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千五百对十万: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为什么能赢?

三千五百对十万: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为什么能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603 更新时间:2024/1/23 4:40:42

我不喜欢分析成功的经验,我讲过,一切成功的经验都是扭曲的。

所以,不能够说你按照这种方式去做,你也能成功。

谁也没有把握一定能赢。

就连李世民也一样。

打不赢怎么办?跑。

跑不掉怎么办?死掉。

死掉怎么办?死掉就死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向死而生,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之上,再来看为什么能够打赢。

一、是不是一点胜算都没有?

不是。李世民决不会打无把握之战。

战略上,李世民不想放弃这个一战定天下的大好机会,他想做的是只是拖住窦建德,赢得时间,等待洛阳城破,再合兵消灭之。

虎牢关易守难攻,只要扼主关要,就可以赢得时间。

此战虽然是无比的凶险,但如果只是完成拖延时间的战略任务,也未尝没有把握。

不过,结局比他想象中的要好得多,不是拖住了窦建德,而是直接消灭了。

二、玄甲军

李世民有核武器,这就是玄甲军。一个人做出惊天动地之事,只要不是傻,必然心中有底,玄甲军就是李世民心中的底。就像你抱了一杆机关枪回到古代战场,你也敢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玄甲军是李世民的发明,这小子不仅是一个军事家,还是一个技术控。李世民发明玄甲兵可能是结合了李密的“内军”和突厥“重骑兵”的做法,这是李世民打造的一种特种部队,“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

兵贵精而不贵多,玄甲军的统帅,士兵,坐骑,装备,给养都是一等一的水平,估计相当于二战时期的坦克,善奔袭,善冲击,所向披靡。

李世民有一套很清晰的作战理念,就是先固守,消耗敌军,寻找战机;然后是决战,先让正面部队先与敌人接战,等敌人锐气受挫,受到消耗的时候奇兵突起,前后夹击;最后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痛打落水狗,不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彻底消灭。李世民用这种战术以少胜多,屡试不爽,很有心得,而执行侧面突击的真是玄甲军。

三、猪一样的对手

虎牢关之战,窦建德对李世民是压倒性的优势,战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窦建德手里,无论是攻还是守是窦建德说了算。

但是,看起来窦建德一点都不急于拿下虎牢关,让人费解的是窦建德坐拥10万大军竟然不组织进攻。

因为窦建德的战略意图是坐收渔翁之利。

他还在观望形式,他想看李世民和王世充斗的两败俱伤,然后一举干掉两家。现在事后诸葛亮,我们可以说窦建德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但是你处在窦建德的处境下,你也会这么想,李世民和王世充各3万人,已经斗的疲惫不堪,窦建德10几万人,以逸待劳,不是很好的机会吗。

如果窦建德与李世民打起来,围城的唐军回援,王世充得以喘息,窦建德知道王世充也不是什么好鸟,这也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虎牢关3500人的部队,窦建德也没当回事,所以他不慌不忙的观望。

如果窦建德坚决一点,连续发送猛攻,虎牢关纵有天险,何愁不能拿下。

四、神一样的李世民

人多的好处不用解释。

但是人多也有缺点,就是指挥系统跟不上,信息传递慢,情绪容易蔓延,容易造成恐慌。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不胜枚举,这些案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在自身士气极胜,敌方士气倦怠时发动强有力冲击,挫败对方锐气,打击敌方士气,让失败和恐慌的气氛在敌军中迅速蔓延,造成敌军恐慌,一旦敌军退却,就会进一步造成恐慌,然后发生指挥系统失灵,各自为战,各自逃命,不明就里的慌忙逃窜,人踩人事件,基本上就搞定了。

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两个条件,1是敌方轻敌,没有认真布防,窦建德很配合的做到了。2是己方必须挫败对方的锐气,信息了解充分,时机把握准确,李世民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他通过一个个小规模战斗,以几十人,几百人的兵力挫败上万敌军,气势上完全压倒对方,让敌人胆寒,还时不时的俘获对方将领,对方是什么动向,营寨位置,主帅在哪儿,战略意图一清二楚。

然后,抓住机会,截断敌人粮道,进一步制造恐慌和不安。

最后,通过白河牧马,引诱窦建德来攻,来攻则不出战,消耗敌军士气,及至中午,敌军饥渴疲惫时,以泰山压顶之势,倾巢而出,并直扑敌军心脏---窦建德大营,一举擒获窦建德,大局定矣。

当然,这些只是战术的得当,真正重要的是,李世民胆色与勇气。

那一位身披金甲,腰跨白骏,英武的面庞的少年,在尘沙蔽日之中,策马冲锋,铁骑飞驰,所向披靡,摧枯拉朽,这是怎样的酣畅淋漓,荡气回肠!

