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勃简介 唐代时期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王勃生平

王勃简介 唐代时期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王勃生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461 更新时间:2024/1/19 1:23:12

王勃(约650|——676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从祖王绩,王绩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而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王勃曾有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叹。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王杨卢骆”,世称“初唐四杰”。他们四人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他与同时代的人的努力,“长风一振,众荫自偃,积年绮碎,一朝清廓”,以独具特色的文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杨炯《王勃集序》上也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曰:“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刘祥道赞其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元年(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亡,时年27岁,一说,26岁。关于王勃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根据杨炯的《王勃集序》。上面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二十八岁。据此推断,王勃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另一种说法根据王勃自己写的《春思赋》:“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咸亨二年即671年。据此,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现在大多数学者多以后一种说法为准,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时年27岁。后世的人们只知《滕王阁序》文采的不朽,却不知当时王勃对旅途上萍水相逢的知己的怀念。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6篇残缺之文。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代表作《檄英王鸡》,《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标签: 王勃唐朝初唐四杰

更多文章

  • 元稹生平经历 唐朝四大家之元稹(唐代三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稹,唐代三俊

    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他的祖父元悱曾经担任过南顿丞,父亲元宽也曾经担任过兵部郎中[5] 。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然而,好景不长,元稹八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前母所生的几个哥哥,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洛阳到凤翔去投依

  • 李绅人物简介 唐代宰相、诗人之李绅(唐代三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绅,唐代三俊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唐代宰相、诗人。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 唐诗四大家之元稹的生平介绍及主要成就(唐代三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稹,唐代三俊

    生平经历早年经历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他的祖父元悱曾经担任过南顿丞,父亲元宽也曾经担任过兵部郎中 。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然而,好景不长,元稹八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前母所生的几个哥哥,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洛阳到

  • 揭秘真实的悯农诗人李绅:李绅品行低劣生活奢华?(唐代三俊)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悯农诗人,李绅,唐朝,唐朝诗人,唐代三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以一首短短二十个字的悯农诗《锄禾》,名声响彻古今中外,然而近年来,常有文章揭发他后来品性不端,如生活奢侈糜烂、对百姓不复有悲悯之情甚至严苛以待,在官场上用非常规手法栽赃陷害打压政敌,甚至有人还爆料说连那首《悯农诗》作者都不是他。如此众说纷

  • 风流诗人元稹的韵事 元稹为何要做个负心汉?(唐代三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稹,风流,唐代三俊

    风流诗人元稹的韵事:元稹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并称“元白”。元稹的诗歌创作成就毋庸置疑,但他一生对感情的态度却被后人所不齿。元稹虽辗转于仕途,但骨子里是个诗人。古往今来的诗人,有几个在情感上不是五彩缤纷的呢?为了功名,抛弃“崔莺莺”元稹(779~831年),字微

  • 水镜八奇之一 荀彧的历史评价及个人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水镜八奇,荀彧

    人物生平王佐之才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 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永汉

  • 水镜八奇之一 周瑜的历史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水镜八奇,周瑜

    人物生平官宦世家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汉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初平元年(190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人移居舒县 。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交好。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

  • 水镜八奇之中分别是哪八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水镜八奇,

    成员介绍折叠一奇·袁方袁方字显谋,豫州汝南郡汝阳县人,八奇之首。原创角色,以鹤为本命,设定为袁绍的私生子。自幼便于水镜门下学习,亦是南华八怪之一左慈的弟子。所行兵法多种多样,唯独蔑视《孙子兵法》。其聪明才智备受袁绍肯定,曾深爱一富豪之女--孔茶,但袁绍却安排其与孙坚之女孙淑进行政治联姻,并下令暗杀了

  • 水镜八奇中排行第八的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水镜八奇,排行第八

    作品介绍《火凤燎原》是根据《三国志》、《三国演义》为基础,附加原创剧情相结合的一部漫画作品,该作品以心机谋略之精彩而为人所称道,其中不乏有司马懿、陈宫等精于算计之人,而水镜八奇更堪称是《火凤燎原》里描写智斗的灵魂人物,被评为"军师之首"。八奇在水镜门下期间,除了学习兵法谋略等相关课程外,还可以担任老

  • 宋代马远山水画中的出世情怀(南宋四大画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马远,南宋四大画家

    在中国历代传统绘画作品中,有相当数量的佳作,在画面风格和审美意趣上都具有某种明确的思想倾向,而这种倾向又多集中体现在对儒、道、释文化的承载上,比如宋代山水画的绘画形式和意境传达,除了受宋代理学的影响外,又常和老庄思想及佛教文化中的出世情怀相关联,但与一般意义的宗教绘画教化功用又有所不同,该绘画作品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