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印度民族起义的失败原因:领导人有着极大局限性

印度民族起义的失败原因:领导人有着极大局限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035 更新时间:2023/12/10 21:45:49

这次起义所以失败,一方面是因为,就全国来说。封建地主的绝大多数是站在英国殖民者一边,竭力阻止自己地区爆发起义并从兵力、财力上支持英国统治者,使起义在范围上受到限制,使英国殖民者有可能在一个地区被赶走而在另一个地区稳稳安身,并把未起义地区变成镇压起义的基地;另方面,也因为领导起义的封建主本身有很大阶级局限性,无力担当领导起义的重任。

只企图恢复封建旧秩序

首先,他们只考虑恢复封建旧秩序,而丝毫不考虑下层人民的要求就使群众感到失望。他们的政治主从莫卧儿皇帝诏书、那那·萨希布给法国皇帝的信和奥德幼王的宣言这三份重要件中便可看出。莫卧儿皇帝1857年8月诏书提出,要恢复王公养嗣权利,归还土邦,取消英国殖民政权对地主的种种勒索,被剥夺土地的柴明达尔凡参加起义的,土地一律归还,维护和保障地主的尊严和荣誉,使每个地主都能全权统治他的领地。还提出恢复大商人的地位,使手工业者“重新为国王、王公和富人服务”等。至于如对待农民则只字未提。那那·萨希布给路易·波拿巴的信中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行,其中大部分是讲印度王公的领地被剥夺,年金被取消,地主土地课税太重,地主的及寺庙的免税土地被重新征税,干预印度教,取消撒提等等。信中讲到起义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奥德幼王的宣言在列举英国殖民者破坏印度人的宗教、荣誉、生命、财产四大罪行后特别指出,在英国统治下,竟把印度上等阶级和下等阶级一样看待,上等阶级没有得到特别的尊重。这三份文件表明,无论是莫卧儿皇帝或土邦王公,他们起义都是为了恢复印度的封建秩序,重建封建主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统治地位。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参加起义的大小封建主在一切起义的地方都是忙于抓政权,夺回被兼并的土地,对起义的下层人民则只知利用,从不考虑如何改善他们的经济、政治地位。这里且不谈他们要完全复旧的企图是开历史倒车,违背时代潮流,不可能行得通,毕竟这还只是他们的主观设想。仅就现实而论,他们在起义过程中只知恢复自己权势,完全置群众的要求于不顾,不可避免地会阻碍群众的进一步发动。已参加起义的群众对他们感到失望,未起义地区的群众看到起义后不过如此,对于起义的热情也骤然消退。这就是为什么起义像狂风暴雨一阵瓢泼而下后,却突然停止不前的根本原因。

自身局限

其次,这些封建主虽说口头上大都接受莫卧儿旗号,但内心里还是各有各的主意,各打各的算盘,都想在起义后扩大自己的势力。加之,起义的王公和封建立各有部属,自成系统,平素既少接触,战时就很难相互为谋。这一切在起义的组织领导上就表现为各自以我为中心,消极防御,孤城自守,从来没有形成统一指挥,没有统一的战略配合,不能利用起义头几个月的有利形势,主动发起战略出击,扩大起义范围和影响。这就给英国人以充分的机会,重整旗鼓,全面发动反扑。

应该指出,领导起义的封建主中有一些是很坚定的,如坦地亚·托比、章西女王等,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表现了爱国者的崇高气节,成为民族英雄,受到后人景仰。但多数参加起义的封建主瞻前顾后,三心二意,唯恐起义不成,危及现有利益。有些人例如王妃姬娜德·玛哈尔以及她周围的一些权臣一直与敌人暗中勾结,形势越困难,他们的活动越猖撅。英国殖民者是了解多数封建主这种心理的,于是发动政治攻势。1858年11月维多利亚女王宣言的发表最终使封建主放下了武器。少数坚持斗争的领导人无法挽狂澜于既倒,其中不少人最终也死于叛徒告密之下。

事实表明,封建主阶级的旧包袱是过于沉重了,此时靠他们来领导民族起义,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标签: 印度民族起义章西女王印度

更多文章

  • 印度民族起义经过:章西女王是如何领导这次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印度民族起义,章西女王,印度,

