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北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大清是怎么对待它的?

东北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大清是怎么对待它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345 更新时间:2023/12/29 8:16:25

自1644年清军入关至康熙七年(1668年)为第一阶段,即招民开垦时期。

这一时期,东北由于明清间战争破坏严重,有土无人。为恢复东北地区残破的经济,顺治帝下《辽东招民开垦令》,也就是用招头招民到东北来开荒种地,以招民多寡授招头官职。“辽东照垦”促进了经济发展,缓解了关内人地矛盾的尖锐。

当汉族民人大量涌入东北地区后,清廷于1668年起,又颁布了旨在保护旗人生计、阻止汉族民人出关的封禁政策。此后,招垦令停止,东北土地开发进入了第二阶段——

封禁东北阶段,直至1860年(咸丰十年)。

封禁的原因是复杂的,以往多认为是维持满汉之别,保持满族尚武、国语骑射习俗;同时也为了维持八旗生计,避免旗民纠纷,防止汉人将反抗的火种带到东北地区;此外,东北地区还具有独特的经济效益,为保护清廷对人参、东珠、黄金等资源的垄断,保持国有土地,实行封禁。

以上原因可以归结为清朝统治者的阶级利益决定的。事实上,封禁东北还“清代边疆政策指导方针的思想基础有关”。

其一是维持满蒙联合,防止汉蒙结合,威胁清朝统治。其二,将东北建成八旗兵源基地。清军入关后,留守东北官兵寥寥无几,成为清廷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京师卫戍、各地驻防体制的建立,清廷无力令大量八旗官兵重返东北,又不能将“根本重地”防务职责委之于绿营汉兵。而沙俄侵略的猖獗,布尔尼叛乱的出现,更使清廷深切感到加强东北军事力量的迫切性,遂采取了以边疆之民,卫边疆之地的明智措施。为使保证东北八旗兵源基地的措施有效地发挥作用,清廷便推行了封禁政策。

第三,实现对中原军事威慑与对蒙古军事钳制战略的需要。清廷加强八旗军的实力和地位,提高其威信,同时全部控制东北、大漠南北、西北等广大地域,形成对中原地区高屋建瓴、引而不发的态势,从而对汉族产生心理上的威慑作用;为保障控驭蒙古的战略地位,清廷严控关外汉族人口数量。

总而言之,清廷是以建立根据地的态度经营东北,是为更有效地统治全国、保持对其他民族的威慑力量封禁东北的,与封禁其他地区有着本质区别。

实际上,封禁之令却难以彻。一方面地方官不严查流民的垦地,而是趁机没收,再以官府名义将垦地租佃给流民耕种,从中渔利。另一方面,旗人不习耕种,自愿将土地出租给流民耕种,自己坐收地租。再加上关内发生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或违禁闯关东,或乞讨于京城。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是关内流民求生觅食的乐土。流民因此“闻风而至者不可抑遏”,并非清廷一纸空所能禁止得了的,因此清政府只好暗中开禁。

第三阶段自咸丰十年(1860年)至1903年,为局部开禁放垦时期。

这一时期驰禁特点是移民实边;开荒济饷,增加税收;安民济世。有名的开垦在空间上是由南到北逐步进行的,即先在奉天和吉林展开,而后在黑龙江。以奉天的开发为例,有三大牧厂放垦、盛京围场放垦、东边外地区放垦等等。

第四阶段(1904-1911)是全面开禁时期。

这一时期,东北三省的人口快速增长,移民流动加速;东北成为农产品出口基地,还建立许多垦殖公司。

东北地区作为龙兴的边疆地区,自然与众不同。而清朝的每一项开发政策都与东北地区的经济与发展息息相关。

标签: 龙兴之地商朝

更多文章

  • “关公面前耍大刀”妇孺皆知,其实后面还有一句,已经传唱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关公面前耍大刀

    说起武圣关羽的故事,对于很多朋友而言,绝对不会陌生!根据《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载:关羽早年间,也是因为失手打死了人,害了人命官司,才无奈逃亡于涿郡,然而关羽在涿郡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这个人就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刘皇叔此时正在涿郡贩卖席子和草履,本就有着匡扶汉室,拯救黎民的刘备,突然有一天遇

  • “关公面前耍大刀”,一人深有体会,万人感同身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公面前耍大刀

