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西亚古国波斯帝国有着什么样悠久的历史?

解密:西亚古国波斯帝国有着什么样悠久的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106 更新时间:2024/1/10 2:29:20

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二千年代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尔斯地区),有十个部落(六个农耕,四个畜牧)。曾一度处于米底统治之下。

波斯这个词已被用了数个世纪,主要是西方,用来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区从前以“Persis”“Parsa”闻名。这两个词是指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这个地区的印欧游牧民族的名字,最后他们被亚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最早提及“Parsa”发生在公元前844年亚述国沙尔玛纳塞尔三世的史料中。

埃兰和米底时期(前2700年-前550年)埃兰和米底尚未被希腊人称为波斯,但却是波斯地区历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份。与波斯人同属印欧语系的米底人定居于伊朗高原西北部。波斯人是与米底人一起来到伊朗高原的,他们定居在伊朗高原西南部靠近波斯湾的地方,波斯人有十个部落,其中六个从事农业,四个从事畜牧业。在其兴起前曾臣服于米底王国。

米底人曾臣服于亚述帝国。埃兰是波斯地区最古老的化之一,位于今天伊朗的西南部,公元前三千年以前在底格里斯河东岸建国。他们和达罗毗荼人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善战的人民著称。在公元前2700年至前600年期间屡次被灭及复国,最后于前639年被亚述所灭。

据希罗多德所著《历史》记载:在亚述统治下的各民族中,米底人是最先起来反抗亚述人统治的。公元前672年,它争得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米底王国,都埃克巴坦那。在他的笔下,米底国家的形成乃是社会契约的产物。不过,从他的记述可以看出,米底国家实际上仍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产物。王权是在解决纷争(即阶级矛盾)中形成的。随着王权的形成,也就形成了暴力机器(军队、法庭),形成了脱离人民的国家机关。米底王国曾强大于一时,它统治了伊朗高原的广大地区(包括米底,波斯、帕提亚等地)和小亚的部分地区。公元前7世纪后期,它同新巴比伦王国结盟灭了亚述帝国,分得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它还同小亚的吕底亚王国争夺对安那托利亚的统治权,最后双方缔结了和约。

公元前558年,出身于黑美尼德氏族的居鲁士二世在波斯称王(在位时间为前558—530年),都波斯波利斯。公元前553年,居鲁士二世举兵反抗米底统治,并于公元前550年取代米底对波斯地区的统治。原属米底统治的埃兰、帕提亚、基尔卡尼亚、亚美尼亚等可能在公元前549—548年之间也相继归降了波斯。征服米底不仅扩大了波斯人统治的范围,增强了波斯的实力,而且使以前还不为世人所知的波斯,一下子便跃上了世界历史的广阔舞台。

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年-前334年),公元前559年居鲁士大帝统一古波斯部落,建立阿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大帝并于公元前553年—前550年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王国,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君主制帝国,前547年居鲁士大帝武力入侵征服了当时小亚细亚西部的吕底亚王国,使得阿契美尼德王朝崛起,前546—前540年,居鲁士大帝东武力入侵征征服了帕提亚、阿利亚、巴克特里亚、德兰吉亚那、格德罗西亚、阿拉霍西亚、马尔基安娜、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索格狄亚那)、乾陀啰、克兰斯米亚等地区。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大帝武力入侵征服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新巴比伦王国的首都巴比伦,但是不幸在前529年的出征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中亚河中地区的锡尔河谷地的马萨革泰人的战斗中身亡。居鲁士死时,波斯帝国的东部和东北部疆域已经包括阿姆河两岸的巴克特里亚(Bactria,中国史书先后称为“大夏”、“吐火罗”)和花拉子模,由居鲁士之弟巴尔迪亚统治。居鲁士之子登位后,继承父志继续扩。以后的波斯帝王一再发动对东方塞种人的征伐,把疆界推过阿姆河,到达锡尔河两岸。波斯帝国将其国土划分为20个郡,各郡每年向中央缴纳一定的贡赋,其中有7个郡在中亚:例如第7省辖兴都库什山以南之犍陀罗地区,第12省辖大夏,第16省辖帕提亚、花剌子模及粟特(索格迪亚纳)。波斯帝国最东方的据点在与中国新疆相邻的、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波斯人在该盆地西端建立了居鲁士城。

