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鸿儒起义简介:明朝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徐鸿儒起义简介:明朝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825 更新时间:2023/12/11 7:09:37

鸿儒起义是发生在明朝后期的一次农民起义,由起义首领徐鸿儒领导。 徐鸿儒(?-1622年),山东省巨野人,白莲教徒,明末民变首领。

二年(1622年),徐鸿儒在郓城举旗反明,自称中兴福烈帝,年号大成兴胜,当地农民“多携持妇子、牵牛架车、裹粮橐饭,争趋赴之,竞以为上西天云。”。义军头带红巾,先得巨野,渡京杭运河,攻占滕县、邹县,袭击曲阜。

十月,朝廷派军镇压,徐鸿儒被叛徒出卖,被官军俘杀,起义失败,是为明末民变的先声。

更多文章

  • 九边重镇的衰落:明朝的九边重镇如何被弃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九边重镇,明朝,边防,

    由于边防的驰坏,也是从成祖时逐渐开始的。洪武时,平时只让出生本地的士兵和有罪谪戍者守边,边境有事才调动内地的军队,称为客军。成祖却命内地的军队都要轮流戍边,称为边班,从此边兵逃亡的人数逐渐多起来。而边军的屯田制度,从宣德、正统时起也开始遭到破坏,分驻各边镇的亲王、太监、军官等都争相侵占屯田,役使军丁

  • 解密:明朝九边重镇发生过哪些著名的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九边重镇,明朝,边防,

    明太祖北伐成功将元军赶出了长城以北地区,并未赶尽杀绝。元朝的残存势力虽然经常互相残杀,有时强盛有时衰弱,但一直侵扰明朝的边境,企图卷土重来。因此,明朝自建国起,其国防就一直以北方边镇最为重要,而有明一代,北方的边患也从未停止过,直到亡于李自成。洪武年初,朱元璋即在北方设辽东〔今辽宁辽阳〕、大同、宣府

  • 解密:明朝的九边重镇具体是指的那九个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九边重镇,明朝,边防,

    辽东镇总兵初驻广宁(今辽宁北镇市),隆庆后冬季驻东宁卫(今辽宁辽阳市)。管辖的长城东起丹东市宽甸县虎山南麓的鸭绿江畔,西至山海关北锥子山,全长970余公里。蓟州镇总兵初驻桃林口,后移迁安寺子峪(也称狮子峪),天顺年又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县境内)。管辖的长城最初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城(原名灰岭口),自

  • 九边重镇简介:明朝用以掌控边陲的九大重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九边重镇,明朝,边防,

    九边,又称九镇,是中国明朝弘治年间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嘉靖年间明廷于北京西北增设了昌平镇和真保镇,万历年间又从蓟州镇分出山海镇,从固原镇分出临洮镇。

  • 解密:宋真宗咸平之治执行过哪些政治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真宗,咸平之治,北宋,

    廉政理念宋真宗在位25年,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稳定,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史称“咸平之治”。而它的缔造,得益于宋真宗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的举措。首先,宋真宗有一个传诸后世的良好的廉政理念。他颁布了告诫百官的《文武七条》:清心,要平心待物,不为自己的喜怒爱憎而左右政事;奉公,要公

  • 宋真宗咸平之治背景:宋真宗上台后励精图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真宗,咸平之治,北宋,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赵恒即位。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景德元年(1

  • 宋真宗咸平之治简介:北宋中期的辉煌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真宗,咸平之治,北宋,

    咸平之治指的是北宋宋真宗咸平(998年-1003年)年间出现的治世。宋真宗赵恒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任用李沆、曹彬、吕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绩有声有色,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注意节俭,铁制工具制作技术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亿多亩),又引入占城稻,农作物产量倍

  • 解密:宋仁宗庆历新政到底是怎么最终失败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庆历新政,宋仁宗,范仲淹,

    封建体制在中国封建社会,要改革封建官僚体制,说起来容易,然而要真正做起来,却似难于上青天,这对宋代来讲更是如此。因为在宋代,官僚地主阶级在官员丧失世袭爵位和封户特权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世守禄位”,又参照唐制,制订扩大了中、高级官员荫补亲属的“恩荫”制度。通过恩荫,每年有一大批中、高级官员的子弟获得低

  • 解密:到底该如何评价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庆历新政,宋仁宗,范仲淹,

    北宋两次改革在中央集权统治一体化中起了一定的调节和完善的作用。例如范仲淹的提倡设置“祠堂” 、“ 义庄” 、“族产” 、“族规” 、“ 乡约” , 发挥了宗法血缘的统治功能。范仲淹和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体制和思想意识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外, 在经济方面也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整顿, 如庆历新政中的“均公田” 、“

  • 庆历新政的影响:为后来的王安石改革提供样板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庆历新政,宋仁宗,范仲淹,

    范仲淹整顿官僚机构的六项措施, 只不过是微小的改革。至于其它四项如“均公田” 、“厚农桑” 、“ 修武备” 、“ 减摇役” 更谈不上彻底的改革。“十事” 宣布后, “ 修武备”一项, 便因众多大臣反对而取消了; 其它各项虽然从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 十月开始推行, 但也无法贯彻下去。仅仅这样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