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地位最高的审判机构大理寺,为什么叫寺?

古代地位最高的审判机构大理寺,为什么叫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628 更新时间:2024/1/4 9:47:12

大理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十分熟悉的名称。无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在阅读中,都可轻易见到。尽管如此,却很少有人能说出大理寺的历史及职能,认识仅停留于表面。下面,笔者就带领大家,了解一下历史中的“大理寺”。

大理寺,古时的官署名,它的作用类似于如今的最高法院,负责重大案件的审理。以职能性质来说,它早在秦汉时期便已出现,不过当时叫做“廷尉”。北齐时期,该机构称名为“大理寺”,并沿用至今。那么,大理寺为什么叫“寺”?

“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寺”本来就有古代官署名。隋以后沿用,大理之意:“古谓掌刑曰士,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唐时,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刑部审批。明代时,把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并称为“三法司”;清代时,大理寺改名为大理院,并沿袭至民国时期。

回顾近代史,大理寺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当时最高的审判机构。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看重大理寺的作用,并且,于洪武十四年,任命仕鲁为首任大理寺卿,官居正五品,少卿为从五品。担任左右寺丞的官员,则为正六品。洪武二十二年,明朝又对大理寺任职官员进行升阶,大理寺卿由原本的正五品升至正三品,少卿升至正四品,左右寺丞则为正五品。此举背后,恰好说明朱元璋对于大理寺作用的肯定。

他曾如此说道:“大理寺卿,就如同古时的廷尉。唯有处心公正,议法平恕,狱以无冤,才能口耳相传,流芳百世。今时,朕命你们担任大理寺职,应该推情定法,务必明允,使刑必当罪,才能不辜负朕的期望。”显然,朱元璋看重大理寺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属于国家最后一道审判关口,万不可出现冤假错案。

对于大理寺来说,公平公正审理办案,这是本职之举。“凡狱讼之事,随官司决劾,本寺不复听讯,但掌断天下奏狱,送审刑院详汔,同署以上于朝。”不过,“推情定法”与“刑必当罪”并不是那么简单做到的。除此之外,“狱以无冤”对于审判官员来说,亦是极大的挑战。由此,朱元璋的选人十分重要,若非能力突出者,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

《梦余录》记载称:吏部尚书蹇义曾担忧大理寺任职人选。他在宣宗的上书中称:“凡是担任大理寺职务的人,必然需要能力卓著者,挑选官员时,首先,从堂上官精加考。平庸顽劣之辈不可录用,贪婪苛刻者应当按罪论处,其中,若有徇私枉法之人,应鼓励相互纠错举报,以正法纪。”尽管该上书内容,可有效解决大理寺当时的问题,但是,最终并未落实施行。

尤其是在明代中期,大理寺的控制权落入平庸之辈手中,导致冤案错案频出,刑狱不清。这种即属于选人不当,庸官当道,更为严重的是,这类庸官往往对于法律一窍不通,判案审罪全凭主观猜想。许多无辜百姓时常被屈打成招,囚入狱中。其外,论罪不当、重囚称冤者更是数不胜数。当然,并非所有大理寺卿是非不分,期间还是有不少执法严明、公正为民的好官。

如:在仁宗时期,当时的大理寺卿为谦,吕升为少卿。两人在任职时,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凡是法司及四方提交的案件,虞谦都会多次复审,以防出现错案冤案。明代还有一位明辨是非的大理寺卿,名为马森。在任期间,他曾多次碰到存疑案件,选择不予定罪。由于,他的这种执法必严,在百姓心中有着极高的口碑,与刑部尚书郑晓、都御史周廷称为“三平”。

综合来看,大理寺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完成太祖朱元璋的嘱托,最主要还是在于领导者。其外,部分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到大理寺的判罚。如:在万历时期,大理寺就曾受到朝中权臣的干预。当时,用汲是大理寺少卿,在任期间,恰好遇到胡槚、龙宗武杀吴仕期案,法司选择把二人流放,然而,王用汲对于此判罚,存有异议。

他觉得:“仕期之死,槚非主使者乎?宗武非听上司主使者乎?”犯了这样的罪行,却仅是流放之罪,这是不尊重法律的表现。而且,按照大明法律,二人依罪当斩,妻子为奴,财产充公。神宗觉得王用汲说的很有道理,正欲采纳,却受到阁臣申时行的打断。申时行觉得仕期自毙、宜减等,最终,还是按照流放之罪处置。