    爆发1857年5月9日英国驻印度军团第3轻骑兵团的85名印度士兵拒绝使用擦拭了猪油的子弹被判处10年苦役。5月10日密拉特的孟加拉部队第11轻骑兵团和20轻骑兵团发动叛乱,释放第3骑兵团士兵,并攻击英国人居民区,把所有能找到的欧洲人和印度的基督教徒都杀光了,把房子烧毁了。在密拉特的英国士兵有2083

  • 印度民族起义的导火索:东印度公司配发牛油子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印度民族起义,章西女王,印度,

    关于起义爆发的导火线有两种,一种是关于子弹润滑油的传言。1857年初开始在雇佣兵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东印度公司用猪油或牛脂做润滑油涂在来福枪的子弹上。当时在装子弹之前,士兵必须用牙齿咬破来福枪子弹的弹壳,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顾忌用嘴接触禁忌动物的脂肪,故拒绝使用这些子弹。东印度公司宣称,这种说法是谣

  • 印度民族起义的背景:印度雇佣兵的特权被取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印度民族起义,章西女王,印度,

    从1850年开始,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推行西化过程,例如建设铁路,宣传基督教,设立司法系统。这些举措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的发展,但在强行推行的过程中激化了和印度原住民的矛盾,使原住民产生对东印度公司的不信任感。东印度公司为了巩固殖民地,保证贸易和利润,建立了雇佣军制度,雇用兵称为西帕衣团(印度语:shi

  • 印度民族起义简介:印度封建主反抗英国殖民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印度民族起义,章西女王,印度,

    印度民族起义是指19世纪中期由印度封建主领导的、以印度雇佣兵为骨干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又称印度雇佣军兵变、土兵起义。19世纪上半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极力把印度变成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激起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极大仇恨。英国在印度实行兼并封建主领地的政策,引起许多贵族的

  • 普加乔夫起义经过:沙俄农民起义是如何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普加乔夫,农民起义,沙俄,,普加乔夫起义

    1773年9月17日,顿河哥萨克普加乔夫自称皇帝彼得三世,聚集一支由80名亚伊克哥萨克组成的队伍,并公布檄文,宣布将古时哥萨克享有的优惠与特权赐给曾在亚伊克军中服役的哥萨克、鞑靼和卡尔梅克人。9月18日,起义军抵近坚固设防的亚伊克镇(乌拉尔斯克),因无火炮而放弃强攻,只留部分部队对其围困。普加乔夫率

  • 普加乔夫起义背景:农奴制压迫得农民喘不过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普加乔夫,农民起义,沙俄,,普加乔夫起义

    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起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底层,实际上是农奴。早在11~12世纪,在基辅罗斯时代,王公、大贵族拥有大量世袭领地,强迫穷人服劳役。14~15世纪,莫斯科公国的

  • 普加乔夫起义简介:沙俄农民群起反抗农奴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普加乔夫,农民起义,沙俄,,普加乔夫起义

    17~18世纪俄国爆发的多次农民起义。16世纪中叶起,沙皇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加快俄国农民农奴化过程。为扩张领土,沙皇政府连年发动对外战争,战争重负大都转嫁到农民身上。遇到灾荒瘟疫,农民更是苦难不堪。因此,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次(博洛特尼科夫起义(1606~1607)、拉辛起义(167

  • 1812年战争的经过:为何会被称为二次独立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美国,独立战争,美加战争,1812年战争

    虽然战前双方之间已经有长期的外交纷争,一旦战事爆发,均未充分备战。英国被拿破仑战争拖住,不得不将大部分精锐海陆武装力量部署在欧洲。英国在北美的最高军事长官得到的指示是,克制进犯行动,以避免从欧洲和英国其他殖民地调兵增援。1812年,英国在加拿大的正规军只有5,004人,辅以加拿大民兵。战争期间,英国

  • 1812年战争背景:美国试图夺取英国的北美殖民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美国,独立战争,美加战争,1812年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英美之间的主权之争并未停止。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省,人口稀少,防御松懈。美国欲向北扩张,并且期待加拿大居民将美国军队视为解放者。1812年,美国卸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说:“今年将加拿大地区兼并,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进,向哈利法克斯进攻,最终将英国势力彻底逐出美洲大陆。”美国必须

  • 1812年战争简介:美国独立后的第一次对外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美国,独立战争,美加战争,1812年战争

    1812战争是美国与英国之间发生于1812至1815年的战争。是美国独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但是英国军队的50%兵员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时,美洲印第安人部落由于种种原因也卷入了战争。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1812至1813年,美国攻击英国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