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暠简介 十六国后期建立西凉兴圣皇帝李暠生平

李暠简介 十六国后期建立西凉兴圣皇帝李暠生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777 更新时间:2024/2/21 12:58:14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李昶的遗腹子,自称是西汉将领李广之后,十六国后期建立西凉。北凉神玺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令,后又升敦煌太守。北凉天玺二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于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唐朝李氏亦称李暠为其先祖。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追尊为兴圣皇帝。

李暠,少年时十分好学,通诵经史,尤其擅长章义礼,也精通孙吴兵法,爱好武功,很小时就练就一身好本领,他的性格沉默而敏捷,宽和大度。

北凉神玺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令,后又升敦煌太守。北凉天玺二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于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

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北凉晋昌(郡治冥安,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太守唐瑶向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六郡发出倡议,推举北凉敦煌太守李暠任冠军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同年,李暠在敦煌建立西凉国,疆域东自建康,西至鄯善。

安帝隆安四年(400年),晋昌太守唐瑶将六郡檄交给李暠,并推他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姜校尉。于是李暠的西凉政权建立了,年号为“庚子”。建国后,李暠以“诸事草创,仓帑未盈,故息兵按甲,务农养士”为指导思想;在政治上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积极纳谏,执法宽简,赏罚有信。他赦其境内,号召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百姓返回家园,重视农桑,并给这些重返家乡的百姓以优惠待遇和资助,很快就有逃民2.3万多户迁回敦煌。为了统一河西,他还派遣重臣宋繇东征凉州,西击玉门,都取得了成功。随后,他又实施了“寓兵于农”的措施,将大批军队开到玉门关、阳关等地屯田,广积粮谷作为东伐的资本。因此,敦煌因战乱而遭到破坏的经济,很快得以恢复和发展。此时,李暠在城南门外临水处建起一座“靖恭之堂”,作为他同朝臣商议朝政、检阅武备的处所。为振兴文教,培养儒士,他修建了泮宫(学校),并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文风一时大兴。

标签: 李暠晋朝西凉皇帝

更多文章

  • 北周时期的思想文化简介,当时为何抑制佛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周,南北朝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在其侄子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北魏神龟年间(518年-520年)全国有500万户约有三千余万人 ,北魏末年因政治腐败先后爆发六镇起义、莫折大提起义、杜

  • 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北周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周,南北朝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在其侄子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

  • 六月起义是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这次起义留下了什么样的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法国,工人,六月起义

    五月四日,新选的制宪议会开幕,临时政府解散,从此进入革命的第二阶段。在这个议会中,资产阶级共和派占五百五十席位,保皇派有二百ー十ニ人,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占一百席,而工人只有十八个代表。五月十日,制宪议会选出五人组成执行委员会,负责行政。委员会的成员除赖德律洛兰外,其余都是资产阶级共和派右翼分子(阿拉贡

  • 法国工人六月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六月起义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法国,六月起义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但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果实,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6月22日,愤怒的"国家工厂"工人游行示威,六月起义爆发。23日起,激烈的巷战持续了4天。最后,6倍于起义工人的政府军队和别动队镇压了这次起义,起义最终失败。法国六月革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将永垂史

  • 揭秘:杨贵妃墓到底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杨贵妃墓,唐朝

    杨贵妃墓位于咸阳市马嵬驿处,墓冢用青砖包砌而成,墓后有一座大约高6米的杨贵妃大理石塑像。据历史记载,唐玄宗在位时,当时爆发的安史之乱,由一个强大的帝国由盛转衰,国家残破不安,唐玄宗逃亡马嵬驿,当时的人都认为杨贵妃是红颜祸水,都要求处死她,唐玄宗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社会地位,没有办法只好赐予杨贵妃

  • 小乔怎么死的 小乔墓在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小乔,小乔墓

    小乔,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也。父桥国老德尊于时。小乔国色流离,资貌绝伦。网络配图性别女生卒176~223年籍贯扬州庐江郡皖县(今安徽潜山)容貌国色天香父亲桥国老(桥姓今简化为乔,两姓合一,后来都作乔国老。)配偶周瑜姐姐大乔子女两子(周循、周胤)一女(嫁与太子孙登)汉代桥、乔本为两姓。小乔姓桥而非

  • 中国古代的大理寺和刑部有什么区别?哪一个权力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制度,大理寺,刑部

    在古代电视连续剧中经常会出现在这样的场面,会说“把某某犯人押入刑部大牢会审”,当然也有把犯人押入大理寺候审的,那么就会有人疑问了。大理寺和刑部有什么区别,谁的权利更大? 大理寺大理寺最好的原型是廷尉,长官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在北齐时候正式改为大理寺,后来的朝代都源用这个名字,而明清两朝将大理寺

  • 揭秘清朝刑部的黑暗,一般人不知道的7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刑部

    我们在清朝的影视剧作品中,经常会听到“三法司”这个词,而且一旦发生了大案要案,还会出现“三司会审”这样的超大阵仗、豪华场面, 三法司在清代包括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这三个地方就是清朝的执法衙门,故此,被称为三法司。其中都察院的权责最轻,它主要的职责是评议官员,类似今日的纪、委,并有权监督刑部裁决的案

  • 万历插手刑部破案,锦衣卫地位从此无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万历,刑部

    万历十五年(1587年)发生了一件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事:几个艺人在京城东市夜宵摊子上醉酒喧哗,并妨碍城管执法,被大兴县知县打了屁股。明朝时,大兴县管辖京城的东城区,县令是正六品。一般来说,副厅级领导依法打了艺人的屁股,小事一桩,打了也就打了。可是打狗还得看主人。艺人的主管单位是太常寺。太常寺主管朝廷的

  • “都察院左都御史”是“从一品”的待遇,权利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都察院

    左都御史这个官职,最早是在明朝时候产生的,专门用来行使监督权责。清朝也以这套制度实行监督。皇太极在关外的时候,就用它监督王公百官。不过,左都御史这个名字是到顺治时期,入关后才确立的。它的官阶,也经历了多次变动。最高时是正一品,后来又调到正二品,到最后才确立为从一品。左都御史成为都察院的长官,右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