梦回唐朝。

更多文章

  • 宋金和尚原之战的过程简介:和尚原之战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和尚原之战,宋朝,抗金,

    1131年(金天会九年,南宋绍兴元年)五月,金军将帅没立率部出凤翔(辖境相当今陕西宝鸡、岐山、凤翔、麟游、扶风等地),乌鲁、折合从阶州、成州出大散关,屯兵北上,进攻吴玠军,两路金军企图在和尚原会师。吴玠命令诸将列成阵势,利用有利地形,轮番向先到达的乌鲁、折合率领的金军攻击。金军欲战不能,欲退无路。和

  • 和尚原之战背景资料:为什么会发生和尚原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和尚原,宋朝,抗金,,和尚原之战

    金军南下金军于1127年(金天会五年,南宋建炎元年)灭亡北宋后并没有鸣金收兵,而是乘势数次南下并进攻陕西,抢占了黄河两岸许多地区,并曾一度深入江西、浙江等地。广大爱国军民在抗战派将领的率领下,英勇顽强地抗击金军,迫使金军退回江北 。但以赵构 为首的南宋统治者对金采取妥协求和政策,执行“先平内寇,然后

  • 宋代和尚原之战是在哪两个国家间打响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和尚原之战,宋朝,抗金,

    和尚原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这次战争由著名抗金将领吴玠、吴璘兄弟俩指挥,分别于2232年五月和十月挫败金军,阻止了金军的西线攻势,保住了川陕的门户。金军于2227年灭亡北宋后并没有鸣金收兵,而是乘势数次南下并进攻陕西,抢占了黄河两岸许多地区,并曾一度深入江西、浙江等地。广大爱国

  • 隋灭陈之战的历史意义:彻底结束了南北割据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隋文帝,陈叔宝,隋朝,,隋灭陈之战

    偏居江左的陈王朝的灭亡固然有其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最基本的不外三个方面:陈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争权夺利,抵消了抗御外敌进袭的能力。陈后主沉迷酒色,放纵淫荡至几乎不理朝政的程度,朝中的大权,皆操于江总、施文庆、沈客卿、孔范等人之手,这些人专以谄媚营私、争权夺利、排斥忠良为己任。这样,以陈后主为首的统治集

  • 隋灭陈之战背景资料:为什么会发生隋灭陈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文帝,陈叔宝,隋朝,,隋灭陈之战

    南北朝末期,北周、突厥和陈朝三个主要政权并存。北周武帝死后,丞相杨坚掌管朝政。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杨坚登基建立隋朝,仍建都长安。当时隋朝领域大体包括长江以北,汉代长城以南,东至沿海、西达四川的广大地区。杨坚在北周和北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一系列加强君主集权、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使隋的政治

  • 普法战争的结果:普法战争带来什么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普法战争,拿破仑三世,老毛奇,

    法国1、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确立。1870年9月4日,当色当战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连同在色当的法国官兵全部作了俘虏的消息传到巴黎后,巴黎广大人民群众对拿破仑三世统治的不满,立刻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群众拥入波旁宫立法团会议厅,要求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共和派议员甘

  • 普法战争的过程简介:普法战争的具体战斗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普法战争,拿破仑三世,毛奇,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的战争。因长期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德意志统一问题,普鲁士和法国之间关系长期紧张。1870年7月14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就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表了挑衅性的“埃姆斯电报”,触怒了法国政府。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但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

  • 普法战争发生在什么时代?普法战争由谁发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拿破仑三世,毛奇,普法战争,

    1866年的普奥七星期战争,普鲁士以快而惊人的胜利搅乱了欧洲的均势。早先,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有支配欧洲大陆之势,虽然法兰西第二帝国内部并不巩固,然而凭着法军在克里米亚战争和奥意法战争中不断获得的军事胜利平息了不少内部矛盾。然而此时的普鲁士在首相俾斯麦的筹划下,正积极使得自己在德意志联邦中扮演重要角色。

  • 镇南关之战的结果:镇南关之战带来什么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镇南关之战,冯子材,清朝,

    1885年3月30日,赫本哲放弃谅山的消息传到法国本土,法国总理茹费理内阁以306对149的票数否决了茹的“增拨军费案有先议权”提案。茹费理引咎辞职。然而茹刚一辞职法国就同意“应先前要求”给越南法军垫付五千万法郎“人们认为是法国战争计划的象征”表明法国丝毫也不打算停止战争。而在此役后清军已经精疲力尽

  • 镇南关之战的过程简介:镇南关之战的战斗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镇南关之战,冯子材,清朝,

    换将易帅1884年底,刘永福的黑旗军配合西线清军,围困占据宣光城的法军达3个月之久,城中法军几乎弹尽粮绝。但随着法国援兵的到来,宣光未能攻克。1885年2月,法国再次增兵越南,在法军统帅波里也(BrièredeI′Isle)指挥下,集中两个旅团约万余人的兵力向谅山清军发动进攻,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