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芈月传中和氏璧有什么作用?

芈月传中和氏璧有什么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555 更新时间:2023/12/7 22:35:16

中行期和范贾对外放出和氏璧的消息,打算抬高价格。张仪因早年和氏璧被盗一事受过屈辱,请芈月帮忙周旋,买下和氏璧,借以找出当年盗玉的真凶。

芈姝也参与了和氏璧竞价,范贾担心局面不可控,中行期却嘱咐范贾,最后的买主,只能是芈月。

宫中传言“得玉者得天下”,芈姝打算破釜沉舟与芈月竞价到底。芈月派出去的穆辛和芈姝派出去的珍珠同时要把和氏璧买走,双方争执不下。

穆监赶到,以大旨意将和氏璧带回宫中,说好一日摆放在芈月处,另一日摆放在王后处。

众嫔妃齐赏和氏璧时,匣子却无法打开。嬴驷提议,谁能解开匣子上的机关,和氏璧就归谁。

相关阅读:和氏璧的故事

楚国人和氏有一次在楚山中发现一块叫做璞的玉石。他把这块璞玉拿去奉献厉王。厉工不懂璞中含有宝玉,所以把玉匠召来进行鉴定。那匠人看了璞后对厉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听了这话勃然大怒,他大声喝道:“好一个胆大包天的贱民,你竟敢以乱石充玉欺骗我!”紧接着他命令刀斧手砍掉了和氏的左脚。和氏忍痛含冤离去。

厉王死了以后,武王继位。和氏带着那块璞进宫去献武王。武王也找了玉匠鉴定那块璞。玉匠仍然说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和氏因此又惨遭与第一次献璞相同的灾祸,被武王命人砍掉了右脚。

武王死了以后,王继位。和氏来到楚山脚下,抱着那块璞痛哭起来。一连三天三夜,和氏把泪水哭干了,又从眼里哭出血来。附近的村民和过路的行人见此情景都感到悲怆。这件事很快被文王知道了。他派人到楚山察看情况。那差官见了和氏以后问道:“天下受砍脚之刑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长期悲痛不已呢?”和氏回答说:“我并不是因为脚被砍断才这样悲痛,我痛心的是一块宝玉被人说成是普通的石头;一个忠心耿耿的人被说成是骗子。”

文王听了差官的汇报以后,觉得有验证和氏的“璞中有玉”之说的必要,所以令玉匠用凿子把璞的表层敲掉。果然像和氏所说的那样,里面露出了宝玉。文王又命玉匠把玉石雕琢成璧,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和氏璧”,用以昭示和氏的胆识与忠贞。

这一故事的主人翁和氏,是一个有才干、有忠心的人。他在两次献璞都遭受砍脚冤刑以后,仍在楚山下大哭三日以鸣其冤,体现了他为坚持真理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顽强精神,他的忠诚和执着实在是令人感动。

标签: 芈月传和氏璧

更多文章

  • 长得像卷卫生纸 “芈月”版和氏璧引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和氏璧,芈月传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的一块玉璧最近“火”了。因为剧情需要,《芈月传》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玉璧——和氏璧。有网友吐槽,这“芈月”版的和氏璧,怎么越看越像卷筒卫生纸啊?外形不像一般的玉璧这两天,一组《芈月传》里的和氏璧在微博上被网友疯传,截图中,孙俪扮演的芈月对着这“稀世珍宝”赞叹:“这就是和氏璧

  • 揭秘:历史上的疑案 传说中和氏璧下落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和氏璧,疑案

    春秋战国时期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这件玉璧被战国各诸侯国视为镇国的宝藏,被奉为“价值连城”的“天下所共传宝”。各诸侯国为了把玉璧拥为己有,想尽办法互相争压,上演了战国时期一幕精彩的历史剧,最后这件珍贵玉器竟不知落到何处,成为历史上的一大疑案。这件珍贵玉器的来历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 阿房宫的主要建筑:阿房宫里有哪些重要景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阿房宫,项羽,秦始皇,

    在今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 前殿是阿房宫的主体宫殿。史载“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 阿房宫名的历史由来:阿房宫是如何产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阿房宫,项羽,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龙首原西侧开始建造的天下朝宫,意在建成后,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建宫的目的和选址的根据,是由秦始皇确定原则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上林苑中。”可见秦始皇

  • 阿房宫简介 揭秘昔日秦帝国的天下第一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阿房宫,项羽,秦始皇,

    阿房宫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里处,咸阳市东南15公里处,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

  • 大明宫名的历史由来:大明宫为什么叫大明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明宫,唐朝,唐玄宗,

    大明宫位于隋朝皇宫大兴宫(唐称太极宫)之东北,始建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唐太宗建造初衷是为给太上皇李渊居住,以尽孝道。但大明宫未建成,李渊就离开了人世,大明宫的修建于是停止。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宫执政。大明宫成为了大唐帝国新的政治中心。大明宫是唐长安

  • 大明宫的历史沿袭:大明宫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明宫,唐朝,唐玄宗,

    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而修建的夏宫,也就是避暑用的宫殿,贞观九年(635年)五月,李渊病死于大安宫,夏宫的营建工程也就此停工。李渊去世后,改称为大明宫,又称“东内”。大明宫再次大规模营建是在高宗龙朔时期。“龙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风痹,恶太极

  • 咸阳宫的历史沿袭:咸阳宫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咸阳宫,秦朝,皇宫,

    《史记·商君列传》载: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秦国颁布了一批旨在封建变革的法令,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把都城从栎阳迁往咸阳,商鞅“作为冀阙宫廷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此处“宫廷”即秦国首都咸阳城中的王宫,自秦国统治者迁都咸阳后,它一直为秦的历代国君的大朝之地。秦始皇时在渭水南岸

  • 咸阳宫的地理环境:俯瞰黄河下游各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咸阳宫,秦朝,皇宫,

    据《汉书》 和《水经注》 记载,秦咸阳位于渭水之北、泾水之南。秦咸阳城的地势北高南低,全城由北原向渭河逐渐低下,城市最北部是作阶梯状陡起的形势。宫殿建筑群就分布在北部阶地即所谓“北陵”或“北坂”的上下一带。即咸阳市东15公里处,西起武功漆水河畔,东至泾渭交汇处的咸阳原上,渭河的北岸。东周百年群雄并起

  • 咸阳宫简介 揭秘昔日秦帝国的大朝正殿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咸阳宫,秦朝,皇宫,

    咸阳宫是秦帝国的皇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阳市东区域。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营建宫室,至迟到秦昭王时,咸阳宫已建成。最初咸阳宫位于秦都咸阳城的北部阶地上,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不断进行扩建。据记载,该宫“因北陵营殿”,为秦始皇执政“听事”的所在。秦国统治者迁都咸阳后,咸阳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