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个人简介

古代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个人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44 更新时间:2024/1/4 10:04:42

文征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早年时光

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11月28日),文征明生于一个武官家庭。成化八年壬辰(1472年),父林举进士,担任温州永嘉县令。携家赴任。母祁氏相继携文征明兄弟前往文林赴任地。成化十二年丙申(1476年),文征明小时候生性迟钝但是为人忠厚。同年五月廿七日,母祁氏卒。于是被抚养于里中外祖母家。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年),7岁的文征明还不能说话,但父亲文林认为他会大器晚成。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年),11岁开始能说话,于是就读外塾。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年),父文林起复知博平县。征明随侍。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年),文林因为政绩考核要前往京城,征明随侍。不久提拔为南京太仆寺丞,请假回归故里。返吴后,文征明与唐寅、都穆结为朋友;并且跟从都穆学诗。唐寅也经常来到文征明家,向文林请教。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年),随父在安徽,读书并且认真体会古人之德,能自会有所得。后其父担任太仆寺少卿,文征明作为官属,陪侍父亲文林左右。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1488年),从安徽归还故乡,成为乡里的秀才。岁试时,宗师批评文征明其字不佳,评价为三等。因此文征明开始精研书法,刻意临学。与蔡羽、吴爟结为朋友。

文同

进弘治二年己酉(1489年),当时学官严厉,拘文法,循章句。文征明虽然练习程式之文,但是心底里却很是不愿意学习。于是在间隙读《左传》、《史记》、两《汉书》及古今文集。与祝明、都穆、唐寅提倡为古文辞。祝允明、杨循吉皆折辈行相交。初识沈周,观沈周画《长江万里图》于双娥精舍,很是羡慕和赞赏他的绘画技艺,于是跟从沈周学画。周刚开始不希望文征明因为绘画妨碍了他的科举大业,但是最终还是倾尽全力将所有的画艺教授给他;并且非常喜欢和器重他。弘治四年辛亥(1491年),跟从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迹清古,将其书诀传授征明。弘治五年壬子(1492年),父林移病归,这个时候李应祯致仕,同舟东归,相从甚乐。抵家后,于所居隙地筑停云馆。娶昆山吴愈第三女。征明内行淳古,和妻子白头偕老,一生之中从未变过心。弘治七年甲寅(1494年),为王银钩勒竹题诗。跋夏昺画《云山图》。得到一古砚,取名“五星”,诗以纪之。当时唐寅放诞不羁。征明虽然其性格和唐寅完全不一样,两人却亲密无间。弘治八年乙卯(1495年),以父命从吴宽游,时宽丁继母忧于家,悉以古文法授之,且为延誉于公卿间。秋,第一次赶赴南京参加乡试,考试不中。认识金陵顾璘、陈沂、王韦、徐霖。画《金焦落照图》。曾经与唐寅商酌画法,认为作画应以六朝为师,设色以闲淡为贵。又谓南宋李唐丘壑布置,可为初学之师。

标签: 文征明古代四大才子

更多文章

  • 古代四大才子之一——徐祯卿个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徐祯卿,古代四大才子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

  • 历史上被称为古代四大才子的指的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才子,古代四大才子

    所谓的“古代四大才子”是指明代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因他们在诗词、绘画、书法上各有千秋,且四人均生活在苏州地区,因而被后人合称为“四大才子”。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

  • 春秋战国时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众所周知,秦王不过是想要骗取和氏璧罢了,并不会真的割让十五座城池来交换,然而赵王迫于秦国强威,不得不派蔺相如出使秦国,那么蔺相如是如何智斗秦王,拿回和氏璧完好归赵的呢?完璧归赵秦王胸有成竹又略带得意洋洋地接见了蔺相如以后,蔺相如便将带来的宝玉献上,秦王接过来后甚是欢喜,爱不释

  • 关于蔺相如的故事有哪些 完璧归赵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

    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个英雄,他作为一名大臣,为了能够保住和氏璧,从容游走在生死之间,其气魄和胆识都是为人所钦佩的。蔺相如在千百年来都是能臣的优秀代表之一,他能够在三年内,从一个门客晋升为上卿,足以证明其能力和过人的本领。蔺相如是个有勇有谋的勇士,他出身贫寒,在一个极其重视出身的社会里,蔺相如是不可能有机

  • 完璧归赵:蔺相如是怎样将和氏璧归还赵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蔺相如,春秋战国,赵国,完璧归赵

    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个英雄,他作为一名大臣,为了能够保住和氏璧,从容游走在生死之间,其气魄和胆识都是为人所钦佩的。蔺相如在千百年来都是能臣的优秀代表之一,他能够在三年内,从一个门客晋升为上卿,足以证明其能力和过人的本领。蔺相如是个有勇有谋的勇士,他出身贫寒,在一个极其重视出身的社会里,蔺相如是不可能有机

  • “完璧归赵”发生在哪一国?相关的人物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完璧归赵,蔺相如,赵国,秦昭王

    战国年间,赵王得到了一块原是楚国丢失的宝玉即和氏璧,秦王听闻后,遂送信表示自己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和氏璧。赵王看了信以后十分不安,他认为秦王不会这么大方,无非是想骗走宝玉罢了,可是又不敢违抗,于是不知所措。此时,赵王手下的一员大臣,蔺相如主动请命由他带着和氏璧面会秦王,表示他能见机行事,如果秦王

  •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是怎样的?完璧归赵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春秋战国

    秦昭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璧献给秦昭王。秦昭王大喜,把宝璧给妻妾和左右侍从传看,左右都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昭王没有用城邑给赵国抵偿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红斑,让我指给大王看。”秦昭王把璧交给他,蔺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站定,身体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昭王说:“大王想得到

  • 和氏璧的故事 和氏璧完璧归赵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和氏璧,完璧归赵

    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厉王。厉王叫玉匠鉴别。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武王又叫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又

  • 清朝十二帝之皇太极人物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皇太极,清朝十二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1.28—1643.09.21),即清太宗,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 清朝十二帝之努尔哈赤人物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努尔哈赤,清朝十二帝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