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点历史上最伟大的7个母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盘点历史上最伟大的7个母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923 更新时间:2024/1/7 14:14:15

母亲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妈妈是一盏明亮的灯 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在默默地支持着他,这不仅适用在所有成功男

人的身上,同时也适合用在任何未来可能会成功的孩子身上,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给大家盘点下历史上七大著名母亲,麻麻们来学习下!

最睿智的母亲——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一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出生,一十三岁时,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

十七世纪初,明王朝衰落,东北女真族崛起。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国。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北伐蒙古、南征朝鲜,并于明崇须九年(1636)称帝,国号清,建元崇德,奠都盛京,与明朝遥相对峙。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叛明投清,于是清军铁骑奔突入关,逐鹿中原,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清军追击下瓦解。

九月十九日,清宗室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劲骑,护送清幼生从盛京迁居北京。十月一日黎明,古老的皇城装点一新,上午已时,皇极殿前鞭鸣三响,钟磐交鸣,韶和典乐徐徐奏起。年仅六岁的小皇帝福临,即位。清王朝统治中国二百五十年的历史,就从这里拉开帷幕。然而。这个小皇帝,并不理解这高高御座和声声欢呼的含义,只有坐在他旁边的那位头戴凤冠的青年妇女,面色凝重,她就是小皇帝的母亲、后世称为孝庄文皇后。

最爱国的母亲——岳母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

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 忠 报国”四字。

最博爱的母亲——邓颖超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一对有着特殊婚恋观和价值观的职业革命家,

他们的爱情和婚姻有着鲜明的阶级特性、时代特性和职业特性。在他们的一生中,尤其在艰难困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们的离别就像一日三餐一般平常,这平常中又蕴藏着很多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和由衷的感叹。

最知书达理的母亲——孟母

相传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相传孟子年少时逃学,他母亲就把织布机上的线割断,对他说:“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像这些断线一样,成不了布”。孟子从此勤读,终成著名的学者。

孟母没有棍棒相加,逼迫儿子习礼,也没有谩骂中伤其子须勤学立业,而是设法“训”了孟子一回。孟母的高明教子法在今天看来,也让我辈击节赞叹。

最坚强的母亲——折太君

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后来在征辽之时,潘美挂帅,杨业为先锋之职,不意潘仁美向怀私怨,包藏祸心,逼孤军而临绝险,陈家峪矢尽力穷,番将则乌屯云集,遂致全军皆陷,杨业被俘,三日不食而亡。

清朝光绪年间《岢岗州志》所述:“杨业妻折氏。业,初名刘继业,仕北汉,任犍为节度使,娶折德(户衣)女。后归宋,赐姓杨。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后杨业战死于陈家谷,潘美、王(亻先)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为民。”又《保德州志》云:“折太君,宋永安军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女,代州刺史杨业妻。性警敏,尝佐业立战功。后太平兴国十年,契丹入寇;业进兵击之,转战至陈家峪口,以无援兵,力屈被擒,与其子延玉皆死焉。太君上书陈夫战殁,由于王(亻先)违制争功。上深痛惜,沼赠业太尉,除王(亻先)名。”宋太宗下诏“故云州观察使杨业,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

(死后)赠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以(《宋史·杨业传》)。

最贤德的母亲——张皇后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即位,史称明宣宗,尊皇后张氏为皇太后;自尽殉主的谭妃追赠为“昭容恭禧顺妃”。二十八岁的宣宗对母后张氏十分孝敬,军国大事多禀告张太后裁决。当时海内升平,宣宗事太后“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进贡虽非珍玉奇宝,但蔬果野味而已,宣宗都要先奉上太后,自己才能享用。

宣德三年,张太后生日这一天。文武百官入宫朝贺礼毕,宣宗亲自陪着太后游西苑,皇后、贵妃侍奉左右,登上万岁山,宣宗奉上酒杯向母后祝寿,太后大喜,与儿子欣然对饮,说道:“方今天下无事,我母子得以同享此乐。你作为君王,若能保证百姓安居乐业,不受饥寒之苦,我母子也能长享天伦之乐。”

宣宗连连点头受命。大臣们又献词颂德祝贺大后寿诞,至日落才尽兴而归。

第二年,宣宗又陪着太后拜谒长陵、献陵(成祖和仁宗的陵寝入宣宗骑马在前引导,走至清沙桥下马,亲手扶着太后车驾慢慢前行。百姓们夹道迎接,山陵旁不论老少,都跪在地上,向皇帝、皇太后山呼万岁。太后见了十分感动,对身旁的宣宗说道:“百姓之所以爱戴皇帝,无非因君王能让他们安生养息。皇儿应爱民如子,始终如一,方不负民望!”宣宗唯唯诺诺,俯首听命。

最幸福的母亲——孝圣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于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七年),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十三岁时入侍雍和宫邸,为雍王胤祯之侧福晋。

一次,雍王患时疫,病情严重,几乎丧命,钮枯禄氏侍奉殷勤,煎汤熬药,无不周到。雍王康复后,对其尤有钟爱。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历于雍和宫邸。弘历十二岁时随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于牡丹台,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为此,钮枯禄氏更得雍王的恩宠。

