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古希腊的梭伦改革为何会最终成功实行?

解密:古希腊的梭伦改革为何会最终成功实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007 更新时间:2024/1/25 3:11:11

梭伦当时担当了重任,无法守成而只能改革,在夹缝中的改革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但他成功了,不仅使雅典走出了困境,还奠定了此后雅典近两百年繁荣兴盛的根基。在此分析一下梭伦改革的两点示。第一,梭伦始终恪守中道。

他没有满足平民的平分财产的要求,但下令取消当时所有的公私债务,这样,至少使当时的穷困者不再负担任债务;同时不仅废除了“债务奴隶”,也禁止今后任何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这就防止了自由公民分化成主奴两个阶级。富人的借贷收不回来,财富当然要“缩水”,但他们已握在自己手中的财富却没有被剥夺,更无肉体被消灭之。这可以说是梭伦的“短办法”、“快办法”,是一种主要表现于经济上的断然措施,就如在沸上浇上一盆凉水。

对此开始穷富双方都不满意,但慢慢也体会到它的好处。当梭伦获得了双方信任,被赋予立法大权,他就考虑他的“长办法”了,这就是从宪法上规定,按公民的财产状况将他们分为四个等级,四个等级都有选举权,但只有前三个较富有的等级有担任官职的资格。初看起来穷人的权利有限,他们不能担任官职,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在开始时似无足轻重,到后来却证明是非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而随着经济发展加“通货膨胀”,实际上后来几乎所有人也都有了担任官员的准入资格。

梭伦坚守中道是因为他对人性有一种透彻的认识。他在改革中虽然帮助穷人,但并不赋予穷人和富人两方任何一方以道德上的优越性,他不讨好任何一方。他知道富人固然常常是“为富不仁”,但穷人占有了财富也会同样如此。过度积聚尤其僭取的财富像权力一样会腐蚀任何人。

他在自己的诗中写道:“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富厚如属于没有教养的人们,厌足就要滋生不逊。”所以“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居优势。”今天看来,他的那怕是暂时废除信贷的经济措施对现代市场社会来说可能会是过于激进乃至灾难性的,而他的人分四等的政治主张在现代人看来又会是过于保守乃至反动的,但它们在当时的情势下却不失为中道之举,因为重要的是其间所注的中道精神。

第二,梭伦将个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而又使权力立足法律并重归法治。

梭伦一度取得了很大的、甚至是接近独裁者的权力,穷人和富人两方都曾力劝和想共拥他做大权独揽的“僭主”,但他拒绝了。这其中当然有他自己的考虑,他说,在那个位子上固然好,但很少有人从那里和平地走下来。更重要的是,他将城邦的福祉看得比个人的权力更要紧,他也有自己在权力以外的爱好和所珍视的价值。所以,为了城邦的长治久安,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订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但梭伦并不是盲目地相信法律条,他知道法律必须有各方利益和背后强力的支持。有人曾嘲笑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梭伦对此的答复是:当破坏协定对双方都不利的时候,人们是会遵守相互间的协定的;而他正是要为公民们制订这样一种法律,使他们都明白,实行正义要比犯法有利得多。他不期望为雅典人制定“最好的法律”,而只是制定“他们愿意接受的最好的法律”。他也不主张数量和状态的平等,而主要是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正如他所说的:“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法律不能自行,还是必须依靠人,甚至在初期要依靠大的权威来建立和巩固它,而拥有很大权威的权力者,是否能有长远眼光和公正精神将人治引法治,并以身作则地自觉遵守法律,的确又相当依赖于这一权威者的自身素质。法须持人方能力行,而人又须持法方能久安,这可能正是人治和法治的一种持久张力,而其健全的解决之道可能要依赖于各方面的有利条件配合,有时甚至依赖于幸运。的确,梭伦指向法治的改革成功不仅与其个人政治素质和魅力有关,也还依靠了雅典人当时已经比较尊重法律的民情,而紧随其后的僭主庇西斯特拉图又实际上执行了一条没有梭伦的“梭伦路线”,这就更是梭伦立法的一种幸运了。

标签: 梭伦古希腊民主政治梭伦改革

更多文章

  • 梭伦改革的具体举措:建立了现代的陪审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梭伦,古希腊,民主政治,,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经济①废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债务,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债,禁止把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由国家出钱把因无力还债而被卖到异邦为奴的人赎回,并废除了“六一汉”制度(平民无力还

  • 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之前的相关法律过于严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梭伦,古希腊,民主政治,,梭伦改革

    梭伦(约前638—约前559),出身贵族,但青年家道中落,早年经营贸易,与商旅为伍,他反对贵族专权,同情平民,主张在城邦中实行公正立场,以城邦利益为重。公元前594年,梭伦以其威望和功绩当选为雅典城邦的“执政兼仲裁”(“执政官”),开始进行具有宪政意义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运动。雅典当时的战神

  • 梭伦改革简介:奠定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梭伦,古希腊,民主政治,,梭伦改革

    公元前594年,梭伦以其威望和功绩当选为雅典城邦的“执政兼仲裁”(“首席执政官”),开始进行具有宪政意义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运动。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梭伦改革一方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

  • 东印度公司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东印度公司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印度,英国,殖民,,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与今天的跨国公司并不相同。东印度公司是从自己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包括舰队),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机构,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以至于贩卖奴隶、毒品的军政经合一的殖民机构。它们产生和存在于16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16世纪末17世

  • 解密: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后到底是如何解体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印度,英国,殖民,,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的破产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有三:1.公司职员贪污走私成风,使公司总收入锐减。2.因公司对印度人民的横征暴敛,造成印度人民不断起义。而公司要镇压起义,就需大笔开支。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公司陷于重重危机之中。3.东印度公司是商业垄断资本的代表,而工业资本在英国迅速发展壮大,商业资本逐渐失去了

  • 东印度公司的发展过程:殖民地的掠夺是如何进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印度,英国,殖民,,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实力越来越强,逐渐就占领了上面提到的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另外一个城市孟买。在这里设立了三个管区,各设一名省督管辖,把这些地方变成了进一步侵占印度其他地区的根据地。东印度公司训练雇佣军,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拥有,但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东印度公司的“保护”,实际上是为英国人服务的。它由欧洲军官

  • 东印度公司的历史:这家公司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印度,英国,殖民,,东印度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The Company of Merchants of London Trading into the East Indies)。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商人在1600年12月31日获得了英国皇家给

  • 罗斯福新政的具体举措:各方面让美国摆脱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罗斯福,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 (Recovery) 、 救济 (Relief) 、改革 (Reform)[2] 。新政的主要措施实施结果:“应当指出,罗斯福新政措施是总统权

  •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美国面临最大一次经济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罗斯福,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

    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研究现代资本主义(Capitalism) 经济,不可回避的要研究这段历史。胡佛政府反危机的失败及之后1、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2、加剧了经济危机危害,使美国经济跌入

  • 罗斯福新政简介:罗斯福主导的经济复苏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罗斯福,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The Roosevelt New Deal)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核心三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也称三R新政。新政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