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雅尔塔会议简介:英美苏三国谈判分配战后利益

雅尔塔会议简介:英美苏三国谈判分配战后利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239 更新时间:2024/1/16 12:11:25

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是美国(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苏联(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在二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国首脑各自带来自己之议程。罗斯福希望游说苏联终止与日本不作战的协定、对日宣战,并且支持盟国在太平洋作战;丘吉尔希望东欧在战后能自由选出民主政府;斯大林则希望控制东欧,因为对苏联的战略布局极重要。

另外,三方领袖尚须建立章程以管理战后的德国。1943年,威廉·克里斯林·布利特之论点预告“红色米巴变形虫”正进入欧洲。1943年12月底时,战线仍在苏联境内;到了1944年8月,苏联红军已经在波兰及罗马尼亚境内,且继续西前进。会议进行时,格奥尔吉·朱可夫元帅之部队已经到达柏林40英哩外地方,斯大林自信可在会议上采取强势以争取条件,而罗斯福则希望斯大林承诺苏联加入联合国。

“对于俄国人来说,波兰问题不仅是荣誉问题,而且是安全问题。在整个历史上,波兰一直是敌人入侵俄国的走廊,波兰是关系到俄国生死存亡之问题。”

因此,斯大林表达他对于波兰的所求是没有谈判空间:苏联将从波兰东部获得领土,而波兰将扩西面领土作为补偿。在这个要求下,波兰西面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将要离开。尽管建立了一个共产党傀儡政府,斯大林答应波兰会有自由选举。但1947年1月波兰举行选举,被广泛认为是为共产党量身订造。在1949年,波兰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有人认为罗斯福要求苏联对日宣战之焦虑是错误。事实上,斯大林很紧张能否一雪昔年日俄战争之失败,他也想得回昔年损失之领土,并扩张苏联的影响力及于东亚。不过,对于罗斯福是否有意让红军登陆日本本土,就存在争议。后来继罗斯福之位的杜鲁门,决心使用原子弹结束战争,有效地阻止红军攻进日本本土,使苏联无法如在德国般地瓜分日本的利益。至今,俄国人并没有因此解决当初日本南千岛群岛的主权问题。

“重建欧洲的秩序和国民经济的大前提是:彻底消灭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和由被解放的人民建立他们自己选择的民主体制。”

标签: 雅尔塔会议中国苏联

更多文章

  • 沙俄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沙俄国力蓬勃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沙俄,农奴制,改革,,沙俄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

  • 沙俄农奴制改革的经过:沙俄是怎么废除农奴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沙俄,农奴制,改革,,沙俄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

  • 沙俄农奴制改革的内部背景:农奴制制约了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沙俄,农奴制,改革,,沙俄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

  • 沙俄农奴制改革的外部背景: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沙俄,农奴制,改革,,沙俄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

  • 沙俄农奴制改革简介:沙俄最后一次改革尝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沙俄,农奴制,改革,,沙俄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

  • 杜鲁门主义的历史影响:冷战的格局由此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杜鲁门主义,美国,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指导方针与扩张计划。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后这一指导思想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咨文阐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

  • 解密:二战后出现的杜鲁门主义一词出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杜鲁门主义,美国,冷战,

    这是哈瑞·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美国支持自由国家抵御“极权政体”的观念,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其对全世界的影响相当于1823年宣布西半球不再受欧洲殖民主义支配的门罗主义。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对苏联控制地区与苏联扩张的一个公开威胁。今天全世界面临

  • 杜鲁门主义的背景:二战战后苏联影响力逐渐西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杜鲁门主义,美国,冷战,

    杜鲁门主义是二战后由美国总统杜鲁门主导的阻止人们革命运动的方针的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遭到了彻底失败,而英、法的力量也严重削弱,只有美国依仗其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统治地位。同时,苏联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胜国,在世界上亦占据了一席之地。星条

  • 杜鲁门主义简介:二战后两个军事集团对立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杜鲁门主义,美国,冷战,

    杜鲁门主义是二战后两大集团相互对立的开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遭到彻底失败,而英、法的力量也严重削弱,只有美国,却依仗其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统治地位。1947年2月21日,英国照会美国国务院,声称由于国内经济困难,3月31日之后,英国无法再给希

  • 解密: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有哪些职能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国际联盟,凡尔赛条约,一战,

    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处于高峰时期,国联曾拥有58个成员国。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其存在的26年中,国联曾协助调解某些国际争端和处理某些国际问题。不过国联缺乏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