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是朝贡制度?反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制度

什么是朝贡制度?反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006 更新时间:2024/1/26 7:28:18

这套制度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从周朝一直到明清时期。虽然过程中有变化,但总体上说就是:中央朝对藩属国,也就是像越南、朝鲜这样的国家,进行“册封赏赐”,而藩属国中央王朝“称臣纳贡”。这就是朝贡制度。

我们能看到的所有历史书,对朝贡制度基本上都是持负面态度,一般是两个理由:

第一,外国人来中国的时候,觉得中国对待其他国家太不平等了。大家不能坐下来好好说话吗,为什么非要对中国皇帝下跪呢?为什么我送点礼来,你非要把它称为自下而上的“进贡”?为什么你回点礼,非要叫自上而下的“赏赐”呢?感觉这是中国以大欺小。

第二,是中国人看不惯,觉得朝贡制度就是一套虚礼,是天朝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不惜当冤大头。外国来朝贡,虽然带有贡品,但天朝给他们的赏赐往往更多。所以,给中国政府的财政造成很大压力,死要面子活受罪。

但是这两种说法很难成立,因为它解释不了朝贡制度为什么持续了那么长时间。几千年来,个别皇帝难免有虚荣心,但是很难想象中国政府顶着巨大的财政压力,仅仅是为了虚礼就把这套制度坚持那么长时间。要知道,国家的登基大典、总统宣誓仪式、学校毕业典礼、公司开业仪式,民间的婚丧嫁娶等等,绝不仅仅是虚礼,而是有丰富的社会作用。关于婚礼的作用,我们前两天的内容已经讲到了。今天我们就来重新审视一下朝贡制度,把这笔账重新再算一遍。

先来算经济账,中国吃亏了吗?朝贡贸易,表面上肯定是不划算的,因为进贡的少,赏赐的多。但是你想,贸易是人的本能啊。那么大的中国,藩属国的贸易,就是整个东亚贸易圈,怎么可能局限在“进贡赏赐”这么一点贸易量上?朝贡贸易固然重要,但从份额来讲,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朝贡贸易确实吃点小亏,但它的作用是维持东亚世界的和平,然后通过其他贸易形式几十倍地补偿回来。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

18世纪30-90年代,也就是乾隆皇帝时期,贸易关税贡献了福建省六分之一和广东省近四分之三的地方税收。这还只是官方认可的贸易,不包括民间贸易。你看,在经济上,朝贡体制是不是也是利大于弊?

好,我们再来算政治账。从大的方面说,世界上存在过两种国际关系体系。一种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中华明的“朝贡体系”,还有一种叫“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后一种体系是啥呢?1648年,欧洲残酷的“三十年战争”结束以后,参战各方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这个条约体系,就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它确立了几个原则,就是国家之间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等。今天的国际关系,仍然遵循这些基本原则。今天的人们看来,国家之间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这是天经地义的。朝贡体系却以国家不平等为基础,看来果然落后,应该被淘汰。但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历史,就会发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一个国际体系的主要目标,就是维持和平。但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后的几百年,欧洲的大小战争就没停过。1300-1850年,英法之间至少就发生了46次战争;瑞典这个现在著名的中立国,在此期间也参与了32场战争,为啥?其实根子就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原则——平等和互相尊重主权、领土。所谓平等,就是没有老大嘛,谁也不服谁。所谓互相尊重主权,就是大家的权力边界很清楚。我要是想占你的便宜,没有什么桌子底下的交易和忍让空间,只能直接动手打,抢你的领土。所以你看,文件上的漂亮原则,在实践中,往往一翻脸就变成了强盗逻辑。

反观朝贡体系下的东亚,从明朝1368年建立开始,到1841年朝贡制度解体。这之间将近500年的时间,东亚各国之间,只发生过两场战争。1407年,中国出兵讨伐越南;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进攻朝鲜,中国出兵保护。除此以外,在中国、朝鲜、越南、日本这些东亚国家之间,维持了长期的和平。奇怪,为什么不平等反而容易和平呢?因为不平等,意味着有了公认的仲裁矛盾的权威啊。打个不尽恰当的比方。过年了,几个兄弟回父母家拜年,那肯定是要带点东西吧?临走,爸妈也会打开冰箱让你带点东西回去吧?一般来说,都会比你带去的要多。这就是朝贡贸易。

另一方面,兄弟几个进门要叫一声“爸妈,新年好!”按过去的老礼儿,还得磕个头。只要这个权威是公认的,也没有什么心里不舒服。有了这个权威在,兄弟几个再有什么矛盾,也容易平息。但是爸妈一去世,兄弟几个之间确实平等了,不过再有什么矛盾,也不容易化解,甚至反目成仇。这就是两个国际体系,在实践中的区别。

再回到国际体系。如果以维持和平为标准衡量,你会发现,朝贡体系要优越、有效得多。人们之所以主国家之间地位平等,主要是担心如果国际关系不平等,大国就会欺负小国。但是在历史上,中国不但不欺负藩属国,反而会提供安全保护。只要他们承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接受册封,中国甚至都不会干涉他们的内政,更没有兴趣去抢夺他们的领土,占领他们的国家。当然,今天的世界已经没有朝贡体制了,也绝没有可能再恢复朝贡体制。但是我们观察国际政治的时候,不要忘了,这两个基本逻辑仍然在起作用。

在今天的国际政治中,表面是沿袭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国家平等原则。但实质上,在很多地区却存在着朝贡体制的变种——某地区有个一家独大的国家,其他小国承认它的地位,它负责保护地区安全,照顾小国利益。虽然没有“进贡”等等形式,但本质是一回事。比如,美国领导的南北美洲,澳大利亚领导的澳洲。可见,凡是这种国家间实际上不平等,存在领导国家的地区,往往都比较和平。

