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蜀后主刘禅乐不思蜀真的是种政治智慧吗?

历史上蜀后主刘禅乐不思蜀真的是种政治智慧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079 更新时间:2023/12/23 0:46:40

邓艾偷袭阴平破诸葛瞻于绵竹兵临成都,后主刘禅竟然不做任何抵抗束手就擒,很多人认为,刘禅选择了投降,是为天下苍生计,是大智若愚之举。果真如此吗?笔者以为不然。

第一,百姓真的免遭涂炭吗

据《三国志·后主传》记载,锺会自涪至成都作乱。会既死,蜀中军众钞略,死丧狼籍,数日乃安集。寥寥数语将成都惨遭杀戮的景象描绘的淋漓尽致,虽然与钟会作乱有关,但罪魁祸首是阿斗。蜀汉投降后,魏国曾将阿斗后宫配给将士,李昭仪说:“我不能二三屈辱。”随后自杀,这说明魏兵进入成都奸淫抢掠已经无法控制,连后宫都没有幸免何况百姓?

第二,家眷得以保全吗

刘禅共有七个儿子,太子刘璿被乱兵杀害于成都。第五子北地王刘谌,在其宣布投降的当日不忍看到先帝基业就此终结及全家受辱的局面,先杀妻子及三个儿子,然后自杀,其情甚是可哀,其境极其悲壮。其他五个儿子虽然暂时躲过一劫,但始终没能逃脱被杀厄运。孙盛蜀世谱曰:璿弟,瑶、琮、瓚、谌、恂、璩六人。蜀败,谌自杀,馀皆内徙。值永嘉大乱,子孙绝灭。

第三,真的山穷水尽吗

邓艾破绵竹后并没有急着攻打成都,只是每日令数百铁骑来成都哨探,阿斗听说:“城外百姓,扶老携幼,哭声大震,各逃生命。”就开始惊惶无措,接着连忙召集文武商议,但商议的重点却是如何投降。当时姜维领兵三十万在剑阁与钟会对峙,钟会无法突破剑阁已经有班师回朝的打算。另外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和辅国大将军董厥等各领兵在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就算诸葛瞻七万人被邓艾全歼,此时姜维已经回军护驾,若成都坚守待援,其结果诚难预料。钟会作乱授予姜维重兵,裴松之作注时也分析说:会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维重兵,使为前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维手,杀会复蜀,不为难矣。只是世事难料天命不可违。

斗爷召开国会时,群臣有三条建议,一是退保南中七郡,二是投吴,不知斗爷大脑是什么做的竟然决绝地选择了第三条——投降。投吴的确是下策,但投魏绝非上策,斗爷完全可以退保南中以待时机。当初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叛乱,孟获发下毒誓,子子孙孙感恩戴德,从今不复反矣。再说魏兵并未全部占领蜀地,其中建宁太守霍弋闻成都不守,就没有立马放下武器,而是得知复国无望之后才不得已率部归降。

第四,乐不思蜀是大智若愚吗

很多人著书立说试图论证刘禅回答司马昭的话是大智若愚之举,笔者无需引经据典加以驳斥,斗爷甘为亡国之君,受辱敌国却怡然自得,贪图享乐而乐不思归,这是智者所为吗?孙皓虽然昏庸残暴,但他被虏后竟然把晋武帝和贾充数落的一无是处,那种胆识和机智是斗爷难以望其项背的。突然想起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软弱和无能应该屈指可数,李煜尚且用诗词表达亡国之恨,斗爷做了什么呢?所以刘禅就是十足的“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

标签: 历史刘禅乐不思蜀三国

更多文章

  • 三国最美的女人:谁是倾倒建安三曹的洛神奇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曹,曹操,三国

    洛神甄宓是中山无极(今河北省定元县)人,祖上出了一位名人,叫做甄邯,在西汉末年和王莽新朝时做过太保、大司马。甄宓一出生,就带有传奇色彩。据说,其母怀她时,每每睡觉,总梦见一仙人,手持玉如意,站在旁边守护着她。临产时,那仙人又入得房中,将一件玉衣盖在她身上。紧接着,甄宓就呱呱落地。在那个时代,这种虚无

