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说历史上的东魏是昙花一现?

为何说历史上的东魏是昙花一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621 更新时间:2023/12/14 4:32:21

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530年(永安三年),魏孝庄帝元子攸利用朝见机会杀尔朱荣,荣侄尔朱兆起兵赴洛阳,杀死孝庄帝,立元恭为帝(魏节闵帝)。532年(太昌元年),原尔朱荣部将高欢在河北大族的支持下,消灭潼关以东的尔朱氏势力,杀节闵帝,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北魏政权落入高欢手中。

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不愿作高欢控制的傀儡皇帝,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十月,经高欢和百僚的详细商议后,决定赶元亶下台,立元善见为皇帝,即魏孝静帝,魏孝文帝曾孙,清河文宣王元但之子也。即位于邺城,改元天平,东魏正式建立,年仅十一岁。由于年幼,由权臣高欢辅政。

535年(永熙四年),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西魏文帝,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魏。高欢以原六镇流民为主,建立强大武装,自己住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使之成为东魏第二政治中心。

高欢(496年—547年),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出身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兵户之家,高欢出生时,母亲韩期姬就去世了,他是由姐姐常山君高娄斤和姐夫尉景抚养长大的。由于自小生长于边镇,周围都是鲜卑军人,高欢成了个完全鲜卑化的汉人。当时这样的破落户子弟,遑论什么前途,单就生活而言,各方面都是不太如意的。早年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归顺葛荣,成为亲信都督。后叛降尔朱荣,并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任第三镇酋长、晋州刺史。普泰二年(532年),起兵消灭尔朱氏残余势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年)十月,高欢逼走孝武帝,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高欢自居晋阳(今太原西南),遥控朝政。专擅东魏朝政16年。尔朱荣认识高欢时,对高欢能让马乖乖站着让他清洗,十分惊讶,高欢表示软硬兼施才是唯一方法,尔朱荣对他记忆十分深刻,开始拔擢他。后来,高欢几个儿子有次面对一团绳索难解,其中次子高洋一刀砍断,高欢十分高兴。此为“快刀斩乱麻”一语由来。

546年(东魏武定四年、西魏大统十二年),东魏丞相高欢率率大军十余万人围攻西魏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城池的攻坚战。八月,西魏以韦孝宽为并州(治玉壁)刺史,率军镇守玉壁。不久,东魏丞相高欢亲率其部众自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西南)出发,向西魏大举进攻。九月,东魏军包围玉壁,以引诱西魏军出战。韦孝宽据城固守。十月,东魏军攻城,昼夜不停。韦孝宽随机应变,竭力抗御。东魏军在城南筑土山,欲居高临下攻城。韦孝宽缚木加高城楼,使东魏军不能攻入。

东魏军改变战术,挖掘10条地道,集中兵力,攻击北城。韦孝宽则挖掘长沟,切断东魏军的地道,并派兵驻守,待东魏军挖至深沟时,即将其擒杀。韦孝宽又在沟外堆积木柴,备好火种,发现东魏军在地道中潜伏,便将木柴塞进地道,投火燃烧,还借助牛皮囊鼓风,烈火浓烟,吹入地道,地道中的东魏士卒被烧得焦头烂额。东魏军又用“攻车”撞击城墙。韦孝宽用布匹做成帐幔,随其所向张开,攻车撞之,布受冲击立即悬空,城墙未受损坏。东魏军又把干燥的松枝、麻秆绑到长杆上,灌以膏油燃火,去焚烧帐幔,试图连玉壁城楼一起焚毁。韦孝宽把锐利的钩刀也绑到长杆上,等火杆攻击时,即举起钩刀割之,把正点燃的松枝、麻秆全部割掉。

东魏军又转用地道,在城四周挖掘地道20条,用木柱支撑,然后放火烧断木柱,使城墙崩塌。韦孝宽在城墙崩塌处用栅栏堵住,使东魏军无法攻入城内。高欢攻城不克,遂派人劝降,亦被韦孝宽回绝。高欢军攻城50天,士卒死亡7万人,精疲力竭,用尽心计,仍未攻克,高欢急得旧病复发,遂于十一月初一,解除对玉壁的包围,撤军。战后,魏文昭帝元宝炬晋升韦孝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建忠郡公爵,以奖其守玉壁之功。

高欢善于玩弄权术,权势益大,权倾朝野,令孝静帝天天都提心吊担,对高欢颇为畏惧。高欢执政至547年死,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皆尖锐,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高欢死后,其子高澄承继父职,继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坐镇晋阳。击溃叛将侯景,以反间计乱梁,拓两淮之地,收复河南,在短期内团结东魏统治阶层,顺利掌控了东魏政权。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将军的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作为人臣而言,其权位几乎已臻顶峰,高澄遂与亲信们开始密商正式夺取元氏政权。权势更大,曾在朝堂之上因孝静帝抱怨其被高氏控制生不如死而怒骂孝静帝“狗脚朕”,并让手下殴打孝静帝。

武定七年(549年),年仅二十九岁的大丞相高澄被他的厨奴刺死,事出仓猝,朝中一片混乱。这时,23岁的高洋挺身而出。当时的高氏臣僚对高洋基本上都是心存轻视,然而,高洋在平叛时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乱、镇静从容,以及随后的一系列政治措置,让那些轻视他的臣僚大吃一惊。武定八年(550年)五月,高洋一到邺城,就派司空潘乐、侍中张亮、黄门侍郎赵彦深等人去见孝静帝,要他遵循天意,仿效舜,禅位给齐王。然后由杨把早已拟好的禅位制书递了上去。孝静帝含泪在制书上签了名,又与嫔纪告别之后,即被赶出皇宫。高洋遂登基称帝,年号天保,国号齐。

