州地界,《三国演义》中说黄巾军进犯幽州,幽州太守刘焉召校尉邹靖计议,邹靖说:“贼众我寡,明公当迅速募兵应敌。”由此引出了涿县英雄刘备。然而正史中记载,刘焉没有做过幽州太守,而且幽州是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直到汉灵帝中平五年,刘焉上书灵帝,认为四方多事,刺史权轻,改刺史为州牧,由宗室重臣担任地方州牧和郡守,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其实刘焉有自己的小算盘,也可以说刘焉就是汉末诸侯割据理论的提出者,他为了躲避中原的乱世纷争,上书要求自己担任交州牧,然而侍中董扶劝刘焉去益州,董扶是益州广汉人,著名的经学家,他对刘焉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刘焉听了董扶的话,心里乐开了花儿,不过他不知道苦心经营的益州,在多年之后为刘备做了嫁衣。

既然幽州是刺史部之一,就不可能有幽州太守,正史中记载,幽州刺史郭勋和广阳太守刘卫被广阳黄巾军所杀,至于后来又派哪些人做过幽州刺史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都有记载,宗室刘虞和陶谦都做过幽州刺史。不过罗贯中先生安排刘焉为幽州太守是有道理的,幽州招募兵勇,校尉邹靖引刘备见刘焉,刘备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

说到底罗先生是为了引出刘备的宗亲身份,但是刘虞也是汉室宗亲,为什么不安排刘虞呢?不得不说罗先生才华横溢,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后来刘备进益州助刘璋抵御汉中张鲁,罗先生在这个地方就已经做了铺垫了,刘焉认玄德为侄,那么刘璋和刘备就是兄弟关系。有些人认为,《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漏洞百出,这是因为他们按照历史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故事了,既然是演义,那么就和历史不相符合,应该从它本身的故事情节去看,当然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但我们也尊重文学,尊重中国几千年来人民群众的文化积累,《三国演义》就是根据民间戏曲加以改编和发展的。

刘焉发榜文招军,刘备年已二十八岁了,还闲游在家,见榜文慨然长叹。从正史来看,黄巾起义是在公元184年,刘备此时招募军队的话,应该是二十三岁,而不是二十八岁,罗先生杜撰刘备的年龄,就是为了让刘关张“桃园结义”合情合理。正史中除了刘备有年龄记载之外,关羽和张飞都不知道他们明确的年龄,所以不能够证明刘备就一定比关羽和张飞大。

其实刘关张“桃园结义”是不存在的,《关羽传》中记载,“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刘备和关羽、张飞恩若兄弟,不代表他们结为兄弟,刘备还曾以兄事公孙瓒,这只是在礼节上像兄长一样对待公孙瓒,也就是说刘备像兄弟一样对待关羽和张飞,不是结义。而且《张飞传》也有记载,“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飞数岁,飞兄事之”,张飞也是像兄长的礼节一样对待关羽,除这一点之外,还可以确定张飞是比关羽小的,但不能证明关羽就比刘备小。

有野史记载,关羽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刘备生于延熹四年,比刘备大,这一点,笔者从有限的历史文献中,也无法考证真实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关张不曾结义。那我们在来考证为什么罗先生要杜撰刘备的年龄呢?首先,就是因为关羽、张飞的年龄没有明确,这个年龄是为了明确刘备的兄长身份;其次,为什么就是二十八岁?不是二十九岁或者三十岁呢?刘备二十八岁的那一年,正好就是汉灵帝去世的那一年,如果是二十九岁的话,刘备就不可能是灵帝末讨伐黄巾了;最后,罗先生也不会杜撰刘备的年龄是二十七岁或者是二十六岁,既然刘备是兄长,尽量把年龄写大一点是最好的,更重要的是可以体现刘备大器晚成,创业的艰辛和酸楚。

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感动古今,但是往事越千年,当今部分学者认为桃园结义纯属于拉帮结派的流氓行为,对社会的稳定极为不利,不应该对此进行宣传和鼓励。当然他们的话也很有道理,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关羽的历史地位逐渐被神化,明清学者毛宗岗把关羽定为《三国演义》中“三绝”之一的“义绝”,关羽也被一些小偷、强盗、混混等三教九流利用,成了他们敬拜的神。

其实笔者认为,罗老先生单纯想表达的意思是关羽的“忠”,刘关张之间的那一份千金难买的情谊。然而又有人说,关羽、诸葛亮都是愚忠,这个“忠”真的不好下定义,因为说“忠”就必然牵涉到政治,政治观点不同,有的人“忠”是愚忠,然而愚忠就不被世人所认同了,宋代文天祥以诗明志,誓不降元帝国,值得后人敬佩,但是我们一样可以看到他愚忠的一面,明末清初的那些汉族士人,我们也不能都骂他们都是汉奸。