可见,当时的刚正官员是无法做到公平公正的。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三法司”之一的大理寺,在明代中期后,逐渐失势,执法权利则逐渐被另外两司瓜分,平日职能仅剩核阅案卷罢了。清光绪二十四年,大理寺一度并入刑部,旋复旧。清光绪三十二年,改为大理院。

参考资料:

【《大理寺》、《梦余录》、《明史·刑法志》】

标签: 大理寺

更多文章

  • 狄仁杰、包拯上班的大理寺到底是个什么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狄仁杰,包拯,大理寺,

    小编过去看古装影视剧每次听到“大理寺办案”、“(狄仁杰)前往大理寺报到任职”的台词时都会“虽不明,但觉厉”:古代国家最高行政法院居然是设在大理一个和尚念经的地方,那大理寺卿岂不是方丈了?于是大理寺在小编心里就成为了神秘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后来得知真相的小编才发觉自己读书读得太少了……大理寺是中国

  • 大理寺卿实际权力有多大?地位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理寺卿

    在明清时期,清朝的京师官场有这样的顺口溜:部是管事的,院是看热闹的。寺是办事的,监是打杂的。部自然说的就是六部,在明清时期,六部的地位确实非常高,实权也非常大。但是有两个部门例外,几乎能够与六部对抗,那就是都察院和大理寺。在明朝时期,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等9个部门的当家人,被称为大九卿。也就

  • 解密:大清历史之替父求虚名犯浑掉脑袋的大理寺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大理寺卿

    中国历史上被皇帝杀掉的大臣有很多,其中因在皇帝面前为民请命,置身家性命于不顾,杀身成仁的能臣数不胜数;而因给自己老爸求虚名,跟皇帝耍贱邀名而丢了性命的,却仅有乾隆年间官至大理寺卿的尹嘉铨一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月,尹嘉铨从部级领导岗位退下来,回到故乡博野县(今属河北保定)已经整整一年了。令

  • 洪都保卫战真正的作战主将是谁 为什么不是朱文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朱元璋,洪都保卫战

    至正十四年七月,朱元璋打下滁阳并据守在那里,几个亲戚找上门来,分别是大嫂带着侄子朱文正、姐夫带着外甥李文忠。朱元璋兄弟四人,到朱元璋起兵时,三个哥哥都已经死掉,只有大哥的妻子王氏和一个儿子还在,这就是朱文正。此时李文忠十二岁,朱文正大概也差不多,朱元璋对这个惟一的侄子非常重视,文献中说朱文正有些文化

  • 洪都保卫战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陈友谅60万大战会失败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友谅,朱元璋,洪都保卫战

    前面说到陈友谅率领大军在抚顺门发动猛攻,下了死令,后退者斩。士兵们被逼无奈,只得疯狂地用刀剑砍城墙,终于奇迹终于出现了,那么厚的城墙竟然被汉军敲出了一个缺口,足有三十余丈。眼看抚顺门就要失手了,幸好朱文正带领一队人马及时救援,这才稳住了战局。朱文正知道现在只是暂时稳定了局势,如果城墙的缺口补不好,迟

  • 李暠简介 十六国后期建立西凉兴圣皇帝李暠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暠,晋朝,西凉皇帝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李昶的遗腹子,自称是西汉将领李广之后,十六国后期建立西凉。北凉神玺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令,后又升敦煌太守。北凉天玺二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

  • 北周时期的思想文化简介,当时为何抑制佛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周,南北朝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在其侄子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北魏神龟年间(518年-520年)全国有500万户约有三千余万人 ,北魏末年因政治腐败先后爆发六镇起义、莫折大提起义、杜

  • 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北周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周,南北朝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在其侄子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

  • 六月起义是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这次起义留下了什么样的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法国,工人,六月起义

    五月四日,新选的制宪议会开幕,临时政府解散,从此进入革命的第二阶段。在这个议会中,资产阶级共和派占五百五十席位,保皇派有二百ー十ニ人,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占一百席,而工人只有十八个代表。五月十日,制宪议会选出五人组成执行委员会,负责行政。委员会的成员除赖德律洛兰外,其余都是资产阶级共和派右翼分子(阿拉贡

  • 法国工人六月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六月起义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法国,六月起义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但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果实,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6月22日,愤怒的"国家工厂"工人游行示威,六月起义爆发。23日起,激烈的巷战持续了4天。最后,6倍于起义工人的政府军队和别动队镇压了这次起义,起义最终失败。法国六月革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将永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