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白莲教是什么样的?持续造反一千年, 最终烟消云散

历史上真实的白莲教是什么样的?持续造反一千年, 最终烟消云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763 更新时间:2024/1/3 20:59:38

在古代中国,如果一个地方官跟皇帝说:我们那里出了白莲教,那皇帝怕是要气得吹鼻子瞪眼。如果说普通的造反只是伤风感冒,可以做到药到病除,那白莲教就可能是致命疾病。历史上几次改朝换代的大型造反中,都可以看到白莲教的身影。元朝末年,最先掀起反抗暴元旗帜的韩山童刘福通,便是白莲教中的首领人物。后来朱元璋率领的明军,多少也参杂了白莲教的身影。

白莲教起源宋朝时期,当时白莲教只是佛教中的一支,并不算起眼。在宋代的时候,民间结社念佛的做法十分普遍,并不稀奇。他们在教徒中,宣扬的也是“劝人为善”的理念。

也因此,朝廷对这些结社念佛的人,并不加以打压,反而多加帮扶。宋仁宗还曾赐给他们“白莲”这两个字的匾额。参加结社念佛的人,不只是平民百姓和僧人,很多读书人,甚至是宰相,都已加入这样的组织作为荣耀。

南宋的时候,因为国家随时都面临刀兵困境的局面,念佛的人更多了起来。当时的白莲教,还只是被称为“白莲宗”,跟后来那个造反的白莲教,还是有一些不同。真正的改变,发生在元朝的时候。元朝初期,对于白莲教并不禁止。因为并不妨碍。但却有人借着白莲教的名头招摇撞骗,甚至是造反。

元朝皇帝一看,干脆就下令,禁止白莲教。这样一来,自然招来了白莲教的反抗。更何况,元朝中后期,上层统治者十分残暴,老百姓苦不堪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白莲教造反的理念,许多人都愿意加入他们。这就有了前面讲到的,韩山童、刘福通的起义。

值得一提的地方在于,朱元璋本人虽然跟白莲教的起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韩山童的儿子,“小明王”韩林儿,曾是朱元璋的领导。白莲教在起义中,也对朱元璋有一定的帮助。即便如此,朱元璋在坐上皇位后,还是下令,严禁白莲教。而且,朱元璋使用手段的严厉,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的帝王。

朱元璋现在是皇帝,对于造反,有着天然的恐惧。可白莲教并没有因为朱元璋的镇压而消失。虽然他们吸收了不同的教派,使用了其他的名字。但他们仍是白莲教。

在白莲教的信仰中,有一个便是“弥勒佛”。弥勒佛在佛教经典,被认为是未来佛的存在。这些信奉白莲教的人,大多是认为现实已经足够的糟糕,才会把希望寄托在未来。

换句话说,只要现实还糟糕,这些白莲教的教徒还会席卷而来。明朝灭亡后,白莲教依然没有消散。而且,在他们的口号中,还加上了一句“反清复明”。

不过,在清朝前期,因为生活还算稳定,所以,白莲教并没有掀起什么太大的风浪。直到乾隆后期,当时四川、甘肃等地,出现了大量的流民。这些人没有饭吃,没有地住,许多人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在茫茫大山中谋求生存。而在这种情况下,无疑是白莲教最佳的成长起义。

这一情况,最终也导致了在嘉庆年间那场规模浩大的白莲教起义。前后九年,清朝才平息了这场混乱。

这次规模浩大的造反,也几乎耗尽了白莲教的力量。虽然到了后面,白莲教也没停息过,但只能算是小打小闹。直到有一天,他们终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值得一提的地方在于,朱元璋本人虽然跟白莲教的起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韩山童的儿子,“小明王”韩林儿,曾是朱元璋的领导。白莲教在起义中,也对朱元璋有一定的帮助。即便如此,朱元璋在坐上皇位后,还是下令,严禁白莲教。而且,朱元璋使用手段的严厉,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的帝王。

朱元璋现在是皇帝,对于造反,有着天然的恐惧。可白莲教并没有因为朱元璋的镇压而消失。虽然他们吸收了不同的教派,使用了其他的名字。但他们仍是白莲教。

在白莲教的信仰中,有一个便是“弥勒佛”。弥勒佛在佛教经典,被认为是未来佛的存在。这些信奉白莲教的人,大多是认为现实已经足够的糟糕,才会把希望寄托在未来。

换句话说,只要现实还糟糕,这些白莲教的教徒还会席卷而来。明朝灭亡后,白莲教依然没有消散。而且,在他们的口号中,还加上了一句“反清复明”。

不过,在清朝前期,因为生活还算稳定,所以,白莲教并没有掀起什么太大的风浪。直到乾隆后期,当时四川、甘肃等地,出现了大量的流民。这些人没有饭吃,没有地住,许多人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在茫茫大山中谋求生存。而在这种情况下,无疑是白莲教最佳的成长起义。

这一情况,最终也导致了在嘉庆年间那场规模浩大的白莲教起义。前后九年,清朝才平息了这场混乱。

这次规模浩大的造反,也几乎耗尽了白莲教的力量。虽然到了后面,白莲教也没停息过,但只能算是小打小闹。直到有一天,他们终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标签: 白莲教唐朝