到了冈比西斯二世时代(前529—前522年)则最终于前525年征服古埃及新王国。大流士一世时期,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流士在前521年挥军东征印度河平原,纳入阿黑美尼德王朝的治下,西面则出兵多瑙河三角洲、色雷斯、马其顿王国、古希腊,但却因马拉松战役(前490年)之失利而功败垂成(前499—前449年的希波战争)。其子薛西斯一世后来(前480年)再度对希腊用兵,可惜最终未竟全功。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是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也是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

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二世出兵埃及,俘获埃及国王。波斯人在埃及建立了第二十七王朝,由于冈比西斯二世远征利比亚和努比亚,导致公元前524年末,埃及爆发起义,冈比西斯二世又回师孟菲斯,镇压了起义。由于冈比西斯二世在埃及侮辱埃及宗教,并杀害自己的皇后和亲弟弟司美尔迪斯而导致民怨沸腾(现代有精神学家认为冈比西斯二世有严重的妄想症和暴狂症)。前522年,波斯爆发高墨达暴动,冈比西斯二世回师波斯的途中病死。

依照大流士一世所刻的《贝希斯敦铭文》中所记载,由于冈比西斯二世的暴政,埃及、米底以及波斯等地都发生了暴动。前522年3月,波斯的庇里瓦什德地区的阿尔卡德里什山地区发生暴动,起义者打着冈比西斯二世的弟弟巴尔迪亚的旗号起义(希罗多德认为是打着司美尔迪斯的旗号起义)。高墨达自立为王,并宣布免除所有波斯人、米底人、埃及人等人的赋税钱粮与兵役。前522年7月,包括大流士在内的7个波斯贵族谋杀了高墨达,镇压了起义,之后大流士即位,史称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上台以后,由于各地人民反抗其统治,所以大流士开始实施一些改革,史称大流士改革。

前517年,大流士远征印度后,夺取了印度河流域。在前515-前513年间,他又远征巴尔干半岛,但遭到失败,同时征服了色雷斯地区,逼迫马其顿称臣。大流士企图占领希腊地区,但是遭到失败,其子薛西斯一世在位期间,再度兴兵进攻希腊,但在温泉关战役惨败,海军全军覆没。

希波战争耗费了波斯帝国的国力,前404-前343年,埃及曾一度独立,动摇了波斯帝国的统治。前5世纪末,波斯宫廷发生小居鲁士和阿塔薛西斯二世的宫廷斗争,随后发展成内战。前357年,企图中兴波斯帝国的阿塔薛西斯三世被宫廷医生谋杀。

前337年,阿塔薛西斯三世之子阿勒西斯全家也被谋杀。庸碌无为的亚美尼亚总督被众人拥立为王。史称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在位期间,各个地方总督拥兵自重,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也深刻的激化。前334年,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进攻波斯帝国,在格拉库尼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米拉战役中,波斯军队遭到惨败,大流士三世逃到巴克特里亚时,被当地总督所杀,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灭亡。

标签: 波斯帝国西亚伊朗

更多文章

  • 波斯帝国简介:古波斯人建立的多个庞大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波斯,帝国,西亚,,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是位于西亚伊朗高原地区以古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国,始于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开创阿契美尼德王朝,终于1935年巴列维王朝礼萨·汗改国名为伊朗。历史上波斯人曾建立过多个帝国,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萨曼王朝、萨非王朝等。全盛时期领土东起印度河平原、帕米尔高原,南抵埃及、利比亚,西至

  • 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制改革:国王的权力逐渐增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法兰克王国,法国,德国,