标签: 东魏南北朝

更多文章

  • 诸王分封与乃颜之乱之间有什么联系 根源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元朝,成吉思汗,乃颜之乱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各部和西征南战时期,他的几个弟弟和儿子都立下了许多战功。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势力伸入近东诸国,建立了地跨亚欧两洲,纵横万里的强大的蒙古帝国。因所占领土过于分散,不利于集中统治,成吉思汗便把占领的土地分封给诸子诸弟或外戚贵族。东欧、中亚为诸子所分封,即史称钦察汗、伊儿汗、金帐汗

  • 秦始皇地宫为什么这么久也没人挖掘?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地宫,秦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都晓得,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是相当注重本人的墓地的,在登基不久就有皇帝建筑陵寝了,秦始皇作爲千古一帝,他的陵寝规模一定不小,现实上,我们如今开掘的是一局部,其实还有一局部没有开掘,那就是地宫。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是世界上规模

  • 元朝期间的两都之战 这件事情对元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朝,孙铁木儿,两都之战

    泰定五年(1328年)二月,泰定帝改元“致和”。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初十,泰定帝也孙铁木儿驾崩于上都,享年三十六岁,葬于起辇谷。泰定帝去世,帝位本来应该由他的皇太子,九岁的阿速吉八继承,但身为左丞相的倒剌沙利用太子年幼,不即拥立,擅权自恣,独行独断,天怒人怨,众叛亲离。过了一个月仍不立新君,对

  • 两都之战结束之后 为什么燕铁木儿会将皇帝玉玺送给明宗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南坡之变,两都之战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借铁失等发动“南坡之变”的机会得到了帝位,又迅速处死铁失一伙,因而贏得了站在英宗一边的大臣、官僚们的拥护,地位也就巩固了。泰定帝无论做什么事,都标榜自己一切遵照元世祖忽必烈的办法行事,又保留了英宗改革的一些成果。可是他自己却迷信佛教,整天跟着喇嘛做佛事,朝廷里的事交给他的亲信回人倒剌

  • 古代地位最高的审判机构大理寺,为什么叫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理寺

    大理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十分熟悉的名称。无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在阅读中,都可轻易见到。尽管如此,却很少有人能说出大理寺的历史及职能,认识仅停留于表面。下面,笔者就带领大家,了解一下历史中的“大理寺”。大理寺,古时的官署名,它的作用类似于如今的最高法院,负责重大案件的审理。以职能性质来说,它早在秦汉

  • 狄仁杰、包拯上班的大理寺到底是个什么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狄仁杰,包拯,大理寺,

    小编过去看古装影视剧每次听到“大理寺办案”、“(狄仁杰)前往大理寺报到任职”的台词时都会“虽不明,但觉厉”:古代国家最高行政法院居然是设在大理一个和尚念经的地方,那大理寺卿岂不是方丈了?于是大理寺在小编心里就成为了神秘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后来得知真相的小编才发觉自己读书读得太少了……大理寺是中国

  • 大理寺卿实际权力有多大?地位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理寺卿

    在明清时期,清朝的京师官场有这样的顺口溜:部是管事的,院是看热闹的。寺是办事的,监是打杂的。部自然说的就是六部,在明清时期,六部的地位确实非常高,实权也非常大。但是有两个部门例外,几乎能够与六部对抗,那就是都察院和大理寺。在明朝时期,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等9个部门的当家人,被称为大九卿。也就

  • 解密:大清历史之替父求虚名犯浑掉脑袋的大理寺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大理寺卿

    中国历史上被皇帝杀掉的大臣有很多,其中因在皇帝面前为民请命,置身家性命于不顾,杀身成仁的能臣数不胜数;而因给自己老爸求虚名,跟皇帝耍贱邀名而丢了性命的,却仅有乾隆年间官至大理寺卿的尹嘉铨一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月,尹嘉铨从部级领导岗位退下来,回到故乡博野县(今属河北保定)已经整整一年了。令

  • 洪都保卫战真正的作战主将是谁 为什么不是朱文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朱元璋,洪都保卫战

    至正十四年七月,朱元璋打下滁阳并据守在那里,几个亲戚找上门来,分别是大嫂带着侄子朱文正、姐夫带着外甥李文忠。朱元璋兄弟四人,到朱元璋起兵时,三个哥哥都已经死掉,只有大哥的妻子王氏和一个儿子还在,这就是朱文正。此时李文忠十二岁,朱文正大概也差不多,朱元璋对这个惟一的侄子非常重视,文献中说朱文正有些文化

  • 洪都保卫战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陈友谅60万大战会失败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友谅,朱元璋,洪都保卫战

    前面说到陈友谅率领大军在抚顺门发动猛攻,下了死令,后退者斩。士兵们被逼无奈,只得疯狂地用刀剑砍城墙,终于奇迹终于出现了,那么厚的城墙竟然被汉军敲出了一个缺口,足有三十余丈。眼看抚顺门就要失手了,幸好朱文正带领一队人马及时救援,这才稳住了战局。朱文正知道现在只是暂时稳定了局势,如果城墙的缺口补不好,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