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是法家?是什么样的思想理念?

什么是法家?是什么样的思想理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83 更新时间:2024/3/13 18:49:20

法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在战国时期,也是先秦学派中最后出现的一家。

一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子产为法家思想先驱。前期和中期法家有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

李悝所编《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法典。战国末期,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

法、术、势

商鞅强调“法”,主张国君要明法令,用法律来加强统治。法指健全的法制。

申不害强调“术”,主张国君千万要注意控制,驾驭臣下和人民的手段。术指驾驭群臣,掌握政权。

慎到强调“势”,认为国君必须加强威势才能统治天下。势指君主的权势。

法家集大成者

战国末年,韩非子则对商鞅之法、申不害之术、慎到之势进行了吸收和扬弃,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法家学说体系。

他认为: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的作用;驾驭群臣时,神出鬼没,令人无从捉摸,这是术的体现;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的作用。

法、术、势三者相辅相成,三者不可无一。

法家思想:人性观

法家主张荀子的性恶论。在法家看来,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古往今来人人固有的本性。

韩非认为,人的好利主要根源于人们的生存需要,他认为: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每个人都有欲利之心,人的任何行为都受好利的本性支配,即使是父子、君臣之间,也是计利而行的。

法家人性论是那个时代的反映,是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等价交换在人们利益上的反应,也为法家法治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一定意义上讲具有历史进步性。

法家思想:诚信观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的重要内容,带有普遍的成人立身标准。诚,真心实意,开诚布公。信,诚实、不疑、不欺。

法家思想:历史观

法家,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韩非更是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法家思想的作用

法布于众,法律是君主治理国家的依据,那么法律就应当以成文的形式出现,并做到公布于众,并争取做到“家喻户晓”。

法之所以公布,其目的有二:一是“使万民知所避就”,能以法律自戒,二是为了监督官吏公开断案,防止罪犯法外求情。

依法办事,要严格依法办事,维护其权威性。任法而治要排除一切人为的因素,以免“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刑无等级,法一旦颁布生效,就必须官不私亲,法不遗爱,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则体现了法家公平执法的决心。

保持法律稳定,法家从变法到定法的立场之转变,只有政法独制于主,才能达到统一立法权之目的。

法家思想太过于绝对化,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忽略了情对于人的重要性。

延伸阅读:最齐全的诸子百家之道,流芳百世!

孔子:为人之道

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

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

老子:处事之道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道者,万物之奥。”“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

寡欲是养心第壹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

勿进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庄子:养性之道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

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

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

人生要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孟子:君臣之道

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

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

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荀子:学习之道

可概括为七个方面。

一是蜕:学习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应该不断地有所发明,有所进展,日渐而月进,并且使之产生质变。

二是虚:虚指的是学习态度。虚者,虚心、谦虚也。

三是一:“一”是专一、专心致志的学习,“学之道,贵以专”。

四是静:“静”,指的是心要静,而摒弃一切杂念。

五是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六是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有了好的老师,便可以好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舜、禹、汤之道也。”

七是友:荀子提出,学者应“亲友”,以求得在治学上的“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即不断地得到批评和指正,而日有所成。

孙子:韬略之道

意指文韬武略。

中国的韬略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历史遗产之精华。

韬略犹如双刃古剑。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若藏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愿学者得其精髓,重其所用,发扬古道,利国利民。

教练不是知识训练或者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拓展信念与视。

管子:教练之道

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教练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当事人的真实现状和局限,同时引发对方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给对方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教练的使命就是——因成就他人而成功!

韩非子:统驭之道

统驭理论:“精诚为道,运筹为术,组织为器,人才为本,制度为体,文化为魂”,带你修炼六个方面的能量,帮你完成从攻城略地到运筹帷幄、从创业有成到基业长青的惊险一跃,成长为新经济时代的新型领袖。

鬼谷子:权谋之道

权谋,是指在争夺、巩固、发展权力的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灵活应变的手段。权力,是指能够直接支配他人,使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力量。权力带来财富、地位、荣耀。

权谋天然地不受一切仁义道德、公平正义的约束;它甚至没有任何原则可言,唯壹的原则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权谋的合理性取决于权谋的结果,即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也。

大学:修身之道

修身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过程。

格物就是探究弄清事物的发展之道;致知就是获取知识,诚意就是赤诚、真诚、忠诚之心对待壹切事物;正心,就是使自己的心正,是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修为高深的人。

