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德意志统一战争的详细过程如何?最后结果怎么样?

德意志统一战争的详细过程如何?最后结果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59 更新时间:2023/12/19 3:43:04

德意志的统一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曲:首先,没有子嗣的丹麦国弗雷德里克七世病故,紧接着1864年爆发普丹战争;接着,意大利统一运动提供了出兵的借口,1866年普意联手攻打奥地利,史称普奥战争;最后,西班牙欲引入德意志的霍亨索伦家族,封为西班牙国王。此举致使法国为摆脱被霍亨索伦势力的包围,遂向普鲁士宣战,于1870-71年爆发普法战争。普鲁士赢下了所有三场战争,意味着1815年和约签字方中已无任何一方支持奥地利在中欧的利益,整个德意志只接受普鲁士的君主统治。自此,奥地利帝国不再也无力干预德意志事务。

战争过程

三部曲的首个机会来自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1863年11月15日,克里斯蒂安九世成为丹麦国王,兼任石勒苏益格(Schleswig)和荷尔斯泰因(Holstein)两公国的公爵。3天后的11月18日,丹麦国王签署十一月宪法,宣布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德意志邦联视此为违反了1852年《伦敦议定书》中所强调的对丹麦不得合并此两处独立公国的规定。此外,两公国的人口也有不属于丹麦的特质:荷尔斯泰因的大部分人口为德裔并在日常生活中说德语;而石勒苏益格的人口则更加复杂,有很可观的一部分丹麦裔少数民族。德意志邦联曾作过多次外交努力以促使丹麦废弃十一月宪法,但均告失败,遂于1864年2月1日普奥联军越境进入石勒苏益格,与丹麦交战。起初,丹麦试图倚仗在维京时代修筑起的地面防御工事,但事后证明这些工事毫无作用。丹麦完全抵抗不了普奥联军,同时又指望不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任何支援(由于此次丹麦属明显违反国际条约)。普鲁士在此战和两年后的普奥战争中全军配备了史上首款旋转后拉式手动枪机的来福枪。这款来福枪使得普鲁士士兵可以在卧倒匍匐时射击和填装子弹,且一次就能填装五发,与普军相比,丹麦士兵使用的依然是老式火枪,填装子弹时人必须站立起来,竖直枪管后子弹由枪口塞入,且只能填一发打一枪。普丹战争最终以普奥联军的胜利而告终,于1864年10月30日签署的维也纳和约中,将石勒苏益格交由普鲁士管辖,由奥地利管辖荷尔斯泰因。

1866年,在新成立的意大利的策应下,俾斯麦制造外交局势,声称夹在石勒苏益格与普鲁士之间的荷尔斯泰因理应归属普鲁士,激怒奥地利先行向普鲁士宣战。1866年4月,普鲁士派代表前往佛罗伦萨,与意大利达成密约--双方将相互策应,协同攻打奥地利。翌日,普鲁士驻法兰克福代表向议会提交一份计划,呼吁通过直选和普选组建一个全国议会和一部全国宪法。不少德意志自由派人士对此项计划的正当性持怀疑态度,认为此计划纯粹就是为了提升普鲁士的实力。

站队:1866年4月21日,新组建起的意大利军队进犯奥地利的蒂罗尔和威内托边境。消息传至维也纳,使得法兰克福那边僵持着的有关全国宪法争吵暂且搁置。尽管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和冷静,但意普奥三方都在筹备接下来的武装冲突。5月1日,威廉一世授予毛奇全权指挥军队,第二天施行全国总动员。

邦联议会中,中等面积的邦国反对出兵参与冲突,如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黑森、萨克森-魏玛、萨克森-迈宁根、萨克森-科堡和拿骚公国。俾斯麦为寻求这些邦支持普鲁士,向它们作出了一系列颇具诱惑力的承诺,但却遭致各邦政府的回绝。这样一来,普鲁士只争取到梅克伦堡-什未林大公国和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两者毗邻勃兰登堡,军事与政治实力非常弱),还有国外的意大利。

而与此同时,社会和政治界中开始出现了反对普鲁士强权手段的声音。反对方遍及德意志各邦的城市委员会、支持统一的自由派议员、以及那些看重统一能带来丰厚利益的大小商会,它们反对普奥之间发生战事:双方的任何冲突不会带来利益,只会让各邦王室渔翁得利。民意观点也趋向于反对由普鲁士主导的体制。莱茵河沿岸信奉天主教的民众,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科隆等大城市和人口密集的鲁尔河谷地带的居民,仍继续支持奥地利。到1866年春末,绝大多数重要邦国都开始反对普鲁士以武力重组邦联的努力。普鲁士内阁始终认为只有靠以军事为首的硬实力才能使德意志统一。而与此相反的是,法兰克福议会中的自由派却笃信统一仍可由各方坐下来商议来实现。