  • 满城之战的成功经验以及成功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满城之战,满城之战的评价

    满城之战,辽人为报宋军围燕京之役而来,战前目标是进攻镇州,但这其实并不是其此战的真正目标,因为镇州、定州、关南是宋军河北边境屯兵的重镇,决不会让辽军轻易夺取的,如果辽人真的要蚕食宋朝疆土、占领军事重镇的话,事先应有更加细致的筹备,所以料想其目的不过是侵边掠夺,顺便再羞辱宋人一次而已,能取镇州更好,取

  • 满城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历史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满城之战,满城之战的评价

    公元979年7月初,宋军在高梁河(今北京城西)被辽军打败。9月,辽燕王韩匡嗣、耶律休哥等又率军南进,攻镇州(今河北正定),进至河北满城,与宋军遭遇。宋军先派人向辽军诈降,以麻痹韩匡嗣,然后,以一部突然进至辽军阵前,一部迂回到辽军背后,前后夹击,大败辽军,史称满城之战。辽乾亨元年七月,宋攻辽高粱河之战

  • 满城之战的战果和历史影响:挽回了大宋朝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满城之战,古代战役,宋朝

    满城之战,辽人为报宋军围燕京之役而来,战前目标是进攻镇州,但这其实并不是其此战的真正目标,因为镇州、定州、关南是宋军河北边境屯兵的重镇,决不会让辽军轻易夺取的,如果辽人真的要蚕食宋朝疆土、占领军事重镇的话,事先应有更加细致的筹备,所以料想其目的不过是侵边掠夺,顺便再羞辱宋人一次而已,能取镇州更好,取

  • 满城之战简介:大宋朝与大辽之间的拉锯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满城之战,古代战役

    公元979年7月初,宋军在高梁河(今北京城西)被辽军打败。9月,辽燕王韩匡嗣、耶律休格等又率军南进,攻镇州(今河北正定),进至河北满城,与宋军遭遇。宋军先派人向辽军诈降,以麻痹韩匡嗣,然后,以一部突然进至辽军阵前,一部迂回到辽军背后,前后夹击,大败辽军,史称满城之战。辽乾亨元年七月,宋攻辽高粱河之战

  • 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中刘邦最敬佩为何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史记》记载,刘邦当上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都会祭拜信陵君;在打败淮南王黥布后,他还特批了五户人家守护信陵君的坟墓,让他们四时祭祀。这是很高的礼节,一般只有前代帝王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相比其他三人,信陵君有何

  • 历史上与黄歇齐名的战国四公子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四公子,黄歇,春申君

    战国四公子,即指信陵君(魏国)、孟尝君(齐国)、平原君(赵国)、春申君(楚国)。战国末期,“秦王扫六合,挥剑决浮云”,秦国日益强大,各诸侯国岌岌可危。各国的贵族为了对抗强秦的入侵,改变灭亡的结局,大肆网罗人才,豢养宾客,求“士”(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食客)之风盛行。这里面,以战国四公子为代表。历

  • 历史上的“战国四公子”之一黄歇为何会身死家灭?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黄歇,考烈王,战国四公子

    原标题 :千年犹叹春申君文公元前238年,楚国考烈王病逝,身为相国、时年已77岁的春申君黄歇前去奔丧,被刺客杀死在棘门之内,随后全家老小全部被杀。春申君作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担任楚国相国长达25年,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辉煌,如何最终以这样惨烈的方式身死家灭?且让我们跨越两千多年的时空,回到战国

  • 春申君怎么死的?战国四公子中死得最惨的竟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四公子,春申君,春秋战国,

    战国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是各国的贵族,以礼贤下士、广招宾客闻名于当时。相比于前三个人,春申君的故事较少,但却是死得最惨的。为什么说春申君死得最惨呢?先来看看其他三位公子的结局:齐国的孟尝君虽然死后子孙被消灭、封地被瓜分,但自己算是

  • 战国四公子门客为何那么多?战国四公子揽客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四公子,春秋战国

    在中国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中的贵族大臣为了能够相互倾夺,辅国持权都方争下士、招致宾客。其中以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这几位招募宾客最为有名,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四位战国公子的"揽客"之道。一、楚国春申君有钱能使鬼推磨楚国春申君名叫黄歇,黄歇凭借上书秦王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