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为什么在古巴比伦会出现汉谟拉比法典

解密:为什么在古巴比伦会出现汉谟拉比法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22 更新时间:2024/1/2 8:46:33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也是世界上比较完备的成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人民的重要财产。据说,国汉谟拉比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太多,难以应付。他就让臣下把过去的一些法律条文收集起来,再加上社会上已形成的习惯,编成一部法典,并把他刻在一个高2.25米的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的神殿里。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实质是维护统治/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法典》不平等,残忍;而现代法律讲究人道主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说是汉谟拉比执政三十年后下令公布的。

古巴比伦尼亚时代以前,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即已形成所谓在国内建立正义的立法传统。拉格什城邦乌鲁卡基那改革(约公元前2378~2371年)铭文提及“他建立先前时代的秩序”。卡德王萨尔贡被称为“正义之王,讲正义者”。乌尔王乌尔恩古尔铭文记载,“遵照沙马什(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正义之法律,他使……正义获得胜利”。乌鲁克王辛伽什德是两河流域迄今所知最早规定日生活必需品,如粮食、植物油和羊的最高限价的统治者。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制定了迄今所知历史上第一部法典(乌尔纳木法典,考古学者仅发现其断片),法典序言宣称禁止欺凌孤儿寡妇,不许富者虐待贫者。自苏美尔城邦时期以来,两河流域社会分化日益严重,奴隶和平民反抗贵族的斗争日益尖锐,外族(山地部落)不断入侵,苏美尔城邦统治者为使国家不致毁灭,王朝不致被推翻,实施法治以抑制社会的不安,抵御外族入侵,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两河流域各城邦的历代统治者统治经验的总结。

汉谟拉比法典将人分为三种等级: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王室奴隶、自由民所属奴隶、公民私人奴隶)。

汉谟拉比法典最重要的原则是:以眼还眼、以牙抵牙。

颁布原因

巴比伦时期农村社会分化已很激烈,份地已经可以买卖,抵押,转让和继承,长子的继承份额则为双份。占有村社份地的人必须国库缴纳实物租税,其数额约占收获量的十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而且还要服劳役和兵役。根据习惯法,凡三年不纳租税和不服役者,丧失份地的占有权。绝户、逃亡户或三年不纳租税者的份地,都没归公社另行分配。

国王拥有巨大的王室(宫廷)经济,全国各地的神庙经济均从属于王室经济。王室直接支配的土地数量是可观的,王室经济的基本部分(包括土地、畜群和手工业作坊等)主要集中在苏美尔地区。

但是,古巴比伦时代王室地产的经营方式,已不同于乌尔第三王朝时代的大规模集中经营,而是将土地划分成三公顷至十五公顷不等的份地,分配给王室服务的各类人,如王室商业代理人,军人、手工业者、牧人和中小官吏等等,但主要是分配给所谓“纳贡人”。“纳贡人”从王室领得份地,种籽,耕畜和农具后,自行经营,每年须向王室缴纳相当的收获物。他们不得出卖或抵押份地,但可以世袭占有。

巴比伦国家的稳定并不长久,外族入侵成为很大的威胁。公元前16世纪中叶,古巴比伦被赫梯人所灭,但赫梯人不久便退走了。到16世纪末,从东北方入侵的加喜特人占领了巴比伦。

至古巴比伦尼亚时代(即从伊新·拉尔沙时代至古巴比伦第一王朝灭亡),两河流域进入法典编纂的鼎盛时期。这是因这一时期奴隶制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土地和奴隶的私有制以及租佃雇佣关系和高利贷活动空前增长所致。阿摩利人统治下的各城邦在继承苏美尔立法基础上制定了许多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私有制的法典。例如,伊新第五代国王必特·伊丝达法典和埃什努那国王俾拉拉马法典,而巴比伦第一王朝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1750年)集以往法典编纂之大成,制定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此外,据考证,古巴比伦尼亚时代各城邦颁布的减免债务的所谓德政法令多达百次以上。从苏美尔城邦时代至巴比伦第一王朝时期,两河流域的法治传统并未中断其连续性。伊新国王李必特·伊丝达法典序言中说道,“我在苏美尔、阿卡德建立了正义”。汉谟拉比法典序言几乎以同样的形式申明,“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照临黔首,光耀大地”。

标签: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法律

更多文章

  • 汉谟拉比法典的作用:现代法律原则多出自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总体说来,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确定了私有制,此

  •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

  • 查士丁尼法典的影响:该如何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查士丁尼法典,东罗马,大陆法系,

    《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时期至查士丁尼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它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发展到极其发达、完备阶段,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另外,法典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法更为详尽。它所确定的概念

  • 解密:东罗马《查士丁尼法典》中有什么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查士丁尼法典,东罗马,大陆法系,

    《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卷下分目,每目按年代顺序排列敕令的摘录,上面标出颁布敕令的皇帝的名字和接受人的姓名,敕令的末尾注明日期。《查士丁尼法典》颁布后,又陆续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编》和《查士丁尼新律》3部分,作为《查士丁尼法典》的续编。《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又名《法学阶梯》,

  • 查士丁尼法典的基础:罗马帝国数千年来的法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查士丁尼法典,东罗马,大陆法系,

    罗马法,一般泛指公元前6世纪罗马国家形成之后至6世纪中叶查士丁尼皇帝编纂法典为止的整个历史时期的所有法律总称。公元前6世纪的塞尔维乌斯·固里乌斯时期(约公元前578年—前534年)实行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改革,是罗马国家和法律形成的标志。 与此同时,罗马奴隶主阶级为了适应统治的需要,要求建立新的社会规

  • 查士丁尼法典的背景:东罗马帝国需要新的法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查士丁尼法典,东罗马,大陆法系,

    相较於希腊,罗马给人的第一印象想必是务实,「罗马人对西洋文明的最伟大贡献就是博大精深行之久远的罗马法」。而在经过长期的演变,「博大精深行之久远的罗马法」,「 也跟著渐趋式微,而丧失了古典时代既有的精神」。於是查士丁尼开始将紊乱不堪的法律一一作出详细的整理,找来当时的大臣帮他编纂。说是要编纂,但这其实

  • 查士丁尼法典简介: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查士丁尼法典,东罗马,大陆法系,

    查士丁尼法典来源于罗马法。公元526年2月13日,查士丁尼大帝颁布一项敕令,任命特里布尼厄斯组织一个由10名法学家组成的委员会,主席由“圣宫廷”的前司法长官约翰担任。委员会有权力用现存的所有资料,并可加以增删、修订,随后把这些敕令分别标上发布皇帝的名号,以及施行的对象与日期,再按内容分类,按时间先后

  • 解密: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什么时候被制定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罗马法,十二铜表法,法律,

    “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奴隶制国家的本质特点。“十二铜表法”就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人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法典编

  • 解密: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因何被指定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罗马法,十二铜表法,法律,

    古代罗马国家建立在欧洲地中海中央的亚平宁半岛上,并且不断向亚、非、欧三大洲进行扩张,频繁的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使其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十二铜表法》以及罗马法系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其有这样的评价:罗马法是“简单的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前的商品生产的最完善的法。”也是纯粹

  • 十二铜表法简介:世界上第一部罗马法的相关文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罗马法,十二铜表法,法律,

    十二铜表法也叫十二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