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战国四公子”之一黄歇为何会身死家灭?

历史上的“战国四公子”之一黄歇为何会身死家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139 更新时间:2023/12/30 15:45:06

原标题 :千年犹叹春申君

公元前238年,楚国考烈王病逝,身为相国、时年已77岁的春申君黄歇前去奔丧,被刺客杀死在棘门之内,随后全家老小全部被杀。春申君作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担任楚国相国长达25年,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辉煌,如何最终以这样惨烈的方式身死家灭?且让我们跨越两千多年的时空,回到战国末期的楚国。

一、 出使强秦,初露锋芒

黄歇(春申君)生于公元前314年(一说生于公元前320年),楚国人,年轻的时候曾周游各地,从师求学,见识广博,经过多年的知识储备与社会阅历,黄歇终于因善辩得到楚顷襄王赏识,楚顷襄王将其招入朝堂,后担任左徒之职。那时的黄歇名气不大,直到43岁时,他施展才能的机会终于来临。

当时,秦楚两国战争烽烟正浓,秦国占领了楚国大片土地,并攻下了楚国都城鄢郢,楚顷襄王被迫把都城向东迁到陈县。但秦国不依不饶,继续进逼。公元前272年,面对秦国的连续进攻,楚顷襄王感到无力应付,急于和秦国求和,斟酌再三,决定派黄歇出使秦国。大敌当前,黄歇临危受命,带着楚王和楚国百姓的期望和重托,向秦国而去。

黄歇来到秦国后,精心拟好一封长长的劝谏信,上书秦昭王。黄歇的上书引经据典,既分析形势、陈述利弊,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在上书中说:秦楚是两个强国,两虎相斗,最终只能是两败俱伤。如此一来,韩、赵、魏、齐等国则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若结为盟国,共同对付其它国家,那么,“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

秦昭王看完黄歇的上书,觉得很有道理,马上下令停止攻打楚国,并派使臣给楚国送去厚礼,与楚国缔结友好盟约。

黄歇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和平的曙光带给了楚国。

二、金蝉脱壳,太子归楚

黄歇回到楚国之后,受到了楚顷襄王的称赞和器重。楚顷襄王为遵守盟约,把19岁的太子熊完做为人质派到秦国,为稳妥起见,特意让黄歇一同前往。作为出色的外交家,黄歇和太子熊完在秦国居留了九年,在此期间,黄歇竭尽所能,不仅维持了楚国的利益和秦楚之盟,而且与太子熊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他日后拜相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作为人质的楚国太子熊完本应立即返回楚国,但遭到了秦国的拖延和阻挠。黄歇为此无比担扰,如果太子不能及时回归楚国,楚王之位就会由别人继承,如此一来,黄歇也会失去发迹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为防夜长梦多,情急之下,他毅然做出了一个大胆又冒险的决定。他让太子熊完乔装打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先行混出秦国关隘,自己冒死留守在住所。他估计熊完业已走远时,才告知秦昭王“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秦昭王大怒,即刻就想让黄歇自尽。秦国丞相范雎和熊完关系很好,他劝秦昭王道:“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

秦昭王从秦楚结盟的大局出发,听从了范雎的意见,同意将黄歇送回楚国。

三、因功拜相,辅助楚王

这次大智大勇的行动成为黄歇人生的转折点。黄歇回到楚国不久,楚顷襄王去世,太子熊完顺利即位,他就是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继位后,他念及与黄歇在秦国同甘共苦的九年,尤其感谢黄歇以命相抵将自己送回楚国的恩情,遂任命黄歇为相国,封为春申君,此时的黄歇已经52岁了。

此后,春申君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尊贤重士的品行很快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公元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楚国求救,楚考烈王派遣春申君领兵救援赵国,解除了邯郸之围;公元前255年,春申君率领楚军灭掉鲁国。通过这两次成功的军事行动,春申君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增,使楚国一改往日羸弱的形象。

春申君礼贤下士,宽厚爱人,声名闻以天下,各国不远千里前来投奔的人非常多,其门客多达3000人。春申君与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四、李园献妹,谋立储君

公元前242年,为了遏制秦国的扩张势头,东方六国组成联军讨伐秦国,以楚考烈王为六国盟主,楚考烈王便让春申君主持指挥事宜。六国联军曾一度攻到函谷关,秦国集中全国之力出关应战,最终六国联军因协调配合不够而战败。楚考烈王认为是春申君指挥不力导致此战失利,从此开始冷落春申君。

伐秦失败后,为楚国安危着想,春申君劝楚考烈王把都城从陈迁到了寿春。而春申君虽然继续行使相国职权,但楚考烈王却让他回到了封地吴,其疏远之心一目了然。

如果春申君趁势急流勇退,那么他最起码会安享晚年,保全全家。但赵国人李园和他妹妹李嫣的到来,却让春申君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李园来到楚国的目的就是追求富贵,他先寻找机会做了春申君的门客,然后又趁机把自己的妹妹李嫣献给春申君。李嫣怀了身孕之后,李园感到大富大贵的机会来了,就同李嫣秘密谋划。李嫣便根据李园的计谋劝说春申君,说现在她怀有身孕,而楚考烈王至今没有儿子,如果春申君把她进献给楚王,将来有幸生个男孩,继承王位,那么整个楚国将全为春申君所有。

李嫣的话让春申君眼睛一亮,此时的他正受楚王冷落,也许是贪恋富贵,也许是利令智昏,也许是想急于找回昔日的威风,他不惜违背君臣伦理,做出了人生中最大的一个错误抉择,他决定把李嫣进献给楚王。他没有想到,就是这个非分之想,为日后的悲惨下场埋下了祸根。

