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藤原仲麻吕之乱的结果及影响

揭秘:藤原仲麻吕之乱的结果及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91 更新时间:2023/12/10 16:30:41

藤原仲麻吕之乱发生在764年(天平宝字8年),是藤原仲麻吕为打倒道镜而发动的叛乱。光明皇太后去世后,藤原仲麻吕失去了保护,势力日衰。而道镜深受孝谦上皇之宠,势力日盛。藤原仲麻吕趁自己拥立的淳仁天皇与孝谦上皇不之机,起兵攻击道镜,结果在近江战败身亡。

叛乱准备

深感焦虑的藤原仲麻吕意图凭借军事力量与孝谦上皇和道镜对抗,在764年(天平宝字8年)9月,被任命为新设"都督四畿内、三关、近江、丹波、播磨等国兵事使"。虽然原本的规定是诸国各派兵20人,集中在平城京训练,但藤原仲麻吕却命令大外记高丘比良麻吕各国动员600人,意图集中兵力,夺取政权。这时太政官印仍然控制在藤原仲麻吕手里。

9月5日,藤原仲麻吕与船亲商议要改变孝谦上皇施政的错误。而池田亲王已经在夏季开始集结兵马。船亲王、池田亲王是藤原仲麻吕所拥立的淳仁天皇的兄弟。但受命集结兵马的高丘比良麻吕却畏惧被追究责任,向孝谦上皇密告动员计划。和气王和平素受藤原仲麻吕信赖的阴阳师大津大浦也得知了藤原仲麻吕即将叛乱,密告于孝谦上皇。

叛乱过程

9月11日,得到多个叛乱密告的孝谦上皇派遣少纳言山村王前往淳仁天皇居住的中宫院,收回发动皇权所必需的铃印(御玺和驿铃)(一种说法认为淳仁天皇也在此时被软禁在中宫院内)。得知此事的藤原仲麻吕派儿子藤原训儒麻吕袭击山村王的归路,夺回了铃印。孝谦上皇立即派授刀少尉坂上刈田麻吕、授刀将曹牡鹿岛足射杀了藤原训儒麻吕。藤原仲麻吕派中卫将监矢田部老支援藤原训儒麻吕。矢田部老却也被授刀舍人纪船守射杀。

孝谦上皇下诏,将藤原仲麻吕一族逐出藤原氏、剥夺官位、没收全部财产,并命令三关封闭关门。当夜,藤原仲麻吕逃出平城京,进入宇治,意图逃往藤原仲麻吕长年担任国司,被其称之为地盘的近江国的国衙。

孝谦上皇将当时任造东大寺司长官的吉备真备升为从三位,令其诛伐藤原仲麻吕。吉备真备率领的讨伐军紧追在藤原仲麻吕之后。吉备真备在官场上长期被藤原仲麻吕压制,在这一年的正月已经迈入古稀之年,这时充分运用了其在大唐所学习到的军事知识。测到藤原仲麻吕行动的吉备真备命令山背守日下部子麻吕、卫门少尉佐伯伊多智率兵抢先到达势多桥,将势多桥烧毁,断了藤原仲麻吕进入东山道的路途。藤原仲麻吕不得已,只得将逃亡的目的地改为其子藤原辛加知担任国司的越前国,以图东山再起,经同琵琶湖的湖西,北上越前。

没有将淳仁天皇一同带出的藤原仲麻吕,将同行的自己一派中的皇族中纳言冰上盐烧(新田部亲王之子)拥立为"天皇",并授与自己的儿子们亲王和三品的位阶。还利用所夺取的太政官印,发诸国发出政令。此时,两个朝廷并立于日本。孝谦上皇一方则悬重赏以取藤原仲麻吕之命,诏令北陆道诸国不要遵从由太政官印下达的政令。佐伯伊多智率领的讨伐军急驰至越前,将尚对政变不知情的藤原辛加知斩首,授刀舍人物部广成等进驻爱发关(近江和越前国境处的关所)固守。藤原仲麻吕军的先发部队精兵数十人攻打爱发关时受挫。不知道藤原辛加知死讯的藤原仲麻吕避开爱发关,乘舟意欲渡至琵琶湖东岸,因逆风而舟破,只得死心,在盐津登陆,计划攻破爱发关。佐伯伊多智指挥防御战,将将藤原仲麻吕军击退。

藤原仲麻吕军退至三尾(近江国高岛郡),据古城以守。讨伐军进攻三尾,但藤原仲麻吕军怀必死之心应战。9月18日,讨伐军方面有时任讨贼将军的备前守藤原藏下麻吕率领的援军到达,从海陆两方面猛攻三尾,藤原仲麻吕军战败。藤原仲麻吕携妻儿乘舟意图逃至琵琶湖中,全家都被军士坂上石楯所斩杀,同时被杀的还有盐烧王。

叛乱后续

藤原仲麻吕诸子中仅第六子刷雄因年少时曾修行佛道而以身免,被流放到隐歧国,在桓武天皇朝历任大学头、阴阳头。另外,有传言说藤原仲麻吕第十一子藤原德一也逃过死刑,在东大寺出家,后来成为筑波山知足院中禅寺的开山者。10月9日,淳仁天皇被废,并被流放到淡路岛,不久去世。

