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美国所主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如何成立的?(北约组织)

美国所主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如何成立的?(北约组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40 更新时间:2023/12/25 1:48:58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英语: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缩写:NATO;法语: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简称:OTA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西方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以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协定成立

1949年北约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协定成立。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该组织正式成立。

希腊、土耳其于1952年2月18日、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6日、西班牙于1982年正式加入该组织。

美苏

前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尔巴尼亚以及民主德国在1955年5月14日签署了华沙条约,从而开始了双方冷战敌对。

在冷战期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防范华沙条约组织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因此,军事的议题就成为北约安全战略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35年(1990年)后,民主德国脱离华沙公约组织,正式以德国之名义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冷战后第一个北约军事行动是1993年6月到1999年4月间的前南斯拉夫境内冲突的介入。

关系缓和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东欧剧变以及原苏联的解体,欧洲大陆的政治与安全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北约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所要面对的议题也从过去的军事威胁,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

1990年7月,北约第11届首脑会议在伦敦宣布冷战结束。

1991年12月,北约在罗马首脑会议上决定与部分中东欧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1991年12月,北约首创成立了由北约国家、前华约国家、独联体及波罗的海三国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自1992年起,波兰等东欧国家相继提出加入北约的请求。同年,北约批准了一项原则,允许它的军队离开成员国领土到其他地方参与维和行动。当年年底,北约便决定以军事力量介入南斯拉夫危机。

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通过了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2月开始波黑派出维和部队。

1996年9月,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

1997年5月,取代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旨在加强北约同欧洲和欧亚大陆的非北约成员之间的安全关系的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正式成立。

1997年7月,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首批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

该组织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华约解体后,北约谋求扩大其使命,如维持和平和通过对话促进区域稳定等。

成员扩大

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国正式退出华约组织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北约成员国联邦德国,德国统一

1999年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为北约新成员国。4月23日~25日,北约19个成员国同“和平伙伴关系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议,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因抗议北约轰炸南联盟拒绝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科索沃局势,通过和发表了《关于科索沃的声明》、《华盛顿宣言》、《北约战略概念》等件。

2001年10月4日,北约第一次援引条北约宪章第五条,认为9·11的袭击“应被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使北约成员国从21世纪初的19个扩大到26个。

2003年6月,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决定通过精简军事指挥机构提高北约的应变能力。根据计划,北约未来的军事指挥系统分为战略指挥部、战区指挥部和战术指挥部3个层次。北约现行的20个军事指挥机构将在未来精简到11个。在战略层次,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和大西洋盟军司令部将合并为盟军作战司令部,它将是北约“唯一的”最高军事行动指挥部,总部设在比利时的蒙斯市。另外,北约将建立一个职能性的盟军改革司令部,负责促进和监督军事改革,目标是加强培训、改善军事能力、检验和发展军事原则、通过实验评估新概念。该司令部的总部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在战区层次,现有的5个战区司令部将精简为两个常设联军司令部,直属盟军作战司令部。这两个战区司令部一个设在荷兰的布仑森,另一个设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此外,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设立"精悍的"常设联军总部,只负责海上部署任务。在战术层次,现有的13个下级作战司令部将精简为6个,它们分布在德国、英国、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国,隶属于上述两个常设联军司令部。

2003年8月,北约进入阿富汗,开始了欧洲以外的第一次行动,北约参与了伊拉克的军警培训工作。

2003年9月1日,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司令正式更名为北约盟军军事行动司令部,全面负责北约所有军事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其最高军事长官为克拉多克,2006年12月上任。

2002年11月21日,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达成了第二波的东扩决定,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2004年3月,上述7国正式递交各自国家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从而成为北约的新成员,使北约成员国从21世纪初的19个扩大到26个。这是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

军事合作

近些年来,北约计划在波兰和捷克的建立导弹拦截系统。俄罗斯称这一部署可能导致新的军备竞赛,可以增加相互摧毁的可能性。

2009年9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不再进行在波兰和捷克的远程导弹拦截系统,转而部署由拦截对短程和中程导弹使用的神盾舰代替。新任命的北约秘书长呼吁,明确北约和俄罗斯的导弹防御系统合作。