当李园带着李嫣面见楚考烈王时,见到李嫣貌美异常,蒙在鼓里的楚考烈王哪里知道背后的阴谋,当即接纳了她。后来,李嫣果真生了个男孩,楚考烈王大喜,便将其立为太子,又把李嫣封为王后,而且对国舅李园器重有加,让李园参与朝政大事。

五、身死家灭,一声叹息

看到一切都按计划进行,春申君暗自高兴。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园却心怀鬼胎,另有图谋,他担心春申君泄露秘密,那样他们兄妹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为了让这个天大的秘密永远石沉大海,保证其兄妹二人安享富贵,李园决定杀死春申君灭口,他暗中在家豢养刺客,等待行刺的机会。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春申君手下有一位门客名叫朱英,他为春申君出谋划策道:“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春申君阅人无数,但显然没有识出李园的真面目,面对杀机四伏的局面,他竟然道:“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听后,大失所望,害怕灾祸殃及自身,就匆匆离开了春申君。

楚考烈王去世后,正如朱英所言,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毫无防备的春申君前去奔丧,刚进入棘门,就被李园豢养的刺客所杀,时年77岁。为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李园同时派人把春申君全家老小全部杀掉。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一世英名,就这样祸起妇人之口,命丧李园之手,就这样走完了他辉煌又悲惨的人生之路。其实,人生路上的每一个坑都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如果不贪恋权贵,如果不阴谋窃国,位极人臣、德高望重的春申君何至于此?

春申君死后,不少民众为怀念他,自发为他修建祠宇,供人祭祀。春申君死后15年,楚国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李园妹妹李嫣所生的那位男孩最终被立为楚王,可是,身首分离全家被灭的春申君,在九泉之下,是哭?还是笑?

春申君,为我们留下了一段人生传奇,更留下了一声千年慨叹!

标签: 黄歇考烈王战国四公子

更多文章

  • 春申君怎么死的?战国四公子中死得最惨的竟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四公子,春申君,春秋战国,

    战国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是各国的贵族,以礼贤下士、广招宾客闻名于当时。相比于前三个人,春申君的故事较少,但却是死得最惨的。为什么说春申君死得最惨呢?先来看看其他三位公子的结局:齐国的孟尝君虽然死后子孙被消灭、封地被瓜分,但自己算是

  • 战国四公子门客为何那么多?战国四公子揽客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四公子,春秋战国

    在中国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中的贵族大臣为了能够相互倾夺,辅国持权都方争下士、招致宾客。其中以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这几位招募宾客最为有名,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四位战国公子的"揽客"之道。一、楚国春申君有钱能使鬼推磨楚国春申君名叫黄歇,黄歇凭借上书秦王劝

  • 春秋战国四公子是谁?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时期,战国四公子,战国人物

    导读: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

  • 三国二十四名将——马超人物生平 少年称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马超,三国二十四名将

    少年称健各墓祠马超雕像集汉熹平五年(176年),马超出生于扶风茂陵一个落魄靠砍柴卖柴为生家庭里。祖父马平曾经任天水兰干尉,后来丢失了官职,因为家里贫困娶了羌女为妻,生下了马超的父亲马腾。马腾在追随凉州刺史耿鄙征讨王国等人前,经常从彰山砍伐木材,背到城里去卖,来养活家小。汉兴平元年(194年),马腾因

  • 三国二十四名将——吕布人物生平 效力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吕布,董卓,三国二十四名将

    效力董卓吕布因其勇武在并州任职,并州刺史丁原担任骑都尉,在河内驻扎,任命吕布为主簿,对他很亲近。汉灵帝死后,丁原接到何进的徵召,率领军队到洛阳,密谋诛杀宦官,被任命为执金吾。适逢何进为宦官所杀,董卓入京,诱吕布杀丁原,进而吞并丁原的军队,并任命吕布为骑都尉,同他发誓结为父子,对他十分欣赏信任。吕布善

  • 三国二十四名将、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名将,三国二十四名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凡喜欢三国人物的,上了点岁数的人恐怕都知道这首诗:一吕二马三典韦, 四关五赵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张徐庞甘周魏, 枪神张绣和文颜, 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

  • 袁绍和曹操的差距有多大?官渡之战显示双方差异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曹操,袁绍,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袁绍、曹操为争夺北方主导权而进行的战略决战。胜则整合中原,具备一统天下的地理优势和军事实力;败则从此退出逐鹿游戏,在台下做一个默默无闻的看戏人。战前,曹操听说袁绍没有带谋士田丰出征,大喜过望,胸有成竹的断定:袁绍一定会失败。战后,袁绍向北败退,曹操以少克多,艰难取胜,仍心有余悸的说:如果袁

  • 官渡之战:袁绍的英雄气概“都跑到哪儿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袁绍,官渡之战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名声显赫。到了袁绍,同样位居三公之上。借祖上阴德,袁绍从来不失名声地位。只不过,汉室衰微,政治腐败,袁绍还是位列大将军何进之后。尽管如此,在那个十分看重门第的时代,袁绍仍是一呼百应,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袁绍的失败很令人惋惜,也让人有些不可思议。因为早年的袁绍还是很有些英雄气概的,并

  • 千古冤将赵括: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括,纸上谈兵,战国

    秦赵两国战前综合实力对比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关键战役,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因此威名大振,而赵国的赵括却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千古笑柄。成王败寇是历史铁律,作为失败者的赵括背负骂名无可厚非,可历史非身处其中不能感同身受,赵括其实并不是不堪大用的纨绔子弟,他的失败也自有其苦衷:其实,秦强赵弱是当时总的形势

  •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纸上谈兵,成语故事,赵括,

    纸上谈兵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纸上谈兵】主人公:赵括【纸上谈兵】出处: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