叛乱影响

藤原仲麻吕的势力在政界被彻底肃清,其所属的藤原南家的也遭遇重创。孝谦上皇重祚,改号称德天皇。此后,形成了以称德天皇和道镜为中心的独裁政权。藤原仲麻吕推行的政策中,官名的唐风改称被废除,恢复原来的官名。但是以养老律令为首的众多政策,除一部分被加以修正外,被以后的政权继续使用。

标签: 藤原仲麻吕之乱日本

更多文章

  • 藤原仲麻吕之乱发生于什么时候?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藤原仲麻吕之乱,日本

    藤原仲麻吕之乱发生在764年(天平宝字8年),是藤原仲麻吕为打倒道镜而发动的叛乱。光明皇太后去世后,藤原仲麻吕失去了保护,势力日衰。而道镜深受孝谦上皇之宠,势力日盛。藤原仲麻吕趁自己拥立的淳仁天皇与孝谦上皇不和之机,起兵攻击道镜,结果在近江战败身亡。叛乱背景藤原仲麻吕得到了姑母光明皇后的信任,历任大

  • 揭秘:母系氏族是怎么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父系氏族社会

    细说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过渡。在古代人们的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人们通常都会出现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况。在当时的时期女性普遍掌握了氏族的领导权,当时女性作为首领是人们推举出来的。推举一个酋长负责公共事务的管理,另一个是军事上的首领。在母系氏族存在明显的阶级主义,世系按女性继承子孙归属

  • 父系氏族社会起源于什么时候?怎样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父系氏族社会

    约5500年至4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我国远古人类进人了父系氏族社会,从此,男权的时代开始了。后期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东的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下游的良渚文化等均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起源大约在距今 5000 年左右,遍布中国大陆的氏族部落,先后进

  • 竟然有母系氏族社会的话 有父系氏族社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母系氏族,血缘关系,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母系氏族实行原始共产制与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语言、名称。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缘,崇拜共同的祖先。氏族成员生前共同生活,死后葬于共同的氏族墓地。随着原始农业及家畜饲养的出现,作为其发明者的妇女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

  • 邾庄公:因洁癖而意外死亡的国君(小邾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邾庄公,小邾国

    春秋战国,乱世纷争,各诸侯国国君的死法不尽相同。除了正常的病老之外,还有死于战争的,如吴王阖庐和儿子夫差;被兄弟杀死的,如楚灵王;被儿子给杀死的,如楚成王;被叛变的大臣囚禁饿死的,如齐桓公和赵武灵王;被列强扣押死在异乡的,如楚怀王和蔡哀侯。但是,有些诸侯的死法却很奇特,比如——邾庄公。邾国,曹姓,子

  • 蒙古帝国西征给当地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都有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蒙古,成吉思汗,蒙古帝国西征

    成吉思汗曾梦想“让青天之下皆成蒙古人之牧场”。无数古代文献都记载,在蒙古帝国的扩张过程中,无数的古代文明遭到彻底毁灭,无数个城池被夷为平地,根据R. J. Rummel估计,在蒙古帝国的入侵下有3000万人被杀。在蒙古帝国对西方的扩张过程中有2,000万人被屠杀;整个亚洲的人口分布亦发生重大变化。D

  • 蒙古帝国西征一路势如破竹 西方各国惶惶不可终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蒙古,成吉思汗,蒙古帝国西征

    蒙古帝国建立后,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不断发动掠夺战争,用兵的主要方向是南下与西征,南下攻击的主要目标是金朝和南宋,西征则是征服中亚东欧各国。1219 年,为了剿灭乃蛮部的残余势力,征服西域强国花刺子模,成吉思汗带着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以及大将速不台、哲别等开始了西征。蒙古20万大

  • 揭秘:中国骑兵有着怎样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骑兵,商朝

    骑兵,顾名思义它指的就是士兵坐在马匹进行作战。因为马匹拥有比较高的机动性及冲击下,所以,骑兵在古代是比较受欢迎的。我国作为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所以在比较早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骑兵部队。在我国春秋时期以前,作战方式是以战车为主力,步兵在当时起到辅助的作用。因为那个时候战车的攻击力和杀伤力搜比较强,所以

  • 晚清时的中国骑兵为何会被印度骑兵虐杀? 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骑兵,商朝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很多网友都有一个固定的印象,似乎中国只是在热兵器上输给了欧洲人;如果用冷兵器较量,中国不会输给西方。但事实上,广大网友这个认知是错误的,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不仅热兵器领域远远落后于西方,其实冷兵器领域的差距更大。在太平天国起义时,当时满人将军乌兰泰在挑选驻防八旗加强

  • 重骑兵的作战能力怎么样?是怎么炼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重骑兵,晋朝

    重型骑兵他们是古战场的王者,是每一个君王最梦寐以求的豪华战士,几十万人的战场上,他们不过数千,却能威震三军,贵族勇士莫不以身在其中为荣,他们就是甲骑具装,人马皆甲的重型骑兵。中国专业骑兵虽诞生于战国,但在军队中比重不高。赵国后期名将李牧重组军队时,骑兵有13000人,达到8%的战国最高比例,其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