奥地利遭到孤立:虽然不少德意志邦国最初偏向奥地利,但在面对普军时它们却都采取守势,没能对普军作多少有效抵抗。实际援助奥地利的只有萨克森。法国曾对奥地利承诺会适时给予某种形式的帮助,但事实上,法国的帮助不仅太晚,且力度也非常有限。使局势对奥地利更为不利的,是奥南部边境上意大利的进犯,奥地利不得不抽调兵力赶往威内托至亚得里亚海,与意大利爆发第三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在普鲁士方面,通过克尼格雷茨战役,普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要阻止俄国介入冲突去支援奥地利,能否快速停战就显得非常关键。普鲁士通过战争,相继吞并了汉诺威、黑森-卡塞尔市、拿骚公国和法兰克福。黑森大公国失去了部分领地,但尚未丧失主权。美因河以南的三邦(巴登、符腾堡和巴伐利亚)各自与普鲁士签订条约,支付赔款,同时被纳入普鲁士的势力范围。普鲁士将势力范围组建北德意志邦联,并将奥地利及其盟邦排除在外。

从此,奥地利再也无法继续影响德意志诸邦,转而将注意力投向巴尔干。1867年,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与匈牙利达成一致,给予匈牙利王室同等地位与一定自治权之后,建立起共主邦联形式的奥匈帝国。1866年8月23日,奥地利与普鲁士签订《布拉格条约》,象征普奥战争结束。条约中对奥地利算是给予宽大处理,奥地利也大幅度调整其与新生的意大利之间的关系。虽然奥军在战场上大胜意军,但基于普意战前达成的承诺,条约规定奥地利将威内托割让予意大利。实际操作中,奥地利先将威内托让给法国,然后由法国转交给意大利。法国对奥地利的遭遇表示同情,加上普鲁士全盘否认战前作出的承诺(1865年9月在比亚里茨的一次会议上,俾斯麦曾经向拿破仑三世明言,法国若能在普奥战争期间保持中立,那作为回报,普鲁士会默许法国吞并普法两国之间比利时和卢森堡的部分领土),导致了对普鲁士的反感态度在法国蔓延。

奥地利战败后,北德意志邦联拥有自己的宪法、国旗和政府行政机构。普鲁士通过军事打击制服了奥地利,尽管如此,虽说这样一来奥地利对诸邦的影响是去除了,但同时也无可挽回地造成了泛德意志统一势力的分裂。大多数德意志邦国对普鲁士的强权政治开始持反感态度。

截至1870年,欧洲政界普遍从普奥战争中得出了三点教训:首先,旧有的联盟和1815年划分的势力范围很脆弱,一个强大的邦国凭借自身的军事实力就能发起挑战;其次,通过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制造出使对方倍感不利的氛围,引诱对方率先宣战,然后便以外部侵略的受害者身份,谋求联盟其他诸邦的帮助,合力对付对手;最后,普鲁士的军事实力已经远超奥地利,各邦普遍承认只有普鲁士才能保护它们免受外部势力的干涉或威胁。在1866年,绝大部分的中等规模邦国都还抵制普鲁士;可到了1870年,这些邦国不是被强迫,就是被哄骗着加入普鲁士主导的协防联盟。一旦欧洲外部势力对联盟中某邦宣战,所有其他成员都将协助组织防御。经这一手对欧洲事务的巧妙操纵之后,俾斯麦制造出了对法国十分不利的局面,接下来法国成了德意志眼中的侵略者,而普鲁士俨然扮演德意志权利与自由的捍卫者角色。

法兰西帝国皇帝耻辱般地被俘,法军全军覆灭,消息传到了巴黎,一片混乱;反对拿破仑的势力趁机推翻了政府,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最高司令部希望巴黎主动请求和谈,不料新成立的共和国政府拒绝投降。普军随即对巴黎实施包围并持续炮击城内,直到1871年1月中旬才解除包围,此时的巴黎已到了再也经不起轰炸的极限。1月18日,德意志诸邦王室和高级军事将领聚集在凡尔赛宫镜厅,拥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皇帝。随后的5月10日,法国与德国签订《法兰克福条约》,条约规定法国向德国归还说德语的地区(洛林中说德语的部分区域,以及整个阿尔萨斯);法国须支付一笔巨额赔款,以人口多少计算,总额相当于1807年拿破仑一世榨取普鲁士的那笔赔款数额;法国必须接受德国对巴黎和法国北方大部的管理权。