    桃园三结义的关羽兄弟,一直是刘邦麾下的一名虎将,也有着“中华武将”的美称。他在三国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大有名气。有一民间说法很形象,说他骑着战马,拿着他那“千斤”重的大刀,威严的立在那,都有可能吓破敌人的胆了,那还有心思和他对决呢?这也说明关羽的英勇在民间威望很高,广为流传。关羽这个“万人敌”真的

  • 三国堪称完美的儒将周瑜打黄盖的目的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瑜打黄盖的目的何在

    周瑜别名周郎,公瑾。担任过都督,将军,太守。周瑜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家庭规模庞大,在当时也是豪门王族了。在现在就类似于出生在富二代的家庭中。周瑜生来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不但家庭条件好,人也长得标志,一表人才,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他与孙策是很要好的朋友。之后在一次战争中,孙策很不幸被杀死了,周瑜十

  • 周瑜打黄盖历史真相 诈降是真“苦肉计”并没上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瑜,周瑜打黄盖

    周瑜打黄盖在中国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按《三国演义》的说法,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了使得曹操深信黄盖不是诈降,而是真降,特地行了一番“苦肉计”,先叫黄盖在举行军事会议的时候,公然冒犯周瑜。周瑜叫众将领“各领三个月的粮草,准备御敌”。黄盖却突然大声反对,说;“莫说三个月,便支三十个月的粮草,也不济事。”

  • 明朝鸳鸯阵到底有多厉害 数十人就能消灭数万倭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戚继光,鸳鸯阵

    在明朝中后期,倭寇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跟普通的海盗不同,倭寇中最有战斗力的一部分,基本是由日本浪人组成。他们人数不多,但胜在灵活多变。而且,武器装备不错。一般来说,倭寇使用的兵刃,基本由倭刀、倭弓、以及长枪组成。倭刀,刀身五尺,刀柄一尺五寸,总长六尺五寸,重二斤八两,极为锋利。明史记载,在与倭寇的

  • 戚继光鸳鸯阵的真实威力:杀敌一千 自损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戚继光,鸳鸯阵

    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两万余名倭寇集结完毕,向浙江进发,他们的目标首先是台州。著名的宁台温大战就此拉开序幕。四月十九日,倭船一艘望小展至舟山,舟山把总章延禀率陆军设伏,命水军从后追击倭寇。待倭寇到达,伏兵四起,斩首三十五级,明军仅阵亡三人。二十一日,倭寇草撇船一只,停泊洌港,把总周栗统、林仕

  • 真正历史上程咬金的武器是马槊并非板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程咬金,马槊

    程咬金是一位在中国民间颇具知名度的历史人物,很多电视电影也大力塑造他忠实憨厚的一面,殊不知演义和历史原型相比,程咬金的形象已大大变形。首先,被变形的是程咬金的兵器。程咬金其实用的不是八卦宣花斧,而是马槊,一种马上用的长矛,这种兵器可不是说有就有的,要三年才能制成一把,而且成功率只有四成,如果用刀去砍

  • 唐朝马槊多值钱?20套欧洲骑士装备换一杆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马槊

    中国的马槊从秦汉起流行,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曹操横槊赋诗,李世民迟槊平天下。笔者曾看过一本西域游记,游记里说马槊和陌刀是在管制武器,禁止外贸。怕被仿制。一个驻在西域的唐朝骑兵低级将领,剿匪的时候底下的人被人摸营,手下九骑死了三个,全套装备没了。除了自己,剩下的6个都是光着腚跑出来的。眼看回去要被斩首

  • 程咬金的三板斧只是传说:真实武器是马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程咬金,三板斧,盛唐,,马槊

    “程咬金三板斧”着实忽悠了不少人,因为人们记住程咬金的,还是斧头,而不是马槊。由此看,演义小说的发展史,有时也是一部对民间大众的忽悠史。三板斧是一个历史谎言程咬金是《说唐》、《隋唐演义》等演义小说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众所周知,这个性格直爽、粗中有细的福将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斧头,他三斧子定瓦岗的故事被后人

  • 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已经很高了 为什么板甲没得到大规模的运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冶炼,板甲

    如果要说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对这一领域稍有研究的人便知道其在世界范围内长期领先的现状。我国在公元前六世纪的春秋时期就掌握了“块炼渗透钢”技术,并用来锻造钢制的武器。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后期,又发明出了将生铁加热到熔化状态下加以炒炼从而形成钢的“炒钢”技术。▲中国古代的传统盔甲札甲至南北朝时期,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