其实不管是“识时务”还是“愚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袁绍的谋士田丰、沮授、审配忠,我们敬佩,许攸认为袁绍不足以成大事,投靠曹操,这也不是不忠诚,至少他劝过袁绍偷袭许昌。关羽的“忠”也是如此,至少刘备没有负过关羽,可以说刘备是非常的信任他,虽然笔者不赞成愚忠,但我们现在处于这个社会,还是要明白“春秋大义”,为了金钱出卖朋友,为了小三抛弃妻子,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标准?笔者想起一句话,“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标签: 桃园三结义桃园三英

更多文章

  • 卧薪尝胆之谜:勾践献给夫差的美女除西施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卧薪尝胆,勾践,西施

    文种就这样一副讨好相,来到了吴王面前,假装恭敬地说:“您亡国的臣民勾践让我大胆地告诉您,他愿意做您的奴仆,并把他贤良淑德、美貌如花的妻子献给您作为侍妾。恳求君王接纳。”吴王一向不够谨慎,容易产生骄矜之心。这次打败了勾践,便放松了对越国的警惕。再加上文种演技高超,骗过了他,所以他想要答应文种。但是站在

  • 孟姜女哭长城的背后隐情 :源头只因其反抗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孟姜女,长城,清朝,,孟姜女哭长城

    江山与长城,从来都有不可替代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因此这“哭”,也就寓意深刻,不言自明。只不过,刘备的江山或许真是哭出来的。而长城,还真不是孟姜女所能哭倒的。如果靠哭就能解决问题,何来一代又一代的暴力斗争,又何来匍匐于底层的凄凄吟唱。在得不到真相的情况下,中国人是喜欢以讹传讹的。对于这种现象,既不能

  •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孟姜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孟姜女,神话,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老两口

  • 揭秘巨鹿之战的真相:破釜沉舟原来是司马迁忽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破釜沉舟,忽悠,项羽,

    乍一提巨鹿之战,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知道,可是要说起破釜沉舟的故事,很多人就会恍然大悟了。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一战让项羽一举成名,他杀秦将苏角,俘获大将军王离,涉间不降自杀,迫使章邯大军战败投降,彻底扭转了诸侯军队面临的不利局面,并把亡秦战争推向胜利。但是,小编经过细心研究发现,这特么是个骗局。

  • 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破釜沉舟,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成语

    “破釜沉舟”的故事发生在哪次战役中?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一次最激烈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战斗。公元前208年,秦军攻赵,楚怀王派军援助;项羽杀掉畏缩不前的宋义,"破釜沉舟",与秦军决战,连败秦军。这场大战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秦王朝赖以存在的军队,为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释义破

  • 拿破仑的骑兵将领缪拉:英俊帅气却好勇少谋(拿破仑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拿破仑,缪拉,法国,,拿破仑战争

    在拿破仑一众马仔里,缪拉的相貌显得太过出众。史料记载,此人身材挺拔,举止优雅,器宇轩昂。比之秃顶的达武,他有一头自然卷的长发;比之老迈的乌迪诺,他至死都称得上翩翩一少年;比之小白脸马尔蒙,他有着1米90的傲人海拔(此处拿破仑闪退)。想像一下,在四眼狗兼候补码农的阵营里,突然闪出一位踏着死飞的体育生。

  • 解密:拿破仑一世的百日王朝是如何建立的?(拿破仑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百日王朝,拿破仑,二战,,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在厄尔巴岛(Elba)不自在地度过了十一个月。他一直很关心法国的状况。当他得知波旁王朝不懂处理与法国大军的事务时,便感到深深不忿,想不到他的帝国沦落到如此的衰弱。这个时候,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又蠢蠢欲动,企图与普鲁士共谋波兰与萨克森的领地,差点儿与维也纳会议的其他代表国开战。在众强国不和之际,

  • 维也纳会议简介:拿破仑帝国终结后的分赃大会(拿破仑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奥地利,维也纳会议,分赃,,拿破仑战争

    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提议和组织的。其目的在于重划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

  • 哪次战役的获胜让拿破仑赢得“欧洲第一名将”荣誉(拿破仑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拿破仑,三皇会战,法国,拿破仑战争

    奥斯特里茨(Austerlitz)战役,史称“三皇会战”,是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期间,1805年12月2日,73000人的法军在拿破仑·波拿巴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今捷克的斯拉夫科夫)地域取得的对86000人的由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皇弗兰西斯二世率领的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奥斯特

  • 土伦收复战:拿破仑战争生涯的辉煌起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拿破仑,土伦,准将,拿破仑战争

    在法国的历史上,有过荣誉和骄傲的城市是不胜枚举的。然而,像土伦这样一直引起人们兴趣的,却为数不多。这是因为,1793年的土伦战役,不仅对保卫法国大革命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同拿破仑这一伟大历史人物有着特殊的联系。24岁便荣升准将的拿破仑·波拿巴,就是在土伦战役中初次崭露头角的。1793年,对于拿破仑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