今天说这个话题,其实是想说观念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现代化的进程,也是全球化的进程,全人类逐渐走向一体化,所以就需要一些基本的观念达成一致。平等、自由等等,都是这种纸上经写,嘴里经常说的观念。它们代表了政治正确,没法反对,也不必反对。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有些规律还是存在着。这时候就需要在表面政治正确的掩盖下,进行实际政治手法的操作。这两者互相矛盾,但也并行不悖。幼稚的人会说,这是黑暗啊。通达的人,会引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名言:“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标签: 朝贡制度明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御驾亲征的皇帝都有谁?其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御驾亲征,汉朝

    君王御驾亲征无疑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就能让军队士气大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顺风可扬国威,逆风则可绝地求生一转攻势;但若没用好所导致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轻则国家威严扫地脸面无存,重则君王被俘动摇国本,所以很少有皇帝会选择御驾亲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御驾亲征失败的战役。一,汉高祖刘邦亲征匈奴,白登之围

  • 最亲的人最不可靠:江都兵变隋炀帝被亲信所出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隋炀帝,江都兵变,出卖,

    隋炀帝杨广被杀大业十四年(618 年)三月十日,是隋朝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日子之一。这天天象异常,白天刮起大风,天色阴暗,白昼如同黄昏。当天晚上,元礼、裴虔通在皇宫殿阁值班,负责殿内安全,唐奉义负责城门安全,这几个人都是造反团伙成员。三更时分,司马德勘在东城集结士兵数万人,燃起火把,跟城外部队互相呼应。

  • 过去七佛中第一位古佛出现在1000多亿年以前 第六尊佛是释迦牟尼前世之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佛教,释迦牟尼,过去七佛

    小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是唯一的教主,但是大乘佛教认为过去、现在、未来有很多佛,“三世佛”的概念就从这里衍生出来。现在佛是释迦牟尼,未来佛是弥勒菩萨,那么过去佛呢?很多人都知道燃灯古佛,但其实过去佛不止他一个,其中最著名的统称“过去七佛”,那么另外六个都是谁呢?毗婆尸佛:过去七佛的第一位,佛经说其出世时

  • 过去七佛中毗婆尸佛排在第一位 为什么释迦牟尼排名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佛教,释迦摩尼,过去七佛

    在释迦牟尼佛出世之前,世间也曾有别的佛出现过。佛教把释迦佛以及其出世前所出现之佛合称为古佛。古佛中最著名的就是过去七佛。过去七佛包括: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过去七佛中毗婆尸佛排在第一位,而释迦牟尼佛现世的时间离我们最近,因此释迦牟尼佛排在过去七佛中的

  • 六科给事中与监察御史的职责是什么 两者间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给事中,六科给事中

    说六科的工作较多是针对六部,臂如说,洪武二十二年(1389),朱元到朝廷赏赐开支相当之大,而每一次赏赐后就要到户部再去领取,有时甚至一为赐还没结束,而赏赐钱财就不够了。这很像我们老百姓送礼,本来要想送10元等财物到宫殿里来,存放在手头,一且要赏赐了,马上就可以取到。但这个色分人情礼,一掏钱包忽然发现

  • 明朝监督体系中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管辖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督察院,六科给事中

    明朝监督体系十分完善,而且显得十分复杂,都察院、给事中、监察御史等官职乍一看好像管辖的范围都差不多,有些难以分清彼此的权责,他们都是起到一个监察的作用,究竟有何区别呢?下面就以财政的监察为例来向大家展示他们之间的区别,财政因为是利益所在,所以对其的监管肯定是非常严格的,因此以此为例。明朝都察院的最高

  • 明朝的六科给事中到底是干嘛的 圣旨能不能下发执行得看它的脸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芝麻官,六科给事中

    自从品官制度诞生后,从一品到九品十八级中,七品官在历朝历代都被称为“芝麻官”。可是在明代,就有一个七品的官职,但人们绝不敢将其称为芝麻官,因为上至皇帝,下至内阁大学士以至六部尚书,都对他畏惧三分,此官职便是六科给事中。所谓的“六科”就是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的简称,在中央机构中,作用仅次于内阁,

  • 《水浒传》中梁山大破连环马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破连环马

    基本情节:高俅得到高廉被杀的消息,上奏朝廷,朝廷派呼延灼进攻梁山,梁山为连环马所败。汤隆知道钩镰枪可以破连环马,吴用派时迁和汤隆让一样会使钩镰枪的徐宁上山教众将和士兵们钩镰枪法。梁山终于大破连环马并杀得呼延灼全军覆没,落荒而逃。(出自《水浒传》第五十七回 徐宁教使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水浒传》又

  • 如果不是呼延灼自己大意,梁山即便大破连环马也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呼延灼,大破连环马

    对于呼延灼来说,梁山就是他手中快要煮熟的鸭子,在他的各种进攻组织下,凌振的火炮攻击震慑,加上连环马的无敌,梁山军是溃不成军,且毫无办法。在呼延灼看来,梁山已经是自己的口袋里的礼物,随时准备开香槟庆祝胜利。但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越是觉得十拿九稳的事情,就越是容易突然杀出个程咬金,越是容易弄出点问题来

  • 宋江,杨志大破连环马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江,杨志,大破连环马

    再说时迁到了京师,潜到徐宁家附近,爬上一棵大柏树,直到天黑之后,才从树上溜下来,摸到徐宁家后门,轻松越墙面过,又爬上徐宁家的屋顶,掀了一片瓦,打量里面情况,果然看到卧室悬梁上挂着一个皮匣子。时迁一直等到第二天徐宁四更天出宅时,才动手将皮匣子从梁上解下。徐宁的夫人听得屋顶有响声,那时迁学着老鼠叫悄悄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