标签: 德意志统一战争德国

更多文章

  • 德意志统一战争发生于什么时候?历史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德意志统一战争,德国

    德意志的统一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曲:首先,没有子嗣的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病故,紧接着1864年爆发普丹战争;接着,意大利统一运动提供了出兵的借口,1866年普意联手攻打奥地利,史称普奥战争;最后,西班牙欲引入德意志的霍亨索伦家族,封为西班牙国王。此举致使法国为摆脱被霍亨索伦势力的包围,遂向普鲁士宣

  • 康熙六扫朱元璋之墓,为什么写下治隆唐宋四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治隆唐宋,明朝

    康熙年间,康熙曾经六次为朱元璋扫墓,康熙为何会这样做?在南京市的紫金山,明孝陵就在那里,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明孝陵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康熙皇帝亲书“治隆唐宋”在这一座墓前,就写着“治隆唐宋”,这四个字是表示朱元璋在治理国家方面,胜过了唐宋。不过对于这种说法,也是存在一些争议的。毕

  • 治隆唐宋的大明是从第几代皇帝开始腐败糜烂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治隆唐宋,明朝

    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2、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作为第二位皇帝,他一改明太祖的严酷的理政治战略,在国家政治上

  • 康熙为什么6扫朱元璋墓,还御笔“治隆唐宋”4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治隆唐宋,明朝

    朱元璋是一代传奇帝王,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争论不休,即使是到了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现在的朱元璋长眠于位于南京的明孝陵之中,在这里他与马皇后合葬,几百年来都完好无损。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去明孝陵拜谒朱元璋,每次去的时候也必三跪九叩。在明孝陵还立着一块康熙皇帝御笔的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

  • 盘点世界史上“超长待机”的王朝,奥尔登堡王朝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奥尔登堡王朝,德国

    第七名:金王朝 金王朝,统治新罗王国:356-912,927-935年。  共计564年金王朝地图金王朝备注备注一:912-927年的三代新罗王,为朴氏。备注二:后高句丽的建立者弓裔,号称新罗宪安王的庶子,也号称过高句丽报德王的后裔,没确实证据,不可信,本文不采纳。第六名:奥尔登堡王朝Oldenbu

  • 德国北部的一个贵族家族:奥尔登堡王朝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奥尔登堡王朝,德国

    奥尔登堡王朝是德国北部的一个贵族家族,它起源于奥斯纳布吕克北部的地区,1100年在文献上首次提到埃基尔玛一世(Egilmar I.),他是第一名已知的该家族的人物,一般被看作该家族的创始人,他建立了阿尔登堡-本蒂克家族(HausAldenburgBentick)。奥尔登堡王朝的丹麦国王分支中则分出了

  • 奥尔登堡王朝的丹麦和挪威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弗雷德里克二世,丹麦,挪威,奥尔登堡王朝

    弗雷德里克二世(丹麦语:Frederik 2.,1534年7月1日~1588年4月4日)奥尔登堡王朝的丹麦和挪威国王(1559年~1588年在位)。弗雷德里克二世为丹麦和挪威国王克里斯蒂安三世之子,母亲是萨克森·劳恩堡公爵马格努斯一世的女儿多罗西亚·冯·萨克森·劳恩堡。弗雷德里克二世与谨慎的父亲不同

  • 西游记中唐三藏拒绝了女儿国国王,历史上却差点成高昌国女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三藏,高昌国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唐僧师傅的肉可让人长生不老,师傅从不近女色,甚至拒绝了女儿国国王。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差点成了皇帝女婿,由我慢慢说来。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即汉武帝的军队筑成高昌故城后700年,27岁的玄奘为了探求佛法求取真经,“冒越宪章,私往天竺”,违反了

  • 唐朝时期高昌国是怎么被灭的?看见20万大军被活活吓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高昌国

    唐太宗时期有个高昌国,该国老大叫麹文泰,据说其祖先为汉代尚书令鞠谭(“鞠麴同宗”——《元和姓纂》)。由于同文同种,相互认同,因此跟中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贞观四年(630年),麹老大还带夫人来到长安,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热情接待。麹夫人还被破格赐姓李,册封常乐公主。双方关系算是确定下来了,也不管你称国家

  • 唐僧为什么被称为“御弟”?不是和李世民结拜,而是高昌国国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僧,高昌国

    在《西游记》中,唐僧有个雅号“御弟哥哥”,这名字西凉女国的女王叫的可是很亲切的,为什么唐僧会是御弟呢?原来在《西游记》第十二回中,唐僧表示愿意求取真经时,唐王李世民大喜,说:“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就这样,俩人拜了四拜,唐僧成了御弟。其实在历史上,唐僧跟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