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汉谟拉比法典中有着哪些主要的内容?

解密:汉谟拉比法典中有着哪些主要的内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405 更新时间:2024/1/2 5:57:27

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是古巴比伦国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

1.三种等级的人

1.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2.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3. 奴隶(包括:王室奴隶、自由民所属奴隶、公民私人奴隶);

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当政时制定的成文法典,旨在维护财产私有制,全面调整自由民之间的关系,巩固现存秩序。法典制定的确切时间不清,大概在公元前1791年或前1790年始拟,完成于巴比伦尼亚统一之后。法典包括序言、正文、结尾三部分。序言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正文包括282条法律,涉及现代意义上的诉讼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内容,意在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社会、婚姻关系。法典表明古巴比伦社会存在奴隶主、奴隶、小生产者三个基本阶级,此外还有与阶级关系不尽一致的等级关系。自由民之间分为有权者维鲁和半有权者穆什根努两个等级。前者原意是“人”,享有一些特权;后者原意可能是“礼拜”,法律地位低下。法典对债务奴隶制和高利贷有所抑制,限制对小生产者过分的掠夺,以免动摇兵源和税源。法典对奴隶制以严格保护,体现了法典的性质。结尾部分除继续对汉谟拉比歌功颂德外,还强调法典原则的不可改变性。法典的制定标志古西亚法律制度的进步,国家的成熟。

2.组成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条文(273条)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等。法典的基本特点:首先,它明显地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保护奴隶制的私有制;其次,法典还保存某些习惯法残,例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同态复仇原则(第196、200条)和神判习惯(第2、132条)等;再次,从现代意义上说,汉谟拉比法典并未区分公法、私法(民法)和刑法,诸法合一,法律条例既从民法角度也从刑法角度来确定。

汉谟拉比法典一方面是使阿摩利人的习惯法成为文化,另一方面吸收了两河流域固有的苏美尔、阿卡德立法与伊新·拉尔沙时代城邦立法的成果。不过,它主要还是当时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反映出当时社会各方面的现实。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共包括282则条文。法典是建立在苏美尔立法原则基础上的,其中揉和了闪族人的新发明,但他们对什么原则属于苏美尔人,什么原则属于闪族人说法各异,因而我们最好是把它们都简单地归结到最有名的记载“美索不达米亚法系”的文献之列。

3.一些法律条例

1.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发者应处死;

3.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诉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应该处死;

5.倘法官审理案件做出判决后又更改,则应揭发其罪行,并撤消法官席位,终身不再录用。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奴隶毫无权利可言,稍有过失即受到断肢的可怕惩罚。此外,法典中提到了两个法律阶层:一是“人”,显然意指贵族;另是所有其他既非“人”亦非奴隶的人,他们的法律待遇很差,但拥有某些法律权利。

4.两个原则基础

汉谟拉比法典建立在两个最著名的原则基础上,此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和“让买方小心提防”。猛一看来这两个原则都很原始,在规定对确定的伤害行为进行赔偿时(“倘人毁他人之目,则毁其目”;“倘人断他人之骨,则断其骨”),法典从不考虑最初的伤害是否纯属意外,而是残酷无情地坚持让人受到皮肉之苦和受辱。“让买方小心提防”原则不那么残酷无情,但看上去不像是法律。为什么国家应在一部法典里宣布卖方行诈不会受到惩处呢?因为美索不达米亚人颁布法律主要是为了制止争斗,他们以为这决非毫无理由-一个总想采取暴力手段的人,如果记住不论他怎样加害于人,都会受到法律同样的处罚,那么他也许会不再施暴。至于“让买方小心提防”原则,同样也是为了制止争斗,因为买方知道自己没有权利,如果他去取闹,马上就会受到惩罚。正是依靠这部法典,汉谟拉比时代的巴比伦社会,成为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中,统治最严密的国家。至今,这部刻在石柱上的法律条文仍是世界上一部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

标签: 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法律

更多文章

  • 解密:为什么在古巴比伦会出现汉谟拉比法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法律,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也是世界上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人民的重要财产。据说,国王汉谟拉比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太多,难以应付。他就让臣下把过去的一些法律条文收集起来,再加上社会上已形成的习惯,编成一部法典,并把他刻在一个高2.25米的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的神殿

  • 汉谟拉比法典的作用:现代法律原则多出自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总体说来,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确定了私有制,此

  •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

  • 查士丁尼法典的影响:该如何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查士丁尼法典,东罗马,大陆法系,

    《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时期至查士丁尼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它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发展到极其发达、完备阶段,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另外,法典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法更为详尽。它所确定的概念

  • 解密:东罗马《查士丁尼法典》中有什么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查士丁尼法典,东罗马,大陆法系,

    《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卷下分目,每目按年代顺序排列敕令的摘录,上面标出颁布敕令的皇帝的名字和接受人的姓名,敕令的末尾注明日期。《查士丁尼法典》颁布后,又陆续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编》和《查士丁尼新律》3部分,作为《查士丁尼法典》的续编。《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又名《法学阶梯》,

  • 查士丁尼法典的基础:罗马帝国数千年来的法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查士丁尼法典,东罗马,大陆法系,

    罗马法,一般泛指公元前6世纪罗马国家形成之后至6世纪中叶查士丁尼皇帝编纂法典为止的整个历史时期的所有法律总称。公元前6世纪的塞尔维乌斯·固里乌斯时期(约公元前578年—前534年)实行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改革,是罗马国家和法律形成的标志。 与此同时,罗马奴隶主阶级为了适应统治的需要,要求建立新的社会规

  • 查士丁尼法典的背景:东罗马帝国需要新的法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查士丁尼法典,东罗马,大陆法系,

    相较於希腊,罗马给人的第一印象想必是务实,「罗马人对西洋文明的最伟大贡献就是博大精深行之久远的罗马法」。而在经过长期的演变,「博大精深行之久远的罗马法」,「 也跟著渐趋式微,而丧失了古典时代既有的精神」。於是查士丁尼开始将紊乱不堪的法律一一作出详细的整理,找来当时的大臣帮他编纂。说是要编纂,但这其实

  • 查士丁尼法典简介: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查士丁尼法典,东罗马,大陆法系,

    查士丁尼法典来源于罗马法。公元526年2月13日,查士丁尼大帝颁布一项敕令,任命特里布尼厄斯组织一个由10名法学家组成的委员会,主席由“圣宫廷”的前司法长官约翰担任。委员会有权力用现存的所有资料,并可加以增删、修订,随后把这些敕令分别标上发布皇帝的名号,以及施行的对象与日期,再按内容分类,按时间先后

  • 解密: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什么时候被制定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罗马法,十二铜表法,法律,

    “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奴隶制国家的本质特点。“十二铜表法”就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人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法典编

  • 解密: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因何被指定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罗马法,十二铜表法,法律,

    古代罗马国家建立在欧洲地中海中央的亚平宁半岛上,并且不断向亚、非、欧三大洲进行扩张,频繁的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使其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十二铜表法》以及罗马法系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其有这样的评价:罗马法是“简单的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前的商品生产的最完善的法。”也是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