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简介(司马光砸缸)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简介(司马光砸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428 更新时间:2024/1/20 23:02:06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记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孟子)。

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治思想比较保守。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他认为,象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等为诸侯,是弃“先王之礼”,废“祖宗之法”。与王安石是政敌。

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上进,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还有诸多名著被众人所流传。

司马光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

更多文章

  • 汉匈和亲的原因 西汉为何要和匈奴和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匈和亲,汉朝,匈奴

    所谓和亲,一般是指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缔结的婚姻关系,这种关系是从汉高祖与匈奴的和亲开始的。后来,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也利用和亲来达到其某种政治目的,逐渐成为我国各族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外交政策。由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好坏和军事力量的强弱,西汉时期的几次和亲的内容和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为了叙述的方

  • 汉匈和亲说的是东汉吗?汉匈和亲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匈和亲,匈奴,汉朝

    汉匈和亲说的是东汉吗?汉匈和亲的时间不是,是说西汉。西汉时,汉朝统治者曾长期实行“和亲”之策以缓和与匈奴族紧张对峙的关系。汉匈和亲,实际上可以分为“兄弟”式和亲与“臣服”式和亲两种不同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下,作为汉匈和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汉朝女性又有着不同的形象与命运。汉初的和亲是汉王朝

  • 汉武帝绝汉匈和亲的另一面:为牵制匈奴和亲乌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刘细君,和亲,,汉匈和亲

    “和亲”政策,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军事上打不过人家,就在外交上做手脚。尤其是刘邦被匈奴围困了一回,心里实在是吓怕了。西汉,所谓弊大于利的“和亲”,越来越红火。文景期间,依旧延续这一国策,可惜,效果不理想。到了汉武帝时,派到西域的张骞带回了重要的军事情报,建议朝廷和西域那些国家联合起来,一块儿对付气焰嚣

  • 三顾茅庐的根本原因:只是刘备诸葛亮心思的契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一生,被架曹操,奔袁绍,救陶谦,挖公孙瓒,投刘表,傍东吴,夺西川,最后三分天下。我们看,每个诸侯的强弱不同,刘备的方法无一相似。先说曹操,曹操在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就日益强大,虽然在地盘和兵力上不算最强,但曹操是一个新兴的诸侯,生命力极强,这是其他诸侯无法比的。而刘备去许昌,是被曹操绑架去的,

  • 刘备如何面试诸葛亮?三顾茅庐的用意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它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 才,流传至今,成为世间美谈。故事发生 在公元207年,刘备生于公元161年,所 以他是60后,当时47岁,而诸葛亮生于 181年,是80后,当时27岁,两人相差 20岁。那么,作为60后的刘备,是如何 招聘到80后的诸葛亮的呢?

  • 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三顾茅庐的故事和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顾茅庐,故事,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据相关文史记载,刘备”三顾茅庐“发生地在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形成了《草庐对》,即著名的“三分天下”的战略。。故事源自

  • 揭秘:宋江有何能力竟在众梁山好汉中当上老大?(宋江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江,水浒传,宋江起义

    宋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起义军的首领,他一手带领了梁山起义走向昌盛,最后被官军围剿不得不降。纵观宋江的一生,可以说他的上位史是一个非常有看点的地方,宋江文武都不出色,为何能够成为梁山好汉的首领,这其中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据史书记载,在北宋末年,确实有个叫宋江的,他也确实领导了一出慷慨激昂的农民起义,只

  • 历史上宋江起义的真实情况:其实只是走上归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宋江,起义,水浒传,宋江起义

    水浒传是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小说中精彩的故事是否在历史上真有其事?因为宋江起义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是很详细,也引发了很多争论,我们只能从种种的零散的记载,再加上一点推理,尽可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宋江起义。一、宋江起义的正史记录点滴《宋史·徽宗纪》上记载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

  • 宋江的历史原型:宋江到底有没有参加平方腊战斗(宋江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江,水浒,方腊,,宋江起义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被旧史称为“淮南盗”的一伙打家劫舍的绿林豪客,一度以梁山为据点,不久放弃梁山而在京东京西路至淮南各州广大农村作战,最后为朝廷所灭。这就是宋江等36人的暴动。宋江后来的结局如何,史书上语焉不详,所以不少人怀疑《水浒传》的此一节为虚构。清初汪师韩在《读书录》中说,《

  • 历史上宋江起义是怎样的?宋江起义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江,水浒传,宋朝,宋江起义

    水浒传是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小说中精彩的故事是否在历史上真有其事?因为宋江起义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是很详细,也引发了很多争论,我们只能从种种的零散的记载,再加上一点推理,尽可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宋江起义。一、宋江起义的正史记录点滴《宋史·徽宗纪》上记载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