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普加乔夫起义背景:农奴制压迫得农民喘不过气

普加乔夫起义背景:农奴制压迫得农民喘不过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045 更新时间:2023/12/23 0:50:02

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起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底层,实际上是农奴。早在11~12世纪,在基辅罗斯时代,公、大贵族拥有大量世袭领地,强迫穷人服劳役。14~15世纪,莫斯科公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被奴役的地位。1497年,

伊凡三世法典》规定,只有在晚秋的尤里节(俄历11月26日)前后各一星期,农民才能由一个主人转到另一个主人。封建农奴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确立。

1581年,伊凡四世(雷帝)为保证地主拥有劳动力,实行禁年,剥夺农民在尤里节前后的出走权。1592~1593年,沙皇政府在全国实行土地户口登记。凡记入地主名下的农民便成为农奴,自由人只要替他人做工达6个月以上便沦为奴仆。1597年,沙皇下诏规定地主有权追捕逃亡期未满5年的农民,农民更加牢固地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当时,农民分为地主农民、宫廷农民和国有农民3种。地主农民受压迫最深,既要为地主服劳役,又要地主奉献各种农副产品,逐步失去了人身自由。宫廷农民从属于沙皇宫廷,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国有农民不直接依附封建主,但要受封建国家的残酷剥削,担负着繁重的贡税和各种无偿的劳役。

1607年颁布的法典规定,地主追捕逃亡农民的期限从5年延长到15年,收容逃亡农民者要受罚款处分,窝藏逃亡农民者要被追究。1649年,

《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法律大全》还规定,封建主在法庭上对自己的农民负全责,在领地内有权对农民进行判决、鞭笞、拷问和给他们上镣铐、锁链。除对沙皇的叛逆行为外,农民不得告发自己的主人;地主破产时,其债务要由农民偿还;地主有权干涉农民的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从此农民完全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人身、财产和司法上绝对受地主支配。

更多文章

  • 普加乔夫起义简介:沙俄农民群起反抗农奴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普加乔夫,农民起义,沙俄,,普加乔夫起义

    17~18世纪俄国爆发的多次农民起义。16世纪中叶起,沙皇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加快俄国农民农奴化过程。为扩张领土,沙皇政府连年发动对外战争,战争重负大都转嫁到农民身上。遇到灾荒瘟疫,农民更是苦难不堪。因此,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次(博洛特尼科夫起义(1606~1607)、拉辛起义(167

  • 1812年战争的经过:为何会被称为二次独立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美国,独立战争,美加战争,1812年战争

    虽然战前双方之间已经有长期的外交纷争,一旦战事爆发,均未充分备战。英国被拿破仑战争拖住,不得不将大部分精锐海陆武装力量部署在欧洲。英国在北美的最高军事长官得到的指示是,克制进犯行动,以避免从欧洲和英国其他殖民地调兵增援。1812年,英国在加拿大的正规军只有5,004人,辅以加拿大民兵。战争期间,英国

  • 1812年战争背景:美国试图夺取英国的北美殖民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美国,独立战争,美加战争,1812年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英美之间的主权之争并未停止。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省,人口稀少,防御松懈。美国欲向北扩张,并且期待加拿大居民将美国军队视为解放者。1812年,美国卸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说:“今年将加拿大地区兼并,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进,向哈利法克斯进攻,最终将英国势力彻底逐出美洲大陆。”美国必须

  • 1812年战争简介:美国独立后的第一次对外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美国,独立战争,美加战争,1812年战争

    1812战争是美国与英国之间发生于1812至1815年的战争。是美国独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但是英国军队的50%兵员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时,美洲印第安人部落由于种种原因也卷入了战争。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1812至1813年,美国攻击英国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

  • 明成祖北伐经过:朱棣是如何五次率军亲征蒙古?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成祖,永乐帝,北伐,,明成祖北伐

    第一次亲征公元1409年(永乐七年),成祖派淇国公丘福率十万大军征讨鞑靼,由于轻敌,孤军深入,中了敌人的埋伏,全军覆没。为消除边患,成祖决心亲征。公元1410年(永乐八年)二月,成祖调集50万大军。五月八日,明军行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成祖将之更名为“饮马河”)流域,询得鞑靼可汗本雅失里率军向西逃往

  • 明成祖北伐背景:北元分裂让明朝获得绝佳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成祖,永乐帝,北伐,,明成祖北伐

    公元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朱元璋派徐达率军攻入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宗逃往漠北继续元帝国的统治,历称“北元”。永乐初年,蒙古贵族势力内部互相残杀,遂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鞑靼部居住在今贝加尔湖以南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部分地区;瓦剌部居住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和准噶尔盆地一带。明洪武末期

  • 明成祖北伐简介:朱棣五次北伐驱逐北元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成祖,永乐帝,北伐,,明成祖北伐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之后,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居蒙古高原,史称北元。后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对中原地区构成了威胁。明太祖北伐之后,即位的明成祖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从公元1410年(永乐八年)开始,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这次北伐,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蒙古本部的鞑

  • 晋阳之战的过程:智家势力为何会被韩赵魏瓜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晋阳之战,晋国,三家分晋,

    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四卿,于十一年,在内部兼并之战中消灭中行氏和范氏,掌握了晋国大权。其中智氏势力最大,其主智伯(即智瑶)在朝担任执政。而此时越国已帅军北上,称霸中原,这对于传统霸主晋国而言,是一个莫大的耻辱。作为晋国的执政,智伯心里很清楚,晋国大权旁落,政出私门,若要恢复晋国霸业,必须进行削藩。

  • 晋阳之战的历史背景:晋国诸位大夫相互内斗不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晋阳之战,晋国,三家分晋,

    春秋以来长期延绵不断的争霸兼并斗争,严重地消耗了各大国的实力;而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又使各大国内部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各大国都感到难以为继。而各小国久苦于大国争霸战争带来的灾难,更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喘息间歇。在这种形势下,弭兵之议随之而起。向戍弭兵就标志着大国争霸战争从此接近尾声,各国内部的倾轧

  • 晋阳之战简介:晋国贵族势力的一次重新洗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晋阳之战,晋国,三家分晋,

    晋阳之战 ,春秋末期(公元前455—前453年),发生晋国四大卿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之间发生的一场城邑攻守战,晋国赵氏军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与智氏、韩氏、魏氏联军进行的城邑攻守战。春秋末期,越国灭亡吴国,勾践率军北上举行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而传统霸主晋国因为卿大夫相互争权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