雍王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书写好,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弘历二十五岁即帝位,根据雍正帝遗命,母以子为贵,封熹贵妃为皇太后。

乾隆帝视其为国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大后偶然提及顺天府东有废寺当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员拨款修盖,并告诫宫监,今后有事应事先看出,不应让太后劳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间三次南巡,三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猪木兰,皆奉陪太后同行。平日与其左右不离,遇万寿节必率王大臣行礼庆贺,六十、七十、八十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别是太后八十万寿,年已六十的皇帝还彩衣蹈舞,承欢膝下。使太后享尽了人间的“福、禄、寿”。《裕陵神功圣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圣宪皇后四十二年,晨昏问侍,扶掖安辇,极尊养之,隆祝厘让,善至于终身。”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岁的太后驾薨,举国致哀,尊徽谥号定为“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孝圣宪皇后”,葬于泰东陵。

标签: 伟大母亲孟母三迁

更多文章

  • 成就孟子的因素真的是孟母三迁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孟母三迁

    孟子又叫孟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母亲一个人肩上,母亲靠纺纱织布维持生活,孟母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女性,很重视儿子的教育。童年的孟轲十分淘气贪玩,成天和淘气的孩子一起玩耍而无心学习,孟母认为,环境对一个人的学习成长影响非常重要,便决定搬家。孟

  • 精卫填海:被大海淹死的精卫是谁的女儿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精卫,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一个很令人励志的故事,精卫原名女娃,只是在被大海淹死之后魂魄化为了一只鸟,因为这只鸟的叫声很像“精卫”所以,人们就把这只鸟取名为精卫,那么这样一只神奇的鸟儿,曾经精卫是谁的女儿呢?关于精卫是谁的女儿有一个传说。说是精卫原本是文化始祖炎帝的女儿,炎帝十分的疼爱她,炎帝又称神农,他非常的善于草

  • 精卫填海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精卫填海,精卫填海的故事

    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享有许多特权;而是纯粹的人民公仆,只有尽义务的份儿。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太子,公主之类的特殊称呼,身份也尊贵不起来,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性格开朗活泼,喜欢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

  • 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春秋左氏传的作者是谁 为什么会众说纷纭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春秋战国,左丘明,春秋左氏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与《吕氏春秋》、《晏子春秋》一样,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晋代杜预作《春秋经集解》,始把它与《春秋》合成一书,称为《春秋左氏传》。这部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但它的作者是谁?自唐代以来就一直众说纷纭,异见送出,今天终于知道了。一、左丘明著在我国现存的典籍中,最早提到《左氏

  • 左丘明在创作春秋左氏传和国语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期间都遇到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左丘明,春秋左氏传

    在我国历史上,有两本著作被称为是“文宗史圣”和“经臣史祖”,这两本书分别是《春秋左氏传》和《国语》,作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和史学家——左丘明,那么《春秋左氏传》和《国语》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这其中的故事。左丘明非常聪明,他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出生在书香门第

  • 康熙遗诏里面的一个字 揭开了雍正继位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康熙,康熙遗诏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皇位的争夺和继承自古以来就是最敏感也最重要的事情,每个人都想 成为那个唯一的统治者,所以为了那个位子,多少人被杀戮,多少人父子反目,兄弟相残,骨肉分离!在清朝,一直以来,关于雍正皇帝的话题最多的不是他的勤政,而是他如何坐到这个皇位上的,是否通过了其他一些手段,是否符合传统的程序

  • 康熙遗诏上面到底写着什么 竟然为清朝延续了两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康熙,康熙遗诏

    关于雍正是有诏即位说、无诏夺位说和改诏篡位说,不是咱们讨论的话题,至于是老八还是老十四继位的争论,大多数由他们的后人发起,并且窝里斗得不亦乐乎,咱们看看热闹就行了。咱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康熙皇帝没有选择皇四子胤禛继位,那么清朝就会应了那句“胡无百年运”的谶语,可能挺不到一百

  • 古代大富豪的攀比 当今首富都要退避三舍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富豪,退避三舍

    西晋统一后的一二十年间,天下太平,人民恢复了生产,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的西晋朝政中出现了一股奢侈攀比的风潮。网络配图这里面最出名的“斗富”,便是石崇和王恺,石崇是开国元老司徒石苞的小儿子,他聪明、机敏,屡立战功,除了会做官以外,他还很会搜刮钱财,就这样,石崇就成了“大富豪”。王恺是晋武帝的

  • 城濮之战楚国为何为败给退避三舍的晋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在了解城濮之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个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典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城濮之战正是晋文公重耳兑现了他退避三舍承诺的一场战役,但是尽管如此,楚成王还是输了,不由让人对这场战役产生好奇。为什么晋国退避三舍,楚国却还是在城濮之战中战败了呢?网络配图城濮之战在《孙子兵法》中有提到过,并且被认为是春

  • 退避三舍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退避三舍,退避三舍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网络配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