更多文章

  • 清朝最神秘的白莲教,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白莲教,唐朝

    白莲教为元明清时期流行的民间秘密宗教,由于信徒易于聚众,往往成为农民起义的组织。乾隆末年社会矛盾加剧,白莲教徒不断增多。清廷视其为邪教对其教徒进行大肆搜捕,川楚陕交界的白莲救徒酝酿的起义一触即发。嘉庆元年(1796年)首先在湖北宜都,枝江引发了清立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各地起义军以

  • 明朝宗室到底有多少人?别再被骗了,这才是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宗室,明朝

    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上,有一件事一直被人批判,即:明朝藩王庞大的寄生集团,到明末之时,宗室人口高达百万!事实究竟怎样呢?如果找到崇祯年间的玉牒,那么事情就真相大白了!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清代档案记载,顺治初年明代玉牒尚存(玉牒,记录皇族的族谱,每十年一修,定期公布),只是不知其是否完整,但随后就

  • 什么是明朝宗室?最愚蠢的宗室处理方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宗室,明朝

    每个朝代,除了个别皇帝,总会有很多的皇子出生,然而帝位只有一个,那么如何处理多出来的皇子呢。汉朝是封到各地为王,这个王是可以自己开府募兵的那种,这也是为什么七王之乱可以闹得那么大的缘故,直到之后推恩令才使得诸侯们的势力弱小下来。然而就算这样,西汉末年也出了一个刘秀,东汉末年出了一个刘备,要不是天不与

  • 明朝宗室与清朝宗室相比,谁对百姓的影响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宗室,明朝

    明朝清朝的时间差不多一样长,只差十几年。两朝的宗室人数都很多,明末二十万,清末十四万。明朝亲王长期维持在三十左右,清朝是十二家。相同等级的宗室,清朝收入远高于明朝。例如明朝亲王一般一万石,几千的也有,清朝除了粮食还有一万两白银。也就是双方宗室总收入基本扯平。我们先说社会贡献,明朝宗室主要任务就是生孩

  • 揭秘:在小说水浒传中鲁智深为何要拳打镇关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水浒传,鲁智深,镇关西,拳打镇关西

    鲁达是陕西延安府的下级军官,颇有些手段,做到了提辖之职,后来的杨志经过了许多努力,才做到了提辖,鲁达和杨志不同,此刻还蒙受着经略相公的眷宠,因此在当地很牛叉,平时走在大街上很是威风。一日鲁达正和史进李忠等人在酒馆喝酒,因为听到了金翠莲的申诉,连郑屠的面都没见,就决定要打死这厮,鲁达为何如此莽撞:其一

  •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故事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鲁智深,水浒传,拳打镇关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出自《水浒传》第三回。北宋年间,好汉九纹龙史进来到渭州,结识了小种经略府的鲁达鲁提辖,两人意气相投,一起去喝酒。路上,遇见好汉打虎将李忠,于是三个人一起去喝酒。到了酒馆,刚喝了没几杯,就听隔壁传来一阵阵啼哭。听了一会儿,鲁达心里烦躁,把手里的酒碗往地下一摔,酒保赶紧过来赔罪。 鲁达说

  • 武松电视剧第9集剧情:拳打镇关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松,拳打镇关西

    武松电视剧第9集剧情介绍外面下着大雪,武松回家要告诉大郎自己要出差一个月。武大出去卖炊饼只有金莲一人在家。金莲真心将武松叫进屋内。金莲听说武松要出差赶紧拿出为武松做的鞋和衣服。金莲对武松仍是念念不忘。这时武大回来了,大郎回家金莲也很是热情,大郎告诉武松现在金莲听话多了,对自己也好多了。吃饭时武松告诉

  • 扶余国出现于什么时候?简介其历史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扶余国,春秋

    扶余国,又作“夫余国”等,公元前2世纪-公元494年的少数民族政权,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国家。前期王城在长春市宽城区小城子村,一说吉林省吉林市,后期王城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那里谷物丰盛,余粮颇多。其国故城叫濊城,本属濊貊之地。夫余统占其中的地盘,自称是“亡人”。扶余国从前2世纪立国到4

  • 梁山好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双手把树连根拔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水浒传中不少经典打斗桥段,描写这些威猛大汉的经典小故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就是其中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不仅在小说中,甚至在中学生的课本中也引入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一起来看看吧。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网络配图鲁智深到东京大相国寺看守菜园子。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偷

  • 武松醉打蒋门神 仅仅只是为了替施恩出头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松,醉打蒋门神

    我们现在知道,如果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评价的话,施恩和蒋门神是一路货色。他们的行径符合黑社会的所有特征:政治上有靠山,施恩的靠山是他亲爹,老管营。蒋门神的保护伞是张团练。采取暴力的方式巧取豪夺,简单来说,他们两个都是孟州这个地方的黑社会大佬,他们之间的恩怨就是两个黑帮之间因为“抢地盘”(快活林)而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