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阳之战简介:晋国贵族势力的一次重新洗牌

晋阳之战简介:晋国贵族势力的一次重新洗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472 更新时间:2023/12/10 21:45:42

晋阳之战

,春秋末期(公元前455—前453年),发生晋国四大卿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之间发生的一场城邑攻守战,晋国赵氏军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与智氏、韩氏、魏氏联军进行的城邑攻守战。春秋末期,越国灭亡吴国,勾践率军北上举行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而传统霸主晋国因为卿大夫相互争权内耗,大权旁落,无力对外争雄。

智伯担任晋国执政后,为了重整晋国霸业,决定削藩,并率先将智氏的一个万户城邑献与晋公,韩康子魏桓子也先后献出了一个万户城邑,而赵襄子拒绝晋公献地。为了讨伐赵襄子,智伯和韩康子、魏桓子三家联手围攻晋阳,并以晋水来灌溉晋阳城,在晋阳城快要被淹没时候,赵襄子暗中串谋韩魏两家,最终韩魏临阵反水,以水倒灌智伯军营,智伯兵败身亡。最恨智伯的赵襄子还将智伯的头颅雕刻上漆,当饮酒之首爵。

为了免除后患,韩赵魏三家联手屠杀智伯家族两百人,瓜分智氏封邑,天下震惊!以后,他们又开始瓜分晋国的土地,而晋国的国君,再无半点权威。中国历史也由春秋时代,逐渐过渡到了不以道义为重、而以成败论英雄的战国时代。

标签: 晋阳之战晋国三家分晋

更多文章

  • 鸡父之战的战争经过:吴军是如何击败楚联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鸡父之战,吴王,阖闾,

    鸡父形势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秋七月,楚平王得知吴军进攻州来,下令司马薳越统率楚、顿、胡、沈、蔡、陈、许七国联军前往救援,并叫令尹阳匄(子暇)带病督师。吴军统帅见楚联军力量强盛,遂撤去对州来的包围,将部队移驻于钟离伺机行动。楚令尹阳匄因病死于军中,楚军失去主帅,士气低落。司马薳越被迫回师鸡父(

  • 鸡父之战的历史背景:吴楚两国争夺两淮要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鸡父之战,吴王,阖闾,

    公元前546年(周灵王二十六年),在宋国大夫向戍倡导下,晋、楚、齐、秦、鲁、卫、陈、蔡、郑、许、宋、邾、滕等14国在宋国的西门外举行春秋第二次弭兵会盟,会盟后中原诸侯列国之间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局面。晋、楚、齐、秦四个强国,因国内矛盾激化,国势趋于衰弱,放慢了对外扩张、争夺中原霸主的步伐。偏处于长江流域

  • 鸡父之战简介:吴国成功掌握了吴楚之战的主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鸡父之战,吴王,阖闾,

    鸡父之战,爆发于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夏,它是吴、楚两国为争霸江淮流域而在楚地鸡父(今河南固始东南)进行的一次重要会战。在这场会战中,吴军实施正确的作战指导,巧妙选择作战地点和时间,运用示形动敌,伏击突袭等战法,出奇制胜,大破楚军,从而逐渐夺取了吴楚战争的主动权。公元前546年宋国向戍倡导诸侯

  • 繻葛之战的结果和意义:繻葛之战有什么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繻葛之战,周朝,西周,

    郑军的指挥者见周师溃退,十分振奋。祝聃等人建议立即追击,以便扩大战果,但为郑庄公所拒绝。他的看法是“周天子地位虽已今非昔比,但威望犹在,不可过分冒犯,以致引起其他诸侯国的敌视和作对。”当晚郑庄公委派祭仲前去周营慰问负伤的周桓王及其将领,以示与王室和好之意,并用以缓和两国间的尖锐矛盾。周桓王惧怕郑国的

  • 繻葛之战的战争经过:郑庄公是如何战胜周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繻葛之战,周朝,西周,

    战前周联军的部署为:以虢公林父指挥右军及配属的蔡、卫军;周公黑肩指挥左军及配属的陈军;周桓王亲自指挥由周军主力组成的中军并为三军统帅。针对周联军的布阵形势和特点,郑庄公采纳郑大夫子元(公子突)的建议:陈军因国内动乱而士无斗志,蔡、卫军战斗力不强,先攻周联军两翼薄弱部分,造成周左、右军混乱而败,尔后集

  • 繻葛之战的历史背景:周平王东迁后权威渐渐失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繻葛之战,周朝,西周,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犬戎灭亡西周后,东迁洛邑的周天子名义上保留着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实际地位已一落千丈。其直辖统治地日趋狭小,无法号令其他诸侯。在社会制度混乱和文化秩序遭遇重大变局的形势下,诸侯趁机脱颖而出,争夺霸主地位。郑国虽然在公元前806年(周宣王二十二年)才被分封立国,但由于其开国

  • 繻葛之战简介:周天子从此失去了王室的权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繻葛之战,周朝,西周,

    繻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东周初期,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周天子之命。公元前720年(周平王五十一年),周平王死,周桓王即位。周桓王对郑庄公实行强硬政策,削弱其对王室的控制,免去其卿士之职,郑庄公也不再朝见周王。公元前707年(周

  • 泓水之战经过:宋襄公是如何失去获胜的良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泓水之战,宋襄公,楚国,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去世后,各国诸侯顿时失去了一匡天下的领导人,成为一片散沙。齐国因内乱而中衰,晋、秦也有各自的苦衷,暂时无力过问中原。这样,长期以来受齐桓公遏制的南方强国——楚国,就企图乘机进入中原,攫取霸权。素为中原列国目为“蛮夷之邦”的楚国的北进势头,引起中原诸小国的忐忑不安,于

  • 泓水之战背景:齐桓公死后宋楚两国争夺霸主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泓水之战,宋襄公,楚国,

    公元前643年(周襄王九年),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齐桓公逝世后,齐国因君位继承而引发内乱。次年,宋襄公出兵协助齐孝公取得君位。同时,楚成王借齐国中衰、中原无霸的机会将势力渗入中原地区。宋襄公不顾宋国国力尚弱,希望能以宋国的公爵地位压制各诸侯国,与楚国争夺中原霸主的位置。公元前639年(周襄王十三年)春

  • 宋楚泓水之战简介:宋襄公因“仁义”输掉了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泓水之战,宋襄公,楚国,

    泓水之战,是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泓水之役发生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县北30里)。楚以优势的兵力、旺盛的士气、有利的地理条件,大败宋国,获得全胜。泓水之战后,楚国在中原的扩张已无阻力。在其后数年间,楚国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直到晋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