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繻葛之战的结果和意义:繻葛之战有什么历史影响

繻葛之战的结果和意义:繻葛之战有什么历史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633 更新时间:2023/12/23 0:49:36

郑军的指挥者见周师溃退,十分奋。祝聃等人建议立即追击,以便扩大战果,但为郑庄公所拒绝。他的看法是“周天子地位虽已今非昔比,但威望犹在,不可过分冒犯,以致引起其他诸侯国的敌视和作对。”

当晚郑庄公委派祭仲前去周营慰问负伤的周桓及其将领,以示与王室和好之意,并用以缓和两国间的尖锐矛盾。

周桓王惧怕郑国的军队再次袭击,于是拔寨返回周室。郑国虽然胜利,但是郑庄公恐得弑君之罪于列侯,于是也不追赶周桓王。

战争影响

繻葛之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只有周天子拥有制作礼乐及发令征伐的权力的传统从此消失。继郑国之后,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等大国先后兴起。诸侯争霸,周王室无力征讨,天子之位,形同虚设。

先以战车冲阵,让步兵在后跟随弥补空隙的“鱼丽之阵”的出现,使中国古代车阵战法逐渐趋严密、灵活,有力地推动了古代战术的革新和演进。

标签: 繻葛之战周朝西周

更多文章

  • 繻葛之战的战争经过:郑庄公是如何战胜周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繻葛之战,周朝,西周,

    战前周联军的部署为:以虢公林父指挥右军及配属的蔡、卫军;周公黑肩指挥左军及配属的陈军;周桓王亲自指挥由周军主力组成的中军并为三军统帅。针对周联军的布阵形势和特点,郑庄公采纳郑大夫子元(公子突)的建议:陈军因国内动乱而士无斗志,蔡、卫军战斗力不强,先攻周联军两翼薄弱部分,造成周左、右军混乱而败,尔后集

  • 繻葛之战的历史背景:周平王东迁后权威渐渐失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繻葛之战,周朝,西周,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犬戎灭亡西周后,东迁洛邑的周天子名义上保留着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实际地位已一落千丈。其直辖统治地日趋狭小,无法号令其他诸侯。在社会制度混乱和文化秩序遭遇重大变局的形势下,诸侯趁机脱颖而出,争夺霸主地位。郑国虽然在公元前806年(周宣王二十二年)才被分封立国,但由于其开国

  • 繻葛之战简介:周天子从此失去了王室的权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繻葛之战,周朝,西周,

    繻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东周初期,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周天子之命。公元前720年(周平王五十一年),周平王死,周桓王即位。周桓王对郑庄公实行强硬政策,削弱其对王室的控制,免去其卿士之职,郑庄公也不再朝见周王。公元前707年(周

  • 泓水之战经过:宋襄公是如何失去获胜的良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泓水之战,宋襄公,楚国,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去世后,各国诸侯顿时失去了一匡天下的领导人,成为一片散沙。齐国因内乱而中衰,晋、秦也有各自的苦衷,暂时无力过问中原。这样,长期以来受齐桓公遏制的南方强国——楚国,就企图乘机进入中原,攫取霸权。素为中原列国目为“蛮夷之邦”的楚国的北进势头,引起中原诸小国的忐忑不安,于

  • 泓水之战背景:齐桓公死后宋楚两国争夺霸主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泓水之战,宋襄公,楚国,

    公元前643年(周襄王九年),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齐桓公逝世后,齐国因君位继承而引发内乱。次年,宋襄公出兵协助齐孝公取得君位。同时,楚成王借齐国中衰、中原无霸的机会将势力渗入中原地区。宋襄公不顾宋国国力尚弱,希望能以宋国的公爵地位压制各诸侯国,与楚国争夺中原霸主的位置。公元前639年(周襄王十三年)春

  • 宋楚泓水之战简介:宋襄公因“仁义”输掉了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泓水之战,宋襄公,楚国,

    泓水之战,是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泓水之役发生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县北30里)。楚以优势的兵力、旺盛的士气、有利的地理条件,大败宋国,获得全胜。泓水之战后,楚国在中原的扩张已无阻力。在其后数年间,楚国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直到晋楚城

  • 齐鲁长勺之战背景:两国因齐国继承问题而结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长勺之战,齐国,曹刿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中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不免发生各种矛盾,而矛盾冲突的激化,又势必造成两国间兵戎相见的结果,长勺之战正是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春秋时期的鲁国据有今山东西南部地区,都城曲阜

  • 齐鲁长勺之战简介:鲁军以弱胜强战胜强大的齐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长勺之战,齐国,曹刿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鲁军迎战齐军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一说今莱芜东北),后发制人而获胜的著名作战。春秋初期,齐、鲁两个相邻军事大国争衡,时有冲突。周庄王十二年,齐国因襄公之死发生内乱,鲁庄公以武力干预齐国立君之事,导致齐、鲁战于乾时(今山东桓台南),鲁军惨败,军力大损。齐桓公君位方定,不听

  • 鸣条之战在哪里?夏商鸣条之战的鸣条是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鸣条之战

    鸣条之战在哪里?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一说在河南封丘东)进行的一场决战。 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河南宁陵北),保障商都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东

  • 鸣条之战的结果如何?夏商鸣条之战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鸣条之战,夏朝

    鸣条之战的结果怎样?鸣条之战有什么影响《易·革·彖辞》中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名言。这里所说的“汤”,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治王朝的开基者——商汤天乙。他曾经领导商部族和其他反抗夏王朝残暴统治的同盟部族,运用战争的暴力手段,一举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他的所作所为,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