标签: 北约华约资本主义北约组织

更多文章

  • 北约组织简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军事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约,华约,资本主义,,北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英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法OTAN:l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西OTAN:Organización del Tratado del Atlántico Norte

  • 印巴分治的进程:英国是如何分割两国领土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

    在二战使大英帝国国力衰落无法继续维持对英属印度的殖民的前提下,在现代政治环境中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之间产生的一系列不可调和的政治、民族、宗教冲突所导致。裂痕的产生1906年,全印穆斯林联盟(AIML)已在达卡成立。由于印度国大党的大多数成员为印度教徒,穆斯林抱怨在国大党中穆斯林成员没有与印度教

  • 解密: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为何被称为印巴分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来是一个国家,位于亚洲南部,与中国、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相邻,长期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分治,分别成立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曾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入侵印度。1506年,葡萄牙殖民者征服果阿(今印度西南岸地区,包括邻近的

  • 印巴分治:印度和巴基斯坦从英国统治成功脱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是指于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发生在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事件,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诞生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领两个新国家。由于当时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的划分问题,汉语常称之为“印巴分治”。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发生在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事件,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

  • 伊斯兰革命的历史背景:巴列维改革严重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伊斯兰革命,伊斯兰,巴列维王朝,

    伊朗伊斯兰革命(又称1979年革命;波斯语:انقلاب اسلامی, Enghelābe Eslāmi‎)是1970年代后期在伊朗发生的历史事件,沙阿(伊朗君主)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领导的伊朗君主立宪政体在过程中被推翻,阿亚图拉(革命领袖)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成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

  • 伊斯兰革命的起因:巴列维王朝末期通胀剧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伊斯兰革命,伊斯兰,巴列维王朝,

    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以及随着事态发展而牵涉进来的什叶派催生了这一次革命。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保守派对西方化和受到西方支持而在国家进行世俗化的国王所作出的强烈反弹,非保守派的人士也对社会不公和旧制度的缺失作出回响。国民认为国王负有不成为非穆斯林西方势力(美国)傀儡的义务,他们认为这些西方势力的文化会沾污伊

  • 伊斯兰革命简介:巴列维王朝被霍梅尼所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伊斯兰革命,伊斯兰,巴列维王朝,

    伊朗伊斯兰革命(又称1979年革命;波斯语:انقلاب اسلامی, Enghelābe Eslāmi‎)是1970年代后期在伊朗发生的历史事件,沙阿(伊朗君主)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领导的伊朗君主立宪政体在过程中被推翻,阿亚图拉(革命领袖)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成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伊

  • 解密:古印度哈拉巴文明最终是如何消亡的?(哈拉巴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哈拉巴文化,古印度,文明古国,

    古印度哈拉巴文明究竟是怎样毁灭的?印度的史学家根据遗址和遗物从中提出了种种假说,较有影响的有以下两种:其一是外族入侵说。持此说的学者都一致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城市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特别明显地表摩亨·佐达罗的毁灭。且在这座城市的街巷和房屋里留下了不少像是被杀戮的男女老幼的

  • 解密:考古学家是如何发现古印度哈拉巴文明的(哈拉巴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哈拉巴文化,古印度,文明古国,

    当1922年《剑桥印度史》第一卷初版的时候,古印度的文明时代还被认为是从公元前1000年代的后期吠陀时代开始的。也就在这个时候,在印度河流域开始发现了新的远古文明。1921年,在旁遮普地区的哈拉巴发掘出远古遗址,发现了许多古物和两枚印章。在19世纪,这里就出土过一枚远古印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2

  • 哈拉巴文化时期的社会经济:石器占据了极大比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印度,哈拉巴文化,文明古国,

    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部门是农业,栽种的农作物有小麦、大麦、豆类等。印度河流域没有种植水稻,除此之外,椰枣,水果也是人们日常饮用的食物,畜牧业有牛、羊、猪、家禽等。同时狗和驴也被驯养。在哈拉巴遗址中,石器占据巨大的数量,但是也有青铜器的农具和武器。此外,哈拉巴文化的民众也掌握了金、银、锡、铅等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