    511年克洛维死后,他的王国被四个儿子瓜分。虽然他的后代不时得以统一整个帝国,但在日耳曼人的传统影响下,帝国往往在帝国父亲死后被分给他的儿子。639年达格贝尔一世死后,他的儿子得以再次继承一个统一的王国,但国家的实权掌握在宫相和王太后手中。这些宫相试图掌握整个王国的权力。从657年到662年,一个宫

  • 解密:法兰克帝国是如何在高卢地区建立起的?(法兰克王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法兰克王国,法国,德国,

    4世纪初,法兰克人以联邦者的身份定居于罗马帝国境内的高卢东北角。罗马帝国本身的军事力量无法保障其所有边境,因此罗马人允许部分被称为联邦者的友好民族进驻其边境来帮助罗马维持边境。西罗马帝国开始瓦解时,法兰克人乘机扩展地盘,同时在他们的南边西哥特人也在扩展自己的地盘。一开始,高卢北部的苏瓦松附近还有一个

  • 法兰克王国的政治制度:欧洲采邑制度的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法兰克王国,法国,德国,

    法兰克王室采取国王死后诸子平分领土的继承制度,使王国经常处于分裂、混战和再统一的反复过程中,同时又不断向外扩张。封建主势力的强大削弱了王权,王国权力逐步落入掌握宫廷事务的宫相之手。8 世纪前半期,宫相查理·马特出于加强统治和进行征战的需要,推行军事采邑制,初步奠定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732 年在普

  • 法兰克王国简介:法兰克王国有着什么样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法兰克王国,法国,德国,

    5 世纪末~10世纪末由日耳曼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强大的一支部落,3世纪南迁进入高卢(今法国南部)东北,定居于莱茵河下游地区,处于原始氏族部落社会阶段。481 年,克洛维继部落酋长后,开始全力扩张,消灭了法兰克其他势力。486 年击溃西罗马在高卢的残余势力,占领高卢地区,

  • 解密:汪达尔王国是如何衰落直至最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罗马,

    477年1月25日,盖萨里克去世之后,王国的势力逐渐低落。按他定的继承制度,由族内最年长的男子继任。其长子胡内里克(Huneric,477-484年在位)登基后以迫害天主教徒的严酷而著名。下一任国王古萨蒙德(Gunthamund)是盖萨里克之孙,胡内里克之侄,于484-496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和天主

  • 解密:汪达尔王国是如何扩张并占领罗马城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罗马,

    在盖萨里克统治下,汪达尔-阿兰王国继续扩张,占领了西西里岛、撒丁岛、科西嘉岛和巴利阿里群岛,还不断骚扰东、西罗马帝国的地中海沿岸。匈人皇帝阿提拉于453年去世后,罗马帝国与汪达尔-阿兰王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455年,汪达尔-阿兰的军队攻陷罗马城,从6月2日开始杀掠全城长达两个星期,并掠去皇后尤多西娅

  • 解密:汪达尔王国是如何在古罗马建立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罗马,

    阿兰人是源自中亚咸海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约370年被匈人打败后,分散成几支。其中一支向西迁徙,与汪达尔人等日耳曼部落会合后入侵高卢。409年,这两个民族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伊比利亚半岛(今西班牙)。作为罗马帝国的同盟者,汪达尔人占据西北部和南部、阿兰人占据西部的领土。大约426年,西哥特人入侵阿兰人的

  • 汪达尔王国简介:迦太基旧地兴起的日耳曼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罗马,

    汪达尔人是东日耳曼人的一个部落。老普林尼和塔西佗都曾在文献中提到他们,称他们为“汪底利夷人”(Vandilii),可见在公元初年汪达尔人就已经在罗马帝国的北边定居很久了。公元2世纪时日耳曼诸民族开始向西南方向迁徙。此时汪达尔人的一大部落(阿斯丁人)却向南进入了罗马帝国的达契亚行省,并在之后进一步向南

  • 中法战争的历史意义:中法战争有什么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法战争,中国,法国,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有机会能取得最后胜利,但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其次,清政府之所以对法议和,客观上也是因为英美等国的态度,他们担心中国一旦取得对法战争的全面胜利,就会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决心,清政府也可能不再如以前那样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