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藤原仲麻吕之乱的发动者:藤原仲麻吕的生平简介

藤原仲麻吕之乱的发动者:藤原仲麻吕的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255 更新时间:2023/12/10 21:22:21

藤原仲麻吕,生于706年(庆云3年),卒于764年10月21日(天平宝字8年9月18日),奈良时代的公卿,藤原武智麻吕(藤原南家之始祖)的次子,又名惠美押胜,《公卿补任》、《尊卑分脉》中也记载为"藤原仲麿"或"藤原仲丸"。藤原仲麻吕的母亲是安倍贞吉的女儿安倍贞媛。

《续日本纪》评价藤原仲麻吕"率性聪敏,通经博史"。年少时随大纳言阿倍宿奈麻吕学习算术,对汉学也多有涉及,聪慧之名传于朝野。大约在733年(天平五年)左右,仲麻吕自内舍人迁大学少允。734年(天平六年),藤原仲麻吕升为从五位下。

737年(天平九年),天花流行,包括藤原仲麻吕的父亲藤原武智麻吕在内的藤原四兄弟相继去世,藤原氏的势力大大衰退。取而代之的橘诸兄崛起,执掌国政。

739年(天平十一年),藤原仲麻吕补任前骑兵将军,升至正五位上。741年(天平十三年),藤原仲麻吕升为从四位下民部卿。743年(天平十五年),藤原仲麻吕升为从四位上。不久,藤原仲麻吕又补任参议,民部卿如故,并兼任左京大夫。745年(天平十七年)藤原仲麻吕升为正四位上,参议、民部卿如故,兼任近江守。

746年(天平十八年),藤原仲麻吕转任式部卿,掌握了官的人事权。不久,兼任东山道镇抚使并升至从三位,参议、式部卿、东山道镇抚使如故。藤原仲麻吕受到姑母光明皇后的极大信任,并且与皇太子阿倍内亲关系良好。

748年(天平二十年),藤原仲麻吕升为正三位,兼任中务卿,参议、式部卿如故。

749年(天平胜宝元年),圣武天皇让位,阿倍内亲王即位(孝谦天皇)后,藤原仲麻吕晋升为大纳言。之后在光明皇后的支持下,藤原仲麻吕又兼任紫微中台令(长官)和中卫大将。在光明皇后和孝谦天皇信任的背景下,掌握了政权和军权两方的藤原仲麻吕的权力一步步凌驾于左大臣橘诸兄及右大臣藤原丰成之上,开始与左大臣橘诸兄争夺权势。

755年(天平胜宝七年),藤原仲麻吕派人密告橘诸兄诽谤朝廷,橘诸兄在羞愤下辞官,两年后在失意中去世。

756年(天平胜宝八年),圣武太上天皇去世时,遗言立道祖王为太子。但是,在757年(天平宝字元年),道祖王因为在国丧中的失德失礼行为被废除太子。藤原仲麻吕力排众议,推举舍人亲王的第七子大炊王为皇太子,随后自己就任紫微内相兼中卫大将近江守,中卫大将如故,掌握了兵权。

同年,藤原仲麻吕开始施行祖父藤原不比等制定而搁置达39年之久的《养老律令》,并吸收大唐的经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中男的年龄由17岁以上改为18岁以上,正丁的年龄由21岁以上改为22岁以上,以防班田农民逃亡;为了平衡米价,还设置了常平仓;另外,国司的任期也由四年改为六年。

大炊王被立为皇太子之后,藤原仲麻吕的权势更是如日中天、炙手可热。失势的橘诸兄之子橘奈良麻吕对藤原仲麻吕的崛起大为不满。橘奈良麻吕联合一众对仲麻吕不满的皇族和大伴氏、佐伯氏等贵族,借营造佛像和寺院导致国力疲敝、民怨沸腾之机,策划谋反,试图在田村宫暗杀藤原仲麻吕,废除大炊王的储君之位,以右大臣藤原丰成为中心号令天下,逼孝谦天皇退位,并在盐烧王、道祖王、黄文王、安宿王四王中选一人为新天皇。六月二十八日,山背王孝谦天皇及仲麻吕密告橘奈良麻吕和大伴古麻吕等人准备军兵将要包围田村宫;七月二日,中卫府舍人上道斐太都再向仲麻吕密告橘奈良麻吕的具体包围计划。橘奈良麻吕一党被捕,最终成为443人被流放的大事件。橘奈良麻吕、道祖王、大伴古麻吕等被严刑拷打死于狱中,与此事件有关的藤原仲麻吕之兄右大臣藤原丰成也被贬官。