因此,修身的过程,就是探究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真诚地对待一切的过程,就是严个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过程。

易经:天地之道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所谓天地之道,也不过是自然法则。妳若遵从了——便能遗世独立,飘飘欲仙:返之则——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

想那轮回之苦,却非人力所为也!故而道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天意实属难违。

仔细想想,可也不就是这样的么?故,天地之道在于人心。

禅宗:生死之道

死生间观节,细微处品德。死亦生,生亦死,死是另一个生的开始,生亦是另一个死的结束。

故,生则生、死则死,岂能赖着不死或就是不生?故来之则应,去留无意,随缘而行,不纠结、不着相。

标签: 法家战国

更多文章

  • 名家是谁创立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名家

    名家的起源,《汉书‧艺文志》引用刘歆《七略》的说法,认为出于礼官,因为古代依照名位的不同,有不同的礼仪要遵循,因此礼官会特别擅长于辨别名位之事,成为后代名家的来源。随着成文礼法公布之后,社会上出现了讼者一类人,他们根据法律条文进行辩护,由于这些学者专门从事名词概念的探讨,因此称他们为“辩者”。随着辩

  • 名家内部有哪些派别?他们的理念有哪些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名家

    合同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惠施。这一派注意到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认为事物的差别只是相对于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言,主张一切现实差异都只有相对的意义,提出人们在认识中应该否定差异的界限,直至承认一切对立都为无条件的同一,“毕异”的本是“毕同”的。他们用来论证自己观点的主要命题有10个,《庄子·天

  • 名家代表人物有哪些?又是如何衰落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名家

    邓析(前545年 —前501年),中国春秋时代末年郑国人,与政治家子产同时,名家思想之创先者,著有《邓析子》二篇,已散佚,今传者一般认为是后世伪托之作。中国秦汉以来政治专权,重人文,轻自然,名辩之学穷极事理,却招致诸多批评,荀子曾将邓析与惠施并列进行批评,认为他们同是“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

  • 古代兵家到底是什么 诸子百家之兵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兵家

    兵家,诸子百家之一,是指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关于兵家的起源,有人认为兵家源于九天玄女,有人认为兵家鼻祖是吕尚,也有人认为兵家源自法家,不过最让当代人信服的说法就是兵家始于兵家至圣孙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

  • 古代兵家一共分为几种 分别是什么流派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兵家

    历史上的兵家四派是哪四派?中国古代的名将们各属于哪一派?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古代的兵法,很多人脑海中想到的都是《孙子兵法》,里面确实有很多前人积累下来的智慧,其实不仅学派有诸多派别,兵家也被大概分成了四派。而这种说法并不是现代才被划分出来的

  • 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孙权逍遥津战败为何会被黑得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逍遥津之战,兵家

    对逍遥津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权逍遥津兵败一场,为何被黑得那么惨?直接说结论:因为孙权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却被打成落水狗,自己还差点被生擒。接下来,我深度解析下这场战役。曹操赤壁惨败,为了扩大胜利果实,孙权亲率军队北攻合肥。合肥是曹魏南边门户,也是重要的

  • 襄阳为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它的战略位置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襄阳,兵家

    襄阳,原称襄樊,湖北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肇始于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已有2800多年建制历史,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那

  • 被人遗忘的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杂家代表人物尸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杂家,尸子

    尸佼,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道家等思想家,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曰:“楚有尸子、长卢(长卢子)。……世多有其书故不论其传云。”魏国曲沃(今山西省曲沃县)人,另一说法是山东人。明于刑名之术,被称为“尸子”。《尸子》中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是迄今在中国典籍中找到的与现代“

  • 杂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杂家的创始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杂家,战国,诸子百家,吕不韦

    杂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杂家的创始人是谁杂家:创始之人吕不韦,其思想兼收并蓄,兼儒墨,合名法,代表著作是吕不韦召集门客编纂的《吕氏春秋》。杂家本是当年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其内容很多与方术有关。杂家代表性书籍一位是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另一是编撰《吕氏春秋》的吕不韦。杂家在历史上并未如何显赫,虽然号称“兼

  • 班固集录了小说家的作品,如今有流传下来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班固,小说家

    小说家 ,诸子百家的其中一家,其书多已亡佚。据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说。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的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