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颐和园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光绪曾被软禁于此

颐和园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光绪曾被软禁于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468 更新时间:2024/1/18 4:51:13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光绪十六年(1890),在颐和园东宫门外右侧建一小型发电厂,称“颐和园电灯公所”,供给颐和园电灯照明。该所与城内“西苑电灯公所”同为北京最早的发电设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颐和园电灯公所两套发电机组及电灯设备均被毁坏。1902年,清政府筹银12.49万两重修西苑与颐和园两处电力设施。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苑电灯公所恢复发电;同年五月,电灯重新在颐和园亮了起来。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八日(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康有为,命康在总署章京上行走,并许其专折奏事。自四月二十三日宣布变法后,光绪帝曾连赴颐和园12

次,召见维新派人士,筹划变法事宜。八月初四日(9月19

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两天后,她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杀害维新派人士,戊戌变法失败。在变法期间(6月至9月间),慈禧一直住在颐和园。颐和园成为守旧派反对变法、准备政变的中枢。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经颐和园出逃。七月二十五日(8月19日),俄国军队首先侵占颐和园。以后,日、英、意军又相继占据。颐和园在被占期间,所存珍宝被侵略者抢掠一空,不少建筑再遭焚毁。

1914年,颐和园曾作为溥仪私产对外开放。

1927年6月2日,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终年50岁。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正式接收管理,成为国家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标签: 颐和园园林清朝

更多文章

  • 颐和园的园藏文物:虽屡遭劫掠仍有四万余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颐和园,园林,清朝,

    清漪园时期,乾隆皇帝对文玩多有搜罗,商周铜器、唐宋元明瓷玉及书画很多,当时著录的陈设达四万余件,清廷内务府专门设立《陈设清册》,建档管理。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朝国力转衰,清漪园陈设有所裁撤,至咸丰五年(1855)时实有陈设三万七千五百八十三件。咸丰千年(1860),包括清漪园在内的北京西北郊的五座大型

  • 颐和园的主要建筑:颐和园里有哪些重要景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颐和园,园林,清朝,

    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 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

  • 颐和园的历史沿袭:颐和园是如何被破坏与重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颐和园,园林,清朝,

    金明时期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 、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明朝弘治七

  • 颐和园简介: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颐和园,园林,清朝,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清朝乾隆皇帝继

  • 龙门石窟的主要建筑:龙门石窟有哪些重要景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龙门石窟,佛教,北魏,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龙门夜景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

  • 龙门石窟的历史影响:龙门石窟存在哪三方面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龙门石窟,佛教,北魏,

    书法艺术截至2014年,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80余座。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

  • 龙门石窟在世界遗产委员会是如何入围文化遗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龙门石窟,佛教,北魏,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年~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龙门石窟因为满足世界文化遗产下列评定标准:(1) 人类艺术创造力的杰出表现。(2) 是对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

  • 龙门石窟的历史事件:龙门石窟发生过什么趣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龙门石窟,佛教,北魏,

    石楼:武则天“香山赋诗夺锦袍”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武则天在洛阳称帝,非常钟情于伊阙山水,也很喜欢位于其中的清幽雅致的香山寺,她经常在香山寺中石楼坐朝(据〈大唐传载〉记述)并在石楼留下了千年为人们所传颂的典故“香山赋诗夺锦袍”,在一次春游香山寺时,武则天别出心裁,主持了一次“龙门诗会”,历史上有名

  • 龙门石窟的历史沿袭:龙门石窟是何时开凿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龙门石窟,佛教,北魏,

    开凿历史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

  • 龙门石窟简介: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龙门石窟,佛教,北魏,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