758年(天平宝字二年),为了进行民政巡察,藤原仲麻吕还向全国各地派遣了"问民苦使",并根据调查报告减轻了60岁以上老丁的人头税。

大炊王即位后至叛乱前

758年(天平宝字二年),孝谦天皇退位,皇太子大炊王即位(淳仁天皇)。拥立淳仁天皇的藤原仲麻吕得以独揽朝政。藤原仲麻吕出任太保(右大臣),更改了一部分官厅和四等官的名称,中卫府改为镇国卫,兼任镇国太尉(太尉是长官)。另外藤原仲麻吕还受赐"朝臣"之姓,加"惠美"之氏,名改为"押胜",是为藤原惠美朝臣押胜。淳仁天皇还赐封藤原仲麻吕封户三千户、功田一百町,并下敕令宣布藤原仲麻吕可以私铸钱、放高利贷及使用家印。藤原仲麻吕推行了提高中男、正丁的服役的最低年龄,杂徭减半,创设问民苦使、平准署等德治政策。

同年,大唐爆发安禄山之乱的消息传到日本,藤原仲麻吕从大宰府开始在诸国严令防备。759年(天平宝字三年),因为新罗对日本的使节无礼,藤原仲麻吕下令准备征伐新罗,动员了军船394只、兵士4万700人,制定了远征计划。这次远征因为后来孝谦上皇与藤原仲麻吕关系不和而没有实行。

760年(天平宝字四年),藤原仲麻吕出任从一位太师(太政大臣),太师如故。皇族以外者出任太政大臣,还是日本史上第一次。同年,光明皇太后去世。

761年(天平宝字五年),淳仁天皇和孝谦上皇行幸近江国的保良宫。藤原仲麻吕仿照大唐的制度将保良宫称为"北宫"、难波宫称为"西宫"。

762年(天平宝字六年),藤原仲麻吕的三个儿子藤原真先、藤原训儒麻吕、藤原朝狩出任参议。

这时,为孝谦上皇看病的道镜受到孝谦上皇的宠爱,却遭到淳仁天皇的排斥。藤原仲麻吕通过淳仁天皇,对孝谦上皇与道镜的关系进行劝谏,此举使孝谦上皇震怒。二月,藤原仲麻吕位至正一位,但此时孝谦上皇与淳仁天皇的关系已经濒临破裂。六月初三,在孝谦上皇出家为尼的同时宣布从淳仁天皇那里夺回大事、赏罚的大权。藤原仲麻吕也因此被孝谦上皇所嫉恨。

之后,孝谦上皇更加宠爱道镜,763年(天平宝字七年)任命道镜为少僧都。

藤原仲麻吕之乱

孝谦上皇、道镜与淳仁天皇、藤原仲麻吕的对立加深,感到危机感的藤原仲麻吕在764年(天平宝字八年),使其子藤原萨雄出任右兵卫卿,第七子藤原辛加知出任越前守,第八子藤原执棹出任美浓守。这样,藤原仲麻吕一派就掌握了兵卫府的兵权及军事、交通的要枢爱发关和不破关。九月初二,藤原仲麻吕出任都督四畿内、三关、近江、丹波、播磨国兵事使,企图掌握比以前更多的军权,并令以上十国每国征召20人用以训练。藤原仲麻吕秘密下达了每国征集600人的动员令,以军事演习为名训练士兵准备起事。

九月初三,藤原仲麻吕兼任都督四畿内三关近江丹波播磨等国兵事使。

九月十一,大外记高丘比良麻吕因惧祸延己身而将藤原仲麻吕试图谋反之事向孝谦上皇密奏,孝谦上皇先下手为强,派山村王到中宫院收回中宫院的驿铃及天皇御玺,并免除藤原仲麻吕的官位,将他从藤原氏中除名。闻知此事的藤原仲麻吕派第三子训儒麻吕袭击山村王,想要夺回驿铃和天皇御玺,但被孝谦上皇所遣的授刀少尉坂上苅田麻吕及将曹牡鹿岛足射杀。与此同时,孝谦上皇派敕使纪船守宣布藤原仲麻吕父子为逆贼,并剥夺其官位及俸禄;还派使者固守三关,以防藤原仲麻吕势力外逃。当晚,藤原仲麻吕离开自家宅邸向近江方面逃亡。山背守日下部子麻吕将通往近江的势多桥烧毁,使得藤原仲麻吕一行不得不改往越前方向前进。天皇追讨军的卫门少尉佐伯伊多智先于藤原仲麻吕进入越前,并杀死了守卫越前的辛加知。其后,藤原仲麻吕拥立冰上盐烧为帝,遣精兵数十人前往爱发关,却因司物部广成的据守而无法突破,进退失据的藤原仲麻吕乘船向浅井郡盐津进发,又遭逆风,不得已再取山道向爱发关,再被佐伯伊多智击退。藤原仲麻吕转而从高岛郡南下,在三尾崎与佐伯三野、大野真本所率领的追讨军交战。不久,藤原藏下麻吕率领的追讨军本队到达三尾崎,叛乱军败走,藤原仲麻吕乘船逃亡。战败的藤原仲麻吕和妻儿一起想乘舟从琵琶湖逃走,九月十八,藤原仲麻吕迎来了自己的末日:在高岛郡胜野鬼江的石村石楯被捕后遭斩首;其子真先、朝狩、萨雄、少阳麻吕、执棹及追随者冰上盐烧、巨势麻吕、石川氏人、大伴古萨等34人也被斩首;藤原仲麻吕诸子中仅第六子刷雄因年少时曾修行佛道而以身免,被流放到隐歧国,在桓武天皇朝历任大学头、阴阳头。另外,有传言说藤原仲麻吕第十一子藤原德一也逃过死刑,在东大寺出家,后来成为筑波山知足院中禅寺的开山者。十月初九,淳仁天皇被废,并被流放到淡路岛,不久去世。

更多文章

  • 揭秘:藤原仲麻吕之乱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藤原仲麻吕之乱,日本

    藤原仲麻吕之乱发生在764年(天平宝字8年),是藤原仲麻吕为打倒道镜而发动的叛乱。光明皇太后去世后,藤原仲麻吕失去了保护,势力日衰。而道镜深受孝谦上皇之宠,势力日盛。藤原仲麻吕趁自己拥立的淳仁天皇与孝谦上皇不和之机,起兵攻击道镜,结果在近江战败身亡。叛乱准备深感焦虑的藤原仲麻吕意图凭借军事力量与孝谦

  • 藤原仲麻吕之乱发生于什么时候?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藤原仲麻吕之乱,日本

    藤原仲麻吕之乱发生在764年(天平宝字8年),是藤原仲麻吕为打倒道镜而发动的叛乱。光明皇太后去世后,藤原仲麻吕失去了保护,势力日衰。而道镜深受孝谦上皇之宠,势力日盛。藤原仲麻吕趁自己拥立的淳仁天皇与孝谦上皇不和之机,起兵攻击道镜,结果在近江战败身亡。叛乱背景藤原仲麻吕得到了姑母光明皇后的信任,历任大

  • 揭秘:母系氏族是怎么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父系氏族社会

    细说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过渡。在古代人们的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人们通常都会出现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况。在当时的时期女性普遍掌握了氏族的领导权,当时女性作为首领是人们推举出来的。推举一个酋长负责公共事务的管理,另一个是军事上的首领。在母系氏族存在明显的阶级主义,世系按女性继承子孙归属

  • 父系氏族社会起源于什么时候?怎样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父系氏族社会

    约5500年至4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我国远古人类进人了父系氏族社会,从此,男权的时代开始了。后期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东的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下游的良渚文化等均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起源大约在距今 5000 年左右,遍布中国大陆的氏族部落,先后进

  • 竟然有母系氏族社会的话 有父系氏族社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母系氏族,血缘关系,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母系氏族实行原始共产制与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语言、名称。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缘,崇拜共同的祖先。氏族成员生前共同生活,死后葬于共同的氏族墓地。随着原始农业及家畜饲养的出现,作为其发明者的妇女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

  • 邾庄公:因洁癖而意外死亡的国君(小邾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邾庄公,小邾国

    春秋战国,乱世纷争,各诸侯国国君的死法不尽相同。除了正常的病老之外,还有死于战争的,如吴王阖庐和儿子夫差;被兄弟杀死的,如楚灵王;被儿子给杀死的,如楚成王;被叛变的大臣囚禁饿死的,如齐桓公和赵武灵王;被列强扣押死在异乡的,如楚怀王和蔡哀侯。但是,有些诸侯的死法却很奇特,比如——邾庄公。邾国,曹姓,子

  • 蒙古帝国西征给当地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都有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蒙古,成吉思汗,蒙古帝国西征

    成吉思汗曾梦想“让青天之下皆成蒙古人之牧场”。无数古代文献都记载,在蒙古帝国的扩张过程中,无数的古代文明遭到彻底毁灭,无数个城池被夷为平地,根据R. J. Rummel估计,在蒙古帝国的入侵下有3000万人被杀。在蒙古帝国对西方的扩张过程中有2,000万人被屠杀;整个亚洲的人口分布亦发生重大变化。D

  • 蒙古帝国西征一路势如破竹 西方各国惶惶不可终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蒙古,成吉思汗,蒙古帝国西征

    蒙古帝国建立后,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不断发动掠夺战争,用兵的主要方向是南下与西征,南下攻击的主要目标是金朝和南宋,西征则是征服中亚东欧各国。1219 年,为了剿灭乃蛮部的残余势力,征服西域强国花刺子模,成吉思汗带着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以及大将速不台、哲别等开始了西征。蒙古20万大

  • 揭秘:中国骑兵有着怎样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骑兵,商朝

    骑兵,顾名思义它指的就是士兵坐在马匹进行作战。因为马匹拥有比较高的机动性及冲击下,所以,骑兵在古代是比较受欢迎的。我国作为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所以在比较早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骑兵部队。在我国春秋时期以前,作战方式是以战车为主力,步兵在当时起到辅助的作用。因为那个时候战车的攻击力和杀伤力搜比较强,所以

  • 晚清时的中国骑兵为何会被印度骑兵虐杀? 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骑兵,商朝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很多网友都有一个固定的印象,似乎中国只是在热兵器上输给了欧洲人;如果用冷兵器较量,中国不会输给西方。但事实上,广大网友这个认知是错误的,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不仅热兵器领域远远落后于西方,其实冷兵器领域的差距更大。在太平天国起义时,当时满人将军乌兰泰在挑选驻防八旗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